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東坡傳讀後感通用15篇

校園1.1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後感通用15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1

讀了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不禁想起蘇東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東坡的一生,飽經憂患,幾經沉浮,但蘇東坡人性更趨温和厚道,過得快樂,無所畏懼。蘇東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駕馭自己心靈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為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一個萬古不朽的偉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極令大眾傾心仰慕的偉大文人,這不僅是基於他的詩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於他總是英勇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的滿腔正氣,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林語堂是這樣結尾的:“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心靈的喜悦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東坡的一生。

蘇東坡傳讀後感2

首先林語堂寫這本書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從附錄裏這些資料的來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詩集和文章。

從小讀蘇軾的詩長大,一直對於這個人物非常好奇,對於宋朝年間的一些事情也頗有興趣。

從這本書我瞭解到,蘇軾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別是他中年以後,一直過着顛沛流離,在一個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這的日子什麼時候到頭。但是他還是能從當中找到趣味,以一種超脱,樂觀的精神狀態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為人處世當中。

蘇軾當過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當地的居民很喜歡這位太守。他很親民,常常請別人或去別人家吃飯喝酒談國事。他非常為百姓着想,他整治西湖,在穀物歉收時,拼命為百姓想辦法,多謀取一點糧食,即便這樣會讓那些小人更討厭他,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

同樣,他和他弟弟蘇轍的關係以及相處方式非常讓我羨慕。這樣一對兄弟,相處如此融洽,分別時格外的依依不捨。他們在官場上的立場相同,可以隨時為對方付出一切。他們倆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處時卻又如此融洽。在彼此遇到官場上的低谷時,會相互陪伴,相互幫助,相互安慰。每次蘇東坡寫完一首詩,總會把它第一個寄給他的弟弟子由,與他分享。

雖然在這本書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較難理解,但是這本書確實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到了那個時代以及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還如此樂觀,還笑迎人生的這樣一位特別時期的偉大詩人!

蘇東坡傳讀後感3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寫蘇東坡傳,他説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我在圖書館遇到這本書時,出於對蘇東坡的敬佩與喜愛,拿來看看,再看是林語堂先生所著,更是來了興趣,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講: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偉大的書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看到這些描述,大家或許和我一樣,想要再一次去了解這位多才多藝,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愛的大詩人。

本書共二十八章,從蘇東坡的童年寫到終了。讀林先生的作品讓你真正的理解什麼叫:行雲流水、妙筆生花、酣暢淋漓,閲讀的過程真是一種享受。

不過讀這本書,並不順利,文中摘錄了一些詩詞,遇到詩詞,不得不停下來想去弄明白詩詞的含義,所以目前還沒有讀完一整本。

蘇東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説很精彩。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歡他與王弗的感情,只是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短暫,王弗身故後在蘇東坡的詩詞中,能感受到蘇東坡對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蘇東坡與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讓我特別羨慕和喜歡,兩人不只是兄弟,還是良師益友,如果有兩個寶寶,培養出他們那樣的感情,也無憾了。

書中還有一些育兒方法,比如:東坡小時候努力苦讀經典名著,抄寫背誦;父母與孩子,晚輩高聲朗讀,老輩倚牀而聽,幫小朋友糾正錯誤等,很多美好的小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一本傳記,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歡喜,有苦悶。閲讀的同時心情也隨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書,回味無窮。

蘇東坡傳讀後感4

從小我就讀蘇東坡的詩。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悲傷;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這些無不體現出蘇東坡的豐富情感以及豪邁的氣概。昨天我讀完了蘇東坡傳這本書,讓我對蘇東坡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幾度升遷的心酸呢?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還一生與大文豪,大政治家,宋朝的宰相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是好是壞,我們先不管。但是蘇東坡敢與皇帝的寵臣,宋朝的宰相相逆而行,用那顆博大的心去鬥那些排擠良臣,任人唯親的小人,就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呀。

説到底,就是蘇東坡的人生目標就是為了百姓的.生活。蘇東坡關注的更多地是百姓的愉悦或疾苦。只要他認為某一條政策不利於百姓,與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相逆,就一定會對此對抗。

