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贈僧崖公》原文賞析

校園2.54W

《贈僧崖公》作品介紹

《贈僧崖公》原文賞析

《贈僧崖公》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9卷第17首。

《贈僧崖公》原文

贈僧崖公

作者:唐·李白

昔在朗陵東,學禪白眉空。

大地了鏡徹,迴旋寄輪風。

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

晚謁泰山君,親見日沒雲。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羣。

授餘金仙道,曠劫未始聞。

冥機發天光,獨朗謝垢氛。

虛舟不繫物,觀化遊江濆。

江濆遇同聲,道崖乃僧英。

説法動海嶽,遊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樓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聽。

一風鼓羣有,萬籟各自鳴。

啟閉八窗牖,託宿掣電霆。

自言歷天台,搏壁躡翠屏。

凌兢石橋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來歸,絕景無不經。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贈僧崖公》註釋

1、朗陵:《元和郡縣誌》蔡州朗山縣(今河南確山西南):“朗陵山,在縣西北三十里。”

2、白眉空:王琦注:“白眉空疑是當時釋子之名,猶禪宗所稱南泉願、臨濟元、趙州德之類。”

3、了:分明。鏡徹:《楞嚴經》卷一O:“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

4、輪風:即風輪。《法苑珠林》卷二:“依《華嚴經》雲:三千大千世界,以無量因緣乃成。且如大地依水輪,水依風輪,風依空輪,空無所依。然眾生業感世界安住,故《智度論》雲:三千大千世界皆依風輪為基。”

5、神通:《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維摩詰即入三昧,現神通力,示諸大眾。”

6、泰山君:即泰山之神。

7、“中夜”句:全詩校:“一作夜卧雪上月。”

8、曠劫:《隋書·經籍志》:“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楞嚴經》:“我曠劫來心得無礙。”曠,久遠。

9、冥機:玄奧之機。天光:自然之光。

10、垢氛:污濁的環境。

11、江濆:江邊。

12、遊方;僧人周遊四方。

13、玉麈尾:玉柄麈尾。《晉書·王衍傳》:“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執玉柄麈尾,與手同色。”麈尾,拂塵,用麈的尾毛製成。

14、微言:精微要妙之言。

15、亹亹瞥:動聽。《晉書·謝安傳》:“弱冠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脩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

16、羣有:指萬物。

17、萬籟: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18、“搏壁”句:《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李善注:“翠屏,石橋之上石壁之名也。”

19、凌兢:恐懼貌。石橋:在天台山北峯。其道甚窄,下臨絕澗。

《贈僧崖公》賞析

往昔我在蔡州朗陵東,跟隨白眉空學禪。

大地瞭然如明鏡透徹,迴旋變化寄託風雲輪。

攬取尊師造化力,轉化成為我的神通能力。

晚來拜謁泰山君,親眼看見太陽沒在雲中。

夜卧雪上,月光皎潔,拂衣逃離人羣。

尊師授我的金仙之道,前所未聞。

冥冥之中,激發天光,乾坤明朗,不染一塵。

身如不繫之虛舟,觀自在變化,如在江湖之中。

途中遇到志趣相同之人,説僧崖就是僧中佼佼者。

他説法時,海嶽感動,遊方海內,點化公卿。

手執玉拂塵,如登山陰白樓亭。

精深微妙的言辭如水流注入百川,勤勉不倦,娓娓動聽。

宛如一風鼓動萬物,萬籟各自鳴出各自的心聲。

開啟八面窗牖,瞭然光明,好像居住在光明宮。

尊師自言到過天台山,攀登上翠屏樣的'懸崖。

戰慄﹑恐懼地走過石橋,恍惚如入青天。

古往今來,世上美好無比的風景無不經歷。

我們什麼時候再攜手,乘着木酒杯駛向蓬瀛三仙島?

《贈僧崖公》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脱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湧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贈僧崖公》繁體對照

卷169_17贈僧崖公李白

昔在朗陵東,學禪白眉空。

大地了鏡徹,迴旋寄輪風。

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

晚謁泰山君,親見日沒雲。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羣。

授餘金仙道,曠劫未始聞。

冥機發天光,獨朗謝垢氛。

虛舟不繫物,觀化遊江憤。

江憤遇同聲,道崖乃僧英。

説法動海嶽,遊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樓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聽。

壹風鼓羣有,萬籟各自鳴。

啟閉八窗牖,託宿掣電霆。

自言曆天台,搏壁躡翠屏。

淩兢石橋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來歸,絕景無不經。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標籤:賞析 贈僧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