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語文《匆匆》教學設計案例

校園6.03K

《匆匆》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一篇國小語文《匆匆》教學設計案例,希望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國小語文《匆匆》教學設計案例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這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與核心要素,旨在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帶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這是“以人為本”,注重挖掘人本身的學習潛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真誠期盼。隨着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認真地按照“課標”精神引領自己的課堂,使課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也是國小語文高校課堂的體現。

欣喜之餘,我們不禁又發現了,在課堂表面熱鬧活躍的背後,形式重於內容的現象並不乏見,特別是合作學習的運用方面,不管是哪門課程,均在不加甄別地使用。似乎沒有用上合作學習這一環節,就不是新課程意識下的課堂。於是乎,合作學習成了每堂課必備的“特色菜”。君不見,課伊始,教師早將學生的座位排成了“合作型”狀,課堂上“四人小組合作合作”的聲音不絕於耳,在課後留的作業設置上,讓幾個同學合作完成的“時髦”作業也屢見不鮮。合作學習成了當下課堂的“統一標籤”。特別是每回聽課時,看到四張桌子合併,六個人一組,坐在旁邊的那兩位同學,側身坐也不是,正身坐也不是,苦了學生,也彆扭了我們聽課的教師,真不懂執教者的心裏作何感想。難道這樣的“排排座”,課堂上的“嘰嘰喳喳”,幾下子的“交頭接耳”就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遭遇到了誤區,請看下面的教例:

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有如下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讀懂的地方寫感受,並有感情地讀讀,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在小組裏交流。請學習小組的組長作記錄,能解決的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待會兒全班交流,同學們開始吧。

生:(默讀課文,圈圈畫畫注注,組長記錄組員不理解的地方。)

師(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動):同學們,我們交流吧,哪個組先來?

生1:我讀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認為,這句話是作者在為光陰的流逝而惋惜和感歎。

師:喔,説得真好!(點擊課件,屏幕上出現該生讀的這句話。)好,下面全班齊讀這句話吧!

生:(齊讀,沒有感情可言。)

師:還有誰想交流?

生2:我讀懂的是“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告訴我們時光匆匆。

生3:我讀懂的是“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他們告訴我,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走了。

師:説得真好,請大家讀這一句。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合作一下,我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結合身邊的實際,説説時間是怎麼流失的,最好能照課文中的句式。

生:(合作學習)。

(一分鐘後,師示意學生髮言。)

生4:學習的時候,時間從勤奮中流過,玩耍時,時間從懶惰裏過去。

生5:看電視的時候,時間從電視機前過去,睡覺時,日子從夢裏過去。

生6:運動的時候,時間從蹦跳中過去,作業時,時間從本子上過去。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得真好,下面請大家把剛才在學習小組裏合作的話寫在課堂本上。

乍看這一教例,老師挺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這個環節裏教師用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二次還有成果的展示(我們姑且不去評論成果的正確率),似乎教師運用“合作學習”的意識還是相當強的,甚至達到了“短、頻、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質疑,這個環節如果不用合作,效果會不會更精彩?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會不會更有“嚼頭”呢?

説到這,我們有必要對“合作”一詞來探討一番。“合作”按《新華字典》的解釋是“同心協力搞一件工作”。請注意,該註釋的兩個關鍵詞彙是“同心協力”與“一件工作”。對照這個註釋,我們重新審視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結合身邊的實際,談時間是怎樣流逝的。這一點是符合條件了,但“同心協力”卻難見痕跡。這個問題靠單個人的社會生活經驗便可解決,就無所謂“同心協力”,更無所謂合作學習。由此來衡量,這是無效的合作學習。

那麼,怎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什麼情況下該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嘗試解讀“合作學習”。

  一、追溯“合作學習”的淵源及含義

合作學習是二十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導並實施的。這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改革理論與策略。它將班級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小集體,為完成一個集體任務進行切磋,以達成一致或作出決定。最後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學生在小組裏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以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合作學習諸多理念中,最重要當數互動觀,它不再侷限於師生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推延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並且把互動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關係的拓展上。

  二、有效“合作學習”的要素

基於對上述合作學習含義的理解,我認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1、必須要有明確的任務指向:

任務的確立(也就是問題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而且是學生一個人所無法完成的。它必須藉助小集體的協作力量,在小組內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還以《匆匆》一文為例,如若要設計成“合作學習”型的教學,我認為任務指向應該是,舉全組之力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作者有沒有對此作出回答,讀完課文之後,你們的一致感受是什麼?這樣的任務確立明確,也易於合作學習的操作。

