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瓦爾登湖讀後感合集15篇

校園7.2K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瓦爾登湖讀後感合集15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1

本期,塔德為你分享的這本書是《瓦爾登湖》。

這是一本讀者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的書,一部分人覺得它乾淨純潔,洗滌心靈。另一部分人則覺得它囉嗦矯情,不知所云。

實際上,這是一本需要讀者靜下心來,放下功利心,戒除浮躁,才能閲讀和體會的書。

一、《瓦爾登湖》簡介

本書作者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號稱美國版的陶淵明。

梭羅本人學識淵博,甚至會引用孔子的一些話,他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開辦過鉛筆廠,卻十分嚮往大自然的生活。

《瓦爾登湖》的創作背景是在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帶動了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們追求權力和金錢,過度開發自然環境。

這本書是作者梭羅在瓦爾登湖邊上,自建的小木屋裏寫出來的散文集。

二、《瓦爾登湖》主要講了什麼

作者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拿了一把斧子,在瓦爾登湖邊上,建造了一座小木屋,開始了自己長達兩年的獨居生活。

清澈的湖水,温暖的陽光,梭羅自己種地,讀書,寫作,享受着悠然,恬淡,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思考着人生的哲學。

有讀者説這本書值得反覆閲讀,感受書中的一些比喻,你會驚訝於作者的想象力,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三、《瓦爾登湖》點評

作者崇尚自然風光,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清澈,寧靜的世界。

當然作者也不是説讓大家都和他一樣生活,而是做一個自由的人,從簡單的`生活中尋找樂趣。

有的讀者感覺這本書比較沉悶,可能看不上幾頁就想着把它扔掉,然後大罵作者虛偽,矯情,囉嗦。

也有人説,這本書適合失眠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

其實,讀這本書的時候,需要我們放下雜念,慢慢地用心去體會。如果你帶着很強的目的性去翻開它,可能並不會有什麼收穫。而能夠體會到其中境界的,我想是可以真正靜下心來的人。

這本書有很多的翻譯版本,有條件的朋友,可以結合英文原版書來看一看。

有的人把《瓦爾登湖》奉為神作,有的人卻覺得它是糟粕。我想作為讀者,我們應該放下浮躁之心,從中吸收真正有營養的部分。

身處於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希望這本書能夠讓你找到心中的那片寧靜之地。

瓦爾登湖讀後感2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代表作,這部著作也讓瓦爾登湖成為世界著名景點。打開書本,迎面而來的是一股簡單而又真實的舒適和寧靜,讓人暫時脱離市井迴歸自然,於無聲處徜徉於山水竹木之間。

這部作品記錄的是作者梭羅一個人在瓦爾登湖生活兩年中的所做所想。1845年春天,風華正茂的梭羅放棄了城市浮華的一切,獨自一人走進瓦爾登湖畔的森林深處,建造一座木屋,幾乎不藉助任何現代文明的幫助,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換生活了2年9個月。書中大部分內容是作者生活中的'瑣事,他是怎麼在瓦爾登湖畔用木頭建造小屋的,怎麼靠一點點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着簡單的生活,怎麼和來訪的過客交流並傾聽窮人們的心聲,怎麼測量湖底深度繪製地圖,怎麼去觀察螞蟻大戰、魚兒游泳。此外還有瓦爾登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小鎮的生活。字裏行間流露的是作者心中對瓦爾登湖的愛,對自然萬物的愛,更是超越了浮躁的安靜。

書中總會時不時出現一兩句耐人尋味的話語,應該是作者深思熟慮良久才想明白的話。這樣的話雖然不多,卻總能在內心深處引起震撼和共鳴。一場柔雨,青草更青。我們的展望也這樣,當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來。、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品格,像果實上的霜粉一樣,是隻能輕手輕腳,才得以保存的、一個人如果能堅定自信地朝着他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追求他所向往的生活,最終他是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的。、無論你的生活有多麼低劣平庸,都要面對它好好地過,不要躲避它咒罵它。這些飽含深意的話語總能引發內心深處的思考,帶給我們平靜和力量。他們有着一種啟迪的作用,告訴我們要珍愛這世間的一切,要熱愛生活,要尊重任何生命,包括我們身邊的一片樹葉或是一棵草。

