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讀後感的寫作

校園3.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寫作,歡迎大家分享。

讀後感的寫作

讀後感的寫作1

讀後感的寫作,選擇的是一個點。

以點破面,這樣才能統領全局,才能寫出自己最真的那點感受,有這個點,這篇讀後感才算有質量。這個點,是這篇讀後感的根本,也才是這篇讀後感,才有寫的必要。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個感動你的地方,可能會思緒起伏,有很多想表達的東西,這個時候,你要清楚的知道,你要寫的是一篇讀後感,而不是兩篇三篇,所以要表達的只能是最打動你的一點,不要將太多的點鋪到讀後感中,這樣會使你的主體散亂,從而表達不明確。

像散文,會要求形散神不散,讀後感也是如此,需要準確的從一點出發寫作,可以引申諸多感想,但切不可神遊天外,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要説什麼,思維不要太發散,骨架要有,更要有骨架中的靈魂。比如射鵰英雄傳,你讀後有感想,那麼可以是郭靖的憨厚,可以説黃蓉的狡黠,可以説兩個人的愛情,也可以説穆念慈對楊康的感情,所有這些,總要選擇一個明確的寫作切入點。

再比如神鵰俠侶,也有太多可以寫的方面,大到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郭芙的任性,郭靖夫婦的教育方式,大小武的成長等,小到馬光佐的憨直,達爾巴的尊師重道,這些都是可以下手的方面,選擇一點表達清楚,以這個點為基點,將思維發散開,這樣的讀後感,洋洋灑灑幾千字都未必寫得完,再不用擔心靈感匱乏的問題。

讀後感的寫作2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國小生寫作文》,書裏有教我們怎麼寫人物,怎麼寫小動物,怎麼寫景色,我看的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篇文章特別有意思,題目就叫《丁丁夢中的懶人國》。有一個小男孩叫丁丁,他是一個“小懶蟲”。有一天晚上,丁丁做了一個夢,夢見他來到了“懶人國”,懶人國中的人都是小懶漢,什麼東西都只做一半:房子只建造一半,汽車也只生產了一半。。。。。。丁丁走進理髮店,理髮師給他理了一半就不在理睬他。丁丁頂着這個只理了一半的頭,來到了裁縫店,看見裏面的衣服都只有一隻袖子,褲子只有一隻褲腿,這樣的衣服怎麼穿呀?沒辦法,衣服做不成。丁丁來到了動物園,這裏風景似乎不錯,丁丁走累了,就坐在路邊的休息椅子上,“啪”馬上摔了個大跟,原來這椅子只有兩條腿!丁丁正從地上爬起來,呀,不得了啦!動物園的老虎,猴子,豹子。。。全跑出來了,這動物園的籠子只做了一半。看見兇惡的大老虎朝自己撲過來,丁丁嚇哭了。第二天,丁丁把這個夢告訴了媽媽。媽媽笑着説;這懶人國的國民還真的和你很像呢!丁丁羞愧地低下了頭,從此,丁丁改掉了懶惰的習慣,成了一個勤快的人。

這篇文章構思巧妙,把懶人國的懶描繪的栩栩如生。把我的心理也刻畫的惟妙惟肖。我以後也要學會這種寫作方法。我期待明天有更精彩的文章!

讀後感的寫作3

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下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感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象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併發奮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然而,最打動我心的卻是海輪,一個同樣充滿智慧和愛心的小姑娘。

海倫——我心目中超凡美麗的天使。她超凡,是正因她完全放下現世,到達了浩淼高遠的精神境界,有着難以比擬的忍耐精神。她美麗,毋庸置疑,有哪個人心目中的天使不美麗呢

海倫的超凡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也是常人無法明白的。包括簡愛。

讀後感的寫作4

這是一本真正安靜的書:安靜的文字,安靜的敍述,安靜的歎息。作者用那字裏行間細膩的筆調讓一幅幅畫面展現在大家眼前。就在《我與地壇》這篇文章中,我彷彿真的看到了朱漆斑駁的地壇大門,只是不知大門開關時是否也會似尋常老樓大門般尖鋭卻不刺耳地“吱”一聲;看到樹幹上留下的蟬蜕在風中搖搖欲墜,只是不知它還要負隅頑抗多久才會落下;看到在園中優雅穿行的女工程師、無奈而寂寞的長跑家,以及那落了一地的,顏色鮮豔卻已失去活力的小燈籠 ……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篇《我與地壇》,他告訴了我,生命還在繼續——你來了,來到這個世界並能夠擁有生命,你可以哀歎、可以憤懣、可以抗爭,生命還在繼續。正如文中所説:“先別去死,再試着活一活。”也許這一活,便活出了精彩也不一定。枯葉落下,到明年依舊能綠得閃亮;夕陽西下,到了明天依舊耀眼燦爛。生命就是這樣不斷輪迴,無窮無盡。萬物喧囂過後終歸於寂,然而在萬籟俱靜之時,又會突然的響起一陣驚雷,激起世界的再次喧囂 …… 周而復始,無窮無盡。我想,在作者在漆黑之夜獨坐祭壇時兀自傳來的破響天際的嗩吶聲就應該是生命的迴響了吧,它是生命的召喚,也是作者自己內心對生命的吶喊。

