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2篇)

校園7.82K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為此,本站小編蒐集整理了六篇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2篇)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與五年級的教材相比,難度增大,更具有深度,涉及的領域更廣;探究方式更趨於理性化,更注重與歷史、與現實、與社會相結合。

本冊教材共分為三個單元,把個框題,包括屈辱與抗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建設民主富強的國家。

第一單元屈辱與抗爭

包括3課,主要從血淚國恥、悲壯的抗爭、探求救國之路等歷史事件上感受中國近代所受的屈辱、所作的抗爭。

第二單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包括3課,主要從來到嘉興南湖、追尋鮮卑族際、開國大典等讓學生感受新中國成立之艱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第三單元建設民主富強的國家

包括2課,主要從人民當家作主人,祖國走向富強兩個方面感受祖國的發展與進步,培養民族自豪感。

本冊教學的重點是第二單元。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指導他們從各個事件中體會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體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深層含義,學習革命前輩不怕困難敢於犧牲的精神。

本冊教學的難點是第一單元,對於這一單元,學生對歷史的瞭解相對較少,對中國人民的抗爭接觸不多,因此,這一單元的內容學生了解起來較難。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實例,結合圖片資料,加深理解,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觀看電影《林則徐》《鴉片戰爭》《甲午海戰》等這些電影,通過戰爭場面,從多方面刺激學生感官,加深理解。

對於重、難點,結合教學內容,採用指導學生觀察、閲讀、討論、蒐集資料等形式,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二、學生情況分析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貫穿整個國小階段,六年級的學生對社會、對生活已有了較多的認識,經過學習,學生進行探究的方法,學習社會的情感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喜愛社會學習、學會合作探究。

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結合本學期教材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的起因,鴉片的危害,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2.通過講解讓學生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火燒圓明園事件,《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的內容,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3.使學生了解鄧世昌以及北洋海軍廣大官兵的英勇事蹟,瞭解黃海大戰,甲午戰爭的後果及影響,《馬關條約》的內容。

4.瞭解康有為等人倡導的戊戌變法,知道孫中山畢生致力於振興中華的壯舉和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偉大意義。

5.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及其偉大意義,瞭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

6.使學生了解人民軍隊的創立過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悲壯事蹟以及解放戰爭的勝利。

7.讓學生了解“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真正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各有什麼含義,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原因。

8.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代表的權利、怎樣做好個小公民。

9.瞭解祖國取得的輝煌成就。

四、採取的措施

1.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

2.多采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讓社會教學充滿生活趣味,逐步實現社會教學生活化。

3.多采用現代化手段,儘量採用直觀教學,使學生從感官上感受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在課堂上,把教育思想貫穿始終,多為社會造就合格的人才。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 、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這個期間人的發展是極其複雜、充滿矛盾的。在個性方面出現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成人感”的發展,表現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樣獨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瞭解和參與成人的生活世界;對於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於他們來説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儘管對於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裏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國小六年級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徵向少年的品質特徵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着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國小銜接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