現在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已經不再有耐心去讀這些偉大的作品,在這樣一個快節湊的繁華世界,讀書好像已經沒有了意義。然而,有時停下匆忙的腳步去讀一些書,總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一種收穫。

瓦爾登湖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向,是我們心中一份脱俗的寧靜,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後感3

我找了一個優美的朗讀版本,在獨處的時光中聽了幾天,聽完了沁人心肺的語言。《瓦爾登湖》從詞句上説,清晰脱俗,閃爍着雨露光芒。看了些對此書的評論,如同針對一個網紅店,有褒有貶。褒的人中不乏盲目跟風,人云亦云的,貶的人中不缺搞不清狀況,因看不懂而隨意批評的。就把此書先看成是篇普通的散文來説,語言簡練有力,樸實自然,絕對可算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狀態下寫出這樣的作品呢?

作者梭羅,因為《瓦爾登湖》而聞名世界,但他是個“過世後”名人,活着的時候並不那麼出名。死後很久,因為一些大咖對他作品,特別是《瓦爾登湖》的推崇,使得他有了世界性的聲譽,成為少數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美國作家。他活了45歲,活着的時候據説他沒有從事過什麼職業,日子過的特別簡單,沒有結過婚,獨自一人居住,從來不去教堂,從來不選舉,拒絕向政府納税,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煙。看起來就是個孤僻、離世的人。但他也有政治觀點,比如反對過美國的奴隸制度,反對過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還不能算一個逃避現實的人,相似於我們熟悉的陶淵明。他十六歲即進入哈佛大學就學,是個基本素質較強的人。他與思想家愛默生關係密切,一樣是個“自然學派”人。

28歲時,梭羅在瓦爾登湖畔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兩個月,《瓦爾登湖》是他這兩年多時間林中生活的所見所思所悟,內容涉及了飲食文化、住房建築、生態環境、學校教育、農貿漁獵等。很典型的屬於從平常中找生活的真諦的寫法,感悟均來自普通生活。許多哲理,確實都可以從普通的`生活中歸納,這一點我挺認同。我也偶爾有想短暫“隱世”的想法,好有環境背手踱步,靜心思考。很多人讀不了這種書,覺得《瓦爾登湖》太寂寞了,我想是因為他們無法脱離開聒噪的生活狀態,自己太濃烈了,太豐富了,更主要的不敢“簡單”。對的,大多數人客觀上都不敢這樣,但內心卻也有所向往。所以《瓦爾登湖》給能理解它的人們打開了一扇窗,去欣賞梭羅的生活狀態。可能不用特別在意作者具體在寫什麼,因為那都是日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梭羅那種具備了隱世的願望,又有歸納哲理的能力,還敢於付諸於實踐。在他的情緒中,可能對物質生活無大求,而享受於他自己的寂寞精神世界。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學不來這種生活方式的。但有兩點我覺得可以從《瓦爾登湖》獲得,一是神往恬靜自然,並在隔一段時間後拋開世事去“寂寞”幾日,二是記錄好普通生活,並從中凝練出生活哲理、處事哲學。

瓦爾登湖讀後感4

《瓦爾登湖》這篇文章是一個月前讀的,開始讀的時候很不容易,完全不知道説的是什麼,但後來隨着看的深入,漸漸地有些眉目了,也就有了一些收穫。

這邊文章是作者梭羅於1845-1847在瓦爾登湖邊的小木屋居住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但文章寫的非常深刻,發人深省。

如今的生活,節奏快,生活繁忙,有時儘管生活富足,卻仍然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然而梭羅住在湖畔,種地、焙制面包,雖然貧窮,但仍然生活得很快樂。雖然現在我們已經不容易模仿梭羅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他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生活得簡單一些,節奏慢一些,要學會欣賞生活,而不是一味忙忙碌碌地工作學習,卻拋棄了快樂。

