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林海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校園1.6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林海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林海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林海教案 篇1

《臨海》

教學內容:

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

教學要求: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學習作者善於細緻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具準備:

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解釋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閲讀要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3、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哪些景物,在書上作旁註。

4、瞭解課文的寫作線索。

(採用學生自學_____ 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

巡視指導的方法。)

三、教師歸納: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温柔的嶺,色彩明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朗讀課文。個別、小組讀。正音。

五、作業

1、抄寫課後練習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3、根據課後思考題的要求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____齊讀課題)

2、導入 談話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裏行間充滿着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 根據要求快速閲讀全文。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文,並用 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齊讀第一段。

(1)請學生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第一段。

(2)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是真情實感啊!

(3)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1)齊讀第二段最後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 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麼美麗,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2)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説説這些景物的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提問: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

(嶺、林、花)

A、 嶺有什麼特點?(多、温柔)

作者是怎樣寫的?採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C、出示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林的特點。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

指導朗讀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麼?(落葉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麼?(俏麗的白樺。)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

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

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

(採用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小結: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羣嶺起伏寫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集體朗讀描寫林的段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

A、 林中的花又有什麼特點?讀、議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 (到處都是);

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為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詩意。請看句子。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理解。

C、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5)把描寫花這一段有感情朗讀一次。

小結: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繫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

面對美麗的大興安嶺,作者聯想到什麼?

(聯想到與建設結為一體)

理解句子: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1)空洞什麼意思?(沒有內容)

(2)從哪裏體現了大興安嶺美得不空洞?

讓學生聯繫上文理解。

小結:這段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寫了作者的聯想。説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繫起來,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5、自由朗讀第二段,一邊讀一邊想象。

三、作業 :1、課後練習1,3(1)、(2)。

2、把優美的句子抄在《積詞本》。

第三課時

一、複習第二段,簡單説説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二、繼續講讀第三段。

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點句子理解。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我不曉得當初為什麼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 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讓學生個別回答這一問題。

分析: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山養人,人育林,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大興安嶺的景色越來越美,它們對人們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提問:①興國安邦什麼意思?

②為什麼説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齊讀這一段。

4、小結:我們從作者的聯想中知道了大興安嶺不僅景色美,而且對祖國的建設真的起着使國家興旺安定的作用,我們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三、總結全文。

1、帶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讀課文。

2、給課文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試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質疑。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六、總結談話

這篇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點,使作者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通過豐富的想象,抒發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當你們長大後爭取去看看,親身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可愛。

七、作業

1、背誦課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預習20課。

板書設計 :

19 林海

|嶺 |

|林 | 景色美 |

大興安嶺 |花 | |

名字悦耳 | | 親切 舒服

|與建設結為一體 | |

| | 作用大 |

|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林海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採用啟發,討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河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設計:

在啟發,討論中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你喜歡海嗎為什麼什麼是"林海"呢

2,欣賞錄音,看錄象片,説説"林海"指的是哪裏自己對大興安嶺瞭解多少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走進林海了嗎有什麼感受(板書:美麗)

2,默讀課文,能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在哪些段落裏做了介紹(板書:嶺,林,花)

3,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三,讀議寫"嶺"的部分。(以理解"温柔為主),説出大興安嶺温柔在哪裏

(嶺多,形態多,看不厭,;多,看不完)

四,讀議寫"林"的小節。(以較"林"與"海"為主)

1,默讀思考:既然被稱之為"林海","林"和"海"必然有相似之處,找出來進行讀議。

2,議論:(像海般廣闊:"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像海般綠:"深的,淺的,明的,暗的,恐怕只有畫家才能畫出")

3,找一找直接寫海洋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五,讀議寫"花"的小節

1,指讀。畫出寫花美的句段。

2,重點讀議:"青松作襯,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

3,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什麼(小姑娘)

師述:這雙繡花鞋把小姑娘襯得這麼美麗可愛,有活力,這些絢麗的花兒把大興安嶺打扮得這麼迷人。走近它,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六,整體背誦

七,體會感情中心

1,瀏覽課文,看課文哪四個字凝結了老舍先生的感情和感受(引導理解"親切,舒服")

2,看到嶺,林,花的美景,放眼四方,你會想到什麼

3,及至看到林場,又想到什麼(人與山的關係非常密切)

4,既然人與山的關係非常密切,那麼作為人類的我們,應該怎麼辦(結合書上談自己的想法)

八,實踐練習

寫幾句保護森林資源的廣告語,以警示世人。

林海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而不空洞,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親切、舒服”的共鳴。

2、以“衝突”串起教程,引導學生關注寫作的脈絡和感情的自然昇華。

3、滲透“與時俱進”觀,正視大興安嶺的今日生態,喚起時代的責任感。

 預設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老舍先生嗎?我們學過他寫的的哪些文章?有什麼感受?

