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蹲點日記觀後感

校園1.93W

誠面對最真實的中國—《走基層•皮裏村蹲點日記》有感這兩天看過《走基層•皮裏村蹲點日記》的人都會感慨萬分,被孩子們感動,同時也很揪心,特別想為孩子們做點什麼。我跟所有觀眾一樣,看到這七天的《皮裏村蹲點日記》,第一個感受就是感動,感動於皮裏村的孩子們,感動於郭玉琨這樣的基層幹部,當然,也感動於敬業、盡責的記者。

蹲點日記觀後感

所有感動都可以化為行動,幫助片子裏邊的這些塔縣的孩子們,幫助這裏的學校,幫助這裏面的幹部們,幫助來到塔縣的支教老師。

但是僅有這樣的行動遠遠不夠,因為它帶給我們更多人的是一份深切的思考,思考什麼——通過這七天的報道,我們看到無論是進步還是落後,都是今天中國的基本國情——為什麼我們這個國家和平發展,建設了六十多年,仍然會通過真實的電視鏡頭,看到因為一雙鞋而不能上學的孩子們?

今天的中國既有六十多年來巨大的進步、成就,有北上廣這樣特大的城市,但是同時仍然有像皮裏村這樣的仍然處於貧困落後、仍然亟待發展的地區。中國gdp達到了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卻排在世界110多位。我國的教育經費到明年就達到gdp的4%,但是即便達到了4%,仍然不夠,仍然需要不斷地去發展整個國家經濟,讓每一個村子裏的孩子們,都有更充分的條件,走進課堂。

改變這樣一個貧困落後的局面,一夜之間很難完成,需要持之以恆。通過記者的報道,我們看到基層有更多的像郭玉琨這樣的幹部,這些幹部就是我們基本國情當中的一部分;我們也看到那些仍然身處在落後當中的皮裏村的村民們,看到孩子們渴望上學,渴望夢想這樣的目光,這樣的追求,這樣一個又一個的腳印,他們的態度,他們對待今天生活,去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態度,也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

對這樣的國情有了最深刻的認識,我們才有更多的更明確的方向,更多的具體的努力來化為行動,來改變我們的中國。

第二篇 觀後感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啟,一大批來自基層、清新樸實、生動鮮活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好評。“蹲點”、“一線”、“民聲”、“民情”、“體驗”,這些“三貼近”特色鮮明的關鍵詞頻繁出現在新聞媒體新開設的欄目中,讓人有如沐清風之感。到基層去,是轉變作風、改進文風的一把鑰匙。不僅是新聞單位,其他機關單位、黨員幹部都應該這樣,防止和糾正作風飄涪脱離羣眾,真正把身子沉下去,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更有效地促進問題和矛盾的解決,紮紮實實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當前,在一些黨政機關文件、領導幹部講話和文章中,文風上存在的問題仍然很突出:一是長,二是空,三是假。文風不正,嚴重影響真抓實幹、影響執政成效,耗費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僅損害講話者、為文者自身形象,也損及黨的威信,導致幹部脱離羣眾、羣眾疏遠幹部,使黨的執政主張在羣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親和力。走進基層,才能把握羣眾的思想脈搏,養成迴應羣眾關切的文風。坐在機關大樓裏感受不到羣眾安危冷暖,也培養不出與羣眾的深厚感情。“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辦”。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就業、就醫、就學、養老還有多少困難,社會上還有多少“零就業”家庭、困難家庭,才能知道老百姓當前對改善民生是多麼的期待,也才能找到我們工作的着力點。現在一些文件、講話、文章被羣眾戲稱為“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沒味、沒用,聽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沒有迴應羣眾的關切和訴求。羣眾是語言大師,老百姓的話最生動、最活潑、最有生活氣息。走進基層,才能掌握和運用羣眾的豐富語言,養成羣眾喜聞樂見的文風。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裏遣詞造句、苦思冥想,語言就會幹癟枯燥,文章就會索然無味。不能和羣眾談心,你説的話羣眾聽不懂,怎麼會有感召力?怎麼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百姓“嘮嗑”,才能説出“家常話”、抒發百姓情。深入了羣眾,就來到了智慧的大課堂、語言的大課堂。寫文件、作報告、發表文章,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辦法從哪裏來?一不能只靠坐在機關大樓裏拍腦袋作設計,二不能只靠“筆桿子”查資料編材料,只能從調查研究中來,從羣眾的實踐和創造中來。人民羣眾生活在基層,對體制弊端了解最多,對民生疾苦感受最深,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有切膚之痛,什麼事應當辦,什麼不能辦,什麼是當務之急,什麼事應當暫緩,他們最有發言權。無論經濟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通訊手段多麼先進便利,都代替不了親身感知和直接體驗。如果我們的各級機關幹部都以基層為念,都能眼睛向

標籤:觀後感 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