梭羅生活在瓦爾登湖畔,做的是什麼?種豆、游泳,有時丈量一下湖的各種數據,他做的是順應自然。現在我們生活優越了,對自然的破壞卻日益增加,我們試圖破壞自然,改造自然,結果,酸雨、光化學煙霧等災害接踵而至,大大影響了我們的健康生活。如果這世上能多一些梭羅,多一些瓦爾登湖,那麼,現在的環境絕對不是如此。這方面,我們真的應該向梭羅學習。

梭羅熱愛觀察,富於想象。他曾經觀察過兩種螞蟻的.決鬥,看的津津有味,描繪得也繪聲繪色,並聯想到了一些勇敢的人。現在,有誰會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來看一看螞蟻的爭鬥,看一看周圍的自然呢?因此,我們都應該有一顆善於觀察的心,富於想象,善於尋找樂趣,增長見識。

可是,這本書的意義卻遠遠不止如此。梭羅追求真理,厭惡虛偽。他建議每個人要去做自己要做的,而不是做應該做的。我的理解是,不要因他人的語言或所謂的規矩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如果堅信這樣做是對的,那就堅定不移地去做。梭羅本人就是如此。他不畏強權,堅決抗拒納税,即使入了獄也是如此。他的朋友幫他交了税,他仍不以為然。這樣的精神,是值的我們敬佩的。同時,梭羅還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教導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這本書上的內容還不止於此。它值得我們去反覆地品味,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瓦爾登湖讀後感5

讀此書感悟頗多,在書中領略一番瓦爾登湖的風景和與自然和諧相處場景,書中告訴我們勤儉也可以讓生活有滋有味。

思考領悟:現實中我們自詡不是套中人,不過是已上套,被矇蔽了雙眼,還不知。或許與自然和諧相處一段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就可以知曉自身所渴求的本質。

思考本質:在此間尋一處屬於自己的靜謐,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活留出更多空間去思考,放飛真實的自我。畢竟我們經歷了,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在此待思考過後,心境透徹,懂得撥開似是而非的雲霧,遵從自己的.內心看到渴求的本質。

尋一方向:在思考着思考着,選擇出一條屬於我們的生活。其實每一條路都是通向命運之路,但只有你自個兒的路例外,那就得了,還是走你自個兒的路吧。

思考未來:確定了方向,開始思考未來。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可以思考,但不能深陷於對外界恐慌的思緒中,給自身帶來緊張的氣氛,一個人活着,總會遇到危險。不念過往,不懼將來,秉持心氣,何懼遠方?

播種美德:遇人遇事,要播種諸如誠實、真理、簡樸、信仰和純真這一類的種子,既然付出了,就要做到最好!無愧於心,無愧於己。

生活、經營需算計:生活需要經營,有時候説人生難得糊塗,但在生活上要會打理、“算計”,讓自己的生活樸素而精緻,且生活需是認真的但不是較真。在經營中我們需要算計,算計自己的得失才能更好的向前發展,畢竟一團亂麻,誰都幫不了你自己。在經營中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你要謀生,靠的不是自己的手藝,而是自己的消遣。盡情享受大地的樂趣吧,可千萬不要佔有大地。不要居於安樂,不侷限於自己的小世界,一份渴求外應的心,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還要牢記思考兩者的得失,一份發現,一份思考,一份收穫!

感受自然的魅力,重塑自身的心境。靠時光的流逝,斷斷乎到不了拂曉,這就是那個早晨的特性。遮住我們兩眼的亮光,對我們無異於黑暗。唯有我們清醒的時候,天光才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陽才不過是一顆晨星罷了。

瓦爾登湖讀後感6

一杯清茗,一本《瓦爾登湖》。茶香撲鼻,書香亦入心,仿如一泉湖水緩流心裏。心間澄澈,掃去纖塵;心境滌盪,靜如秋水。

當工業文明與喧囂社會開始擠壓人類、侵蝕人性時,一位智者,卻開始獨自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裏,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成為他簡樸生活的全部。生活簡單卻不乏詩意,人生平淡亦不失驚喜。

