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學設計經驗總結三篇

校園3.13W
  篇一: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環節之一。所謂教學設計就是指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

教學設計經驗總結三篇

一、教學設計必須要突出語文課程的性質。強化語言和思維訓練,開發相關的課程資源,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學會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表達,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強調語言感悟。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育,根本任務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要設法引導學生以教材(教學內容)為依託,去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教學實踐表明,語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相關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精要、有效的科學訓練,更離不開學習者自身的語言運用的創新實踐。因而,設計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上,訓練學生結合語境,領悟語言運用的妙處,體會語言的語境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重視思維訓練。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語文課程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語文活動,都是思維活動,聽和讀,是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的思想;説和寫,是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維訓練,也就抓住了語文訓練的核心。

3.開發學習資源。靈活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學習資源是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語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先要把教材信息、資源信息、“課標”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明確教材編寫意圖;其次要回顧此內容先前的實踐經驗和反思,進行選擇性的借鑑;再次要根據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學習任務;最後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點”,即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導學生在各種課程資源的訓練和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由地表情達意,寫出優美的文章,説出得體的話語。

二、從學生學習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怎樣學。

1.激發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當通過設計合理的啟發、評價、矯正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鼓勵積極思維,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因素,針對教材內容,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説;引導學生學會討論:討論主題,了解題旨,篩選要點,找準目標,恰當表達,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設計中,只有真正地貫徹“以生為本”的設計理念,真正讓學生處於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實現有效教學才有可能。

2.轉變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設計教案中要做到“五變”:一是變學生“在聽中學”為“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二是變學生“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自主地學”,三是變學生“單一個體地學”為“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地學”,四是變學生“機械模仿地學”為“探究創新地學”,五是使學生“單一向書本學”為“在體驗中學”。在教學設計中,只有着眼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建構,才有可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引導自我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説,學習好壞的最有權威的評價人是學生自己。高效的語文教學設計要發揮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讓評價致力於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完善。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建立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發展體系,強調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不僅讓學生評價自我知識、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發展,還要評價自我興趣、情感、意志、價值觀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教學設計要注意實施多主體評價,強調學生、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互相評價,使學生、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處於一種主動的積極參與狀態,凸現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學習,要實施激勵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差異性評價,使評價成為有效教學的槓桿。

三、從教師教學看,教學設計要關注教師怎樣教。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實現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探索的主體,教師是這個動態過程的創設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語文課堂教學是豐富生動的,教師除了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外,還必須在設計中注意做到善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課堂的互動生成,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精講精練,落實“三維”目標,做到教得生動,學得活潑,輕負擔,高質量。

1.目標清晰適切。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要達到的預期的學習結果,也是教師教學最後要落實的結果。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支配着教學的全過程,並規定教與學的方向。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目標過高,教學目標達不到;目標過低,學生感到沒味道。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分析教學內容之前,就必須弄清楚為什麼要教這些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將獲得什麼;弄清楚語文課程的教育目標是什麼,本學年(學期)、本單元(主題)的目標是什麼,再思考本課時的基本目標,把握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要具體、可察、可測,要分層,以便於分類施教,也便於自己和他人評價。

2.重視課堂生成。動態生成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之一。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活力。預設是教學主體的籌劃與設計活動。生成就是創生、建構或成長。我們必須認識到,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教學具有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雙重特徵,二者各有其客觀依據和重要意義。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新課改要求關注動態生成,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成資源,使教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生成”反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一味“塑造”,強調教學的過程性,突出教學個性化建設的成分、是一種開放的、互動的、動態的、多元的教學形式。課堂中的“生成”可分為“可預設的生成”和“不可預設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師的教學準備範圍內的,是教師有意預設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的相關生成行為;後者是隨機的、偶發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發的事件和行為。此時,課堂教學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學情、課堂環境的變化,那麼課堂教學將變成機械的程序,缺乏生氣和樂趣。因此,隨着師生互動生成的不斷推進,教師應根據學情的變化,隨機調整教學的程序及環節,學習目標可在生成中隨機升降,學習重點町在生成中調整,探究的主題可在生成中替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是有效的。

  3.注重精講精練。“精講精練”,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教學策略,是一種有效呈現知識和有效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所謂“精講”,就是指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徵。以講促思,以講解惑,講清知識的縱橫聯繫,講清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講求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動,即動腦、動手、動口等。所謂“精練”,是指練習要少而精,向學生提供的`練習,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設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適當留白,精到精粹,實用高效。

  篇二: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的編寫經驗總結,我覺得教案的編寫需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對於課教學設計的編寫我個人有一些經驗體會:

  一、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 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説:“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説:“這是門跟門有關係,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寫字方面,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閲讀教學中,我重視朗讀、理解和感悟結合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説一説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閲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説、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為"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今後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篇三: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教學設計初探 洪汝實 新課程改革以關注人的發展為目標,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教師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在課程標準倡導的“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指導下,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教學設計呢?教學設計是適當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於過去的“教案”。它是對各種因素和條件的綜合考慮,是對教學各要素的優化組合,包括各種教學策略、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創造性運用。什麼是以學定教?以學定教就是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基礎,以發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為主線,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生活中良好的思維品質及身心的和諧發展。我認為以學定教的教學設計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一、學路優先原則

不少教師習慣了教路設計的授課方式,教師根據自己已有的學科知識,參考有關資料充實自己的所知,與教材達到同一。其結果必然是教路優先,以學定教,把教師推上了“先知”、“先覺”的“聖壇”。教師在備課、設計教案時要遵循學路優先的原則,首先把學生放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學路,精心設計學生高效的學路。學路優先原則意味着教師的作用在於導學而不在於教書,教師如何導,取決於學生如何學,從而使學生走上科學、高效的學習道路。

二、學法指導原則

教師往往重視教法,忽視學法。以學定教,正是要努力改變這種被動的精心局面,在方法上提倡學法優先。學法就是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方式、手段或程序。那麼又如何做到學法優先呢?這就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學習方法含量,並把這些學習方法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當中。

三、思維主線原則

課堂教學要有一條主線,師生才能沿着這條線路去開展相應的教與學的活動。教學要有個思維過程,不是一開始就把思維結果強加在學生身上,使教學過程變成結果性的知識積累,而是要讓學生從接觸新知識開始,啟動思維的馬達,沿着正確的路子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