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

校園9.13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自我聽説有這麼一本傅雷家書就很感興趣,因為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作為一個半路自學入門的野路子翻譯,自然是對這些翻譯大家們都很敬仰和好奇。之前也存過電子書,但一直未讀,這次為着買成語大詞典湊單,乾脆便一併買了一本來,畢竟實體書在那裏,就會讀的動力大一些。

因為閲讀目的就是想從傅雷家書中汲取關於翻譯和學習的養分,所以讀的時候也就有意識的尋找相關內容。翻開1954年前三篇論文,傅雷在信中表達了對剛離開家的傅聰的思念,通篇都是父親母親對兒子的愛和想念,給我一種錯覺,以為家書都是這樣的內容,馬上束之高閣。但在前幾天讀奇蹟男孩的譯者後記時,發現了對傅雷家書的引用,很有意義,發現我也許是對傅雷家書判斷過早了,於是昨晚第二次翻開了這本書。 家書是傅雷夫婦在長子傅聰留學波蘭期間書寫的家信,用了昨晚和今早通讀完這本書,感覺吃下了一大碗精神食糧,使我得到了這樣幾個益處,或者説產生了這樣幾點感受。

不要買這個版本除非買給中國小生

1. 傅雷和兒子討論了很多關於藝術和鋼琴學習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在一些大師作品的領悟和理解,傅聰自己的表演的點評等方面。雖然很多藝術大師的名字和作品我都不很瞭解,也不太明白信中的評價,但也能從旁領悟到跨界學習的好處,就是傅雷所説的不能只用音樂來學習音樂,也不能過於激情澎湃。讓我聯想到我的現狀,同理,不能只用寫作來學習寫作,要用一些其他的藝術學科來從旁領悟寫作。

2. 由於寫作年代的關係,能從家書中感受到那個時代國內的發展變化,就像是在讀同為書信體的小説《查令十字街84號》時對當時英國和美國的國情有所領悟一樣,給沒有身處那個時代的讀者們一些更貼近的體會。也同樣因為時代的關係,信中使用的詞彙和句子帶有明顯的書面語感,都是我們現在所少見的了,讓我想起去年讀的那本葉聖陶和夏丏尊所著的《文心》,用的也是類似的書面用語。現代24小時住在互聯上的遊民大概已經寫作口語化了,多讀一些書面用語作品,對於詞彙的擴充和文章邏輯的把握還是很有好處的。

3. 傅雷先生在每封家書中幾乎都會提到家中來往的親友,林林總總一大串名字,無論是日常交往,還是來祝賀傅聰取得的成績,讓人充分感受到傅雷夫婦與朋友之間的親密友誼。這固然是因為這些朋友本身的品性,也源自於傅雷夫婦對於朋友的真誠付出,比如為了朋友的要求花費一天時間認真審校作品,對於朋友的缺點也能毫不避諱但注意方式方法的指出,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手畫腳,而是期待他們有所改進。

4. 家信中分享了傅雷對待翻譯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式,不僅有傅雷自己所分享的近期翻譯工作的進展和心得,也有傅雷夫人信中側面講到的傅雷對於工作的投入和認真,以至於把身體都搞壞了,但只要精神和身體能承受,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只因為翻譯工作本身就帶給傅雷莫大的快樂,這也是我為什麼專業學的是人力資源,卻偏偏要花時間精力自學翻譯的原因,翻譯使我快樂。

5. 除了藝術、學習,信中自然還講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和生活細節,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計劃,如何劃分精力,如何和老師同學以及親友保持積極溝通,如何尋找和選擇終身伴侶,如何理財,如何平衡演出和練習時間等等。即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些建議和感悟竟然出奇的適用於當下浮躁和焦慮的一代人。

同時,傅雷夫婦提出的這些想法和交建議並非命令或教訓,反而是用着商量的口吻,分享人生所得的態度來講述的,並反覆強調既然是多了這些經歷,覺得有必要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指傅聰)的思考,並實地做去。並時刻不忘表達對於兒子的驕傲,對他生活的關心和擔憂,想必這就是所有父母最牽掛的。

當然也有缺憾,似乎是版本沒有選好,這本新課標名師精評版裏面除了家書本身的內容以外,還在裏面時不時插入了點評,雖然用括號括起來,變了字的顏色,仍然是干擾,有時一頁的左右還有更多點評和註解,或在某些章節的末尾提出一些類似於中學時期的閲讀理解問題。如果是中學生來讀,也許會覺得有益,對我這樣的成年人來説,未免覺得多餘,何況我對內容自然有自己的看法的,並不是需要別人幫助理解的小孩子了。但也沒辦法,誰叫我自己不仔細的挑選放進購物車裏的商品呢,只有讀的時候直接跳過註解。

