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行政管理考研基礎內容的資料

校園1.53W

我們在進行行政管理考研的時候,要把基礎內容瞭解清楚,才能更好的掌握。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aa,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行政管理考研基礎內容的資料

  行政管理考研政策科學發展理論

政策分析和政策科學是行政管理學基礎知識框架中的重要理論構成之一,可以説,其實行政管理就是執行國家的各類政策的實踐一環,這就包括了對於政府內部的管理和對於政府外部的社會事務的管理。從本週開始,我們來從考研的視角來剖析關於政策科學(政策分析)中的考點和出題特點,今天來談談政策科學考點之政策科學發展理論部分。

政策科學發展理論的研究中,以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著名教授陳振明先生和其著作中的分析和理論最為全面,因此被各大院校選為重要的學術教材。

政策科學發展理論中,考研的主要考點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發展史和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二是當今初步建立起來的學科框架中的學科性質和研究途徑。

一、發展史

首先,出現於公元前的漢謨拉比法典,不僅是世界上第一步法律的典籍,也是已知最早的與公共政策有關的文獻;到了歐洲的中世紀,由於歐洲大陸收到羅馬教皇的控制影響,政策相關知識一般依賴於神祕手段或宗教儀式的程序產生;近代工業革命來臨後,對於政策相關知識的產生才逐步建立在系統的經驗數據基礎上;到了19世紀-20世紀上半期,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領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政策研究方法和理論。

到了20世紀的中期,著名學者拉納和拉斯韋爾合編《政策科學:範圍和方法的最新發展》一書,被認為是現代政策科學誕生的標誌,“政策科學運動”拉開序幕。

拉斯韋爾也被稱為“現代政策科學的創立者”,他的政策科學理論構成政策科學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其貢獻可歸納如下:

拉斯韋爾在《政策科學:範圍和方法的最新發展》在這本書中,首次對政策的對象、性質和發展方向做出規定,奠定了政策科學的基礎。認為政策科學或者社會科學中的政策方向可以確立起一種全新的統一的社會科學。並且提出了政策科學的幾個特徵:

①關於民主主義的學問。②政策科學的目標是追求政策“合理性”,必使用數學公式和實證數據建立起可檢驗的經驗理論。③對於時間和空間都敏感的學問,他所選擇的政策分析模型必須在時間空間上加以明確的記錄。④跨學科的特性,要依靠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額的知識來確立自己嶄新的學術體系。⑤政策科學是一門需要學者和政府官員共同研究的學問,後者的時間經驗對於政策科學發展有重大意義。⑥政策科學必須有“發展建構”的概念,它以社會變化為研究對象,必須建立起動態模型。

拉斯韋爾之後,著名學者德洛爾也以獨特的視角來分析了政策科學的研究方向,作為政策科學發展史上又一關鍵人物,它提出政策科學基本“範式”,即基本研究範式14項。

伴隨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變遷,政策科學不再侷限於研究其理論的科學性,而開始向研究理論以及過程的政策分析進化。

二、學科研究途徑

(1)政治學研究途徑

①系統途徑:戴維.伊斯頓等人提出。系統途徑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研究公共政策問題,其注重環境與政治系統的相互作用和社會反映,將公共政策看作對周圍環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應,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統的輸出。

②過程途徑:這種途徑的要點是將政策看作一種政治行為或者政治行動,通過政治與政策的關係對政策的政治行為進行階段性或者程序化研究來研究公共政策。

③團體途徑:這種途徑將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團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鬥爭以及彼此協商、定約和妥協的產物。其主旨就是將所有重大的政治活動都描述為利益集團及政治組織之間的相互爭鬥,政策制定被視為處理來自各自利益集團壓力的活動,是利益團體之間的鬥爭、妥協的結果。

④精英途徑:認為公共政策是那些居統治地位的領袖人物的偏好和價值觀的反映,

⑸制度途徑:將政策看作政府機構或者體制的產出。政策是由政府機構制定並加以實施的,一項政策方案如果不被政府採納和執行,就不能成為政策。政府機構賦予政策三個特徵:合法化、普遍性和強制性。

