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語文教師如何評課的文章

校園2.63W

篇一:語文教師如何評課

有關語文教師如何評課的文章

評課

一、評課的幾個原則

目前我校評課重點看師生雙邊互動、生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體現,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改變,新課改的三個維度是否有效貫徹。

1、實事求是的原則。

評課本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實話實説是體現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執教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樣對不起同事的勞動。

2、零距離的原則。

主持者應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評課氣氛,要讓執教者在春風化雨般的評語中得到信心,也學會反思。讓每一位聽課者都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宜面面俱到,應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不主張1234羅列太多,只要一兩點到位就夠了。

4、激勵性原則。

評課首先要考慮到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授課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讓執教者聽了你的評課後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要讓他聽後感歎:"這輩子再也不上公開課了!"

5、差異性原則。

要因人而異,不要強求一律,要用別人的長處比自己的短處,而不是用自己長處比別人的短處。

6、就課論課原則。

把課評足,就事論事,不要由評課到評人,更不能因一堂課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評課的幾個誤區

1、只聽不參加評課。這是聽課的大忌,不評課聽課就沒有意義了。

2、蜻蜓點水,不痛不癢。有的老師聽課,只聽大概,所以評課只能如此。

3、事無鉅細,面面俱到。評課沒有主次,沒有重點。

4、充當好好先生。這最為普遍,只揀好話説,使上課者和聽評者沒有充分認識不足和遺憾。

5、惡語傷心。專挑毛病,在針孔裏看人——看貶了,這與評課是背道而馳,極不主張。

6、追趕時髦,脱離實際,套些時尚的理論和時髦的評語,沒有多大的指導價值。

7、當面不語,背後不斷。這種現象最為可怕,評課時有話不説,只當聽眾,當老好人,可課後卻大加評論,評頭點足,而且往往只會説授課者不是之處,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如何評課

(一)從教學目的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要看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的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脱俗給學生以新鮮感;三是看教學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看到有些老師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價。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駭,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活潑、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感情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説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的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想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篇三:如何評析一節語文課評課

聽課是教育管理者檢查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教師互相學習的一種手段;評課是評估一節課的優劣、相互磋商、經驗交流、取長補短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方法的水平,踴躍參加聽課、力求多學習一些別人的長處的教師大有人在,可是評課的現場,就顯冷清,往往是少數人發言或只有管理者的一言堂。有發言者亦多為三言二言,只限於“教態好,有重點,課堂活躍??”等套話。究其原因,是不知如何評課。尤其是語文課,聽課者通過對執教教師在課堂上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觀察,應對本節課作出客觀的評價,這樣既使執教者受到鼓勵,得到提高,又能使聽課者學到東西。下面就怎樣分析評價一節語文課談三點看法。

一、有無明確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説、讀、寫基本功訓練。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知識,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要十分明確、具體。

例如對一節閲讀課的評價,主要看讀寫訓練是否落實,讀寫的訓練目標是否集中、具體,是否能緊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根據內容來體會語文文字的作用,在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不失滲透思想教育。下面是一位教師教授《珍貴的教科書》的片段。“??指導員趴在離我不遠的地方,一動不動,那棞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被血染紅了。”

師:文中説指導員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指導員或者是受了重傷,昏迷不醒,或者是犧牲了。

師:“完整無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那棞書“被鮮血染紅了”又説明了什麼?

生:“完整無缺”在文中指那棞教科書一點兒沒有損壞、散失;“被鮮血染紅了”説明了指導員用自己的身體保護教科書,被敵機炸中,流了很多血。

師:這“一點沒損失”和“流了很多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讀這一部分,談談自己的感想。

生:在危險出現的一剎那,指導員首先想到的是那棞教科書,他置個人生死於不顧,毅然用身體保護書,在他看來,書比他的生命更重要,讚揚了指導員的獻身精神。

生:這些教科書是用指導員的鮮血和生命保護下來的,所以更顯出它的珍貴。

評價一節閲讀課,不單要看學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對學生讀得怎樣,讀得熟不熟,讀得準不準,都要重視。另外還要看是否讓學生在課堂上動動筆,練一練,以達到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和鞏固的目的。如果有的老師做到了這一點,評課時一定要給予肯定。

二、教師是否做到了正確理解教材

教師對所教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是教好這一節課的基礎。正確理解的內容主要包括:把握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詞句的含義,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以及寫法上的特點。這些能否正確理解,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定準教學要求,找準重點和難點,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基本功。對詞、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點詞和句,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對語文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的理解,是指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觀點。如《小馬過河》這篇課文,它滲透了事物是相對的觀點(松鼠認為很深的水,老牛卻認為很淺);講禮貌的觀點(小馬對長輩很有禮貌);關心他人的觀點(松鼠怕小馬淹死,極力阻止小馬過河)等。但如果教師教學時把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幾個觀點或其中的某個觀點上,那就偏離了課文的中心。因為本課的中心集中表現在老馬對小馬説的話裏:“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教師教一篇課文,要能根據課文的中心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中、低年級不要求學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師卻要明確中心,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體現中心的重點詞和句。對課

