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生》讀後感(15篇)

校園9.01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讀後感(15篇)

《人生》讀後感1

這幾天在家裏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物描述和故事情節使我回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開始高加林在學校做教師,由於高明樓給他兒子走後門,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換了下來,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點,然而他並沒有頹廢巧珍的出現是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幸運女神再次傾向了他。之後在馬佔奎的幫忙下加林到了縣裏去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此同時他也面臨着一個重大的選擇:巧珍?亞萍?在地位的誘惑下加林違背了他的良心而選擇了黃亞萍,這次錯誤的選擇不僅僅使他沒能最終和黃亞萍在一齊並且還使他被停職重新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的這一些事説明了一個問題: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同樣充滿着許許多多的選擇,同樣關係着我們的命運。小到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身邊朋友的選擇;大到自我工作的選擇,人生目標的選擇,我們都必須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許你會問我們為什麼必須要做出這麼多選擇。那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的成長,身邊的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身邊交流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明辨是非的本事,而選擇就是我們提高明辨是非本事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經過不斷的自主選擇,自我也在選擇中得到鍛鍊,在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吸取成功的經驗;在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吸取失敗的教訓;僅有經過不斷的自主選擇我們的選擇本事才會不斷的提高,我們的人生才會跟家的豐富多彩。既然人生選擇這麼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如何進行正確的選擇。首先我們應當在選擇之前認清自我的真實需要,選擇自我最適合,最喜歡的一條道路;然後我們應當根據選項查閲相關資料,全面的的瞭解這些選項的具體情景;最終如果我們一次選擇失敗了也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我們要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下次的選擇更加完美。

人生的選擇就是這樣模模糊糊,讓人看不透以至於有些擔心和後怕。可是人生就應當是這樣貌的,我們要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鍛鍊自我,這樣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完美。

《人生》讀後感2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對更好、更美、更優秀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最能讓人產生愛情的因素也是這些更好、更美、更優秀的品質,特別是自己沒有而又特別渴望的東西,如此説來,善良但沒有讀過書的巧珍愛慕有文化、有知識的高加林,也就是人之常情了。對於有正常工作的高加林來説,他看不上巧珍,也是自然。但在高加林沒有了工作,轉為農民的當下,巧珍的愛給了他温暖,給了他希望,幫他渡過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但高加林對巧珍,是不是真正的愛呢,還是一種感激,連他自己估計都説不清楚。所以,當他重新擁有了工作後,他與巧珍的距離就越來越遠,此時出現的黃亞萍,正是巧珍眼中的高加林一樣,是高加林曾經的夢。渴望成功的他,失去了該有的理智,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卻忽略了他們的愛對周圍人的傷害,也因此最後受到了懲罰,不僅丟掉了愛情,還丟掉了工作。

高加林錯了嗎?其實他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凡事只考慮自己,沒有明白自己的內心時,就衝動的接受了巧珍的愛,並沒有做好要負責到底的決心;在接受黃亞萍的愛時,沒有考慮到對張克南及巧玲的傷害,在克南媽媽的報復面前,他只有接受。這對待愛情上,他反而沒有巧珍的理智和大度,急於成功的他已經看不清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愛情本來就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可以隨時而來,不以人的理智為轉移,但戀愛、婚姻卻是現實的東西,只有所謂的"門當户對"才能繼續持久。因為每個人的現在都是過去的一個產物,不管是否承認,每個人的現在都是由他的過去慢慢塑造而成的,所以高加林的讀書經歷本身跟巧珍從未讀過書的經歷是不同的,談話的話題和興趣點,也就是説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不同的,巧珍可以對加林產生愛情,但保持長久的戀愛關係或者走向婚姻,未必適合。而高加林農民的背景和生活經歷,與黃亞萍城市生活也是不同的,所以高加林在亞萍面前總是不知所措。人只有一顆心,當這顆心想要的太多的時候,就會矇蔽自己的眼睛,高加林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明白自己的內心所要。他總是活在世人的眼中,心內無法強大,落魄時無法抵抗一個善良女孩的愛情;有機會時,卻忘記了自己的曾經,同樣無法抵抗另一個女孩帶給她的誘惑。