“我的房屋建在一個小山腰上,緊挨着一大片樹林,掩映在青嫩的脂鬆與山胡桃林之間。房子離湖有六杆之遙,門前有一條狹窄的小路通向小山。”智者用質樸無華的言語表達出他對小屋、對山林、對大自然的熱愛。生活本自簡樸,亦或需要的是一片寧靜的思緒。甚者,他留給生命的,更是一片廣闊的空間。於人、於己,應是寧靜與休息。就如書中提到“人們來到這裏,充實了小屋。不需要更多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得自然。”對生活的憧憬,對大自然的熱愛已經達到一種無形的境界。特立獨行的他,懷着一顆質樸純真的心踏上了這段心靈之旅。如畫美景、青青豆田、恬靜湖泊.....怎會錯過這一道道風景?

我常想,是什麼讓魏晉的竹林七賢遺世獨立?北宋為什麼會有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梅臣?甚至連曾國藩也用“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的聯句來勸勉自己的子孫?直至《瓦爾登湖》,這本寂寞的書,這本需要安靜的靈魂和思考的頭腦方可展開延讀的書。誠然,他們選擇隱逸生活的原因和目的盡不相同,但開始意識到心靈的版圖因喧囂塵世而變得越來越小時,他們選擇一方怡人的淨土來承載一片純潔質樸的.夢想....

再説這位智者-亨利.大衞.梭羅,一位勤懇的文學“農夫”。他靜靜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靈寫下超越浮躁的孤寂。他讓我們思考人生,使我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們敬畏生命,原來一個人的生活可以如此簡單卻又芳香撲鼻。

“比起我們的生命,湖水多麼美麗!比起我們的性格,湖水多麼清澈!我們從不曾聽説它做過什麼可鄙之事。”

找到了嗎?那片安靜的湖泊!

瓦爾登湖讀後感7

瓦爾登湖畔的梭羅,用平靜的曲調描繪了一幅幅恬靜的風景,這些美麗的風景一次次洗刷着人們污濁的靈魂。

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獨自在林中生活,他面對的不僅僅是寂寞,孤獨,還有恐懼。梭羅藉助自己的筆,書寫了他簡單的生活,沒有快節奏的音樂,只有田間的悠悠蛙鳴。

梭羅喜歡釣魚,但在瓦爾登湖畔,每釣一次魚,就會覺得自尊降落一些。這如同一種暗示,如同黎明的微光一般,忘掉了城市的喧囂,沒有了繁瑣的家務要做,不用過於追求儀表的.整齊,做的只是享受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獨居在林中,感受到了孤獨,瞭解並接納這份孤獨帶來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人往往會厭倦並害怕孤獨,會到車站、郵局、酒吧、會場等等這些熱鬧喧囂的地方尋求快樂,但梭羅卻更願意與大自然在一起,他沒有害怕,也沒有逃避孤獨,而是不斷的在努力改變和調整着自己的想法,去接受孤獨,享受孤獨,靠自己的雙手過着原始簡樸的生活。很多時候,簡單和獨處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

梭羅以前從未做過的一些事,比如,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在瓦爾登湖畔種豆、蘿蔔、玉米,每天的勞動雖然辛苦,但看着自己的收穫,喜悦之情又溢於言表,他仔細的記錄下每一筆收支。他在種豆中種下了誠實和淳樸,也收穫着驚喜。

瓦爾登湖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看上去很美,算不上壯觀,但就這一片乾淨的湖岸,也足夠洗刷有污染的靈魂。

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梭羅的每一句言語均為真理。他敢於去實踐着一種有節制的生活,成熟自己的心智,這點尤為重要!親近自然和動物生活在一起,不用擔心人心險惡,只有質樸和純真。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動物帶來的感覺總有不同,貓頭鷹的叫聲雖然很吵,但是慢慢習慣並適應後,沒有了這種獨特的叫聲卻睡不着覺了。赤松鼠,潛水鳥,水獺,狐狸等這些動物也曾與梭羅為伴,他對河牀上、河裏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瞭如指掌。

不僅動物如此,湖泊也會隨四季而變化,真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冬天的湖泊是瓦爾登湖最安靜的時候,等到春的到來,暖風吹破冰面,湖水又會流動起來,心也如同湖面一樣升温,温暖了很多,梭羅的行程也在春天結束了。

讓人目眩的光芒,猶如黑暗,只有我們覺醒,天空才會破曉,只有找回自己,不忘“初心”,才能更好的生活!