文層次結構和寫作特點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層次,明確寫作特點。段落層次分得清,有利於指導學生分段和理請思路;寫作特點明確,有利於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從讀學寫。

三、是否能恰當的處理教材

恰如其分地處理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處理教材,能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處理教材,主要指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處理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能否合理地取捨教學內容。如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不要求學生掌握語法、修辭之類的知識,只要求部分地在實際中運用,如果教師根據文中的某些句子,向學生講授主語、謂語、擬人、比喻等語法、修辭知識,顯然違背了大綱的要求。又如教學大綱規定六年制三年級學生“能分析自然段,能歸納主要內容,”如果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這也不符合大綱要求。如此情況,均屬對教材取捨的不合理。

2、能否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所謂語文課的重點、難點,一是指對突出課文中心起關鍵作用的和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本身內容;二是指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進行字、詞、句、段、篇和聽、説、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選擇一兩項着重進行訓練的內容。如《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怎樣用腳來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課文按作者觀察的順序分為三段:第一段(1自然段)講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第二段(2自然段)講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第三段(3—5自然段)講爬山虎腳的特點。從課文內容看,第三段具體講爬山虎的腳的顏色、樣子、怎樣向上爬以及和牆的依賴關係,這一段應作為課文的重點;在語文基本功訓練方面,可根據本組的“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把引導學生學習怎樣才能做到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為重、難點,再通過細讀課文重點段,做到理解文中的重點和訓練的重點統一起來。

3、是否能從實際出發,即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出既符合教材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思路。首先,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設計的。其次,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學生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應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將其納入教學中,使之更加適合教學需要。

篇三:語文課聽評課反思

9月28至10月14日,我聽了低年級組13位語文老師的課,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感觸很深,受益匪淺。課堂最大的特點在於創設情境,寓學於樂,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

一、注重課堂情境的創設,陶冶學生的情操。

杜愛蘭老師的課,課前通過《幸福歌》的音樂營造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了學習拼音的枯燥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王麗娜老師的課以帶學生去旅遊來創設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在旅遊中結束課程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和藹可親,面帶微笑,聲音甜美,循循善誘,極具親和力,女教師的母愛在課堂閃耀,學生不同程度地感到快樂,感到賞心悦意趣盎然,得到精神上的和諧。

二、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老師們都在努力嘗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好地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經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形成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思想和個性,一切活動都應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在這些方面作了許多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的注重指導學生鞏固運用生字和識字方法;有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喜歡的段落。有的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語句、場面進行互動討論,然後彙報展示。還有的老師將教學融入遊戲之中,寓教於樂,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妥善完成了教學任務??所有的這些,表明教師們開始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個性,力圖幫助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學生正逐漸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注重學習方式、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聽了這幾位老師的課,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新理念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勃勃生機。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動口、動手、動腦,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素質,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

四、形式創新,課堂開放,寓教於樂

各位老師在教學形式上,突破了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把文本內容融入生活中不僅使文本內容富有時代氣息,也為學生營造了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在這種情景裏,學生不但樂於表達,勇於表達,而且個性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這使我深深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天堂,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才能擁有一方明淨的天空,只有這樣新課標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只有這樣新的教學理念才能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芽,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春風才能吹綠祖國各地,我們才能用雙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陽,當然,這也為我以後的語文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我堅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股清泉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奔湧而出!

在這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對語文課堂的教學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註重在課前的備課會考慮學生,注重課堂的實效性。願這樣的活動多舉辦。

篇四:理想課堂,教師何為-——也談談語文課的評課標準

近來,聽了不少老師的公開課,有名師宿將的示範課,也有普通教師的隨堂課,頗受啟發。特別是參加了縣優質課評比的預選,雖然未能出線,但對教材的處理、課堂環節的問題的設計、課堂的調控和評價等方面有了更深的體會,不禁也想談談對一堂好課的標準的粗淺理解和點滴感悟。

筆者以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從教師的角度,應該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明確而有效的目標。

明確,就是每一堂課教師要知道自己要落實哪些目標,達到怎樣的效果。並且要落實單元教學目標,符合分冊教材目標,指向學段教學目標,甚至體現語文課程特點。這就需要教師要有鳥瞰的眼光,深入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根據學生的特點有步驟、有系統地細分目標,落實在每一堂課上。有效,就是教學目標要切合學生的實際,切實地解決幾個問題。不能在一節課中想落實太多的目標,什麼都想做到,多頭出擊,結果往往是蜻蜓點水,什麼都沒能落實,甚至導致課堂教學的雜亂無章。有些老師上課就不夠務實,特別是在公開課上,往往羅列了許多的目標,給人一種作秀的感覺。如有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有6條之多:掌握多角度發散構思的內涵、本質特點、方法、好處;掌握多角度發散構思進行作文;加強思路的開闊性;加強認識事物的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感悟人生;情商的提高,體會寫文章多角度的發散之美。目標多而龐雜,而且本身邏輯不清,表述多有歧義。試想:一節課45分鐘,能完成這麼多“大”目標嗎?