《人生》讀後感3

1、調整心態:

多段式的人生,自我更新、自我革命將會是未來我們每個人的第一生存技能,喜新厭舊可能會成為人類的美德。作者認為由於三段式人生的崩潰,多段式人生的到來,這種快速變化的節奏要求我們必須要時刻擁抱新鮮事物。

2、職業考慮:

這種劇烈變化的生活節奏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學會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我們要習慣於經常跟過去的自己説再見,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於放棄已經擁有的東西,包括你的經驗、學歷、知識,甚至還有你的三觀。在這長達一百歲的人生裏,你的三觀毀被來回地顛覆,重建,再顛覆,再重建,將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百歲人生裏,學習將會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任務,也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這種娛樂產業和教育產業的結合,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要大量原創性工作的那些行業,比如説像科研、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娛樂業、教育業,這些產業會保留下來,並且還會發展得更好。同時,還有一些比較低層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像理髮、化粧、餐飲業這些個人服務產業也會被保留,而且服務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除了這兩頭之外,中間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並且具有重複性、標準性、容易被指令描述的行業,都全部將被人工智能無情的取代,這就是所謂的中間行業被掏空。比較典型的像中介、金融、物流、醫療、會計、銀行,可能是最新被替代的重災區。

除了行業的巨大優勢以外,多段式人生帶來的巨大流動性也是大城市的優勢之一。

3、有關溝通:

在百歲人生裏,我們必須要學會跟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打交道,跨年齡交往,忘年交只會越來越多。因此,就要求我們要有更強的溝通和交流能力,以及更加開放的心態,真誠地迎接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新朋友,千萬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跟你年齡不同的人。

4、關於選擇

選擇越來越難,那該怎麼去做選擇呢?作者也給我們提了兩個建議。一個是要經常性地放空自己,就是在漫長的一生裏,不要急着一直埋頭趕路,可以適當地停下來,輕鬆一下。第二個是一定要從現在開始重視個人無形資產的積累,就是你的個人信譽、口碑、人脈圈子、信息渠道等等這些。

《人生》讀後感4

人生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人生是幸福的,幸福的人生大致相同;

二類應該是喜憂各半的中性,中性的人生是苦辣酸甜隨時有;

三類應該是痛苦的,或者是滄桑的,痛苦與滄桑的總稱可以説是不幸,不幸的人生則各有各的不幸。

有人説人生如棋

這倒是一個最恰當的比喻。棋是智慧的較量,是與心的博弈。人生如棋,時刻都在與命運和時光作着對弈。但一步走錯將會步步出錯,滿盤皆輸;一步得意,步步為營。

看來人生如棋的確不假。然而不經歷千難萬險好不容易把自己置身於對方陣營的時候,卻不一定能抵擋住對手的攻擊,同時稍不小心便會粉身碎骨亡於陣前。

有人説人生如夢

用夢形容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因為人類刻意去做的夢一定色彩斑斕,但夢卻是虛幻而不真實的,夢是生命裏的一種精彩,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如夢人生的過程一定很美,美的讓人留戀。

然而夢卻不一定都是美的,也有噩夢的時候,夢終究是會醒的,醒了的時候卻很苦,苦得發澀,苦得讓人流淚。所以如夢的人生讓人無法預知、無法理解,在不解和難懂裏體味失意、體味蒼涼。

有人説人生如戲

人生如戲,然而戲有悲劇、喜劇、鬧劇等等。每個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繹着什麼樣子的角色,自己未必有着絕對的自由與權利,是否是主演自己也未必可知,劇中的情節是無法預先知道的,演完了,後悔了,高興了,失敗了,成功了,別人怎麼來評價是無所謂的,自己的感覺是什麼?

