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精選12篇)

校園3.24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精選12篇)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1

目標:

1、教幼兒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

2、要求幼兒聽清老師的問題,並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準備:

教具: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圖一),貼絨數字5、6、7,實物卡(圖二"八)。

學具:第一、二組:3排點圖卡(圖九)若干張,數字印章,印泥,幼兒用書畫面25;

第三組:看標記貼圖形紙卡,糨糊,各種圖形紙片;第四組:填空格圖卡,點子印章;第五組:添、去點作業紙,鉛筆;第六組:印比6、6少的點子紙,印章。

過程:

1、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二"八,“請小朋友仔細看,説説卡片上有幾個什麼?”

(2)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

出示圖一,“黑板上有什麼?”“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為什麼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目最多,誰的數目最少。”啟發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現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一一對應比較)請小朋友説説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字朋友。

(3)小結。

”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一數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2、小組活動。

一、二組,給最多的點子印數字。三組,看標記貼圖形。

四組,按序填空格。五組,添、去點子。

六組,印比6、7少的點子。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二組的活動小組。

3、活動評價。

表揚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並提醒幼兒將遊戲材料整理好。

活動反思:

根據新《綱要》中的第二條目標“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及第四條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為了能提高本班幼兒各方面能力水平及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針對本班幼兒存在的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為了讓本次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根據幼兒的特點及活動內容,我採用了以下組織教學方法:

1、觀察討論法

在活動導入部分設計了讓幼兒觀察,發現問題,產生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慾望,啟發幼兒思考解決數學問題。討論法是讓幼兒去説,更好地發展幼兒的表述能力。

2、演示驗證法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採用此方法。演示驗證法是通過進行實際操作演示,驗證結果。

3、嘗試操作法

採用此方法能夠讓幼兒動手操作,在此過程中幼兒是主體,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能解決問題。因此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以發展。

4、記錄法

對測量的結果作記錄,是對記憶的延長,並能讓幼兒學會做事情的記錄方法。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2、願意用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3、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粗細、寬窄不同的物品(紙棒、長方形紙條)若干。

2、PPT課件、操作材料打印。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難點:願意用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請仔細聽:"草兒細,蘿蔔粗,馬路寬,小道窄。"兒歌裏講到了什麼?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比較粗細。

圖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誰的粗?誰的腿細?

圖二,黃色的繩子和紅色的繩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細?

圖三,三棵樹樁,哪一棵最粗?

圖四,紅色的鉛筆、黃色的鉛筆、藍色的鉛筆,哪一根最粗?

三、感知寬窄

師:生活中的物體,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有的粗一些,有的細一些。除了這些,物體還有其它的特點呢?

1、聽兒歌,我們在兒歌中找一找。

教師説兒歌:"馬路寬寬汽車跑,小道窄窄田間繞。"

師:你聽到什麼是寬寬的,什麼是窄窄的。

師:寬寬的馬路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讓小朋友用動作表示出寬寬的)

師:在寬寬的馬路上,比如我們家鄉南北大河的路,有很多汽車在路上都可以一起開。

師:出示小路,可是這條路呢,車一多,一擠,就要倒在旁邊的田裏了。

一起説一説,哪條路寬,哪條路窄。"馬路寬寬,小道窄窄。"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比較寬窄。

出示圖五,兩部手機:哪一部手機寬,哪一部手機窄?

出示圖六,兩本書:哪一本書寬,哪一本書窄?

出示圖七,三張椅子,哪一張最寬?

出示圖八,三把尺子,哪一把尺窄?

3、鞏固。聽口令舉紙條。

師:請小朋友從小椅子底下拿出彩色的紙條,先看看這兩個紙條有什麼不同?(一個寬,一個窄)下面我要請小朋友來聽口令舉紙條。老師説,請把寬(窄)的紙條舉起來。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舉對!

將寬的紙條放到寬的簍子裏,將窄的紙棒放到窄的簍子裏。

四、練習鞏固(操作材料)

1、請1、2、3、4組的小朋友圈出每組中最粗的物體。

2、請5、6、7、8組的小朋友圈出每組中最寬的物體。

3、使用鉛筆請注意安全。

幼兒分組進行習題鞏固,教師巡迴指導。

五、結束活動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物品比較寬,比較窄,比較粗,比較細,請小朋友們到外面去找一找,比一比,説一説。

活動反思:

在本課的設計中,情境的創設、遊戲的開展,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的發言精彩、準確,可以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3

活動內容:

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輕重》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大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天枰、記錄紙、筆、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積木、磁鐵、梨、蘋果等

2、幼兒每組一份材料:天枰、幼兒記錄表、筆、實物若干份(塑料蛋殼與鐵質小汽車、磁鐵與橡膠玩具、橘子與香蕉、積木與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瞭解天平秤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觀察,並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識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出示一個大皮球和一個小皮球,你知道誰輕誰重呢?