瓦爾登湖讀後感8

在這個人間四月天裏,我在瓦爾登湖畔,遇見梭羅。《瓦爾登湖》是本安靜書,安靜的能讓人窒息。在通往湖邊的小路上徜徉之時,我總是不自禁的想到陶淵明,那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東晉隱士——不羈的性情,灑脱的胸懷,一篇洋洋灑灑的《歸去來兮辭》折服了多少古今性情中人。他們的淡泊隱逸,皈依山野,都是那麼如出一轍的`自然,毫不做作。

他真實。他不要金錢,不要名譽,不要愛,他只要真實,真實到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孤獨,卻又樂於與孤獨為伴,享受其中;真實到可以從從容容的記下他的每一筆開銷和收成,絲毫不掩飾隱逸生活的拮据。他本身就像那沉靜的瓦爾登湖,溶溶的湖水,無意中卻坦然地映出了所有天機。

他自由。他的靈魂就像一陣風,在廣袤的原野上空翱翔,怎麼也抓不住。四時輪迴,晝夜交替,在他心裏,靜悄悄的成長已然了一種職業。故此他那靜謐的時光深處,稜角分明。我不止一次的隨他那如風的思想沉浸在大自然的包容力裏,總想抓住點什麼,卻只有一點星辰,一段彩虹。

他淡泊。他不飲酒,不吸煙,深邃性子裏永遠都帶着點可愛的叛逆。不參加任何選舉,不接受任何職業培訓,甚至拒絕向政府納税。他只是每天在享受着清晨全身細胞的深呼吸,他只喜歡去偷吃松鼠貯藏的乾糧,他只是習慣讓自己深深的迷失,然後再徹底的剖析自己。他的生活,是個多幕劇,永無結尾。

他簡單。他一直覺得過分追求細節是在耗費生活,所以他便成了一個獻身於思想和大自然的單身漢,沒有妻子,沒有孩子,沒有工作,沒有薪金,也從來不提及自己需要肩負什麼所謂的責任。他不忍讓大自然獨自欣欣向榮,他不願亦步亦趨地奢侈縱樂。從此,結廬在人境,再不念穹蒼。

從他告訴我善良是永遠不會失敗的投資;

他告訴我愛就是試圖去將夢想中的世界變為現實;

他告訴我如果不想走回去,就不要總回頭看;

他告訴我人猶如一隻浮標,任何風浪也無法使他沉沒;

他告訴我生命並沒有價值,除非你自己賦予他價值,沒有哪個地方有幸福,除非你為自己帶來幸福;

他告訴我要自信的在我所夢想的方向上前進,爭取去過我想要的生活,就可以獲得平常意想不到的成功;

他告訴我必須要活在當下,乘着每一個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我的永恆,除了這一生,我不再有別的生命。

瓦爾登湖讀後感9

很早就聽説過梭羅寫的這本書《瓦爾登湖》,閲讀這樣的經典文學作品總是讓人精神愉悦,特別是作者所寫內容皆是親身所為,在這喧鬧的城市中,在這樣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閲讀這樣的名著會使人的心靈像夜晚的天空一樣寧靜,工作一天的疲倦感也減輕許多。這樣一本適合在夜深人靜時,細細品味的好書是難能可貴的。

文中作者用細膩優美的語言,詳盡記述了兩年多的湖畔生活,從中可以感受到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才促使作者靜靜地在湖邊度過了兩年多的日子,寫出瞭如此經典的著作來。這使我不禁想起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與陶淵明不同的是,梭羅主動將自身置於近乎原始狀態的湖畔,擁有的只是一座小木屋和簡陋的生活器具,卻靠着強大的內心世界,在湖邊孤獨的生活着、創作着,寫出了這部不朽的文學作品,讓人着實感到敬佩。