另外,我最不滿這個版本的一點是把54年到64年間的家書分為了談人生與藝術,談學習與生活兩大類,在我看來,實在是沒有必要。這些家書包含着傅雷對傅聰生活的關心,思想的關懷,求學的擔憂,信中與他討論藝術,並期待他將國外的藝術思想傳播回國內,分享父母及友人在國內的生活和發展。有什麼必要要分成這兩大類呢?按照時間排序就好了,這樣一拆分,反而割裂了有些事件的理解,比如傅聰關於是否從波蘭轉到蘇聯去求學的討論,第一部分中有一些,第二部分中有一些。

總之,讀《傅雷家書》讓人受益良多,假如你一開始讀的時候不覺得多麼有用,就像我一開始對它產生了誤解一樣,我也勸你,最好堅持讀下去,因為這些家書內容涵蓋面之廣泛,話題討論之豐富,每個閲讀它的人總會找到有益於自己的內容。以及最重要的,不要買這個版本,最好是買單純按年份分類的就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一氣讀完《傅雷家書》,深切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諄諄教誨。那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文字,是用最偉大的父愛,用最殷切的期盼凝聚而成。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兒子傅聰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1954年,傅聰出國學習鋼琴,孤身遠在他鄉,孤獨枯寂,傅雷夫婦以家書來鼓勵兒子潛心學習,報效國家。多年來,傅雷夫婦的家書一直伴隨着傅聰的生活,學習,乃至戀愛,結婚生子。傅聰後來成為鋼琴大師,傅敏成為一名優秀的英文老師,都是與傅雷夫婦的的悉心教誨分不開的。

傅雷是兒子思想的啟蒙者,傅雷教導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一個人的機會、享受,是以千千萬萬人的代價換來的,那是多麼寶貴。讓兒子抓緊時間,苦修苦練,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傅雷雖是一位翻譯家,但卻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學多才。他給兒子的家書中涵蓋了哲學、音樂、美術、文學、歷史、戲劇等多方面的內容,用及其開闊的眼界讓傅聰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壯闊,讓他用這些營養去滋潤自己的音樂藝術,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他經常給兒子寄唐宋詩詞,元明散曲,讓他了解唐宋人如何唱詩,唱詞,他還經常鼓勵兒子多讀作品,去看美術展覽,聽自己的彈奏錄音,以此豐富學識,加深修養。

他希望兒子對於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兒子常常用這個步驟來鞏固他得來的新東西。長此做去,不但演奏風格可以趨於穩定、成熟,而且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鍛鍊。

傅雷是兒子事業的支持者,在1954年12月27日的信中,他這樣説:“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的演奏,從頭至尾都是拿出譜來拉的,我個人總覺得“差些勁”。周伯伯前晌談到朗讀詩歌,説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混成。我覺得這話很有見地。詩歌朗誦尚且如此,何況鋼琴、拉琴!我自己教恩德唸詩,也有這經驗。凡是空口背而唸的,比看着原作念得,精神更一貫,情緒更豐富。”他希望傅聰能背下樂譜來演奏,這樣才能駕輕就熟,更深刻地表達作品。

他常鼓勵兒子多寫信談音樂問題,談自己的感想和心得,還有老師和別的教授們的意見。説一個人的思想是一邊寫一邊談出來的,藉此可以刺激頭腦的敏捷性,也可以訓練寫作的能力和速度。在1955年12月21日早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道:“多寫信討論問題,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機會,許多感性認識可以變作理性認識。你一邊寫信一邊整理思想,一邊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新觀念,無論對人生,對音樂,對鋼琴技巧,一定隨時有新的啟發。”傅雷常常鼓勵傅聰,把苦悶寫下來,相信能憑一些經驗安慰兒子。讓傅聰多多來信分析自己,發泄情緒,讓兒子有健康的心理。他有足夠的勇氣擔受兒子的苦悶,也有足夠的力量幫兒子擺脱煩惱。

在傅聰彷徨時,他鼓勵兒子説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勃勃的明證。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

兒子的每一次比賽,他都會給以鼓勵。在取得成績的時候,祝賀的同時,他不忘鞭策。他説:“多少迂迴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迴,別的挫折。人生本是沒有窮盡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在傅聰的生活上,傅雷如同嘮叨的老人,提醒兒子的生活習慣,生活細節。在1954年8月16日晚寫給兒子的信中,他提醒兒子到別人的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不要還留着圍巾;二是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方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出台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在兒子的戀愛問題上,傅雷希望兒子不要憑藉一時的熱情去選擇愛人,而要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愛好。

傅聰從未從事過音樂,卻對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經過的心路歷程體會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兒子的事業傾注了最大的熱情和期望。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嘔心瀝血,高度負責,在兒子遠赴他鄉,留洋在外,孤獨落寞之時,送去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滋潤孩子的精神,時時給他以指導、鞭策和鼓勵,使他有勇氣去面對迂迴曲折,堅強地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向他致敬,向他學習,傅雷的教子思想也將永放光芒!