(2)經濟學研究途徑

①福利經濟學:是最廣泛運用與公共政策研究的途徑。它認為通過市場機制,依靠個人而做出大部分的社會決策是應該的,但是市場是有缺陷的而不能有效分配資源的,在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必須依靠政府來補充或者取代市場機制。

②公共選擇理論:將“經紀人”假説、交換範式和方法論個人主義應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領域,這一理論建立在其提出公共選擇理論假定上:政治行動者個人(不管是決策者還是投票者)都被自私的動機所引導而選擇一項對其最有利的行動方案。

③新制度主義:新制度主義也稱為新制度學派,強調製度在政治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認為制度自身是人類設計的產物,因為它們是工具性指向的個人的和目的的結果。個人的偏好、能力和基本的認同以這些體制結構作為條件。

從考研的角度講,拉斯韋爾和德洛爾等名人一般是重要的概念題考點,考生要從其地位、代表著作、理論和貢獻等四個角度來分析;關於政策科學的.研究途徑方面,政治學,特別是經濟學的研究途徑都是考研簡答題的重要考點,除此之外,學生要懂得利用研究途徑中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尋租、制度規範、集權制度等相關的案例和社會現象。

  行政管理考研政府公關

政府公共關係 (簡稱政府公關)是公共關係一般理論在政務活動中的運用。從靜態看,政府公關主要指發生在政府與公眾間的信息交流溝通的行為與狀態;從動態看,政府公關即政府機構與社會公眾間的雙向傳播溝通活動。

那麼政府公共關係包括哪些內容和任務呢?

1.把握公眾輿論,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首先,政府公關部門要了解輿論產生的過程,把羣眾的意見、願望和呼聲集中起來,從中發現問題,併為決策提供依據;其次,指對某些輿論成分加以疏導,分析產生的背景,消除成為隱患的原因,使輿論朝正確方向發展。實踐證明,堅持以正面傳播為主並與國家大政方針保持一致,才能正確發揮引導作用;再次,最好的輿論迴應方式是行動,只有認真地糾正錯誤政策或行為.紮紮實實為羣眾排憂解難,才能在羣眾中重新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後,在有了好形象和聲譽後,政府應當注意完善自身行為,創立更高美譽度。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並不排斥嚴肅認真的批評。

2.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滿足公眾知情權,爭取公眾瞭解和支持

首先,政府公關要加強政府機構的對外信息發佈工作。政府要通過公開的渠道,儘可能及時、準確地將有關政策、措施公諸於眾。其次,政府公關要公開辦事程序。當前主要應完善聽證制度,使聽證程序逐步規範化、法制化

3.開展社會溝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縮短公眾與政府的距離

從思想層次來看,社會越開放,政府與人民羣眾的溝通越顯得重要,只有樹立強烈的溝通意識,才會有自覺溝通行為。

從行為層次來看,要堅持開展一些卓有成效的社會溝通活動,如:社會協商對話、公眾諮詢活動、政府機構開放接待日、推動政府上網工程建設等。

政府也可以推出一些新的行政程序來贏得公眾的支持和認同,如“電子聽證會”、專題網站等。

4.多辦實事。協調內部外部關係,創造“人和”的行政環境

從外部來講,政府公關理所當然要做到: 羣眾觀念強、改進政府某些不合理、不適當的行為模式、深人實際,及時捕捉典型事例,把握公眾需要的脈搏。

從內部來講,主要是做公務員的信息溝通工作。 政府內部公關要通過公關人員的活動,使得全體員工與政府目標保持一致,增強吸引力凝聚力,減少內耗。

在我國,推行政府公共關係有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在政府對企業從“包辦代替式管理”向“有距離式管理”過渡過程中或完成後都需要政企聯繫溝通的“橋樑”,而公關作為新型行政傳播管理職能正發揮了此“橋樑”作用。政企關係的平等性也使政府不得不以平等的姿態去做公關引導、協調關係,化解期間可能產生的矛盾和誤解。