有人説人生如路

這個比喻也很對,但天底下根本就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人生如路,需要自己去走出精彩,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走出精彩。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讓日月見證,這是一種真正的自我活法,我一直想這麼去做。然而這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既然路是走出來的,那麼路就應該蜿蜒曲折,坎坎坷坷。每當回首身後的蜿蜒與曲折時都會有一種感慨,一個蜿蜒就是一次關於生命的洗禮,一個轉折就是一次關於生命的詮釋。洗禮中我面容憔悴,詮釋裏我兩手空空。這是一種極端德認識或看法。

有人説人生如茶

如果人生真德如茶那樣簡單多好。一杯開水加幾片茶葉,泡出來就是茶水。茶葉在杯中慢慢下沉,熱氣不斷從杯中飄出,顆粒狀的茶葉漸漸沉於杯底而舒展開,這時便有茶香從杯中溢出,茶葉順利地完成了自己一生德使命。

人生,只是簡單的兩個字。

《人生》讀後感5

路遙,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經過了自己的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國小教學,大學畢業後,開始靜心寫作。

路遙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曾獲得茅盾文學獎,但是其先前寫的《人生》更是問世之後引起全國轟動,更是把他推上了人生的巔峯。更反應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現實的無奈一句話: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高加林,路遙筆下的人生的男主角,畢業於縣裏一所重點高中,本想就此可以擺脱農民的出身,同時也不妄自己這十幾年的努力,和家人的熱切期望。

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理所當然的進入了當地的一所國小任教,生活本以為就此平靜祥和。誰知道,他們村裏的幹部憑藉自己的權利,把自己有關係的親人去代替高加林去任教。此時,高加林更是內心鬱悶,心裏説不出的悲憤,但是又因為自己無權無勢,只好無可奈何,一腔年輕熱血怎可就此委曲求全。更是受不了村裏人的議論紛紛,雖然都知道內情,可是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已經習慣了。命運給了他當頭一棒,卻給他帶來更多的更多的人生經歷和艱難選擇,和無限悔意。

失意之時,一個女子給他帶來的安慰,像一陣風吹開了他的心房。巧珍一個農村的女子沒有文化,卻擁有令人羨慕的活潑,面容和家世。對高加林一見傾心,十分愛慕,但是心中又有深深的自卑對自己愛的人只能遠遠地望着,因為自己沒文化,大字不識一個,而高加林離她那麼遙遠。可她又控制不住自己對高加林熱烈的愛,看着高加林距自己的距離越來越近,終於一個時機她向他告白了,隨後兩人陷入了深深的愛,可是高加林心中始終有一根刺,他不想就此在農村生活一輩子,或許是虛榮心或許是年輕的力量在點燃內心的那團火。一個巧合的機會自己叔父回來,自己又被安排到城裏工作。

在城裏,遇到了自己的同學黃亞萍,黃亞萍也是一直傾心於高加林,並且熱烈勇敢的追求着高加林,高加林本來糾結着對於巧珍的內疚,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黃亞萍因為只有能和他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點燃內心的年輕火焰。可是不久之後拖關係進城的事被揭發,又回到了鄉下,可是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了。

人財兩空,同時也使他看清了人生,和深深的懊悔,折射了現實世態炎涼,世風日下,自己隨波逐流的懊悔,同時也是當時時代帶來的無奈。人不可能一直一味的向前,應該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人生追求的是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人生》讀後感6

是什麼力量讓你努力地去拼搏學習?又是什麼讓你的生活五彩斑斕?是理想。最近,我被《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本書給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英雄人們的事蹟,如果説他們沒有遠大的理想,遠大的抱負,還會做出如此偉大的事業嗎?不會,他們為自己所熱愛的理想而去奮鬥,有一種堅強的信念支撐着他們。在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會有一段艱辛的旅程。

邰麗華,這一位聾舞蹈家。舞蹈是跟隨者音樂來伴奏的,然而他卻失聰了,這對她來説是一個多大的不幸,但她沒有放棄,仍從事舞蹈事業。是什麼給她如此大的勇氣?是理想,意志堅定的理想。這一天,她完成了在春晚給我們展示如此舞姿優美的動作。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她是一位聾人。