讀完這本書,我總結了一個問題:如何在當時步步高昇?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要得罪當權者。比如鄭俠,是全國第一個重挫王安石的人,結果慘遭流放。再比如雷州太守熱情招待宰相章惇的敵人蘇東坡,結果被開除。

把蘇東坡似乎不懂這一點。他一生堂堂正正,明辨是非,實事求是。一心只為國家人民。這是多麼值得讚頌啊。

讓我們走進蘇東坡,見證這個傳奇人物,領略他的傳奇一生。

蘇東坡傳讀後感5

《蘇東坡傳》敍述了蘇東波的一生,讓我們能夠對這位詩人有更深的瞭解。

《蘇東坡傳》似一位老人,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

《蘇東坡傳》似一盞香茶,把蘇軾的性格細細品味。

《蘇東坡傳》似一片大海,把蘇軾的命運包含其中。

説到蘇東坡,幾乎所有人都會脱口而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蘇東坡可謂聞名天下,婦孺皆知。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敍述了這一位偉人的一生,使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蘇東坡的性格十分鮮明。蘇夫人評價説他的性格坦白直率甚至有時急燥火暴,這樣的形容是十分貼切的。蘇東坡因為這樣的性格,似乎對很多人都以誠相待,抱以真心,也正因為這樣的真心誠意,才足以讓他在當時的社會成為名人賢士。

蘇東坡的盡忠職守是令人感動的,他所管理過的地方,無不百姓和樂。他曾為陝西的百姓求雨,他是一位雄辯滔滔的奇才,也正是這一點,為老百姓祈求普降甘霖。他也曾為百姓驅鬼鬥魔。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為老百姓治水救旱。算是真真正正盡到了一個為人父母官者的職責。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描述蘇東坡: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這話足以概括出蘇東坡的一切了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6

我是懷着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閲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於“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於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着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餘,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於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於盡的衝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麼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託了老外的福,這書裏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着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後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着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於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雲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説的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7

宋代是淹沒在歷史中的一個朝代。原來對於宋朝的瞭解,只知道開封有個包青天,以及唐詩宋詞中宋詞的温柔婉約,還有讀書時學過一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蘇東坡只記得有個菜名叫東坡肉。

林語堂自稱蘇東坡轉世,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自然感覺不同,換一種説法,也許林語堂眼中蘇東坡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

讀完本書,跟隨蘇東坡的人生軌跡,對宋朝有了大致的瞭解。那是一個相對開明的時代,文化昌盛,工商業發達,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以至北宋滅亡後江南的富庶又支撐了南宋150年。但蘇東坡生活在北宋將要滅亡的時代,戰亂紛紛,人民遊離失所,政治改革(王安石變法失敗),註定了蘇東坡悲苦的一生。

人在這世上得不到生存,得不到尊嚴,再強大的文化都是無根之萍,鏡中月、水中花。在那種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時代,需要蘇東坡的灑脱和開悟,豪邁與豁達,淡定與操守。

蘇東坡的偉大之處在於:面對苦難,他完美結合了儒、釋、道三家,即中國人的三個信仰,儒家的積極人生,佛教的淡泊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

這世間的苦難,需要精神力量的.慰藉,需要詩詞的靈性,需要大智慧、大毅力,對抗這自然的惡劣和命運的無奈。

看過苦難的歷史,才發現生活在和平時代是多麼幸運,先民們篳路藍縷、可歌可泣、可悲可歎,才有了現代的物質文明,才了追求自我的生存基礎,我想我們應更珍惜這種機會。

人生如光陰之逆旅,不求能達到什麼成就(都是成功學忽悠的'),只求不辜負這光陰,要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意義。

蘇東坡傳讀後感8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每當聽大人們唱起這首詩,這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心裏浮現出的不是像李白一樣的放蕩不羈,也不是像唐伯虎那樣的悲傷心痛,而是一個一心想着百姓的詩人。

我認為,看待一個人,並不只能看他的成就有多大,名聲有多好,還要看一個人的品質。蘇東坡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身,詩文詞書畫,在才俊輩出的`宋朝中登峯造極,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出的進取、曠達和正直,使他千年不朽,一直閃耀在中國的歷史的星空中。