現代社會發達的生產力,創造了先進的文明社會,但是伴隨而來的還有人們無限膨脹的`慾望,很多物品的發展甚至脱離了其本身的功能,為了換更大的房子,更高檔的汽車而拼命的工作,忽略了身邊許多美好的事物。更有甚者成為了金錢的奴隸,放棄了道德良知,突破了法律底線,被社會所拋棄。作者在文中展示了另外一種價值觀,拋棄名利,做回真實的自己,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很值得現代人們學習和借鑑。

讀過本書後,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努力的工作着,生活也從學校那種簡單規律變得複雜起來,失去了思考的時間。梭羅書中所提倡的那種簡化的生活,不被外界紛繁複雜的事物所迷惑,直面生活本質很值得我去深思。梭羅最後提到“不管你的生活多麼卑微,那也要面對它過下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貶損它,生活畢竟不像你那麼要不得吧。”因為,在梭羅看來,生命永遠沒有想象中的惡劣。這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給予我莫大的鼓勵和信心,是我從文中汲取的最大收穫。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送給正在奮鬥中的我和朋友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不懈的追求。

瓦爾登湖讀後感10

當一本書清新的空氣滲透腦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環繞,那又是一種戰鬥,戰鬥在塵世中的寂寞自然裏。

迴歸自然的純潔,迴歸淡泊的境界。寂寞的書有寂寞的讀法,只有心真的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真正的領悟。細品《瓦爾登湖》除去那躁動的灰塵,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這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裏進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牀,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僅僅只是他執着的信念,僅僅憑藉着人對自然的慾望和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傑作,這不得不讓後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

在對世事的牴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作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於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中的“靄靄停雲,濛濛時雨”一樣,即使雲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

淡泊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古往今來多少人去追求,但又有幾人能成功?梭羅就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梭羅用自己的一生去詮釋什麼是淡泊。他的思想如一個個亮麗的水晶,感召着世人的心,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這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這裏是最寧靜的地方。以前有那麼美麗的湖畔,那麼美好的生活,而現在,這些都已化作一葉扁舟,飄在人們的心河裏……

瓦爾登湖讀後感11

《瓦爾登湖》的作者是亨利.大衞.梭羅,這本書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她讓我們在這個紛繁雜擾的社會更好地生活。梭羅本來想做個有所作為的人,然而在瓦爾登湖生活兩年後,他看破了這個世界很多東西,他感到人世的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後路。如果要求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這是苛刻的,但要求一個人對“所求”多一些節制,這是非常理性的…….

書中有描寫景物的句子更是讓人心曠神怡——湖泊是風景的最美麗和最富有表現力的特色。它是大地的眼睛,注視者朝這個眼睛觀看,就可衡量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度。在岸邊的那些河生樹木,就是眼睛邊緣的細長睫毛,而四周長滿樹木的羣山和懸崖,就是懸掛在上方的眉毛。這些句子是如此的新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兩年多過後,梭羅還是回到了自己本應該有的生活中去了,他説:他離開樹林,就像他前往樹林一樣理由充足。因為他還要過幾種別的生活,因而沒有更多的時間過那種生活。我們也要像梭羅一樣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一切精髓都汲取出來,頑強地生活,剷除一切非生活的東西。讓我們去自由追求一種能夠使你沒有咖啡等這一類東西也行的生活方式,我們讓娛樂成為我們的工作,享受土地的樂趣,享受書本的'樂趣。我們不要糾結於每天的成功,正如梭羅所説“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真正收穫,就像黎明或者傍晚的色調一樣難以捉摸,不可描述。它是一粒被抓住的小小的星辰,是我所緊握着的彩虹的一個部分”,相信聚少成多,終有一天我們會獲得成功。

讀完《瓦爾登湖》,確實讓現在社會那浮躁的心安靜了下來,因為她的句子是那麼的美妙,思想是那麼的強大。我們不要在煩囂的城市中失去了自己善良的本性,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構建一個瓦爾登湖,讓自己的心靈在這湖裏像魚兒一樣自由地遊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自己能保持一份恬靜的心境。我們要擁有更好的想法,讓我們的前景明亮起來,我們不要總是生活在當前,我們要利用每一個落在我們身上的機遇,讓我們抵達成功的彼岸。

