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通用10篇)

校園1.3W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龍門石窟觀後感AA級旅遊景區,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龍門石窟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通用10篇)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1

一直仰慕洛陽,因為它有着象徵魏晉時代精神與文化的龍門石窟,有甲天下的牡丹,在這個炎炎的夏日終於有幸到龍門石窟瞻仰。這聞名於世的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是我國古代莫北人民智慧的結晶,藝術實踐的結果,堪稱我國雕刻藝術寶庫。雖然我對石窟文化並不懂,但是瞻仰這龍門石窟卻也非常震撼。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裏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石窟就位於兩山之上,山上樹木叢生,放眼望去是無盡的綠意,伴着水流清風吹過,絲絲涼爽襲來甚是愜意。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餘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最大的當屬“大盧舍那像龕”,其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 “大盧舍那佛”坐像造型豐滿,儀表堂皇,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衣紋流暢;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仰望着大佛,聽着導遊的介紹,頓時感慨古人的智慧,雕刻出這麼富有生命的佛像需要雕刻者怎樣的虔誠啊,我彷彿看到一個虔誠的老者小心翼翼的審視每一方石頭,帶着無比的虔誠,慎重的落下每一刀,他像呵護寶貝一樣撫摸那每一塊山石……

順着伊水東岸往北走有香山寺,沿着台階往上走,兩邊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天很熱,可是走在台階上卻是涼風陣陣,這也許就是“高處不勝寒”吧。很意外我看到了蔣宋別墅,那是複式的二層小樓,依山而建,別有一番風味,門前的石碑上記錄着這幢別墅的背景,對於這段歷史説實話我是無知的。站在別墅的陽台之上,山水盡收眼底,真的是賞心悦目。

我出去遊玩的機會不多,也是第一次遇到不能走回頭路的景點,我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是白園,也就是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先生的安息之地,這裏清雅寧靜,林木茂盛,清澈的水緩緩流下悦耳動聽,小水池裏金魚游來游去,就像一位遊客説的:“白老先生真會選地方。”

不知不覺已是正午,太陽更是肆意炙烤着大地,我也只能和石窟説再見了。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2

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遊覽洛陽龍門石窟。一進門,只見萬尊石頭做的佛像,各有各的姿態:有的是站立的,有的是坐着的,還有的是盤腿的……真令人眼花繚亂。可仔細一看,我發現:有的佛像頭沒有了,有的佛像手沒有了,有的佛像腿沒有了,還有的佛像身體沒有了……

我很納悶,於是問導遊:“為什麼有些佛像的頭、手、腿和身體沒有了?”

導遊告訴我:“有些佛像的頭、手、腿和身體被那些可恨的國內外的非法分子偷盜、販賣到國外去了。”

我火冒三丈地説:“這些非法分子真是太可惡了。”

導遊繼續説道:“洛陽龍門石窟修建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遷都洛陽前後。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埋藏着唐、宋、金、元七個朝代的大量文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評價:‘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可惜現在的龍門石窟已經被盜鑿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完好的只剩下百分之三十左右。”

聽完導遊的話,我非常生氣和難過。那些可惡的偷盜、販賣文物的非法分子竟然把我們中國的國寶賣給其它國家的博物館,破壞了我們的祖先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想對我國的偷盜、販賣文物的非法分子説:“你們還是中國人嗎?你們這樣做對得起自己的祖國和自己的良心嗎?請你們努力改掉這些過錯,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做一個保護文化遺產的中國人!”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3

我和爸爸去了白馬寺後,隨後就乘53路公交車到了離洛陽市區南12公里的龍門石窟。這裏兩山對峙,滿山翠柏,長橋飛架,清泉綠水,伊水從其間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門闕。秦大將白起戰韓魏聯軍的“伊闕大戰”,就發生在這裏。隋朝建都洛陽,宮南門正對伊闕,因皇帝都自喻“真龍天子”,從而開始把“伊闕”改稱“龍門。”