玄奘法師為求取經文而衝破層層阻礙最後完美結局,完美佛法是他的理想,他也不斷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最後他憑着僅存的希望,理想,信念完成他一輩子想要實現的東西。還有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西南聯大教書。當時的生活條件極差,他住在草棚裏,卻也寫出了經典著作—《堆壘素教論》。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火箭專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最後迴歸祖國懷抱。

作為國小生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為理想奮鬥。有這樣一句理想的詩:“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點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喜歡這句詩,因為詩裏句句包含理想偉大的力量,許多人的理想,都是一片渺茫,因為他們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愛的事業是什麼。向他這樣的人不會走向成功,而且還會變成一個平庸的人。同學們,你們願意成為向他一樣的人嗎?你們和我一樣,都希望擁有一項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取得偉大的成績。要達到這樣的事業?就必須要有理想,沒有理想就沒有奮鬥的目標。

理想,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彙;一個重要又艱難的選擇!它離我們很遠很遠,我們並不能觸碰到它;它又離我們很近很近,因為我們的心中常常有它,我們的生命中離不開它。

《人生》讀後感7

不滿足,是抱怨的開端,説到底其實是我們在不斷強調我們不想要的人或事物,細想想對一切抱怨的事物我們無能為力改變,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持續在心底徘徊。我們何不停止抱怨,讓我們的思緒控制語言,語言可以造成行為,行為可以成就習慣,用習慣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所以很多人經常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工作忙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甚至天氣、交通……

這些都是抱怨的對象。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都有自己的快樂與憂愁,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與幸福。你面對着這一切,抱怨也好、埋怨也罷,日子總要過下去的。

正如書中的一個小例子:有個頭痛病的年輕人,他每晚下班後,都會對他的妻子説自己這一整天頭有多痛。後來他明白了,這樣其實無法消除、或者是減緩頭痛,便決定不講了,讓自己漸漸免除抱怨。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頭痛的問題了。

説到這裏,不防想想我們自己。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是公平的,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卻是截然不同的。你再抱怨,又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只會增加你周圍每個人的痛苦。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不抱怨,在不抱怨的過程中,減緩痛苦、增進健康、創造圓滿的關係、擁有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平靜喜樂。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所以,讓我們向“抱怨”開戰吧!在工作中、在困難面前,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就讓我們從這時候開始改變自己的言語、改變思維、停止抱怨,在好事發生時表達感激,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

《人生》讀後感8

《自然與人生》是日本現代作家德富蘆花的散文集,也是日本近代隨筆文學的經典之作。德富蘆花曾遠遊俄國,拜訪托爾斯泰並受其啟迪,從而選擇遠離喧囂,遷居鄉村,迴歸自然與大地,過起了身居茅舍、晴耕雨讀的理想生活。

文學家對世間萬物的體察總是更細微一些,於是藉由自然體悟人生便成為了一種傳統。嵇康有“目送孤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華茲華斯也説,“如今我懂得了如何觀望自然,時常從中聽到幽靜而又悲傷的人生音樂,它既沒有激昂,也缺乏豪爽,卻有淨化和征服靈魂的宏大力量。”而德富蘆花也是如此,他通過傾聽萬物來回歸本我,通過體悟自然來洞見人生。這本書既是作者對自然的`寫生,亦是其對人生感悟的寫生。閲讀這本書,我常常會為作者傳達出的美感與哲思所打動。

霜晨也罷,涼夕也罷,無論是白晝日光燦燦,還是夜半月光皎皎;山光也罷,草木也罷,無論是富士披雪、湘海朔風,還是白菊映月、古寺早梅;鄉情也罷,野趣也罷,無論是江村八月垂釣碧鱸,還是青蘆洲上採集百合……春花秋月,夏蟬冬雪,四時之景、草木之美、生活之趣無不盡收筆下。《自然與人生》中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卻筆墨靈秀,經由作者妙筆點染過的文字極富美感。“有月美,無月亦美,在風輕露涼之夜,你不妨在林子裏漫步穿行……耳聞雨聲一般的蟲鳴,大自然彷彿成了一隻蟲籠,真是妙哉。”書中文字的美,不僅美在詩化的文字表達,也美在他極細微的生活體驗,更美在他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自然與人生》被譽為“對國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自然之美是可以陶冶性情,開拓胸襟,引人向善的。

