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祖本紀》教案

校園1.25W

教學目標:

《高祖本紀》教案

1、解決學生的文言知識疑問,疏通文意理解的障礙。

2、通過賞析劉邦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馬遷《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教學重點:

賞析劉邦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馬遷《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司馬遷《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有較深刻的認識與感悟。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與步驟】課前預習準備:

1、熟讀課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句等文言知識。

2、結合文本,分析劉邦的性格特點。(要有觀點概括,有文本分析,做到有理有據)

3、你怎樣看待司馬遷給人物作傳“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寫)

一、導入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引劉向、揚雄之言,讚揚《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其文直,其事核”,就是説文筆端正客觀,敍事確鑿有據。“不虛美,不隱惡”,就是説不虛誇其美,不隱諱其惡,對人物做到善惡必書,公正而完整。我們的選修課本就把“不虛美,不隱惡”定位為了《史記》的史家傳統,並且作為本單元板塊的主題,節選了《高祖本紀》和《李將軍列傳》兩篇文章來探討這一主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篇文章《高祖本紀》,藉以感受《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二、指導選修教材學習選修教材,目的在於拓展大家的閲讀,讓大家在閲讀中擴展視野,在閲讀中感受歷史文化的薰陶,在閲讀中感受歷史人物的人生與精神,從而滋養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素養。因而,選修課本的學習,就不能像原先必修課本中的文言文一樣由老師領着大家逐字逐句地精講精析了,老師僅僅幫大家克服閲讀中不理解的字詞句障礙,主要是大家讀,大家談,大家討論分析。

三、明確學習目標

1、解決文言知識疑問,疏通文意理解的障礙。

2、通過賞析劉邦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馬遷《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四、解決文言知識疑問

1、課堂:學生提問——(學生作答)——教師點撥。

2、課外:整理積累文中重點文言知識——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詞,特殊文言句式,尤其是陌生字詞(音、義)等,準備好下節課我們以提問檢查的方式來處理。

五、賞析劉邦人物形象

1、速讀課文,邊讀邊在文本旁做批註。

2、結合文本,討論分析劉邦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總結:劉邦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有着非常強的政治才幹。

(一)高瞻遠矚,有遠見卓識。

按楚懷王之約“先入關者王之”,劉邦應為關中王。但他率先入關後,卻接受樊噲、張良之諫而“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這就在各路諸侯中樹立了威望;他廢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實行一系列寬政愛民的措施安撫民心,贏得了秦地人民的熱烈擁護,這都可以説他是從未來統一全國的角度來處理眼前的問題。又比如,高祖衣錦還鄉時唱的《大風歌》,除了作為勝利者的歡暢喜悦情懷之外,“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已包含了對於守天下的巨大隱憂,這可以看出他作為政治家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

(二)有謀有略,智謀超人。

在軍事策略上,如課本46頁,他表面西歸,燒絕棧道,告訴項羽無意與其東爭天下,暗中卻聽韓信之勸“決策東鄉,爭權天下”。又如課本47頁,他用張良的計策,給韓信、彭越封地,讓他們加入自己以合力攻打項羽;他派使者挑撥項羽的大司馬周殷歸順自己,率軍回頭攻打武王黥布,後來又策反黥布也歸漢,最後聯合劉賈、齊樑各路諸侯大會垓下,共同對付項羽;垓下大戰中,他的排兵佈陣,他讓淮陰侯佯敗誘敵,以拉長楚軍戰線,然後兩翼合攏包圍攻打項羽,以及讓士兵四面唱楚歌,瓦解楚軍的軍心和鬥志……這都表明劉邦善於籠絡人心、團結內部、分化敵人、壯大自己。又如課本43頁,在與秦軍大戰藍田前後,採用遊説秦將、以利誘敵、趁機偷襲、張設疑兵旗幟等計策,高人一籌,且用得遊刃有餘。另外,他性格上表現出來的寬厚、大度、狡詐甚至無賴,都可見其有謀有略,非同一般。