讀後感的寫作5

初次接觸落落的文字,是八年級時的《年華是無效信》,學生習作之讀後感。故事情節有點大眾化,類似於饒雪漫之類的青春小説,甚至在情節上的掌握尚未足夠成熟,但她的文字確是令人眼前一亮。“落落”,一個疊詞名字,自然不及朱自清、冰心等人的名字那般為眾人所熟知。我只能從書的扉頁上了解微弱的信息:“82年4月生,上海。自由撰稿人。”

這位女子如是説:“黑夜分享眼睛,告別時分享遺忘,天涯分享邊界。花朵分享各自的芬芳。讓那些不朽,變成須臾,彼此分享。而所有須臾,化為不朽,累計永恆,成為柔軟的這個世界。”才疏學淺的我終究還是弄不懂它的深層意思,但我知道,她是讓我們接觸她的文字來認識她的世界。而我要告訴你的是,《不朽》是一本散文集,僅此而已。

她在裏面的一篇散文《我只想做你們的百萬富翁》讓我印象深刻。她用很平淡的語氣講述從小時候到現在日益膨脹的金錢慾望。她説:“不要跟我説什麼金錢替代不了感情的蠢話,心裏的感情已經多得再不釋放一些它們就要鬱結成塊了。”我覺得她寫下這話時一定是像一個憤世嫉俗的小青年大聲嚷嚷着:“神啊!”在這物質金錢權利包裹着的世界裏,清高淡泊只是少數人的優點。作者的宣泄也並不是毫無道理。因為她在後面部分的文字裏就充分點明瞭中心——賺再多的錢也抵不過父母給的那些血汗錢。

“父母總是很容易被討好。可越是這樣的無慾無求,卻越是讓人想給點什麼,再給點什麼。什麼才能填補得了過去那些付出在自己身上的價值連城的情感?……”我想起之前語文課上段落賞析的那個“庸俗的金錢觀”——賺很多很多錢給爸爸媽媽過好日子。正如作者落落想當父母的“百萬富翁”,讓他們過上好生活。其實都一樣,因為無論是再偉大的人,走過了多遠的路,經歷了多大的事,但永遠不會忘記家中白髮蒼蒼的他們的容顏,只因心中有愛。

一本好書,不是指這本書是要有多著名,要有多優秀,而重在這本書寫的東西,它是否能帶給你收穫,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鳴。正如題目所説的“時光能在共鳴中不朽”,時光令人成長,文字令人成熟。

讀後感的寫作6

偶然間,我在書店發現了少年版的意林。我欣喜若狂,連忙買了下來。

《意林》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孩子的成長經歷和許多的勵志故事,裏面還有一些中篇小説的連載,非常好看。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每次我在《意林》的世界裏遨遊,都會忘了時間,就連媽媽叫我吃飯都聽不到。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最後一滴血》。這篇文章讚揚了雪兒偉大的母愛,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的精神。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雪兒是條狗,它是一條很有靈性的狗。不久,雪兒就生出了三個寶寶,雪兒按照它們的毛色,分別叫做黃黃、黑黑、花花。有一日,雪兒從遠處回來時,突然看見黃黃一動不動的躺在土溝裏,才知道,是黃鼠狼奪取了黃黃的生命。但是,等雪兒來到洞口時,黃黃已經死了。

冬天是吃狗肉的最好季節。於是,純白的狗肉,成了盜狗賊首選的目標。一日晚上,尚不懂事的花花嗅到肉的香味,立刻被帶頭盔的人揣進了編織袋。雪兒汪汪大叫,不顧死活的咬着戴頭盔人的腿。盜狗賊忙甩開雪兒,還沒來得及拿走編織袋,便一溜煙的逃走了。

雪兒奄奄一息,花花從編織袋裏鑽出來,撲進雪兒的懷裏。雪兒使出全身力氣抬起頭,垂掛在舌尖的最後一滴血,滴落在花花的嘴邊,然後難捨難分地閉上了眼睛。

《意林》,它為我的人生導航,它解祕了我的心靈,激勵了我的鬥志,它還帶我探索生活。它是一本有品味,值得信賴,不可多得的好雜誌。它給了我的心靈更多成長的力量,更多感動的理由,使我受益匪淺。