《自然與人生》中有美,更有哲思,有理趣。”對於平凡事物,德富蘆花常有不凡之思。看到鮮花或河水,他因起時光易逝之思:“今天的蓓蕾,在翌晨變成了鮮花。昨日的鮮花,今天只留下殘影。”“”竹葉漂來了,倏忽一閃,早已忘不見了。亞歷山大、拿破崙,莫不如此。他們今日何在?流淌着的唯有這河水。”透過小小的檐下水窪,他卻看到了廣闊:“莫道檐水淺,君不見萬里碧空懷裏抱?莫道檐水小,君不見藍天水中照,落花點點漂浮?……相比之下,人類世界顯得何其狹隘。”

莎士比亞認為涓涓細流猶如萬卷書籍,路邊小石寄寓着神的教誨,大千世界處處可受到啟迪。《自然與人生》就是此話的寫照,詩意棲居、四時之美,令人陶然忘憂;而體悟生活,理趣盎然,卻又別有滋味。

《人生》讀後感9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的微妙,好多事情都在眾人認為順理成章的慣性思維中跳出常理的軌道,就像我們的大學聯考。

6月7日,鬥志昂揚地走入考場。

6月8日,拖着身心疲憊的軀殼向這三年徹底告別。

6月11日,估分後填報志願,我知道自己的理想已破滅,索性胡亂報了幾所學校。

25日,分數的揭曉也充分證實了我的感覺。一切猶如洪水猛獸來勢洶湧,再沒有會考時的春風得意。一向善解人意的父母眼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失望眼神讓我內疚心痛;每天十幾個親朋好友的電話鈴聲讓我如坐鍼氈、忐忑不安。我無法形容那些震撼有多麼可怕,只知道一直遊蕩在自己混亂而複雜的精神世界中無法自拔,直到有一天所有的痛苦讓我幾近窒息,我像被壓縮到極限的彈簧高高彈起,所有的壓力與束縛在一瞬間全都變為讓我大徹大悟的啟示。

大學聯考之後,我真正相信學哥學姐們説的那句經典名言:“沒有經歷過大學聯考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

有人説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打開一扇窗,相對於命運帶給我與夢想擦肩而過的黴運,我更感激它帶給了我一扇窗,讓我看到了通向遠方的陽光和路途。

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我真正選擇了重新開始。走上覆讀的道路,當再次回到這段被叫做高三的生活,我才真正明白它的寶貴。

從前認為復讀生那句“沒有經歷過補習的人生不夠精彩”,只是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如今想起來深有同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獨特的人生感悟呢?

經歷過大學聯考的“麥城”,一切都會讓你學會用另外一種全新的觀念、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心靈旅程在這段曲折處延誤了行程的同時,也在冥冥中改變了前行的道路和收穫的多少。

我開始更加平和冷靜,更加簡潔果斷地去思考和解決一切;我開始相信從前被埋沒和忽略的五彩斑斕的美好;我開始能夠將所有不必要的煩惱拒之門外;我開始能夠將所有熱情奉獻給這背水一戰;我開始感激不幸帶給我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和動力。

這一切讓我覺悟和清醒:我明白了自己身處何地,要往何方。一無所有時,我明白最想要的;極度絕望時,我看到美好的希望。

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裏,看不到曾經幼稚、任性的面龐,大家都是友好而真誠的,跌倒後爬起,我們都學會了坦然面對。有和我一樣經歷的同胞——如今重赴戰場的兄弟姐妹,看到他們,我忘記了孤單。大家都來自四面八方,卻為着同樣一段失敗的過往,珍惜着同樣寶貴的今天,向着明天同樣燦爛地微笑!