(三)虛心納諫,善於用人、馭人。

課本43頁酈食求見時,他先是舉止傲慢不恭,不過立刻便採納了酈生的意見,當眾改正過錯;43頁“乃用張良計”大戰藍田;44頁聽樊噲、張良諫,不住皇宮還軍霸上;46頁聽韓信之勸“決策東鄉,爭權天下”;47頁“用留侯、陳平計”進兵追項羽,“用張良計”使韓信、彭越聯合作戰,用淮陰侯之計排兵佈陣與項羽大戰垓下;48—49頁他置酒洛陽南宮,總結一統天下的成功經驗,談到張良、蕭何、韓信時説“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在劉邦所重用的將領中,不少原是項羽的部下,如韓信、陳平,他們投奔劉邦後,一個被舉為大將,一個被提為護軍中尉……這些都可見劉邦善於聽取謀臣良士的意見,知人善任,這讓他守有賢相,謀有良臣,戰有猛將,才得以取天下。同時,劉邦還善於駕馭人,就像韓信曾説“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他能讓智勇雙全的韓信等大將為他衝鋒陷陣,赴湯蹈火,而在滅掉項羽之後,接着就奪去了韓信的軍權(P48),這都説明他具有非凡的駕馭人的能力。

(四)能屈能伸,隨機應變。

課本45頁“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楚強漢弱時,他隨機應變機智地與項伯約為婚姻,在鴻門宴上,對項羽更是恭敬倍至;課本46頁,任憑項羽“負約”,改立其為漢王,定都於偏遠的南鄭……這些都可以看出他處於弱勢時的屈從。課本47頁,在漢強楚弱、大敗項羽於垓下之後,對敗逃的項羽,他“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處於有利形勢時,乘勝追擊,不給對手以活路。這説明他能夠審時度勢,做到能屈能伸。

(五)頭腦清醒,堅決果斷。

P45鴻門宴之後,“歸,立誅曹無傷”,堅決果斷地誅殺告密的叛徒。P48滅掉項羽之後,“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立馬奪了韓信的兵權,以防其擁兵自變,免除了蕭牆之內的隱患,可見其頭腦之清醒,行事之堅決果斷。

(六)人性弱點:P41“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逸惡勞;“廷中吏無所不狎侮”,言語刻薄;“好酒及色”,好酒好色;P42到縣令家不持一錢,卻詐稱“賀錢萬”,奸滑無賴;

P49在未央前殿大宴羣臣時,他舉杯謔父,當眾奚落自己的父親,一副小人得志的洋洋自得樣,暴露了其靈魂深處的粗俗鄙陋;P50對於他生長的豐邑,只是因為當初雍齒據豐邑而叛漢投魏的緣故,而不免除當地百姓的徭役賦税,又可見其睚眥必報、心胸狹窄的一面。六、感受“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結合劉邦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談談你對《史記》“不虛美,不隱惡”實錄精神的認識。

總結:《史記高祖本紀》塑造了劉邦這一人物形象,作者刻畫了他身上高瞻遠矚,有遠見卓識,有謀有略,智謀超人,虛心納諫,善於用人、馭人,能屈能伸,隨機應變,頭腦清醒,堅決果斷等政治才幹與優點,但又不是虛誇其美,而是恰如其分地以真實的`史事來呈現。同時,作者又沒有盲目地歌功頌德,把漢代的開國之主描繪成“聖君”的形象,而是如實暴露了他本性中好逸惡勞、好酒好色、奸滑無賴、粗俗鄙陋、睚眥必報等毛病與弱點,還之以凡夫俗子的“人”的本相,做到了不隱諱其惡。也就是説,作者如實敍事,如實寫人,還人物以歷史的本來面目,不為尊者諱。其次,司馬遷不僅做到善惡必書,還在書的過程中“明是非”“寓褒貶”,做到“採善貶惡”,自覺地表明對史事人物的褒貶愛恨,而且做得恰如其分,比如《高祖本紀》中肯定了劉邦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政治才幹和開國之功,但也用譏刺的筆調否定了他舉杯謔父的粗俗鄙陋,採善貶惡地辨明事非,不虛美,不隱惡。也就是説,司馬遷實錄的不僅僅是歷史與人物,還有自己對歷史與人物的公正的褒貶與論斷,從而真正讓歷史成為一面鏡子,成為後人之鑑。七、拓展延伸