用句子"……重,……輕"和"……比……重輕"來説明物品的輕重。

你們又是怎麼標記的輕重的呢?(箭頭)

2.掂一掂,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1)教師出示1塊泡沫積木和1塊磁鐵,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師:現在請一個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泡沫積木和磁鐵的輕重。老師這還有好多東西,你們用什麼方法分出它的輕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兒説,他反覆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4.稱一稱,比一比。

(教師示範稱一稱蘋果和梨)師: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説明蘋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這邊高,説明梨輕翹起來了。(這邊是垂、這邊是翹)叁、幼兒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請幼兒每兩人一組從籃子裏拿兩樣東西比輕重,輪流操作。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四、活動小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説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教幼兒認識1——3的數字形。

2、讓幼兒能用手指頭表示數字1——3。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卡通數字1——3。

2、1——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數字卡片1——3幼兒人手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課題: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麼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裏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遊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遊戲:我來説,你來比。教師説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遊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説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遊戲。)自由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通過遊戲活動,幼兒對數字1,2,3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能夠手口一致的表示實物的數量。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讓幼兒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對學習有了興趣,學有所獲。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生活中的大數無處不在,那麼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對話平台

玩中學

1.學一學,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彙報,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在()裏填上“>”或“<”。

學中做1。試一試。先試着做一做,再議一議。

3.想一想

4、數學遊戲。

5.估一估。完成練一練的第一、二題。

板書設計

比一比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

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寫並理解其意思;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小組合作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這些實際活動,掌握比較的方法和對結果的流利表達。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同學們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同學們初步的觀察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師:大家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幹呢,為什麼呢?

生: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老師出示課本5-6頁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上有什麼,同時引導學生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等字。

二、探究新知

(一)長短比較

1.完整表達對物體“長短”的比較

①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學生認真觀察:

師:大家發現了什麼?你能用一句話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提醒學生先思考,再舉手,回答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

師: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2.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①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後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同桌互相説)

②請位小朋友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樣比較鉛筆長短的?

③師總結:大家覺得他比得好嗎?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主要應説到:比較的時候,兩支鉛筆的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後。)

3.掌握“一樣長”的概念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隻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現了什麼?(板書:一樣長)

(二)高矮的比較

1.比一比兩人的高矮。

①師: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小華和小明兩個人,誰高?誰矮?(學生舉手回答,注意學生答語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故意讓其中一個學生踮着腳,再比。學生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為什麼不公平?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③師總結:比身高應該站在同樣高的地方比。跟長短的比較一樣,在比較的時候,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後。

④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學生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小組活動。

內容:前後四人一組,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要求:小組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後,再下位比.(在反饋時,得到3種方法)

A、兩兩相比;

B、一個人和3個人依次相比;

C、站一排相比。

(三)大小的比較

大小的比較多媒體出示不同大小的2個皮球。教師:誰大誰小?有什麼辦法可以比出來?老師拿出不同大小的2個皮球。

教師小結:在桌面上一比,小球沒有大球高,也沒有大球寬。

(四)多少的比較

1.多媒體出示教科書上第6頁“多少的比較”第一幅圖(蘋果和梨)。什麼多?什麼少?你是怎麼看出蘋果多,梨子少的?

2.花盆的個數和小樹的棵數怎麼比的呢?教師強調::一個花盆放一棵樹,剛好放完,所以花盆的個數與小樹的棵數同樣多。

三、課堂練習

1.基礎練習教科書第6頁“課堂活動”,先思考,再回答。説説比的'方法。

2.綜合練習

(1)比一比,哪條線長?哪條線短?

(2)把3塊同樣的糖分別放入3個水杯中,溶化後哪杯最甜?

3.開放練習

(1)同桌的兩個同學拿出同樣的文具,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和多少。

(2)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進行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

(3)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後讓兩個小朋友背對着大家喝,然後問其中一個小朋友:

1)你認為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麼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為什麼?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四、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説)

教師作全課總結:我們學習了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知道了比較高矮和長短可以把他們一端對齊,另一端長的就高、長;反之就矮、短。注意比較長短和高矮,要在同一個起點。比較大小可以把幾個物體放在一起觀察看看誰大誰小。多少的比較,我們可以通過數數進行判斷,如果數量小就少,數量大就多。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7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一年級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也是為四年級上學期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和比較大小打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多形式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並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

二、(出示情景圖)。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2、根據情境圖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1)誰最高?誰最低?

(2)比較黃山和泰山誰高?

(3)恆山和華山比較,哪座山比較高呢?

三、自主學習

根據提出問題選擇一到二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四、彙報學習情況

板書: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嗎?