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大師”,讀他的文章的確是一種享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參觀遊覽了大興安嶺,並且寫下了《林海》這篇文章,今天,讓我們走進《林海》,一起來感受大興安嶺的獨特風光。(出示課題)

 二、暢談感受,確立對話核心主題

1、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與文本進行了獨立對話。讀了課文,你覺得大興安嶺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老舍先生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3、質疑:親切與舒服,出現了三次親切與舒服,感覺太強烈了!老舍先生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覺呢?就讓我們跟着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

三、引出對話分主題,尋找對話依託點

 (一)古木衝突,引發話題

1、初入大興安嶺,腳落在千年萬年積累的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古木,你會有什麼感覺?

2、對古木,老舍先生怎麼會產生親切、舒服的感覺呢?

資料鏈接:1961年社會大背景

3、我們就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帶給老舍先生的親切與舒服。圈圈畫畫找一找讓你感受到了親切與舒服的詞、句,讀一讀。

(學生自讀課文,感受、體驗)

 (二)尋找“親切、舒服”,展開對話

對話交流:

⊙羣嶺起伏(課件出示)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覺。(温柔)你為什麼會覺得温柔?

現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嶺,(課件出示)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橫的,順的。”

這樣的的“嶺”給你什麼感覺?

看來,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語言大師,就這麼個“點”、這麼個“着”字,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多麼温柔的嶺,誰願意來讚一讚。

⊙一碧千里(課件出示)

“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

師:那是一些怎樣的綠呀!

面對這滿眼的綠,你有怎樣的感覺?讀出你的感覺好嗎?

⊙“浪花飛濺”(課件出示)

“海”邊上不是還有些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如果讓你用自己的話來説,同樣表達這個意思,你還可以怎麼來寫這些俏麗的白樺?

讀着這句話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俏麗、閃動、銀裙)

⊙豐富多樣(課件出示)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輕鬆作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只有誰穿繡花鞋的?你從繡花鞋想到了什麼?

⊙無盡寶藏

師:大海藴藏着無盡的寶藏,大興安嶺有嗎?大興安嶺有哪些寶貝嗎?這些寶貝有什麼作用?

概括:這樣的大興安嶺,這樣的林海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初入興安嶺,證實了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生接説)親切、舒服

領略到興安嶺的美麗,且美得並不空洞,越發使人感到——

(生接説)親切、舒服

看到興安嶺有着興國安邦的意義,就更使人感到——

(生接説)親切、舒服

 (三)過去與現在的衝突,深層次對話

大家看一看這幾張圖片,此時你的感受如何?

(課件展示大興安嶺着火、過度砍伐的照片)

同學們,假如,現在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還會有親切、舒服的感覺嗎?假如,現在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還能寫出這樣的“林海”嗎?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想法,用你的筆寫下你此時的感受!

 (四)現實與理想的衝突

許多年前的大興安嶺是如此的親切舒服,現在的大興安嶺是如此地觸目驚心,在你們的心中,你希望未來的大興安嶺是怎樣?。

把小組中的想法真實地記錄下來。

 四、提升思考,迴歸對話核心主題

大興安嶺很美,她應該是一種廣闊的美,立體的美,由內而外的美,她美得並不空洞。讓我們深情地呼喚——林海!大興安嶺很美,這種美需要我們的愛護,需要我們的保護,因為它更應是一種永恆的美,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呼喚——林海!

林海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林海就是指美麗的大興安嶺。那麼,大興安嶺為什麼被稱為林海呢?誰來根據板書説説看:

板書: 嶺多

13、林海 林多 花多

2、這節課,繼續學習這三個部分!

二、學習嶺

1、先請聽老師讀課文,同學們細細體會:嶺是怎樣的?

2、嶺的哪一個特點你印象最深?再讀課文,感受一下!

3、那麼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嶺的温柔,劃出有關的句子。

4、一位置討論:從這些句子中,你是怎麼體會到嶺的温柔這個特點的?

