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淺談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論文

校園1.72W

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和內容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化形式,實際上兩者的本質是相同的,差別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作為國小數學教師,我們應如何有意向國小生滲透教材所藴含的數學思想,並且讓國小生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呢?現結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教學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經驗和感悟,以供同仁們參考。

淺談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論文

一、認真鑽研教材,理解教學內容,感悟數學思想,注重教材的整體性

鑽研教材是國小數學教師形成數學教學能力的基礎,國小數學教師只有通過鑽研國小數學教材,掌握國小數學教材特點,明確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瞭解了國小數學教學的規律和內容,嫻熟地運用和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會形成成熟的國小數學思想和方法。各年級的數學教材中都藴藏着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作為國小數學教師應該在精心鑽研教材時,發現並挖掘教材中藴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從中領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內涵及魅力。

國小數學教材是國小數學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備課的基礎性資源。教師要教好課,必須研究教材、掌握教材。準確理解教學內容,首先要了解國小數學各冊教材的內容及其編排意圖,知道教材的前後聯繫,避免教學時的前後脱節或不必要的重複。其次,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當前所教的一冊教材,着重弄清全冊的基礎知識和注意培養的基本技能,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編排順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每節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配合情況。最後對準備教的一節或一段教材進行細緻的分析與研究,包括掌握教學目標,明確所教教材的地位、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練習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一些低效的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有關,由於教師對國小數學教材的鑽研不夠,不能準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解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導致許多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效果。事實上,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注重教材的整體性,更加有利於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注重教材的結構性,將數學思想合理有效地滲透在教學中

國小數學教材中藴藏着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國小數學教師要做課堂的有心人,抓住契機,在不顯山不露水的狀態下有意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能對數學思想有所感,有所悟,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

1.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説:“數缺形時少知覺,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非。”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數離不開形,形離不開數。國小數學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藉助一些簡單、直觀、形象的圖形使一些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如教學《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時,教師可以給出一組表示分數的圖形,讓學生觀察、比較每個圖形所表示的分數,比較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在學生給出得數後,教師可追問:“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 小?為什麼?”運用直觀圖形和分數結合,就可幫助學生輕鬆理解建構數學概念的含義。

2.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化歸思想

轉化與化歸思想是國小數學學習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五年級數學教師都清楚《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是向學生滲透轉化與化歸思想的絕佳時機,而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中,又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轉化最重要。只要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將平行四邊形面積轉化為已經會算的長方形面積的方法,後面再學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就可迎刃而解了。 教師在教學時可先給學生創設一個故事情境:從前有個農夫有兩個兒子和兩塊地,一塊地為長方形,一塊地為平行四邊形,一天他把這兩塊地分給兩個兒子。可是兩個兒子看到地後都覺得父親不公平,都認為對方的地比自己的大。你有什麼辦法幫幫農夫嗎?學生聽完故事後興趣高漲,有的説長方形的面積大,有的.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還有的説兩個一樣大。此時教師可發給學生兩個完全一樣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並嘗試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能算面積的圖形。學生思考後很快就想到把平行四邊形通過一剪一拼轉變成一個長方形。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拿出另一個平行四邊形和剪拼後的長方形比一比,學生很快得出剪拼後兩個圖形的面積不變,而剪拼後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剪拼後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可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剪拼轉化和教師小結性的板書,轉化思想已深深烙在腦海中。再學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時,學生就會很自然地在已有的認知經驗基礎上利用轉化的思想方法來學習新知。

3.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類比思想

筆者在教學國小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首先出示“1÷2=? 2÷4=?4÷8=”,然後向學生提問:“你發現了什麼?”有的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發現得數都是0.5;有的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得出商不變。此時教師讓學生採用摺紙、塗色的操作活動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再次讓學生思考:“分數的基本性質能不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和商不變的性質來説明呢?”從而讓學生髮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在內容上、在語言描述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4.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優化思想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與人交流,在交流中呈現自己的想法,在傾聽別人的陳述中進行比較和選擇,從而在多種方法中挑選出最優的方案。如教學《找次品》一課時,我先出示9瓶礦泉水,並告訴學生這其中有8瓶是一樣重的,有一瓶是比較輕的,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動手探究的方式用天平找出次品。學生在合作探究後得出多種方案。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從多種多樣的方法中觀察、對比、交流,讓學生藉助列表、畫圖等方式找出最優的方案,體會優化思想。

總之,國小數學教師要在國小數學教育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選擇恰當的方法向學生有意滲透恰當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樣學生才會終身受益,在數學的海洋中自由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