據資料記載:龍門石窟現存洞窟兩千四百三十五個,造像十萬餘尊,碑刻題記共八百餘塊。此外,龍門石窟還保存着豐富的佛教藝術建築和書法等方面的實際資料,是人們公認的石刻藝術博物館。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崗石窟被稱為我國的三大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火燒洞、蓮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羅僧龕、千手千眼觀音龕等等、等等。在眾多佛窟中,我最喜歡的是雄偉、壯觀、體態最大、型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為盧舍那,聽講解員説:大佛高1714釐米,頭部400釐米,僅耳朵就長達190釐米,比一個人還要高出一截。在佛經中,盧舍那的含意是“諸惡皆除,眾德悉備,淨色遍照法界”,是佛在顯示美德時那種理想的化身。盧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雙目向下俯視,默默傳導着他的安祥與慈愛。盧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隨衣掛線,僅寥寥數筆,顯得樸實無華,洗煉流暢。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飽滿,眉目修長,身披輕紗,一雙睿智的雙目向胸下俯視,似乎在向人們傳送着慈愛和安祥。我對的我們祖先竟能開創出這麼高大、這麼精美的大佛,實實令人嘖嘖稱奇。但令人可惜的是,這樣一尊莊嚴、樸素、美麗的大佛小臂以下,幾乎崩塌殆盡。儘管如此,可在人們的眼裏,依然泯滅不了盧舍那的美貌。反而讓人更感到了美的聯想,所以大佛盧舍那在世界的東方,永遠是一顆璀燦的藝術明珠。

在奉先寺,盧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側是她的大弟子迦葉。迦葉的刻石造像高1030釐米,立於履蓮束腰台上。現在的迦葉像已經十分殘破,但從殘存的面部依稀可見他飽經滄桑的神韻。

主尊佛盧舍那的右側,是釋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難。阿難刻像高1030釐米,赤着雙足,立於束腰台上。阿難出家時只有十幾歲,是個小王子,養尊處優。出家後,儘管經過磨鍊,還是擺脱不掉少年的稚氣。他頭光圓,面頰豐滿,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幾分稚樸與憨厚,讓人看了憐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難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雙手殘破外,其神態、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兩側,還有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侍從待立。他們的面部豐滿圓潤,雙目俯視,雕刻精美細緻。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兩廂,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護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樣獨具匠心。天王頭束髻,戴寶冠,身披甲,面目威嚴,形象顯露出一個“武”字,力士兇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這裏的菩薩端莊、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風凜凜,全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演義的淋漓盡致。

遊覽完了龍門石窟西區,過了漫水橋,又看了東區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觀音佛龕,香山寺和白園等景點後,我站在高處,俯視着龍景區的翠柏遍山與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圈,我感到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太偉大了。它使我們詳細瞭解了各個方面的歷史,為我們這些後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當我瞭解到龍門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國的文物盜竊者,在我國的民族敗類的協助下。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4

暑假中有無數件事,有辛苦的,有開心的,也有憤怒的。但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個讓人驚訝的龍門石窟。

七月裏,我們按着早制訂好的旅行計劃來到河南洛陽。上午遊玩過少林寺後,就匆匆趕到龍門石窟了。

説實話,我心裏可不想去龍門門石窟,聽了名字便知道肯定是古人在山上刻了一座又一座的佛像。我上午去少林寺已經看了不知幾百座佛像了,現在還要我來看佛像,我又不是和尚!

於是,我很不情願地來到了龍門門石窟。看着路邊一個又一個洞窟裏的佛像,心想,就只有這幾個佛像,還和莫高窟齊名呢,真是名不副實。

隨着越往裏走,佛像也開始多了起來,我卻依然漫不經心跟在爸媽的後面。

不一會兒,也走了不少路了,一個平台出現在了眼前,我抬起頭來看了一看,隨即,我驚呆了,這裏的山明顯地凹了進去,眼前的一個巨窟立刻映入眼簾,那尊佛像前所未有的巨大,抬頭遙望,那佛像刻得惟妙惟肖,背後和身上的彩繪也依稀可見。由於這在唐代雕刻的,人物較胖,因此也更顯慈祥。他站立着,兩旁稍小的佛像護着他,他的眼睛看着每一個人,讓人感到莫名的威嚴。佛像手勢仍是一個指天,一個指地,退後一步看,如一頂天巨人,向前一步看,又如一天界智者。整個佛像看上去渾然天成,完全不像是人工雕琢而成。旁邊的佛像則肯定是他的徒弟了,一老一少,一高一矮,古人用這兩人的對比將中間的佛像顯得更加高大。