《人生》讀後感10

最近視力嚴重下降,週末兩天啃了三本《平凡的世界》,昨晚又啃了馬老師推薦的書,他説“《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沒錯兒,路遙的小説就是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捨不得放下。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在縣城當了三年的老師。但沒想到被書記兒子頂替了教師職位,被迫回到了農村,全家都陷入深深的絕望。作為家中獨苗,雖然是農民的兒子,但他從小也是被嬌生慣養的,沒有幹過農活,他自己也極度排斥當一個農民,因此感到絕望,每天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

第一次去賣饃,作者對他內心的活動描述的很細膩,讓我們身歷其境的感受到高加林當時的困窘,難受,最終躲進圖書館短暫忘記這個痛苦。但天黑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把饃賣出去,回去的路上碰見村裏的姑娘巧珍,巧珍熱情的幫他賣掉了饃,後來美麗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他感覺自己應該就是一個農民了,所以接受了原本排斥的這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姑娘,跟心愛的人勤勤懇懇的生活着。

正當他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的時候,他突然被提升為幹事去了縣城工作。重新回到城裏,當了記者,一次次優秀的表現,讓他很快脱穎而出。幹部子弟黃亞萍向他表白了,和巧珍比,亞萍更活潑,時髦,甚至有些任性,但他們有很多的共同話題,他動搖了,也最終選擇拋棄那個曾經在他人生低谷陪伴他的巧珍,看到此時,有點難受。

好景不長,他因走後門調動工作被舉報,他又被迫得回到農村去。他和亞萍分了手,沮喪的回到了村裏,但巧珍已經卻嫁給了別人,儘管如此巧珍還一直幫他張羅着讓他去當教師,加林懊悔不已……曾經一度以為自己自命清高,現在卻已經釋懷。

高加林不願意像父母那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當個農民,他有自己的夢想,他渴望去大城市發展,他究竟對錯,真的不好説。也許就像《人生》當中説的那樣,現實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誰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讀後感11

《于丹趣品人生》中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髮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後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麼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説:“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着,過分關注於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將自己置換成囚徒 。表面上看,和尚還在,……自我卻找不到了 。”

真是這樣,多年來,這顆心哪,承載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負。被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裹挾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彷彿《紅菱豔》裏穿着紅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罷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唯獨忘記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書中摘取了《菜根譚》中一段話語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她説:“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獲得一種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效率 。……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份閒適,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 ?”“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她舉了個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漁在家鄉修建亭子,取名為“且停亭”,並附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是啊,曾幾何時,悠閒,對於我,對於很多人,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該停停腳,靜靜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憊,讓自己活得更從容更輕鬆更灑脱。試想,諸葛亮如果不是“卧龍崗上散淡的人”,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韜武略,神機妙算,才能成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傳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要迷失了自己,時常停下來,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諦,體會生命中的一種閒適、從容。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吧。

《人生》讀後感12

打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筆,而是白巖鬆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書的資料卻又讓人感覺像另一篇文章,白巖鬆運用不一樣的視角從山水、茶、酒、樂曲中談出了他的觀點。使人在讀正文前已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章節開始之前,有一段類似警言的話語,想語文課本上的單元導讀一樣,告訴我們這一章的中心論點,第一總章主要由山水論幸福,文中運用超多事實數據和經典故事,使文章真實可信而又饒搞笑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小時候一盒炮竹也能讓我們開心把玩半天,停電對我們來説是天堂般的世界,而此刻,越來越多的“玩具”來到我們手中,但是卻總是找不到以前的歡樂。因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顧慮,有太多問題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鎖,將我們同幸福分開。但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沒有失去期望,憨豆在倫敦奧運會的表現完美的詮釋了幸福的含義,即使從最嚴肅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也總能找出“亮點”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標誌。

第二章則由茶、酒論生活情趣,關於茶我們已經讀過無數篇文章,看過無數的電影,那種意境我們早已明瞭,但是關於酒的知識我們卻知之甚少,作者運用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告訴我們酒與英雄和酒與生活的關係,還讓我們瞭解了很多關於酒的知識。但是我相信,酒——這種品味生活的方式還不適合我們。