我還記得《蘇東坡傳》中,有一次蘇東坡與他弟弟的談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蘇東坡從不刻意追求名利去討好某人,在他眼中,無論是高官貴族,還是田間的一個小乞丐,他都一視同仁,哪怕是他的政敵王安石,在他眼中也是一個好人,不過是想換一種方式來救國罷了。

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説的那樣,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沒錯,蘇東坡帶給人們的不只是他的名字,他的詩作還留給人們一種偉大的精神,這種精神中包括正直和仁慈。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臧克家寫給魯迅的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我相信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蘇軾。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世間再無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後感9

最近讀完《蘇東坡傳》後,頗有感慨,感覺已經沒法再出現唐宋詩人詞人那樣的文人了。

寫能夠廣為傳頌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古體詩詞需要經典積累,需要讀經,需要從幾歲開始二十歲之前就熟讀《詩經》《楚辭》以降的古代經典著作,這在今天的中國人來説,基本不可能,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至少從清朝末期開始,中國就基本沒出現過值得一提的詩詞大家。現在別看電視上喜馬拉雅聽上的那些明星學者侃侃而談詩詞,他們只能評而已,讓他們寫一首古體詩詞,結果可能就是慘不忍睹了!現代中國人肯定也有嘗試寫古體詩詞的,但基本上都最終只是“打油詩”的.水平!

人們也許認為,我們中國中國人要與時俱進,不應拘泥於古體詩和文言文,現代詩不也不錯嗎?實際上,本人對汪曾祺這些現代詩人寫的現代詩一點興趣也沒有,也許倉央嘉措的“現代”詩有點意思,只不過有點疑惑,倉央嘉措的詩是不是從藏語翻譯成漢語的呢?我倒希望他是用漢語寫的。

蘇東坡的確是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學家詩詞大家,沒有人能夠超越他。這種人可遇不可求,再説唐宋的詩詞文人把能寫的都寫掉了,能夠引的經典都引掉了,現代人想寫一首不錯的古體詩詞真的很難,但是我還是希望現代中國也能夠出一些能夠傳承中國文化精髓的詩詞大家。

蘇東坡傳讀後感10

元豐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宮廷官員發出聖諭,將蘇東坡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由於形勢所迫,蘇東坡暫時過上了隱士的生活。大概也正是因為這番經歷,蘇東坡為自己的兒子遁兒作的詩中,有“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句。

蘇東坡在黃州這個骯髒不堪的小鎮過着神仙般的`生活,每天與朋友一起度過,誰又能想象,這是一位因“烏台詩案”而謫居黃州的人呢?蘇東喜夜遊,常常喝醉,有時甚至直接在野外睡覺,但是他和酒友的夜遊卻引起了不少有趣的謠言,一次説蘇東坡順江而下逃走,一次説蘇東坡與散文大家曾鞏一同玉樓赴召,同返天庭,這也引得東坡無奈:“平生所得譭譽,皆此類也。”

黃州六年中,蘇東坡樂觀豁達的飲酒夜遊的生活,是她寫出了不少不朽的傑作,《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等名作皆出自此時。

《赤壁賦》中,蘇子以“樂——喜——悲”的感情脈絡,通過對話以及對比的方式,表達了客人對於生命變化的感傷以及蘇東坡對於擁抱大自然,忘卻塵俗的追逐。

赤壁賦一章,講述的便是蘇東坡的心境,這是道家的神仙境界,亦是蘇東坡寧靜欣悦的心境的寫照,更是他曠達自適、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結語:東坡居士的是,源自於生活,來自於偶然,我們應該用這種恬適的心境,領略大自然的美好。

蘇東坡傳讀後感11

《蘇東坡傳》終於看完了,一方面俗務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誇一個人都不帶重複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於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痴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濟學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內由災害引起的饑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司令,整肅了軍營風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隨俗隨遇而安結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歷了無數嚴重的政治迫害裏,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後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12