旁邊千萬遵佛像重重疊疊,各不相同,讓人驚歎不已。看着這麼多惟妙惟肖的佛像,我的煩躁之心早已煙消雲散,心想:啊!這龍門門石窟真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窟之一。它讓人家寧心靜氣,讓人感受到唐朝曾經的輝煌。這一尊又一尊的佛像素凝聚着古人一點一滴的智慧,它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啊!

這次的龍門門石窟之行讓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美麗是無限的,它耐人尋味,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每一種文化都給以心靈的享受。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5

中國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別是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今天我們要去的就是龍門石窟了。

龍門石窟分為西山和東山兩部分。西山石窟最為密集壯觀,大大小小的石窟星羅布布滿在參差不齊的山坡上。東山石窟較為稀疏,東一個,西一個的散落在很大的一片區域。不過,東山除了石窟,還有蔣宋別墅、白居易故園和香山寺等景點。把東西石窟分隔兩岸的是伊河。伊河水就像一塊翡翠流淌着千年,歷史和自然風景在這裏碰撞,擦出了一片別緻鮮亮的火花。

我們先去了西山。進入大門後經過珍珠泉,看過幾個不知名的石窟以後,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的精華,武則天時期開鑿的盧舍那大佛面前。盧舍那大佛取地極佳,鑿在一個巨大的自然凹陷中,此地身處山腰,地勢開闊,加上大佛本身的體量很大,這樣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組佛像了。盧舍那大佛為一佛二弟子二觀音二天王二尊士造像羣。正中的大佛像端坐在六角形寶座上,雙手平放於腿上,身披袈裟,目光慈祥,凝視遠方。可惜在革命運動中大佛的雙手及腿部均已遭到嚴重破壞,成為了碎石。大佛兩側分別立着弟子迦葉和阿難。迦葉目光沉穩,站姿端正,一看就做事老成;阿難目光活潑,雙手卷為圓形,一副新弟子的摸樣。左外側的天王,雙目怒瞪,威風凜凜,手持寶塔,身披鎧甲,腳下踩着妖魔;右外側天王手握夜叉,身軀更是強壯,腳下也是踩着鬼怪。二天王造像凜然之氣均泛於言表,不愧是天王!

從盧舍那大佛處出來,我們來到古陽洞。龍陽石窟中有書法珍品“龍陽二十品”,其中的十九品就是在這個古陽洞裏面哦。我向裏面望去,這些石刻書法有的龍飛鳳舞,天花亂墜,那是狂草;有的工工整整,方方正正,那是楷書;有的鋼筋鐵骨,入石三分,那是篆書。滿洞的書法珍品,加上稀世的壁畫,古陽洞確實擔得起“龍門第一窟”的美名。

由於體力實在跟不上,加上中午太陽正烈,東山石窟我們只隨便看了看便打道回府了。但龍門石窟,這寶貴的藝術遺產,我會永遠珍藏於心,待日後長大,我還會再來的。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6

天一直下着小雨,但絲毫未影響我們旅遊的'興致。我們趁着陰涼天,來到了河南洛陽。河南洛陽有一個神祕的奇景,那便是名聞天下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龍門石窟,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遊覽景點。

龍門石窟建於伊河兩岸,分東西石窟,我們只參觀了東山石窟。沿着伊河岸旁的小路,我們在雨中漫步,邊走邊看這綠意盎然的一番景象。一路經過一些大小不一的石穴,裏邊擺放的菩薩(或佛祖)被古代人民雕刻地十分傳神,那頭上的髮絲都好像真的一樣。有些雕像因為大水沖洗或多年風華失修,都已經逐漸褪去了色彩,而有些還保留1000多年前的色彩。這一幅幅打動人心的佛教畫,就是我們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繼續往前走,我又一次被震撼了!眼前這個洞穴中共有大小僅4釐米高的小佛一萬五千多件,個個都雕工細膩,形象逼真、生動,最奇特的是所有的雕像形象各異。在洞內還有兩頭看門的獅子。正中央有一尊佛像,盤腿坐在一朵蓮花上,和尚口中好像在念“阿彌託福”。他身後有一片紅光,寓意佛光普照大地。