2.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政府公關有利於促進政社分開。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充滿活力和創造性的民主政策的基礎。政府公關中的公眾信息傳播溝通,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1)溝通是民主的基本特性。開展政府公關,可使政府不斷增強工作的透明度,使人民羣眾享有更加充分的知情權,提高參政、議政的自覺性。

(2)政府嚴格按照民主程序辦事,從根本制度上保證了決策民主化。

(3)通過開展政府公關,可保證政府時刻接受羣眾監督

3.有利於維護轉型期社會秩序的穩定

積極開展政府公共關係,可提高政府對社會的感應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迅速做出最優化決策的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提高政府權威,從而調節行政環境,有效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為社會主義的經濟、文化、政治建設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4.利於提高政府的國際形象

完善國際形象需要政府公關。有效地開展政府國際公關,將有利於提高政府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可通過雙向傳播的溝通來讓中國瞭解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在相互瞭解的基礎上建立友好的國際信任合作關係,樹立改革、開放、自由、民主、進步的中國政府新形象。

有效的政府公關是一個治理能力強的政府的重要有體現,是政府和民眾的關係以及改善,這也是當前中國邁向法治民主國家的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議題。在考研中,關於政府公關的概念以及在我國的重要性的問題是高頻考點,需要學生認真的理解和把握,學會利用這些知識來分析現實的案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行政管理考研政府信息化和電子政府

行政信息是政府部門及其授權的公共組織等在依法履行職能過程中製作或獲得的、以一定形式記錄與保存的信息,以及製作或獲取信息的技術、設備、網絡、人才資源和信息化管理體制,是政府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一環。對於政府信息化而言,不是簡單的“政府上網”,而是包含了很多項:

①信息技術應用化:倡導各級政府組織主動採用信息技術,加快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產業化。

②倡導信息設備裝備化:倡導各級政府組織普遍採用電子信息裝備,建設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

③倡導信息內容數字化:倡導各級政府組織將信息規範化、數據庫化、利於管理類和查詢,使得實際和虛擬的“信息系統”的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④倡導信息服務完善化:政府信息化是建立在政府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對外信息服務體系之上,通過信息服務將信息設備、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組成一個整體,建立起一個跨越政府機關、企業、社會與居民的互動機制,使得民眾和社會各界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可以進入其他終端設備或者政府門户網站取得政府提供的整合性信息和服務。

從其包含的項目來看,政府信息化主要是將政府的整個系統引入變成電子政府,即一個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透過不同的信息服務設施(如電話、網絡、公用電腦等)對政府機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時間、地點及方式下,提供自動化的信息及其其他服務,從而建構一個有迴應力、有效率、負責任、具有更高服務品質的政府。

電子政府的特點應該是這樣的:

①倡導以發展科技領先;

②政府信息的公開和民眾有效二快捷的可獲得性;

③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互動迴應機制;

④政府的工作會更有效率。

政府職能的實現都要依賴於適時、準確的相關信息,要實現政府真正的信息化,高效化,建立電子政府有很高的必要性。這表現在:

①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因此政府必須去了解民眾的需求;②政府是國家發展的導航者,需要了解環境的變遷,從而作出準確的戰略選擇;③政府是市場失靈的矯正者,矯正的前提是掌握較完備的信息;④政府是社會問題的管制者,管制者有賴於對社會問題的分析、判斷和把握。

因此,信息及信息網絡是現代政府的神經系統,電子政府這種將現代信息通訊技術進入政府辦公和服務的方式,可以提高政府決策和公共政策的品質;促進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提高政府的反應能力和社會迴應力,擴大公民參與;節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公開政府信息,實現開放政府。

從考研的真題和命題思維來看,今年來,關於政府信息化內涵的理解、電子政府內涵的理解以及內容和必要性都是高頻的考點,是需要同學認真記憶和理解的;同時,學生應該注意和實事案例結合起來,並且學會利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關於政府信息化案例的相關問題。


標籤:考研 行政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