讀後感的寫作7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多麼完美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以前歷過,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厭惡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我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咱們此刻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咱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一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咱們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咱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我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回想到剛升國中時的軍訓,衣服也洗不乾淨,一切都搞得亂糟糟的。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我的存在。如果在咱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忙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咱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咱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僅讓我珍惜這完美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就應怎樣做人和做事。

讀後感的寫作8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小説,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幸福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幸福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理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且深深愛上了她。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因為她深愛着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説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人的.心理。

讀後感的寫作9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一篇小説、一部電影、一篇文章、一首詩歌、一幅圖畫,常常會有所感觸,會被高尚的行為所感動,為邪惡的行為所激憤,或從中得到啟迪,或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指導自己的生活。如果把自己對所看材料的感想寫成文字,就是讀後感。

讀後感,由讀而感,首先要仔細地讀,讀懂讀通,理解原作品的要領和實質。只有這樣,才可能由此領悟出道理,正確地引發感想。讀是感的淵源,因而,讀好原作十分重要,不能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而後就大放無由的感想,給人一種架空、虛浮的感覺。

讀了作品之後,感想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陷於“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之中。如同一事一議型議論文選擇一點一樣,選擇感點也非常重要。要在思考、分析的基 礎上,選擇最值得説、卻有真實感受的方面來説,不能面面俱到,唯恐疏漏了一點,結果是中心模糊,泛泛而談,面面俱到到面面俱不到。

讀後感重在感,寫自己真切的感受,聯繫實際非常重要。就是要結合自己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感受來談,也可以把看到、聽到的實實在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來做對照,有針對性地發表感想,是“感”得現實、“感”得實在。

讀後感的一般結構如下:

  一、 引:

1、引原作:可以概述原作基本內容,可以直接引原作觀點,也可以有選擇的只引原作中的某一片段、某一細節、某一句話。對它做引導式的議論。總之,這一環節是要交代讀了什麼、針對什麼而感。

2、引感點:即由引述的原作有關內容,點出自己的感受或啟示。這環節類似於一事一議的點論點的環節。

  二、 議:

1、議原作:扣住感點,回到原作中,做就事論事的議論。目的是交待自己感點得來的思想過程,即:對原作相關內容進行議論。談談自己對此的議論、感悟,對它作出自己的評價。

2、議感點:緊扣感點,有議原作引發開去。可以對自己感物的道理或觀點作論證式的議論。

  三、 聯:

在所給原作的基礎上,由此及彼,,聯繫現實生活中或自己或他人、與感點同理、同類、或相對、相反的現象或經歷進行對照,談自己的看法。

  四、 結:

1、照應開頭。

2、深化或總結全文。

讀後感的寫作10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讀後感的寫作11

長期以來,在國小語文課堂上,習作教學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習作指導是教師講,學生聽;作文過程是學生寫,老師看;作文講評是教師講,學生改。這種教學方法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教師覺得沒什麼可教的,學生覺得沒什麼可寫的。因此,教學中關於習作的問題就層出不窮。且不説學生的作文選材是否恰當,中心是否突出,結構是否嚴謹······單就作文內容,學生就不知道怎麼把它寫具體。這現象不得不令人擔憂!

對於習作教學,起初我們認為是不可教的,讓學生自行領會就可以,後來漸漸覺得是可以教的,但是怎麼教卻不知道,於是開始關注"怎麼教",而現在則聚焦於該教什麼給學生?

我們是不是需要教學生去積累?是不是需要去喚醒與激發學生?如果是這樣,我們又該讓學生去積累什麼呢?我們又是否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思維或者表達技巧的訓練?或者説,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語言模型?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小語文課幾乎沒有寫作教學!"這是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先生的話,這句話道出了當前作文教學混亂與無序的狀態。當前的寫作教學缺乏寫作過程的指導、缺乏寫作思維的支架、缺乏寫作技術的解密。那麼,作文教學該怎麼教,教什麼?《寫作教學教什麼》這本書做了最好的詮釋!

翻開這本書,前言的一句話吸引了我"這是值得你慢慢讀的書,這是需要你用筆來讀的書".其實,這是一套"語文教師培訓資源"系列叢書,取材於上海師範大學承擔的教育部"國培計劃"示範性集中培訓項目的系列培訓課程,是在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實踐中逐漸積累的優質課程資源。可見,這本書是多麼的珍貴。

書中將培訓現場的情境性元素,在紙質的書上加以體現。讀這本書,我們感覺就在培訓現場。在每一個版塊的前面都有一個熱身活動,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很有意思。而且,它還會給你列一個學習目標,告訴你在本專題的學習中,你需要做到哪些要求。

這本書讓我們參與其中,讓我們探尋學理,從而改善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進而改善教學,惠及學生。

標籤:讀後感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