最後,我們來到景區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這個奉先寺始建於元代,歷經滄桑,歷時25年才建好。據説,這是為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建的。最中間的那尊佛叫盧舍那佛,它身高17.14米,頭部4米,最稱奇的是光耳朵就有1.9米,比我爸還高。旁邊是唐高宗的“奸臣”,與其相鄰的是頭戴皇冠的文書菩薩。從整體來看,整個洞穴十分雄偉壯觀。

上午的旅程,我們是在雨中渡過的,不過也值了,我們欣賞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

這次旅遊讓我認識到,我們中國人名古時候也是十分勤勞,十分聰明啊!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7

今年春節,我和以前一樣回到了西安,因為霧霾的原因,我們不能放炮,在家也不好玩,爸爸媽媽就帶我去了洛陽龍門石窟遊玩,那裏可漂亮、可壯觀了!

從西安到洛陽的高鐵需要1個小時50分鐘的時間,爸爸就在高鐵上開始給我介紹龍門石窟。爸爸説龍門石窟可以説是中國的石刻藝術寶庫之一,2000年還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華遺產呢。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伊水兩岸的龍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於北魏中期到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裏面還有2100多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3600餘品碑刻。聽着爸爸的介紹,我頓時覺得好神奇,就特別期待着能快點到龍門石窟,親眼去看看這盛景。

列車準時到達了洛陽。一出高鐵站,我們等了半個小時左右,坐上了開往龍門石窟的旅遊觀光巴士。大概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到了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的景點分為三個部分:西山石窟、東山石窟和香山寺,分別在伊水河的兩邊,其中西山石窟在伊水的左邊,東山石窟和香山寺在伊水的右邊。

我們先去了西山石窟,遠處看,西山整面都是一個一個的窟龕,嵌在山裏面,特別壯觀。經過大石門和石窟北大門,我們來到了禹王池,禹王池的水可都是熱的哦,冬天感覺特別舒服,我一下就喜歡上了。在爸爸媽媽的催促下我才不得不繼續向前走。我們看到了一座很大的山,上面有很多的窟龕,我們沿着樓梯走上去,很快走到了一個很大的石窟前,原來這是萬佛洞,裏面有一個很大的佛像,我一下子就被驚呆了。爸爸説:“萬佛洞裏的佛像都是唐代時候匠人雕刻的,還有隻有兩釐米左右的小佛像,總共有約一萬五千尊的佛像。”我仔細一看,還真是有很多很小很小的佛像,數都數不過來。這些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真是神奇之極!

在萬佛洞之後我們還經過了潛溪寺,瀏覽了賓陽洞,參觀了摩崖三佛龕,看了各種各樣的碑刻,每個景點的佛像都雕刻得如同真人一般,特別逼真。遺憾的是:很多佛像都是不完整的,聽解説:國難的時候很多佛像被盜,現在都陳列在了美國或者日本的博物館內,讓人聽了真是很氣憤!

遊玩了西山石窟,我們又去了東山石窟和香山寺,所有的景點都很漂亮,讓人流連忘返。

下山的時候,我想好多的佛像,好多的石窟,當時的人們是怎麼做到的啊?我帶着這個疑惑問爸爸。爸爸説:“就是當時的工匠用心雕刻的,他們認認真真在幹着這些活,才給我們留下了這麼珍貴的這些石刻!”