2、合作學習應將“刀刃”裝在難點的突破上:

合作學習是通過教師任務的引領,讓學生自主思考後,再進行組內切磋,以謀求對這一指定任務的共識,採取一致的解決行動。動用這些,目的顯而易見,是希望藉學生的集體智慧,將文本內容進行“自我建構後的集體再建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習得“精華”。因此,合作學習必須為突破難點服務。

3、合作學習必須“全員齊動”:

從合作學習的含義可知,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在小組裏都要參與展示,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而這,是針對以往班級授課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進行創意改進的“匠心”所在。教師課堂組織的力氣就必須花在激發學生“全員齊動”上。課堂上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比較沉默、沉寂的小組,參與他們的合作、討論,以自己的模範示範行為激活學生的思維。另外,課前,教師就應在合作學習小組劃分上下功夫,學習小組的劃分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氣質,現有的學習狀況等因素,儘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爭使每個組的成員組成“旗鼓相當”,這樣有助於課堂學習引進“競爭機制”,以“小組的榮辱”來迸發學生全員參與與合作學習的激情。

4、合作學習的成果必須多樣化展示,允許在各組啟發下的不斷修正完善。

合作學習的目標不只展示對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更重在倡導小組能創造性地展示學習小組的合作成果。特別希望,後發言的小組能在其他發言小組的啟迪下,不斷地修正完善原有的決定,不走與前面小組一樣的路,力求風格各異,呈現多樣化。當然小組推薦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時,千萬別忘了自己的集體,不能把“我認為”老掛在嘴邊。

  三、“合作學習”的運用時機

合作學習的優勢不言而喻,恰當地運用它,會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蓬勃的生機,但切忌濫用。像以上我所舉的那個教例就是濫用合作學習的典型,什麼時候運用“合作學習”,巧用而不盲目讓合作學習的標籤滿天飛。我想,這就關係到運用的時機問題了。

用在學生質疑問難的“卡殼”處。

1、課堂是生成的,學生以自己的心靈世界解讀文本,體驗生活,以他們的視角看世界,可能會出現我們成人難以想象的一些“問題”。開放的課堂,學生有可能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我認為此刻,是採用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如教學《麻雀》一文時,有位學生出乎我的教學預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屠格涅夫是不是缺乏愛心,眼睜睜地看着獵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他竟然無動於衷,要不是老麻雀及時現身,説不定小麻雀早就成了獵狗的腹中餐了,老師,他為什麼不馬上喚回獵狗呢?此時,合作學習便到“發威“的時刻了。

2、用在讀寫結合的一些訓練點上:

每一篇精讀課文,總能挖掘出一兩個對學生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點,由於學生的層次有異,如果統一步調要求,勢必造成“兩極分化,中間膨脹不起來”的流弊。為此,若適當採用“合作學習”,能取得以優扶差,集體受益的好效果。如學了《麻雀》、《貓》、《雪猴》、《鳥情》一組課文後,要求學生“合作創作1~2條的廣告語”來呼喚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學生熱情高漲,一條條充滿了童真、愛心的廣告語紛紛出爐,合作的效果明晰可見,課堂學習也因此被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3、用在課本劇的演練上: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適合於讓學生表演。如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話等。這些課文的學習就適宜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學生自我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經過集體的合作編成課本劇,小組成員兼導演、編劇、演員、美編等的職責於一身,傾全組之力,再現文本的內容,並能融全組的理解與加工於創作中。這時的合作便能產生迷人的力量,這是“單槍匹馬”獨幹難於企及的。

4、用在習作的評改環節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改作文的習慣,自改前的互改依然是不容忽視的,而合作,能讓小組成員就“旁觀者讀眾”角色解讀分析習作,能以“小眼睛”看習作的得與失,提出供參考的修改意見,這樣將有助於學生的習作自改。實踐證明,此環節用“合作學習”,效果甚佳。

“合作學習”給語文課堂送來縷縷清新的風,但一定要慎用,用在“七寸”咽喉之處,她便能“療效顯著”;若濫用,讓“合作學習”滿堂飛的話,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初衷,反而會帶來負功能,這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慎用“合作學習”,還原其本應有的作用,讓語文課堂不再浮躁,真正實現“洗去鉛華見真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