瓦爾登湖讀後感12

最近一週讀的最新的文獻對我來説太難了,我還得再消化消化,這周在讀梭羅的瓦爾登湖,想寫一點東西,感受一下梭羅筆下的孤獨。

經常有人對我説:“我想,你住在那兒一定很孤獨,總想和人挨的近一些吧,特別是下雨下雪或者晚上的時候。”我總忍不住在想: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上,只不過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點,那邊的一顆星星多大?為什麼我會感到寂寞?難道我們這個地球不在銀河系中嘛?到底人與人羣之間隔着什麼樣的距離。他才會感到孤獨?我們也許無論怎麼奔跑也沒法讓兩顆心更貼進一些,我們最希望跟誰做鄰居呢?車站、郵局、酒吧、會議廳、學校、雜貨店,這些人羣擁擠的地方不可能每個人都會喜歡……

在如今的時代,好像脱離羣體獨立思考已成了一種稀缺,週末休息,你會和我一樣待在住房一步不出嘛?那你會做些什麼呢?追劇、看書、刷抖音嗎?會不會在睡一覺起來後,發現手機信息空空如也,沒有一個人找你,沒有一個人想起你,你會感到孤獨嗎?我想會吧,梭羅當時面臨的是我們這種孤獨的環境嗎?他為什麼有這種寵辱不驚的心境呢?我想是大自然給他的財富,是知識給他的滿足。

一個人在思考或者工作的時候,總是孤獨的,孤獨跟一個人和同伴之間相隔多遠沒有關係,在劍橋學院裏,真正勤奮好學的學生,即使坐在最擁擠的教室裏,他也會像沙漠裏的雲遊僧人一樣孤獨。

我不比一朵毛蕊花或者牧場上的一朵蒲公英更加孤獨,也不比一片豆葉、一根酢漿草、一隻馬蠅,或者一隻大黃蜂更加寂寞。那密爾溪,或者一隻風向標上的'鐵公雞,或者北極星,或者南風,與我相比,它們更加孤獨;那四月的雨,正月的融雪,或者新房子裏的第一隻蜘蛛,與我相比,它們更加寂寞。

在冬日的漫漫長夜,雪花狂舞,寒風在森林中嗚嗚的嚎叫着……

梭羅的孤獨比我們的美,孤獨並不是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房子裏,也不是一個人去公園去自然界觀賞美景。真正的孤獨是你獨自一人眼睛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腦內裏所思考的,內心所感悟的,這份孤獨是美好的,是健康的,是梭羅不會像我們一樣感到迷茫的孤獨。

瓦爾登湖讀後感13

從1845年7月4日起,到1847年9月6日,一位生活在美國東北部的普通人梭羅,放棄了舒適的小鎮生活,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

他沒有錢和朋友,而僅僅靠自己的節儉造起了他的第一棟小屋。他自己種豆子、土豆和玉米存活下來,偶爾也會去旁邊的瓦爾登湖釣魚來補充營養。在旁人看來,這樣的生活十分孤苦無依、十分淒涼,但在作者看來,他很享受與這裏的樹木一起工作,他與自然也漸漸成為密友,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梭羅所處的時代,美國工業迅速發展、經濟發展迅速。那個時代,大家都不停地工作,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對財富的追求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在梭羅看來,這些人們被生活所擺佈,勞累得無時間和心思欣賞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十分貧窮。

梭羅寧可貧窮卑微,也不願失去精神上的財富,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佩服的除了梭羅的文字,還有他對自然的廣泛認識,他熟知每一種動植物,知道根據春夏秋冬來改造房子,播撒種子,他是一位獵人、漁夫、匠人,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他不單單是從書中學到一點學問,他貢獻的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這也使我反思,每天路邊的樹木,有幾棵可以準確地叫出名字?若家中斷了電,你又能幫上什麼忙?你能堅持遠離手機幾分鐘?你有追求過真理嗎?你有經常獨自思考問題嗎?