記得林語堂對蘇軾的作品有一句評價:“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大異其趣指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備受喜歡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誠懇,對待自己很誠懇,所以作品寫得也很真實,儘管受了“烏台詩案”的影響,避諱一些,不過他還是很能直接面對自己,所以遒健朴茂。

讀完這本書,對於蘇東坡的人生並沒有一個系統的.時間軸,感覺只是一堆耳熟能詳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來熱鬧,所組成的。雖然陳詞氾濫,也有幾句話能夠牽住我的心,在“瑜伽與煉丹”這一章的最後一句,説到:“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很巧妙的表述了命運對蘇軾的嘲弄,好不容易歸到紅塵世俗作文/,快要修煉成仙,又被捲進命運的漩渦。還是不得不稱讚林老的智慧與才氣。

蘇軾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蘇軾這個人不復雜,單槍匹馬走在自己的獨木橋上,有着遠大報復也能安於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會更加有意味,作者賦予它們的意義在於背景,更在於作者的內心,文人寫東西説是給自己看,那是日記,可文章就是給外人看,要證明自己,自己的報復也好,還是清白。所以就會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有“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過,江海寄餘生”的灑脱超凡,有“腐鼠何勞嚇,高鴻本自冥。

顛狂不用喚,酒盡漸須醒。”的自持己見,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悲涼,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可棲,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絕……

蘇東坡傳讀後感13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詩句是中國古代大文豪蘇軾所寫的。可是你確定你很瞭解蘇軾嗎。

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知道我對他的瞭解太淺了。

蘇軾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美食家不僅如此他還煉丹藥,修煉瑜伽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流傳的古詩名句很多都是出自他的。例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為他弟弟所寫的,整首詩無處不透露出他對弟弟蘇轍的思念,可見蘇軾的重情重義。蘇軾的詞恰似北宋詞壇的一陣清風,既影響了當代,又為詞體的發展開拓了道路。蘇軾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不僅用來寫愛情、離別、旅遊等,還用來描繪農村生活、報國壯志、貶居生涯等。他用筆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寄託自己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但蘇軾詞真正的.黃金時段是在他被貶的時候。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並將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進監獄,之後僥倖被放出的蘇軾開始了“被貶生涯”。

在被貶的這段歲月中蘇軾領略了很多事,這也促使他的寫作風格出現變化。如“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倆者耳。”表達了自己想報效祖國的心裏,又同時安慰自己雖然被貶,但能賞到如此美好的風景是隻有像他現在的一樣的閒人才能欣賞得到。

書中也提到過蘇東坡詩的受歡迎程度,當時的皇帝和皇后可是把蘇東坡的詩當寶貝一樣,總是第一時間弄到最新的蘇東坡的詩,可見這也是為何,之後皇后幫助東坡。

總的來説,正是因為東坡先生的所作所為,才使得他的一生再也不平淡無奇。

蘇東坡傳讀後感14

他是一個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的人,他是一個雖屢遭打擊而樂觀情懷不變的人,他就是豁達樂觀的蘇東坡。

林語堂先生用英文寫下了中外聞名的《蘇東坡傳》。在林語堂筆下,千年前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蘇東坡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一位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着林語堂的精彩筆觸,一位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出現在我們面前!

所有的困難挫折在蘇東坡眼裏都是雲淡風輕,一飄而過。在蘇東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後受到牽連苦難,被貶謫不毛之地——黃州。當地氣候變化無常,環境十分惡劣。但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蘇東坡仍興致極高地給老朋友章諄寫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寫了黃州的環境氣候很差,供餐簡便,衣物樸素等。而幾天後,蘇東坡又興致勃勃地寫信給章諄表達自己對黃州的喜愛之情以及風景之美。

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下,蘇東坡仍保持着樂觀的`性格,這豁達樂觀的天性真值得發揚光大!

當我們學習時遇到挫折;當我們生活中遇到不順的事情時;當我們被人譏笑時,我們都要學習蘇東坡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難而上,笑對人生!

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困於黨爭,生活寄於風雨,襟懷奉於蒼生,這就是蘇東坡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

蘇東坡傳讀後感15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後。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羣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説:“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羣小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羣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着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鉅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温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羣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着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嚐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蹟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