龍門石窟我玩得很開心,聽過了我的解説,你是不是也想去玩呢?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8

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別是龍門石窟、元崗石窟、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這四個石窟都是中國聞名的旅遊景點,而我去過了其中的龍門石窟,現在我要講一講遊玩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郊區,我走到山腳下,發現這裏的山非常高,崖壁和地面幾乎垂直,龍門石窟分為東山石窟和西山石窟兩處,東西石窟的中間相隔了一條很寬的河。我們先來到西山石窟,看到河對岸的東山石窟那邊樹木覆蓋面積很廣,青翠欲滴。右手邊的石窟巖石堅硬無比,十分巨大,很難想象古人再沒有先進的機器和工具的情況下,是怎樣在這一塊塊崖壁上,用手和普通的錘子雕出一尊尊惟妙惟肖的佛像石窟的。我們繼續往裏走,映入眼簾的是山巖上密密麻麻的各式各樣的佛像、佛塔等,往洞窟裏面仔細看去,在佛像上,可以看見許多精美之處,有的你可以看見菩薩那淺淺的笑容,有的可以看見頭髮上的一根根髮絲,有的甚至可以看見衣服上的褶皺,還有的可以看見精美的彩色圖案。但是由於氣候温度和地殼的變化,經過長年的風化,石窟中有的沒有頭,有的沒有手臂,還有的甚至已經風化嚴重,整個石窟只剩下幾塊凸起的石塊。經過專家的統計,龍門石窟中的佛像大大小小共有9萬7千多座,並且每個佛像面容,表情各不相同。其中龍門石窟的精華之處就是——盧舍那大佛,這座大佛高約17米,寬和深度約40米,十分壯觀。建造這座大佛在當時用了上萬兩的白銀,歷時整整25年才建好。傳説,這座大佛就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建造的。這座大佛神態安然,嘴角微笑,慈眉善目,那掛在脖子上的佛珠清晰可辨,眼睛微閉,神態安然。這樣看去,會讓人心裏變的寧靜。

這些就是我遊玩的洛陽龍門石窟,讓我真切的感受到老祖先的智慧與精妙,也讓我非常的佩服,也感謝老祖先留給我們偉大的視覺財富。洛陽石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的文化寶庫。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9

在回到洛陽奶奶家的第五天,我早早地起了牀,來到聞名遐邇的龍門石窟。

據説來到不得不觀賞的是萬佛洞和奉先寺。來到萬佛洞前,環顧四周,用一個字即可形容這裏的佛像,那便是“小”。在一個並不大的洞內竟有上萬尊佛像,單單兩壁就有佛像15000尊,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洞內主佛為阿彌陀佛,端坐於雙層蓮花座上,主佛背後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養菩薩,她們或坐或側,神態各異。

離開萬佛洞後,大約走二百米的路就來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羣雕。中間的主佛為盧舍那大佛,此佛像高17.14米,頭高4米,豐頤目秀,儀表堂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佛的,雙臂被人砸去,難以見其整體造型,不禁令人感到有些惋惜,但在惋惜的同時我也痛恨那些破壞佛像的人。

出得龍門來,只見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與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顯得相映成輝。僅此龍門石窟一遊,便是不虛洛陽此行了,我在心底對自己説,同時依依揮手,不捨地作別這座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自然寶庫。

游龍門石窟個人感想 篇10

龍門石窟坐落於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這裏香山,龍門山兩山相對,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門闕,故,又稱“伊闕”。1961年空門石窟就成了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可了不得!

石窟密佈於兩岸的巖壁上,非常壯觀,可是象我這樣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望去,密密麻麻的佛像看得我直起雞皮疙瘩。它開鑿去孝文帝到明,達500餘年,現存河兩岸山崖峭壁間的2000餘座窟龕和10萬餘尊佛像多數於北魏和盛唐兩個時期雕塑而成。東西兩山現存2100多個佛龕,可是這些佛龕裏的大多被砸斷了頭或者被搶走了。我們中國這麼珍貴的文物居然被搶走這麼多,我們國家那時候就不應該反抗嗎?這些國外來的強盜,中國的文物就是中國的,你把它搶走冒充你們自己國家的文物,難道不可笑嗎?不勞而獲,搶劫別人,可恥!

這次觀賞對我啟發很大,我想,那些壞人,不僅會遭到世人的嘲笑,而且早晚也會得到他們應得的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