從書中,我也知道了不少真理。第一,生活可以很簡單。這些日子在湖邊,他一直堅持着這一觀點並付諸行動。他認為過度地追求物質,為了那些浮華之物,反而忽視了簡單生活的本質,這是不可取的。第二,多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他認為青年人應該進行生活的實踐,才能把知識掌握得更加充足。第三,要有熱愛自然、樂觀的心態。他認為自然是治癒陰鬱的`最好辦法,當人們享受四季的友愛時,什麼都不能使生活成為沉重的負擔,同時,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情做事,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但更是一本生動的書,它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充滿着獨特的氛圍,還縈繞着梭羅對大自然真摯的熱愛,書中所散發出的恬靜,使人心靜而愉悦。

瓦爾登湖讀後感14

再三讀梭羅的《瓦爾登湖》,我真的很感動。他的寫作很簡單,但他的思想很獨特。我相信那是個聰明的老人。據我所知,他獨自一人住在瓦爾登湖時還不算很老。即使他去世時不能被稱為“老人”,他給了我一種只有老人才有的博大、冷靜和智慧的感覺。他獨自一人,但並不沮喪。他如此熱情地熱愛大自然,用孩童般的想象力漫遊和描述大自然。他積極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着自然的古典生態。他認為,只有在大自然中,人類才能保持其純潔和美麗的本性。因此,這不是一個每個人都應該銘記在心的聖地,而是熱情地頌揚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

我對梭羅的看法非常矛盾。雖然我相信他擁有老人的平靜和智慧,但我的腦海中始終有這樣一個形象: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在湖邊或森林中行走,沒有驚慌或無助。看着萬物茁壯成長,我的心充滿了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作,他可以隨着創作而成長。這種自由和自滿使他看起來像是山林之王。然而,他拒絕凌駕於一切之上。他只是想成為大自然永恆的孩子。

是的,他是個天生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喋喋不休地談論世界新奇事物的孩子。我經常對他的好奇心和冷靜感到驚訝。他靜靜地看着一切,無論是喧鬧的城市還是寧靜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着,思考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和他們自我中心的`行為。他是人類最受尊敬的人。他以一顆寧靜而純潔的心和一顆高貴而睿智的頭腦,俯視着浩瀚的眾生。在工業革命初期,他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後的現狀。他關心人,鄙視人。他擔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的發展,一切完美的東西都會消失,瓦爾登湖將成為記憶之湖。即使是記憶也會逐漸消失,直到不再被記住。

以前,我一直認為我可以像梭羅一樣生活。我甚至想這樣做,但遺憾的是,我生活在一個不繁榮但不孤獨的小鎮上。我不能得到一塊屬於我的土地。當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景觀,除非高層建築的陽台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雖然我過着簡樸的生活,在簡樸中體會到生活的純潔,但我仍然會被世俗的事物所淹沒。我喜歡山和田野,但我不必真正回到隱藏的鄉村。

梭羅把瓦爾登當作情人來愛。因為深愛,我們不允許毀滅。生活在上流社會,我們只想保留一種蒼涼的夢想,安慰自己。所以梭羅有着不同於普通人的獨特氣質和偉大。

瓦爾登湖讀後感15

反反覆覆地讀着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明白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並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並不消沉。他那麼熱烈地愛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遊並描繪着自然。他進取地探索着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着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我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能夠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於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着茫茫眾生。他在工業革命初期便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後的今日的現狀。他關懷着人類,又蔑視着人類。他擔心一切完美的事物都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

以前,我一向以為我能夠如梭羅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嘗試着那樣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個説不上繁華卻也絕非寂寞的小城。我無法弄到一塊屬於我的地,當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樓的陽台安置滿各種綠色植物。儘管我生活素淡,在簡單中體味着生命的純粹,但塵世中凡俗事物依然能夠令我焦頭爛額;我喜歡山野,卻不必須能夠真正歸隱身田園。

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禮貌社會裏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着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我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迥異於常人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