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有創意地處理教材。

教師要能深入地研讀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然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對文本進行有目的的處理:取捨、剪裁,突出重點、淡化枝節;或長文短教,或短文細教。用一種最適合的方式作為切

入點,深入挖掘,創意處理,實現教學目標。如張金紅老師上《我的第一本書》,就通過默讀、精讀、朗讀、配樂讀、品讀、齊讀等方式的十次讀書,把方法的演練、字詞的落實、文章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串聯起來了,簡潔而有效。再如夏軍老師上《人,又少了一個》這篇文章,就用“文題填字法”來處理文章——“人,又___了一個”。通過學生的猜測、品讀、分析、對比,指出填這一個字的理由及藴涵的深刻意義,就用一種方法完成了文章內容的梳理、句子品讀,內涵的挖掘,思路清晰,而又環環相扣,真是巧妙。

三、教學環節的安排、問題的設計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體驗”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關鍵詞。累計出現15次,涉及體驗的內容、形式方法和過程等各個方面。體驗,已成為新一輪語言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一種導向,閲讀教學的新航標。

但是,當今的閲讀教學,重認知輕體驗是普遍的現象。教師恨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一股腦兒塞給學生。這些概念知識不僅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且閉鎖了學生的思路。由於知識本身未經主體大腦篩選、過濾與存儲,很快就會遺忘,更談不上知識的應用與創造。對於文本的閲讀、理解,教師應創造條件,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進入文本,去體驗其中的`思想、意象或人物,説出屬於自己的感受。

1、環節安排和問題設計要為研讀文本作好情感鋪墊,能把學生的相關情感與經驗“喚醒”,使他們沉潛在作品的情境中,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實現物我交融。如我在上《春酒》這一課時,第一次是由一則住校生的日記導入,由於八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離家住校的經歷,所以上課一開始學生的情感未能調動起來,就不能較快地進入文本,後面的品文環節就相當地吃力。整節課就像一台老化的機器有氣無力,只能勉強完成教學任務。教後進行了反思和調整,由民俗入手,先讓學生欣賞過年時的風俗的一些圖片(放鞭炮、貼對聯、喝喜酒等),再談談自己類似的經歷,以此導入。這樣學生都有話可説,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後面的環節也就流暢了。

2、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人或事中藴涵的語文現象,並巧妙地與上課內容相聯繫,也就是架起生活和語文的橋樑,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灌輸式地把知識塞給學生,使學生髮現原來自己的身邊處處有語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如温三中的林俐老師上《論語》十則時,學生朗讀全文後

師:大家發現文章每一句都有什麼特點?

生:都有“子曰”,“曾子曰”,還有“子貢曰”。

師:那《論語》寫的是什麼?

生:是孔子説過的話?

師:都是孔子説的嗎?

生:還有“子貢”、“曾子”等等。

師:他們是誰呀?

生:孔子的弟子。

師:那《論語》是一本怎樣的書?

生: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

簡單的問答,就介紹了《論語》的主要內容。可謂水到渠成,學生既長了知識,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從現象中發現規律、特點的思維習慣。

四、善於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味漢語言的精妙。

編入教材中的文章要麼是名家的經典之作,要麼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個性作品,總之都是運用祖國語言的典範。要深入把握漢語的精妙,最好的途徑就是引導學生朗讀、吟詠、品味。通過這個,體驗漢語的音樂美感和語氣、語調等細微的差別對文章主旨的表達的作用。優秀的語文老師要善於朗讀指導,通過齊讀、跟讀、配樂讀、分角色讀、對比讀、情讀、唱讀、演讀等等方式,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從而將書面上的文字變成有聲語言,演繹成活鮮鮮的生活畫面。這樣,學生的感

情與作者的感情就會盡可能地融為一體。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優美的意境會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他們情感的共鳴,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記得洪鎮濤老師執教《最後一次講演》時曾帶領學生“捶桌子”讀這篇文章。馬鵬舉先生在《教海弄潮》一書中,對“捶桌子”的效果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當天夜裏,宜昌市政府文辦主任走進了洪鎮濤房間,他一進門主緊握洪的雙手,激動地説:‘我就是當時西南聯大的學生,聞一多先生的這次演講,我去聽了。您今天在課堂上,再現了當時的情景,你的課上得非常成功!’”

現代文要注重朗讀,文言文就更要注重文章的品讀,特別是文言文的語氣詞。通過細細地品讀,體味詞的韻味、節奏,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從而感受到文言文特有的魅力。而現在的文言文教學更多的是注重知識的串講,把一篇文言文肢解成字詞,翻譯,主旨等方面的內容來教學,忽視了文言文作為文本的整體美感。多講解,少吟詠,多分析,少感悟,致使文言文顯得枯燥,甚至面目可憎。

林俐老師的做法也為文言文的品讀作了一次很好的嘗試。

問:五則後均有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哪些詞?

生:了,啊,呀??

師:設想一下,假如你是孔子,你會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説這幾句?你的理由?

通過學生的朗讀,體驗,較生動地再現了孔子説這些話的生活情景,使文本復活了,變得趣味盎然,學生也在一次次的“演讀”中找到了與文本情感交流的“祕密通道”實現了與文本的情感交流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