傅雷家書讀後感3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媽媽在我讀四年級時就為我買了這本書,便沒有去好好品味。這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讓人怎樣兼顧事務與學業。有了它,我便確定了路該如何取走,事該如何處理,人要怎樣去做。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後感4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強烈感受,便是“愛”之一字。父母是怎樣愛着我們的,夫妻之間應當怎麼相處為宜,究竟怎樣愛對方,怎樣愛你自己,怎樣跟外人相處,在寄予其子傅聰的書信中,傅雷先生髮於肺腑,吐盡心血,娓娓道來,仿如潺潺流水,漫過我的心田。

傅雷先生當初與朱梅馥女士結婚,或許是是因為門當户對,或許是因為青梅竹馬,或許是知根知底,總之不是因為愛情,所以婚後幾年,傅雷由於年輕的心太過飛揚,做了不少荒唐之事,不僅傷害了夫人的情感,也沒有盡到多少照顧孩子的責任——最初,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

傅雷先生最初不是好丈夫、好父親,但是到了他寫《傅雷家書》這些信件時,他跟夫人關係和睦,相敬如賓,對傅聰滿懷愧疚,關懷備至,這時的他,傳達出的那種“愛”之力量,震撼人心,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我讀到一些傅雷先生“囉裏囉嗦”,彷彿和尚唸經一般的追問,“看照片,你並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還是室內拍的照片,光暗對比之下顯得瘦?又是誰拍的?在什麼地方拍的,怎麼室內有兩架琴?有些背後有競賽會的廣告,是怎麼回事呢?通常總該在照片反面寫印日期、地方,以他他日查看。”——這般密不透風的關愛,一般人能受得了?如是我,簡直要瘋了。

然而在每月一兩封充滿音樂和藝術相關知識點的囉嗦語言中,卻又能夠讀出一位老父親的竭盡心力,使人愣怔良久,長歎一聲。在閲讀過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父親母親,雖然他們與傅雷先生文化程度相差巨大,其關愛子女、為子女擔憂之心卻無差別,都是一般唯恐受傷害,都是一般小心翼翼,都是一般愛子更勝愛自己——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怎樣愛你的,父母究竟有多麼愛你,讀一讀《傅雷家書》,當有一番體會,進而能夠對父母少一分不耐煩,少一分對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主動溝通的意願,我想這也是這本書被選為國中必讀課外書的最大原因。

傅聰出國留學學習,受到極多國家支持,可以説是國家財力和國家關係培養了他。但他學成之後,懼怕國家當時的政治混亂,不顧父母的殷切呼喚和安危,沒有選擇歸國,而是輾轉跑到英國發展,其愛國之熱忱與盡孝之義誠,跟同時代的那些大師相去甚遠,讓人佩服不起來。而傅聰三段婚姻皆為不幸,也讓人懷疑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值得借鑑。

我覺得我們不要直接去學習傅雷先生教育傅聰的手段,本就不可學,傅雷先生自己字裏行間都在檢討呢,而是應該去體會傅雷先生表現出來的價值觀與為人處事之道。

在自我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識方面,其表達了幾個觀點。一是時時警惕,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長必有短,面對新感受,當以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仔細分析;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什麼,對自己也印象深刻;三是對於過去的事和人生起落,要明白“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中浮沉“,應當在高潮中不至於過分緊張,在低潮中不過分頹廢,正視現實與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並做將來的借鑑。

在工作與休息上,傅雷先生提倡經常體會藝術,每月要郊遊幾次,接近大自然,認為這是調節身心、保持敏鋭、保證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你離開琴,沉浸到大自然中去,多沉思默想,反而對你的音樂理解和感受好處多。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多和大自然與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

在教育目的方面,傅雷先生認為“人的偉大在於幫助別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積聚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絕對不是盲目的自我擴張”。

在經濟上,傅雷先生強調:“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想要保持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唯有經濟有確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凡不長於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肖邦跟經理人談起利益,也是寸步不讓的。

在婚姻上,傅雷先生寫到:“成功的婚姻不僅對當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温暖的光芒和無窮的詩意一直照射到、滲入透雙方的家庭。”他強調雙方應當互相理解,共同修煉。“共同的理想、感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説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地説大道理,遠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一言半語來得有效。”只有平靜、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最後,借用傅雷先生的一段話送給青年人:“這是你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長大成熟、進步,瞭解的東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領域一天天開闊,胸襟一天天的寬大,感情一天天的豐滿深刻:這不是人生最美滿的幸福是什麼!這不是最雋永最迷人的詩歌是什麼!孩子,你好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