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年級第一學期語文第五單元試卷

校園2.91W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八年級年級第一學期語文第五單元試卷

1.根據拼音寫漢字。(6分)

白(è)紀(fúróng)(wěi)謝

(bīn)臨(yí)島素生機(péngbó)

2.下面是噪聲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統計説明,閲讀表格,回答問題。(5分)

音量噪聲情況與人體健康關係

40~60分貝一般説話的聲音不影響人體健康

60~80分貝相當於一台打印機或一台割草機發出的聲音人的心血管將受到傷害

80~100分貝相當於一輛從身邊駛過的卡車的聲音會對人的聽力造成很大傷害

100~120分貝相當於迪斯科廳或隨身聽、戰鬥機發出的聲音嚴重影響人們的聽力,人們難以忍受,身心會常受到傷害

120分貝以上相當於爆破或有些打擊樂發出的聲音人們會失眠、心慌,精力無法集中,健康將會遭受極大傷害

(1)根據表格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噪聲與人體健康的關係。(3分)

(2)降低噪聲污染已成當務之急,對此你有何建議,請寫出一條。(2分)

3.下面這段文字有三句話,各有一處語病,請加以修改。(9分)

①出於保護文化遺址的考慮,餘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遺址區域均處於未發掘。

②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須經過文物部門批准,但有些基建單位卻擅自動工,導致破壞性挖掘而感到擔憂。③目前,餘杭區的文物保護規劃已經正在制定中,以後文物保護就有了更為有力的措施。

二、閲讀(70分)

(一)閲讀《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節選),完成1——7題。(19分)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最後要歸功於人工選擇。自然選擇進程緩慢,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顯示它的作用。人工選擇大大加快了它的進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選擇費了億萬年造成的野生原種,花是單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紅色的一種。經過人工栽培,僅就北宋中葉(11世紀)那一個時期來説吧,幾十年工夫,就由單瓣創造出多葉、千葉(重瓣)、樓子(花心突起)、並蒂等各種不同的姿態;由粉紅創造出深紅、肉紅、紫色、墨紫、黃色、白色等各種不同的美麗色彩。再如大麗花,原產墨西哥,只有八個紅色花瓣。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卻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又如虞美人,經過培養,已有紅、黃、橙各種顏色,卻從來沒有出現過藍色。上一世紀末,美國的著名園藝育種家蒲班克,發現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層煙霧的虞美人,特意培養,到本世紀初,便育成了各種深淺不同的藍色虞美人,為花卉園藝增添了新的品種。

1.這段文字説明的中心內容是什麼?請用一句話概括。(2分)

2.這段文字的説明順利、序是()。(1分)

A.時間順序B.空間順序C.邏輯順序

3.上文運用了_____、_____、_____等説明方法。(3分)

4.根據上文內容,以“大麗花”為例,填寫下表。(4分)

自然選擇人工選擇

大麗花

結論

5.這段文字在説明時,行文眉目清楚,先以_____句式領起,緊接着用一句話_____,然後再_____,這種結構方式屬於_____式。(4分)

6.文中加“”的“只有”和“僅”分別起什麼作用?(2分)

7.牡丹是我國著名的觀賞花卉,被譽為“_____”,周敦頤《愛蓮説》稱它是“_____”。(3分)

(二)閲讀《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節選),完成1——5題。(18分)

①利用“刀耕火種”毀林興建農場造成了雙重後果。②首先,砍伐林木減少了光合作用,最終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同時也會減少大氣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對氧氣循環極為重要,能確保大氣中不缺乏氧氣)。③其次,放火毀林產生更從的二氧化碳,造成環境進一步惡化。④這樣,最後只能是帶來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冰川融解,洪水氾濫。⑤這不是一般性的災難,它會造成更多的動植物死亡。

地球在過去的5億年歲月中,已經歷過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最近的一次大約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其標誌是恐龍滅絕。但這不是最嚴重的一次。最嚴重的那次大約發生在2.45億年前的二疊紀,那時生命大規模滅絕,77%到96%的海洋動物物種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滅絕。如果將雨林完全毀掉,到下世紀中葉,地球很可能會經歷第6次大規模滅絕。同以前所發生的災難一樣,生命將再次受到嚴峻的考驗。我們已經永遠失去了舌頭長20多釐米、可從特殊品種的蘭花中攝取液汁的達爾文蛾,以及身體幾乎透明和骨頭為綠色的草蛙。

偉大的自然主義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畢比曾意味深長地説過:“如果某種生命的最後一個個體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現新天體或地球重新恢復生機之後,才能再次見到這種個體。”

1.讀第一段文字後作答。(7分)

①劃分層次。(2分)①②③④⑤

②“首先”、“其次”兩個詞語表明説明的順序是_____。(1分)

③括號裏的文字起到的作用。(1分)

④“這不是一般性的災難”指的是(用文中3個短語回答):_____、_____、_____。(3分)

2.畫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説明內容的一個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説明方法有_____、_____。(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約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其標誌是恐龍滅絕。