()<()<()<()

六、提高訓練

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

1.(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麼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麼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彙報討論結論。

生可能會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指導學生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七、鞏固練習

完成課後練習1、收玉米。2、比較大小

八、總結

學生説一説這節課的收穫,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板書設計:

比一比

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並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

2、鞏固按一定順序和區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3、樂於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經驗。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展示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52。

活動過程:

1、簡單的找不同,為後面複雜找不同積累經驗。

2、通過找不同,鞏固幼兒按一定順序和區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1)打開幼兒用書頁面,請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全出來並説一説哪裏不同?

(2)觀察室,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再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觀察,不要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那樣找得慢而且容易遺漏。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並提醒幼兒找到或完全找出來後不要説出答案,以免干擾同伴答題。

(4)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並糾正。

(5)集體驗證答案。

3、請幼兒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經驗。

(1)你是怎麼很快找到答案的?出處你的技巧是什麼?

(2)找不同時,你心裏是怎麼想的?

(3)你覺得誰的方法比較好?為什麼?

(4)你想學習誰?為什麼?

教師小結:

並表揚今天表現積極或其他方面取得進步的幼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瞭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説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麼?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説出比較的結果:XX比XX長、XX比XX短、XX和XX同樣長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並説出理由。)

2、請聯繫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六、作業。

1、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説一説。

2、預習P6比一比。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常用的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與短。

2、學習對應排列相關物體,初步獲得對應的經驗。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筆、小棒、吸管、筷子等實物若干(長短比較明顯)。

2、《數數玩玩》第1頁,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兩支長短不一的筆,讓幼兒來比較它們的長和短。(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對想出辦法的小朋友及時表揚,並讓其現場演示。)

2、提問幼兒:用什麼辦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又方便、又準確?

3、讓幼兒用想到的好辦法來比較長、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體。提醒幼兒在比較它們的長短時,要將一端對齊(上下或者左右)進行比較。

4、帶領幼兒打開《數數玩玩》第1頁。

啟發幼兒觀察格子中的兩個物體,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找出比較長的東西,用紅筆圈起來,找出比較短的東西,用綠筆圈起來。(如果這個要求對於幼兒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只要幼兒找出長的東西或者短的東西並給它圈起來就可以。)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來比較物體的長和短。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畫一畫、比一比,使幼兒進一步理解7的實際意義,能熟練地將數物進行匹配,並能較順利地感知自然數列中前後兩數的量的關係。

2、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業習慣,提高幼兒作業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數卡1——7,數羣卡1——7。

學具:幼兒用書、筆等。

活動過程:

一、複習認識7以內的數。

1、給數字畫像。

2、拍手遊戲複習7以內數的形成。

3、遊戲——會變的數卡,進一步感知數列中前後兩數多1少1的關係。

二、幼兒作業。

1、(出示範例)教師引導幼兒審題,並示範做題目。

2、幼兒翻開書,和老師一起讀題目。

3、幼兒做建構書P6的作業——數物體,寫相應的數字。

4、P12看數字畫禮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讓數字和圓點一樣多。

三、展示、評價幼兒作業。

四、收拾用具後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遊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説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在這一環節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並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能明確説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後面的環節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總的來説,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幼小銜接比一比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痛體積的液體在不同粗細容器中的高度變化。

2、初步理解體積的守恆,知道物體的體積不隨容器的形狀、大小的變化而改變。

3、發展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礦泉水瓶各一個(裝有等量的水,一瓶紅色,一瓶綠色);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感知液麪高度的變化

1、觀察桌上的兩瓶水,請幼兒目測比較紅色水多還是綠色水多,説説是怎樣知道的?

2、請幼兒把紅色水和綠色水分別倒入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瓶中,提問:紅色水和綠色水的高度有什麼變化?誰多誰少?

3、幼兒討論:為什麼水變成一樣多了?是怎樣比較的?

4、引導幼兒觀察剛才盛水的兩個瓶子,提問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5、請幼兒把紅色水和綠色水分別倒回原來的瓶中,觀察液麪高度的變化,並説説哪個瓶子的液麪高?哪個瓶子的液麪低?水一樣多嗎?

6、引導幼兒發現並總結:裝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麪低,而細瓶子液麪高。

二、幼兒操作,比較橡皮泥的多少

1、幼兒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種各種形狀的物體,相互比一比:誰做的大?是怎樣比較的?

2、幼兒討論:誰用的橡皮泥多?誰用的少?怎樣比較的?

3、請幼兒演示比較、並表述比較的過程與結果。

4、再次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請幼兒觀察:橡皮泥的總量有沒有改變?變的是什麼?幼兒感知思考:物體體積的大小不隨形狀的變化而改變。

三、遊戲:我會變規則:教師説長高了,幼兒就站直;説變矮了,就蹲下;説變圓了,幼兒抱成球狀。引導幼兒在遊戲中感知體積的守恆。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