最後的一章則由樂器論心境,我對欣賞中國古典音樂興趣不高,但作者講的一個個搞笑的歷史故事卻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沉下心來真正讀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個個抽象晦澀的大道理融入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歷史小故事裏,讓並不熱衷於讀書的,情緒浮躁我能夠坐在桌前看完這本書,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超多詩詞文賦,個性經常使用一名叫林語堂先生的話語。這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一查才明白原先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這樣的大家才能寫出諸如“現實減夢想等與禽獸/現實加夢想等於心痛/現實加幽默等於現實主義/夢想減幽默等於熱狂/夢想加幽默等於幻想/現實加夢想加幽默等於智慧”。的話語。書尾于丹與澤道法師的對話則用簡潔的話語從前文中提煉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本書主要教會了我們要寧靜、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樂趣。告訴我們在這充滿物質享受的社會中要有獨自享受的一種方式,不要讓自我成為金錢的奴隸。

《人生》讀後感13

N年前,我以為自己絕對不會再生第2個孩子,就這樣早早享受自己的閒適人生,想玩玩,想睡睡,想啥啥。結果在去年隨了二胎大流,超潮增添了二寶,於是唉歎着年過不惑,還得重來一次,撫養呱呱小兒,陪跑三十年,小兒而立,我已古來稀,想着是不是蠻悲壯的富有勇氣的?想着自己還得再奮鬥三十年吶,三十年吶,我的自由退休年華還剩下多少年?

突然看到此書,預言能活到接近100歲,振奮吶,原來還是青年一枚吶,人到中年都不算,哈哈。突然有種青春煥發之感,突然感覺在青春年華,再添二寶,是多麼明智的選擇,要不然漫漫餘生,只有一個兒子將是多麼寂聊。

100歲吶,100歲,我還能活差不多60年吶,多麼漫長的人生。我該賦予它什麼樣的重要意義呢?怎麼樣才能活得夠本呢?

啊,啊,我總不能一個工作幹它五十年吧?也太枯燥乏味了吧?我要多姿多彩的人生,我要活出好幾輩子的人生感來,才對得起這百年長壽吶。

我要改變三段式人生,即成長學習+工作+退休三段式模式,我要中途暫休工作去環遊世界,玩到我累了,等工作成為我的剛需才回來接着工作。

四十正年輕吶,正年輕,或者我還可以換個活法,活出全然不同的自己。夢想呢,可以有,未來呢,可以期待。

書中説未來很多工作都將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我得跑過機器人的迭代速度吶,可不能被機器人搶了飯碗,苟延殘喘。我要做個終身學習者,碎片化學習者,我要做個與時共進者,我才不要被長江後浪一把拍死在沙灘上呢。

我要打破年齡的疆界,做個高齡青年,活出無齡感,80,90,00,10後,放馬過來,你們説啥啥,我都懂得,不輸於你們。來,來,來,我們做個無代溝的忘年交。

想着就好玩呢,打雞血了呢,我要做個百歲老頑童。

百歲人生該切割成幾段呢?三段?絕對不可能!N段吶,N段!七年一輩子還是十年一輩子呢?我得活多少個輪迴呢?我得好好想想。

你的百歲人生即將開啟,朋友們,你們想好了嗎?如何開啟你們的多段式人生呢!

《人生》讀後感14

小説的開篇就是男主角高加林從學校回到家中,情緒非常的不佳,他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在鄉村做了3年的民辦教師,學生們都很喜歡這個長相英俊且多才多藝的老師,高加林更是想着能夠通過轉正成為一位正式的老師,但就在這時,他的老師職位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

也就是説,一心一意想要成為正式教師的高加林失業了,他面對的唯一出路就是跟隨父母下地勞動。只是這十幾年來,他努力學習,唯一的想法就是不再像父母一般與土地為伍,現如今面對突然的變故,前途一片茫然。

剛開始的一個月他睡的很早,起的很遲,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愣怔半天,在農村你做不講理的事情大家可能習以為常,但是如果你不幹活就特別讓人反感。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高加林開始跟隨父母下地。