②如果將雨林完全毀掉,到下世紀中葉,地球很可能會經歷第6次大規模滅絕。

5.最後一段引文起到了什麼作用?(3分)

(三)閲讀《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節選),完成1——6題。(17分)

我覺得自己對中國、美國的教育哲學都有相當深入的認識。這兩個教育哲學是相當不一樣的,而這兩個不同的教育哲學在怎樣鼓勵創新這件事情上的差異,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到底這兩種教育哲學哪個好,哪個不好?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用辯證的方法來仔細瞭解。我認為,這兩教育哲學都能夠鼓勵創新,不過它們各自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產生的最大效應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前面的30%—40%的學生肯定是有益的。因為這些學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訓練,他們可以跳躍式學習,給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發展出很多東西,當然他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聰明的話,將來他自己可以彌補這些漏洞。所以這種學生受到美國式的教育訓練,會比較快、比較容易成功。可是,亞洲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後面的30%—40%的學生較有益處。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學生通過按部就班的訓練,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後可以跟比他聰明的人競爭;因為他有紮紮實實的知識,可以瞭解很多不是幾天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方面我自己有親身的體驗。

記得我剛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念研究院,兩三天後就看見很多同學都非常聰明,隨便講什麼題目好像都知道,當時我覺得美國的同學很歷害。可是過了兩個月之後,我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他們對名詞知道得很多,可以如果你連問他三個問題,他就回答不上來了。所以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們的分數比他們的好很多。

回到剛才那個問題上,究竟哪一種教育哲學比較好呢?或者説,對於學生來講,應該看重哪一種教育哲學?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在討論的是一個美國學生,那就要鼓勵他多學一些有規則的訓練;如果討論的是一個亞洲學生,他的教育是從亞洲開始的,那麼就需要多鼓勵他去挑戰權威,以免他太膽怯。

1.按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_____。(1分)

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2.畫線句中的一個錯別字是_____,應改為_____。(1分)

3.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哲學在鼓勵創新上有什麼異同點?根據上文內容填寫下表。(9分)

4.請舉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個領域創新的一個例子。(2分)

5.漢語中有許多成語表達了創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獨闢蹊徑”等,請你再寫出二個表達創新意思的.成語。(2分)

6.創新,並不是只有發明創造,其實,它也是一種思維過程。對某一問題的新看法,一種與眾不同的思路,也是一種具體的創新。

請圍繞這個角度,舉一個例子説明你在學習方式或其它方面是如何創新的。(3分)

(四)閲讀下面短文,完成1——6題。(15分)

母親河,你帶走的是什麼

①“黃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達16億噸,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動脈出血。”

②黃河是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我們歌頌黃河,讚美黃河,豈能容忍有人這樣“攻擊”她!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朋友的這番話有一定道理。這難聽的話刺到了我們的痛處。

③黃土高原曾經鬱鬱葱葱,黃河的水也曾經清澈碧綠。隨着“坎坎”的伐木聲,河畔的森林植被越來越少,河水由清變濁,由濁變黃,“一石水而六鬥泥”,河改名叫黃河。黃土高原被人們無情地剝去外衣,裸露在風雨之中。近58萬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層土有0.2~0.7釐米厚。若築起高和寬均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從地球到月球一個來回,長期水土流失,使黃土高原支離破碎溝壑縱橫。

④水土流失了,每年隨之而去的氮、磷、鉀約3000萬噸,相當於100座年產30萬噸化肥廠產量的總和。在寧夏南部黃土高原區,每個勞動力耕種着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農田。他們早出晚歸,累死累活,即便是蒼天保佑,風調雨順,一畝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糧,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⑤“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渾濁不堪,因此有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之説。黃河的年經流量為423億立方米,遠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輸沙量達16.4億噸,兩項指標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黃河的流域面積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輸沙量卻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⑥注入黃河的泥沙使黃河的河牀每年增高5~10釐米。在黃河下流的一些地區,河牀已高出兩岸十多米,成為一條空中“懸河”,真的如李白所説的那樣,“黃河之水天上來”。多少年來,這條懸河成為架在人們頭上的長劍,歷史上曾發生過1500多次大決口。黃河成為一條害河,人們望黃興歎,談黃色變。

⑦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危機。世界各國水土流失的發生,無不是植被破壞的結果。

⑧據研究,形成一釐米厚的表土,約需100年到400年時間,而若無植被的保護,風雨在短短的幾個季度就可把這些沃土衝光。在這樣的田野上,我們為子孫後代播種的是美好的希望嗎?

1.為什麼説“黃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2分)

2.“黃土高原被人們無情地剝去外衣,裸露在風雨之中。”這句話運用_____的修辭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④、⑤段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2分)

4.“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是因為_____,這句俗語現在用來比喻_____(2分)

5.簡要回答:黃河成為空中“懸河”的原因是什麼?各填入一個短語。(2分)

①直接原因:_____

②間接原因:_____

6.“在這樣的田野上,我們為子孫後代播種的是美好的希望嗎?”本文以此句作為結束句,有什麼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