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看電影街頭日記觀後感範文

校園3.02W

《街頭日記》影片講述的是艾琳通過自己的堅持讓一個問題班級回到正軌,《街頭日記》讓我們知道沒有誰是應該被放棄的。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街頭日記的優秀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看電影街頭日記觀後感範文

  街頭日記的觀後感篇一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講述的是一位敬業的老師,來到一所本是全校學生的成績都很好的一流的學校,發現她的所任教的班級中許多學生身處下層社會,為街頭暴力所困擾,感覺生活的黑暗,不肯進取,於是她讓她的學生們利用日記記錄下點點滴滴的遭遇,走進他們的生活,改變了這些學生們的某些觀點,並繼續帶着他們前行直到他們順利畢業,從而培養出有建設性的學生。

整部影片以火災、戰爭、平民暴動開始,幫派暴力和種族對立達到空前緊張,讓觀看者應接不暇,好像混進一個沒有出口的亂世當中。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艾琳.格魯威的有色種族和猶太種族的學生們就在這樣的不太平的家庭和社會中長大,滋生了他們自暴自棄的心理,也厭透了白人們的自以為是橫行霸道,整天在為種族、榮譽和尊嚴而互相廝殺的生活中。艾琳.格魯威,一位稱職的好老師,給這羣孩子們找到了自信改變了他們的一生。當她來學校報到時她説她本來是要學法律的,因為這樣可以在法庭上為黑皮膚和猶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時能極力為他們辯護。但是她改變了自己的初衷,她要去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因為已經上了法庭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要改變這個現狀,只有從教。這是我為女主人公驕傲的地方,縱使家人不同意和丈夫的不滿她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這些孩子,哪怕是去擺地攤賣胸罩,再去當服務員以此來賺取額外的錢補貼教育經費的不足,(其實不是真正的教育經費不足,而是學校不願意,把錢花在這些差班的學生身上),來鼓勵比較有突出成績的學生的校外旅遊。試問,如今,在中國西部支教的老師們有多少也為此付出了他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想到這裏,我的心裏打翻了五味瓶……我敬佩這樣的人。她自己花錢送學生們每個人一本筆記本,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辛酸記錄下來,使學生們有了心靈的依靠,更是花大筆的錢給他們購買新書以此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身為白種人的她確實的走進了被白種人排斥的種羣當中,成為他們生活上的`朋友。即使她的丈夫離她而去時她依然固守她的學生不願放棄她的工作,我想這時候她已經將她的整顆心都獻給了她可愛的學生們。她把自己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融合在一起,贏得了學生們大部分人的尊重。即使最後比較固執的艾雅也受到艾琳.格魯威老師的感染,勇敢地站在了正義的一邊出庭作證。這一切都是艾琳.格魯威一心為學生做事的結果。在後面有位學生還情不自禁地喊她一聲“媽”,使這部電影增加了幾分發人深思的氣氛。因為她改變了這些孩子,讓他們就如重獲新生,是他們的第二個母親。看到了這我已近淚流滿面了……

最後我總結一句:大愛無言,大愛可見,教育者若有一顆愛心,那麼他/她就是成功的教育者。

  街頭日記的觀後感篇二

要成為一位出色的班主任,需要花費許多的精力,甚至是犧牲自己的幸福,當然這指的是情感生活。《街頭日子》是講述了一羣不同膚色的美國孩子,在女教師愛琳.格魯威的精心帶領下,走出了父輩和同伴們對種族歧視的陰影和暴力,並且喜歡上閲讀。

開始看的時候感覺葛女士對孩子們鼓勵的那些話覺得有些老套,可她畢竟是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而在她一次次的活動中,讓學生們逐漸明白了生命的重要,不要漠視。特別是在葛女士身兼三份職業為孩子籌錢買書和參觀猶太人博物館之後,孩子們也逐漸明白了生命是需要尊重的,而前提是你首先從尊重被人開始。還有一個環節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葛女士給每位學生準備的一本日記本,寫上自己的想寫的,自己的經歷、想法......從這裏打開了學生封閉的情感大門。

那麼她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完成的呢,當然也是在傳統體制下完成的。所以我們應該放棄我們的藉口,其實我們都是缺少一個堅強而韌性的心,其實我們只要堅持都能做好一件事。

還有一個思考的地方,我們現在社會上經常在討論教師的第二職業,家教之類的,那都是在為自己更好的物質生活而努力使我們這樣去做,難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網絡對全國數萬名名公眾進行調查:哪個職業道德最差?難怪教師職業排在第三了。但是葛女士是為了學生能讀上書而去兼的,而且是兩份工作。或許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去做?

同時也讓我看到一個人的成功是離開不開旁人的支持,特別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勵,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每個人的理想是不同的,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注: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大家可以看看《自由作家日記》這本書。

  街頭日記的觀後感篇三

看完《街頭日記》。從中可以看到教師的神聖在於抗爭,不走“尋常路”。

面對不想學習的、對抗的、不合作的班集體,愛林老師沒有氣餒。

愛林老師積極去了解學生理解學生,這樣教學開始有了良好的開端,如何消除種族間的敵視,她從遊戲入手,中間畫了一條線,讓他們因同樣的回答而走近。最後特別讓人震撼的問題是“你有朋友死於混戰嗎”學生們一下子沉默了,有了失去友人的共同的悲痛。這樣子就開始有一根無形的哀痛把他們聯接起來。

老師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樣子,學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其實也是得到關注和治療。學生慢慢靠近老師。因為真正為孩子(他們)着想的人,他們會感覺到的。

然後,老師告訴他們人類更大的悲痛,就是二戰中的大屠殺。千方百計組織了旅行,通過現場(紀念碑)教育,開啟孩子們侷限在自己圈子的“冤冤相報”的心智模式。

接着,籌集《安妮日記》圖書讓學生們閲讀學習。這樣每個人都進入到故事,進入到學習中。他們在尋找自己的影子,尋找生活的答案,尋找學習的理由。

在這樣的過程,他們開始互相瞭解,融洽相處,面對殘酷的現實。

最後,印出他們自己的書,讓他們覺得他們不再是呆在教室的孩子,而是擁有自己的心聲和故事的作家,真正讓他們感覺到“我們雖然平凡,但我們也可以做出不一般的事”。被承認、被尊重使他們站立起來,當然這是他們自己爭取來的——成為這個多元社會的有價值的一員。經由這樣的過程,他們開始邁向真正的學習邁向成熟之路。

當然,老師的偉大還在於要和官僚的作戰,敢於走出常規,和不理解的庸俗勢力抗爭。

影片表現一個獨特的教師,展示一個獨特課程教學。(老師在能不能繼續教高三時,努力爭取,並且安撫學生們不要依靠別人——“是你們自己做到的,不是我。不要拿我作為一個你們做不到的藉口”——讓孩子們去尋找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賴別人。這是一個理性的老師,而不是一個保姆式的老師,不是為了自己虛幻的滿足。——只有這樣,雙方才能更獨立而自由地成長。)

其中有一些感人的地方:老師從歐洲請來保護安妮的老人現身説法,這是學生們一次難忘的會面,也會留下一生的烙印。特別是她説,“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只是做我認為對的事情。”當學生説,“我心中從來沒有英雄,但你是我的英雄。”她説,“每一天你們都在和陰暗的現實抗爭,你們才是英雄。你們在用微不足道的方式去尋找光明。”

愛林的父親由原先的反對變為羨慕、佩服,而發自真心對她説,你是個很棒的老師,獨一無二,你被賦予重託。

這是一部好電影,告訴我們教育的艱難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