討論讀句談感受再讀欣賞美

5、小結:從同學們的體會,我們體會到了嶺的温柔。在句式上,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嶺的`温柔。板:句子表達方式

6、幻燈出示:

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也看不完看不厭那麼多條嶺。

(1)自由讀,比較不同。

(2)讀讀,感受語氣有什麼不同!

(3)作者這樣寫是為了什麼?

(4)再次讀讀,體會美。

7、找找作者在表達上,還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嶺美?

8、自然段朗讀指導!

三、學習林部分

1、讀讀這個部分。

2、用同樣的方法嘗試學習這個部分:

劃句子讀句子談感受朗讀欣賞美

3、句式體會:

幻燈出示: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1)自由讀,比較不同。

(2)讀讀,感受語氣有什麼不同!

(3)作者這樣寫是為了什麼?

(4)再次讀讀,體會美。

4、小結:大興安嶺綠樹萬頃,猶如碧波滾滾,的確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讓我們用朗讀再來領略一番。

四、學習花的部分

1、學生自學

2、交流。

引導點撥:

幻燈出示:

花叢裏還隱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花叢裏還隱藏着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3、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4、從其他的句子能體會到作者對興安嶺的讚美嗎?

5、以讀加深感悟。

五、學習總印象

1、從剛才的學習,你體會到大興安嶺給人的印象是怎樣的?

2、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印象是怎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是怎樣體會的?

3、配樂讀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結

附板書: 嶺多而温柔

13、林海 林多而綠

(親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達方式

林海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我們曾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還記得那篇課文講什麼嗎?留給你什麼印象?(生自由回答)

揭題:小興安嶺在黑龍江省北部,是我國重要林區之一。除此外,在內蒙古高原東部,也有一個重要的林區,這就是有名的大興安嶺。著名作家老舍爺爺的文章<<林海>>,就是描寫這裏的美麗景色。

板書:林海(出示地圖,認識大興安嶺的位置)

解題:為什麼把大興安嶺稱為“林海”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1)自學生字詞;(2)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通順連貫,閲讀中正音;

(2)檢查詞語理解:孤峯突起,盛氣凌人,目之所及,興國安邦,雲橫秦嶺。

3.分段,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及由此產生的聯想?

(2)指導分段,確定。

三、講讀一段:

1.指名讀。思考:共幾句話,每句講什麼?

2.問:為什麼對名字感到悦耳,感到親切、舒服?

(導讀:“腳踩在…手摸到…”森林的古老,樹木的珍貴、茂密,令作者可愛,從而親切、舒服)

3.齊讀一段。

四、作業

1.抄生字。

2.解詞:高不可攀、俏麗、廣廈、盛氣凌人。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

〈預設AV,預備隱藏多媒體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

來,齊讀課題:19、林海。

讓我們,先一起去領略大興安嶺的美景!<2分鐘錄像>

看完這段影片,大興安嶺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多媒體1>

(是啊!大興安嶺羣山起伏、連綿不斷;一望無邊的原始森林,鬱鬱葱葱,猶如綠色的大海。)

二、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1.文中的大興安嶺又是怎樣的呢?請打開書123頁,快速默讀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寫了大興安嶺的景物?

2.齊讀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的景物的?

板書:大興安嶺 生答完後,再板書 林

三、講讀2自然段:

1.引入:大興安嶺的“嶺”有什麼特點?文中幾自然段是描寫的嶺?(一起告訴老師)

請大家自由朗讀2自然段體會嶺的特點,用詞語把特點在書邊兒上批註。

師巡視,相機指導學習方法及批註方法。

2、學生反饋,師板書:

(1)嶺有什麼特點?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的?(2-3人)

(2)從這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嶺有什麼特點?

板書:多、温柔

3、教學點一:“嶺”形態多。<多媒體2>

(1)請看,老師覺得這句最能體現“嶺”多,誰願來讀?

(2)注意句中幾個“的”字,聽老師範讀。

(3)誰再來讀?(表揚)

(4)小結:這句話不僅直接告訴我們嶺數量多,還寫出了嶺的形狀多。

老舍先生用6個帶“的”句式,使我們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嶺的千姿百態。

(5)全班齊讀,一起來體會體會。

4、教學點二:體會温柔

(1) 誰來讀寫嶺“温柔”的句子。(抽一優生)

(2) 學着這種語氣,像她那樣,讀出這種温柔。

(3) 小結:大興安嶺與秦嶺的美,風格各異。秦嶺是險,而大興安嶺是柔。

5、教學點三:體會作者的情。

(1)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作者直接抒發了對大興安嶺這種柔美的喜愛,是哪句?