你怎樣看待(評價)司馬遷給人物作傳“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思考寫作)

總結:①司馬遷給人物作傳沒有全盤否定,一味褒揚,也沒有全盤否定,一味貶抑,而是恰如其分地用真實而確鑿的史事來再現人物的形象,做到了善惡必書,公正而完整。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先賢聖哲,包括司馬遷本人非常讚賞甚至非常敬仰的人物,在《史記》的敍述中,都被拂去神聖靈異的光環,還之以普通人的本來面目。可見,司馬遷堅守了作為一個史官,一個史家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也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偉大史學家的卓越品質和無私精神。②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期,而劉邦正是漢代的開國皇帝,也就是説司馬遷在給當朝皇帝的祖輩作傳時,仍然美惡分明,秉筆直書。更何況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晚期,正是一個酷吏橫行,動不動就羅織罪名、殘酷迫害,用嚴刑苛法來統治的社會。在這種現實下,司馬遷仍然秉筆直書劉邦的種種劣跡而不做隱諱,可以看出他是具有相當大的勇氣和膽量的,彰顯了一個大丈夫的人格與勇氣。③以往的史書,如《春秋》《左傳》等,在“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的同時,都有意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而司馬遷的《史記》,突破了褒貶不及君親的諱飾藩籬,就像《太史公自序》中説的一樣,敢於“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不為賢者諱,開拓了直筆與實錄的更高境界,開拓了“真”的更高境界,在史書的創作上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八、課堂小結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內容:解決了大家閲讀中不理解的疑問,又通過賞析劉邦這一人物形象,重點探討了《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總結而言,劉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高瞻遠矚,有遠見卓識;有謀有略,智謀超人;虛心納諫,善於用人、馭人;能屈能伸,隨機應變;頭腦清醒,堅決果斷……這些政治才幹讓他從一介布衣逐步建立了漢代的開國偉業。然而其身上也存在好逸惡勞、好酒好色、奸滑無賴、粗俗鄙陋、睚眥必報等毛病與弱點。司馬遷能對其善惡必書,堅持“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堅守了作為一個史家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尤其在酷吏橫行、嚴刑苛法的漢武帝晚期更是難能可貴的,彰顯了他作為史官的人格與勇氣,也開拓了史書創作的更高境界。

九、佈置作業明代茅坤説:“讀《高祖本紀》,須參《項羽紀》,兩相得失處,一一入手。”對比閲讀《項羽本紀》,分析項羽這一人物形象。等我們學完這兩課之後,組織一個辯論賽,辯論“劉邦與項羽,誰是英雄?”大家可以在我們學習這兩課的過程中,就一邊思考準備你的辯論發言稿。

教學反思(點擊出現/隱藏)

教學反思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本應在“拓展延伸”環節,設想通過不斷的引發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形成屬於自己的感悟與思想,以思考的深度作為課堂的亮點。但本節課最大的失誤,使得設想的亮點沒有在課堂上展現出來。最大的失誤在於課堂時間的安排與把握不夠,沒有及時地剎住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到下一個環節,以致於預設的亮點環節根本就沒有了時間。反思中發現,也許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給學生點明幾個重點段落,會更有針對性,會使此環節更為緊湊一些,從而縮短此環節的時間,為後面學生的深入思考留出餘地。

標籤:教案 本紀 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