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轉換分析角度

校園2.66W

國小數學教學中,與概念、分式、定律、性質和法則並重的,無疑要推解題計算了,轉換分析問題角度加強數學思維訓練。我們以為,解題教學 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掌握一般解法的同時,還應當教會學生標新立異,破常規,換角度,重分析,講創新, 學用結合,強化思維訓練,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轉換分析角度

本文擬從三個方面談談解題教學當中,如何轉換分析角度,加強思維訓練。

一、四則運算中,要通觀全題,轉換思路,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簡潔性。

四則運算中同樣要講究思維的靈活和簡潔,要防止僵化,避免繁瑣。

例1、計算55/3514×5/7。

分數乘法,按法則學生常常不加思索,先把帶分數化為假分數,爾後再乘,數學論文《轉換分析問題角度加強數學思維訓練》。但觀察本題,63與5/7,49/55與 5/7分別可以約簡和約分,因此結合學過的知識,有

原式=(63+49/55)×5/7=63×5/7+49/55×5/7

=45+7/11=502/11。

整個計算靈活而簡潔。

例2、計算(11-11/36)+(9-11/36×5)+(1-11/36×3)+(5-11/36×9)+(3-11/36×7)+(7-11/36×11)。

要是按部就班先算出每個小括號內的結果,是麻煩的。但分析比較每個小括號內的被減數和“減數”,馬 上會使我們想到去括號,並靈活地將被減數和“減數”重新組合起來,於是有

原式=(11+9+7+5+3+1)-11/39×(11+9+7+5+3+1)

=(11+9+7+5+3+1)×(1-11/36)

=36×25/36=25

此處思維的靈活性還體現在乘法分配律對減法的'通用。

 二、應用題求解中,要抓住數量關係,轉化思路,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和創造性。

抓住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探索問題的實質,積極主動地發現新路子,提出新見解,為最終創造性地解決問 題服務。

例3、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這樣每次都喝上一次剩下的一半,問甲 五次一共喝下多少牛奶?

這道題本身不難。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來即出結果。但要是這樣想:甲喝過五次後,杯中還剩多少奶? 一杯牛奶減去剩下的,不就是喝下的了嗎?這一思路的有新意。如果再以一個正方形表示一杯牛奶,則右圖中 陰影部分就表示已喝下的牛奶。而不帶陰影的部分為所剩牛奶。那麼1-1/32=31/32(杯)即甲所喝牛奶。以上 思維就比較深刻且數形結合,富有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