(2)相機指導。(最多兩遍)

6、小結:看不完是因為嶺多,看不厭是因為嶺姿態萬千,又那麼温柔。

讓我們帶着對大興安嶺的喜愛,朗讀2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這親切舒服的美!

四、講讀3、4自然段

1、引入:嶺是如此的美,林又有什麼特點?哪些自然段是描寫林呢?

同樣的,這一次先自己讀課文3、4自然段,體會出林的特點,用詞批註。然後,可以同桌交流。

師再次巡視,適時指導。

2、學生反饋,師板書:

(1) 師問:你體會到了什麼特點?從哪兒體會到的?

(2) 抽3人答,師歸結共同點。

板書:綠 多(美)

3、相機解決三個教學點:在這部分中,找出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你喜歡、最想讀給大家聽的句子來讀一讀,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A.教學點一:綠顏色<多媒體3>

(1) 出示<多媒體3>

(2) 齊讀,注意幾個“的”字;

(3) 這句話是説什麼“多”?

(4) 為什麼會呈現出“深淺明暗”不同層次的綠顏色呢?還告訴我們什麼多?

(5) 小結:這句話不僅僅是在寫綠顏色多,還告訴了我們樹的種類也相當多?

大家再來讀這一句,進一步體會。(師相機接:是啊!這麼多綠色,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繪出來!)

B.教學點二:為什麼稱為林海?

(1)齊讀,讀好這一句。(1、2、3任意一句)

(2)學到這兒,你想提出什麼問題?(3-5人,問儘量展開)

(3)問得好!大家是否留意了文中這幾個地方:“羣嶺起伏是林海的

波浪”“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海邊的浪花”?

根據這幾點,想一想它們的聯繫和嶺的特點,我們重點討論一個問題:大興安嶺為什麼被稱作“林海”?幾點原因?

(4)生討論,反饋(3-5人)

(5)師小結表觀點:根據剛才大家的回答,老師認為有三點原因,

請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説的訓練)

一、落葉松長滿了羣山峻嶺,是它主要組成了林海;

二、嶺温柔起伏,形似波浪;

三、銀白峭麗的白樺點綴森林,不正是浪花?

C.教學點三:寫法

齊讀4自然段,讓我們感受這壯麗的綠色海洋吧!

4. 小結:老舍先生,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了林海的壯美,表達了心中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讚歎。

五、學5自然段

1.總結學習方法:<多媒體4>

學“嶺”和“林”,我們通過讀書、抓特點、書上批註,最後體會感情的方法來學習的。

用這種方法,自學5自然段。

2.生自學、反饋。(花的特點是什麼?怎麼體會到的?)

板書:多、美

3.理解“總寫句”:<多媒體5>

(1) 這段有句話寫得非常妙!我們來讀讀。<多媒體5>

(2) 這句話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放手讓2-3人説,不行就再讀

再體會,以手勢提示)

師相機小結:在作者眼裏,大興安嶺就像一位温柔的小姑娘。

(3)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順勢以板書、全課總結:

作者先分別從嶺、林、花三方面描述。

然後,再在5自然段中,用一句話對大興安嶺作了整體的描寫和讚美;這樣把大興安嶺寫活了,而且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讓我們在學習完這部分後,再次有感情朗讀2-5自然段,再次深深地體會吧!

六、結束語:

本課,我們通過朗讀,知道了嶺、林、花的特點,初步體會了作者在敍述中表達的真情實感。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領略了大興安嶺的美景,你有什麼感受呢?最後,讓我們用自己的話來讚美大興安嶺吧!

那麼,作者看到這幅美景圖又產生了什麼聯想呢?作者為什麼要寫本文呢?這是我們下節課將學習的重點內容。

林海教案 篇6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國小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動辭發”的結果,藴涵了作者濃濃的情感。語文教學過程既是學生與作者情感的神交過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昇華的過程,因此,在閲讀教學中,必須挖掘和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為他們創設主動積極的情感空間,達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體現語文教育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林海》是國小北京課改版語文課本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自著名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寫下的遊記《內蒙風光》。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秀麗山河,《林海》作為第四單元的開篇,通過優美的文字描寫了大興安嶺如詩如畫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全文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無不充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課文有景,有境,有情,因此,教學時應循着作者的情感脈絡,引領學生在體驗作者情感的同時激發自己的情感。本課的教學力圖體現以情感為主線,以實踐為手段的教學思想。

