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東坡電視劇觀後感

校園1.88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東坡電視劇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蘇東坡電視劇觀後感

蘇東坡電視劇觀後感1

自從上週看了那篇關於蘇軾的文章,對蘇軾很感興趣,希望哪天國內拍一部連續劇,讓大家更瞭解這個奇才古人。一位朋友説,三年前早已有電視劇《蘇東坡》。

看這種劇,就像看書,看歷史,沒有驚心動魄,只有憤慨遺憾。關於蘇軾,我不想説太多,自古以來多少文人著書立説,熟背吟誦他的詩。我對詩詞一竅不通,根本沒有資格對偉人加以評説。我只想説的是,如果蘇軾活在九百年後的今天,他的命運也不可能比他所經受的好多少。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路遙和劉震雲。路遙只是寫人生,生活,而劉震雲寫社會,抨擊當政,所以他倆的命運不同,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我開玩笑説,路遙是“好人”,而劉震雲是“壞人”,注意這兩個詞都帶有引號。文人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隻寫自己的生活,寫文字,讚美大好河山;另一種也寫字,但他們抒發感情,談論當前時事,討論國家大事,抨擊不正之風。前者只是文人,後者才是偉人。

當文人容易,他們會成為大文豪。偉人就難了,他們的命運坎坷,時刻可能遭遇不測。所以我認為,可以先當文人,待名氣遠揚,有了一定知名度,再改變文風,寫點“大文章”,討論國家大事。這樣即使他們自己惹來殺身之禍,起碼他們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死得其所!中國上千年就出了一個蘇軾,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當今社會哪裏還可以出現這樣的偉人!我們有時會聽到這樣的問題,要是有機會,你想跟哪個古人聊天?我不敢冒然奢望與蘇軾聊天,但若有機會,我想問問他,你直言不諱朝政,一輩子不受重用,一貶再貶,是否後悔過?

這部連續劇拍的很好,儘管對蘇軾的處境打抱不平,但很多地方讓我大笑,感慨蘇軾的德才。他在黃州,因為乾旱,老百姓缺糧缺水,希望他祈雨。當地官僚也刁難他,想讓他出醜。他不得已只有向老天爺祈雨。他恐嚇“雨神”,如果你再不下雨,我就告狀到玉帝那裏,説你是懶龍!這是何等的幽默!

不管被貶到哪裏,他都是豁達,樂觀,幫助當地老百姓。人活成蘇軾,已經成仙。當時海南島土著居民説他是文曲星下凡,他是當之無愧。

人有才有德,還必須有本事。我們是不是可以向上帝祈禱,希望中國再來一個蘇東坡。但話又説回來,也許已經早就有了像蘇軾一樣的人,可能還有不少,只是不為我們所知。他們沒有被貶,而是被“封口”,可惜可歎。就是神仙,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都沒有,我還能指望他所什麼呢?

蘇東坡電視劇觀後感2

午後,兒酣睡。先醒來的我在牀邊書桌旁靜看紀錄片《蘇東坡》,不時還跟讀其中幾句詩詞,身心皆放鬆。舒坦。

此片甚好,不辜負詩經羣裏各位老師的推薦,儘管我一開始是衝着李山老師去的,但到後來確實被片中各種有趣的講解吸引住了。此片詳述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更重要的是詳細的描繪了蘇東坡的內心世界的變化,從年少輕狂少不更事,到放飛自我自在灑脱,豁達快樂。很不錯。我喜歡這部片子的原因如下:

儘管是紀錄片,但是這部片子不止是知識類講解,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勝,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並且不費力的銘記在心。比如流傳至今的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烤羊骨的由來;比如西湖為什麼又叫西子湖;比如著名景緻蘇堤春曉,三潭映月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等等。

第二,在第五集有一處細節,寫到蘇東坡寫詩稱自己八方來風吹不動,內心穩定安靜。一位摯友看出他只是強説辭,便戲稱屁話。蘇東坡氣急敗壞找上門去,摯友説“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聞言哈哈大笑,遂不再矯情,説到“我還是過我的日子去吧”。這處細節讓人看到了大文豪的煙火氣,詩人也是人,作品雖高於生活但終究來源於生活,只是一味的清高不是真實的人生,不足以稱之為大文豪。蘇東坡就是一位有煙火氣的大文豪,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接地氣的美食出自他手了。另外,蘇被貶至黃州,慢慢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喝酒犯戒,午夜十二點城門關閉後回家。自己還戲稱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與尋常百姓談笑風生。真文人也。

其次,我所感動的還有蘇東坡與王安石的那次會面。兩大文豪曾經的政論分歧之大竟然並不影響他們的互相欣賞,對於他們來説,政論是政論,是君子之爭。精神層面的惺惺相惜足矣感動千年。

還有,無知的我以前只知道蘇東坡是一位詩詞達人,並不瞭解他還是那麼出色的`一位地方官!雖然在朝堂之上蘇軾鬱郁不得志,但一到地方為官便如魚得水,抗洪,滅蝗,獻出祕方幫老百姓治瘧疾,治理的井井有條。這大概就是源於大文豪蘇東坡單純可愛的人間大愛吧。

看完這部片子後感覺很多地方都很棒,讓我這樣一個只知道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的人,瞭解了他的一生並漸漸喜歡他,有想要把蘇軾詩詞找出來朗讀一遍的衝動。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最最感動的還是蘇東坡在黃州那段日子,他由一位鬱郁不得志的官員演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快樂的人的心路歷程。這是詩人的成長,是詩人的豁達,更是我等世俗之人應該汲取到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