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軍中行路難》賞析

校園3.25W

《軍中行路難》作者為唐朝詩人駱賓王。其古詩全文如下:

《軍中行路難》賞析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羣,憑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徵惡少,金壇授律動將軍。

將軍擁麾宣廟略,戰士橫戈靜夷落。

長驅一息背銅梁,直指三危登劍閣。

閣道岧嶢起戍樓,劍門遙裔俯靈丘。

邛關九折無平路,江水雙源有急流。

徵役無期返,他鄉歲月晚。

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

途危紫蓋峯,路澀青泥阪。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

中外分區宇,夷夏殊風土。

交趾枕南荒,昆彌臨北户。

川原饒毒霧,溪谷多霪雨。

行潦四時流,崩查千歲古。

漂梗飛蓬不暫安,捫蘿引葛陟危巒。

昔時聞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

滄江綠水東流駛,炎州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鬥映星河,秦關秦塞阻煙波。

三春邊地風光少,五月瀘中瘴癘多。

朝驅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彎繁弱,連星轉太阿。

重義輕生懷一顧,東伐西征凡幾度。

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

天涯望轉遙,地際行無已。

徒覺炎涼節物非,不知關山千萬裏。

棄置勿重陳,重陳多苦辛。

且悦清笳楊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

絳節紅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行路難,歧路幾千端。

無復歸雲憑短翰,空餘望日想長安。

  【前言】

《軍中行路難》是初唐詩人駱賓王作品,詩中描寫了作者從蜀地至姚州(今雲南)行軍的經歷,通過對西南邊地山高林暗,水汽多毒的險惡環境描寫,表達了詩人重義輕生、丹心報主的情懷。

  【註釋】

⑴封狐:一作“豐狐”,即大狐。雄虺:傳説中的大毒蛇名。

⑵徵惡少:徵召勇猛善戰的青少年從軍。

⑶橫戈:一作“橫行”。靜:指平定。

⑷岧嶢:高峻貌。

⑸歲月:一作“歲華”。

⑹哀牢:古代西南少數民族。

⑺區宇:指疆域。

⑻交趾:古國名,在今越南。昆彌:昆明附近古國名。

⑼漂梗:即泛梗,漂流的木偶人,指遠離家鄉,典出《戰國策·趙策》。

⑽丹徼:古代稱南方的`邊疆。

⑾瀘中:一作“瀘川”,即瀘水。

⑿繁弱:也作“蕃弱”,古代良弓名。

⒀灞城:即今陝西西安。滇池:昆明湖,在雲南昆明西南。

⒁遙:一作“積”。

⒂棄置勿重陳:襲用曹丕《雜詩》句。

⒃詎:豈,怎麼會。

⒄絳節:古代使者持作憑證的符節。日羽:指太陽的光芒。

⒅短翰:即短羽,喻指才力淺弱。

  【賞析】

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篇名,原為民間歌謠,古辭不存,後經文人擬作,採入樂府。《樂府解題》雲:“《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這首《軍中行路難》為駱賓王所寫的樂府詩之一(一説此詩為辛常伯所作)。據《舊唐書·高宗紀》所載:“(咸亨)三年春正月辛丑,發樑、益等一十八州兵,募五千三百人,遣右衞副率樑積壽往姚州擊叛蠻。”駱賓王深入西南邊塞參加了此次平叛,回到長安後寫下此詩。詩中敍述了從蜀地至姚州(今雲南)行軍的經歷,極力鋪陳西南邊地山高林暗,水汽多毒的險惡環境,反覆描寫行軍的艱險,表達了重義輕生、不畏困苦,只求丹心報主的情志。

這首詩可以説是駱賓王西南軍旅生活的回顧。全篇緊扣“行路難”三字着筆,反覆詠歎環境的險惡、路途的艱辛,濃墨重彩的鋪陳敍寫,實是為了映襯自己丹心報主的堅貞情操。詩中五言與七言靈活轉換,自然環境與情懷抱負交錯寫出,形式自由奔放,情感深沉豐富,洋洋灑灑,不愧大家手筆。明人周敬、周挺《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稱讚駱賓王《疇昔篇》、《帝京篇》兩首長詩説:“不獨富麗華藻,極擅天下之才,而開合曲折,盡神工之致。莫言中晚,即盛唐罕有與敵。歌行長篇絕技,舍兩作更何格律可法?”此評亦適於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