做農活,高加林還做不習慣,手上磨得都是血泡,父母心疼他,不想讓他在地裏勞動,就讓他把家裏蒸好的饅頭拿到城裏賣掉,清高而稍顯自卑的高加林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根本就開不了口。

在落日餘暉中沮喪的高加林拿着一筐一個都沒有賣掉的饅頭回家,在路上遇到了巧珍,這個想要讀書卻沒有讀成的姑娘,喜歡有文化的高加林。

巧珍早就猜到高加林不可能把饅頭賣掉的,於是在半路上等着他,然後幫他把饅頭都賣掉了,其實是送給了住在城裏的姨姨家。

也就是這次,巧珍鼓起了勇氣表白了高加林,巧珍從很早就開始喜歡高加林了,只是那個時候高加林開始讀高中,又開始教書,不認字的巧珍只能遠遠的關心着,而這一次,高加林又回到了村子,巧珍再也不願意錯過這次機會了。

面對巧珍真誠的表白,高加林明顯是慌亂的,但也被真誠所打動,他接受了巧珍的表白,但卻在冷靜之後懊悔自己的衝動。

鄉村生活的無聊和單調,還好有巧珍無微不至的關懷,撫慰了高加林因為丟掉教師職位而沮喪的心情,他開始期待每天與巧珍的見面,甚至開始適應每天的勞作,對黃土地也慢慢產生了感情。

當愛情在一個青年人身上第一次甦醒以後,它會轉變為一種巨大的力量,甚至對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熱烈的愛情也可能會使他的精神重新閃閃發光。

如果生活能夠繼續這般平靜下去那也應該是幸福且美好的吧,只是人的心總是不甘於眼前所看到的世界,嚮往着出走到更加廣闊的世界裏。

《人生》讀後感15

最近我觀看了影片《美麗人生》,看完這部影片,我受益匪淺。

這部影片描述了一位猶太青年人圭多,他外表笨拙,內心卻開朗樂觀,他心地善良,對生活充滿希望。他愛上了女教師多拉,不停在她面前表現自己,甚至不惜冒充羅馬督學。最終他們在一起了,並有了一個孩子。可好景不長,在兒子約叔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約叔華,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圭多不想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最終兒子活了下來。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

片名叫美麗人生,可説實在的,主人公圭多的一生實在不能説美麗,至少後半生是的。他在集中營中遭受種種不公待遇,卻仍然想着兒子,為了他,他編制了一個遊戲,一個“美麗”的遊戲。雖然他最終喪命集中營,但他的目的達到了,兒子心裏留下的不是集中營的陰影,而是這個美麗的遊戲。片尾出現的坦克可以説幫了圭多一把,雖然這不會是兒子的,但它也是上帝送他的一份最好的禮物。

在所有人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這位主人公。他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永遠對生活充滿信心。他敢想敢做,無論什麼,從他編制的“遊戲”中就可以看出來,不是富有想象力和勇氣的人是編不出來的。而他對生活充滿希望,片中也有很多體現,在法西斯橫行的意大利,自己又是猶太人,照理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可是他依然沒有放棄,追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開了書店,即使在生活窘迫的情況下,被迫當服務員,他仍然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態度贏得了尊重。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要做到這些,他是有多麼不容易啊。

像這樣的好人,智慧的人,卻是這個下場,看到這,不免讓人心寒,這恰恰揭示了戰爭的悲劇和身處戰爭的人的不幸,面對像戰爭這樣的突如其來的大災難,我們也要學習圭多,保持一顆樂觀開朗的心,永遠不放棄,如果這樣,即使身處黑暗,也會有迎來黎明的一天,千萬不要被黑暗籠罩了心靈,否則只會更糟。

美麗人生,一個很好的片名,劇中的所有人儘管一生並不幸福,十分坎坷,但他們都憑藉自己,締造了美麗人生。人生的美麗不單單指快樂,更強調人生意義,人生因意義美麗。聰明勇敢善良都會締造美麗人生。

標籤:讀後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