三、學情分析: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瞭解了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了課文的結構,理解了課文的第一段的內容,對“林海”有了初步的理解。

2、六年級的學生已基本掌握找詞找句、朗讀,體會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而可以以課文為本,讓學生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3、雖然學生具備基本的閲讀能力,但為了激發學生對林海以及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還需教師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中悟情、讀中表情,體會“林海”的含義和特點。

3、比較《林海》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4、通過了解和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從而產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五、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中悟情、讀中表情,體會“林海”的含義和特點。

六、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和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從而產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七、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導入:

《林海》這篇課文選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內蒙風光》,當時正是建國初期 ,全國人民都處在抗戰勝利,當家做主的喜悦之情中,而國家建設也向着積極的方面發展,一批作家四處走訪,用自己的文字來描繪祖國山河的美麗,老舍先生被親切、舒服的大興安嶺深深吸引了,寫下了《林海》這篇散文。

(二)、通過分析重點詞句,理解大興安嶺的特點:

1、老師有一個疑問,這篇課文既然是描寫大興安嶺的,為什麼叫《林海》?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它們和海有什麼關係?

先來説説大海的特點。

我們來看看大興安嶺哪裏像海?

2、嶺像海

嶺有什麼特點?(多、温柔)

請同學默讀課文,對能表現嶺多、温柔的句子,進行畫批。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請同學們讀這個句子。説説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多)

(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説明樣式多。

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通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説明了什麼? 説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説一説,有什麼不同?

從這我們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温柔。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温柔讀出來。

(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從這裏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為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疾駛”的意思是什麼?

(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孤峯突起、盛氣凌人的意思是什麼?

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峯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展示學生作品)

“孤峯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

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描寫秦嶺的詞嗎?

“雲橫秦嶺”的意思是什麼?

“孤峯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 這些都説明秦嶺是很險的。

興安嶺卻和秦嶺是相反的(展示學生作品),那裏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温柔”的感覺。

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温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

3、林像海

(“綠而像海”。)

作者是怎樣描寫綠顏色多的

“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

“目之所及”的意思是什麼?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説明這兒的樹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作者是怎樣描寫“林”像大海的呢

“的確是林海,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是的,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

“在陽光下,大片古鬆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這裏不僅寫出了林的靜態像海,還寫出了林的動態像海。

你能把它變成肯定句嗎

“看,海邊上還閃動着白色的浪花。大片古鬆的邊沿,閃着白排的銀裙,像海邊的浪花。”

比較它們的區別。

感情就變得平淡。

課文中的句子,那種喜愛的感情顯得更加強烈。請你帶着喜愛的感情再讀。

讀得真好。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把“林”寫成綠色的海洋。下面,誰能展開想象,讀一讀。

4、花像海

“花”的特點是什麼

“多” “美麗”。

“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這個“繡花鞋”指的是什麼?

這裏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興安嶺比作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寫出了它的美麗。

5、

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加上豐富的聯想,寫出興安嶺温柔的“嶺”,如海的“林”,還有美麗的“花”,但這些都是它外表的美。(板書:美)作者看到這麼美麗的興安嶺,他又聯想到了什麼?請同學們快速閲讀第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作者聯想到了,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大至礦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這些都説明大興安嶺不僅風景美,而且物產豐富,為祖國的建設服務。正是大興安嶺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才使我們的國家興盛安定。

(三)、鞏固練習:

正是看到了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作者心中再次感到親切、舒服,對興安嶺更是喜愛。同學們,今天,我們隨着作者觀賞了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愛大興安嶺嗎?

請你用一兩句話來表達你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誰能用反問的語氣來説説。

(四)、拓展延伸:

我們在四年級下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叫《美麗的小興安嶺》,請同學默讀課文,説一説它與《林海》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相似點:都是在描寫興安嶺

不同點:順序

結構

(五)、激情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是美麗的,也知道了小興安嶺是美麗的,還有-------我們的祖國有着許許多多美麗的山河,請回憶我們還學過哪些歌頌祖國河山的課文。

請你把下面這段話補充完整。

我們的祖國有( )的大興安嶺,

有( )的( ),

有( )的( ),

還有——

祖國, ( )。

我們的祖國是這樣的美麗和富饒,我們應該努力的保護和捍衞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

1、請你自選祖國的一處景觀,進行描寫。

2、推薦書目

草原

漁場

農產

風景區

工業基地

(放在羣郵箱裏,請你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文章,進行閲讀,並與同學交流讀書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