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鮑照《擬行路難》其四賞析

校園1.7W

《擬行路難》(其四)是一首直抒胸臆、沉鬱悲憤之作,令人讀後深為作者懷才不遇、飽受壓抑的人生處境深深掬一捧同情之淚。

鮑照《擬行路難》其四賞析

詩歌首二句從瀉水於地起興,以水的流向四面八方、不一而同來隱喻人生命運走向的不可預期,生動形象而耐人尋味,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三、四句,緊承上文,由水之流向而論及人生命途之變幻莫測,為自己的不幸遭遇作自我寬慰。“安能行歎復坐愁”,這是詩人的強顏歡笑與自嘲、調侃,也是失遇者彷徨無據的憤懣而無奈的牢騷。如此坦率道出,真切動人。

五、六兩句以特寫鏡頭描畫酌酒自寬的場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寂寞、抑鬱苦悶,如何消解呢?他只能以酒消愁,痛飲狂歌,狂歌《行路難》,以此撫慰自我;而歌唱聲因舉杯飲酒愈發悲愁而黯然中斷、難以維繼。這樣一個逼真的場景,讓讀者能更直截地觸摸到詩人內心中那種巖漿般沸騰的憤怒,彷彿看到一座就要汩汩噴發的火山一樣。

七、八兩句呈現的本詩情感洪峯舒緩下泄且復歸平靜的過程。“心非木石豈無感”這一句發自肺腑的真言道出了上文他那樣躁動、勃然的鬱怒的原因:人性非同草木,怎能沒有感情呢?他無法矯情地掩飾自己遭遇的不公,也無法阻撓自己心靈的吶喊。從這裏,讀者不難看出一個有血性的真君子的率真。但是,他終究還是“吞聲躑躅不敢言”,為何會如此?這要聯繫到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

鮑照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森嚴,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這就阻截了寒門子弟的仕進道路。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北州衰淪,身地孤賤”、“孤門賤生,操無迥跡”、“負鍤下農,執羈末皂”,空懷高才與宏圖,卻“英俊沉下僚”,始終鬱郁不得志。如此令人窒息的時代大環境,他那理想不得實現的苦悶自然是如影隨形地糾結着,但是他終究無力去推翻大山般重壓的`門閥制度,除了哀怨、鬱悶,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欲語不能,欲説還休,無法真正徹底地宣泄內心的痛苦與幽怨;而只能忍氣吞聲,不敢暢言:這才是最最悽慘的。

全詩雖有形象的比興與場景的烘托,但汩汩滔滔的胸臆的直陳,心跡的裸露,佔據主導的位置。其沉鬱、悲憤之情淋漓紙上,如早春河冰消融,奔湧而流,其漫溢之勢,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