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精選35篇)

校園2.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穆斯林葬禮》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精選35篇)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

這是一本以回族清真教徒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為背景,講述琢玉大師韓子奇與其女兒韓新月兩代人糾葛纏繞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書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不附帶任何關係去愛,愛時如夏花之絢爛,結束時亦如秋葉之靜美。他們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後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純潔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臟病住院,再到她離世,楚雁潮給予她的關懷呵護,再到後面試墓穴的那段描寫,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着。

人生無常,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死亡都是那麼不堪一擊。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葉,隨着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變化。説實話,我對他們的愛情既羨慕又有種揪心的疼痛,甚至嚮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心靈相犀的情感,因為這樣純美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極為少見了。

一個穆斯林家族,隨着新月的死亡也幾乎衰敗。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何止是一個年輕的生命?殞落的又何止是一個韓新月?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

這本書,是我在師範初讀的,這幾天又在書城裏看到了推薦,這次我讀了很多名家的點評,真是温故而知新。

這本書有着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着濃厚的宗教氣息,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

是一羣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於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

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悽迷。

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願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於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裏?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癒合的疼痛,當面對宏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於事。

悲劇,作為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着更深的瞭解,啟示後來的人,後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那些往事,讓我學會回憶,那些悲劇,讓我學會流淚。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更加敢於去憎恨,去熱愛,去嘗試,去體驗!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

書名一向聽説,總感覺應當是一種歷史類圖書,像是要介紹穆斯林的風俗習慣,就從來沒有拿起來讀過,真正讀完還是去年的事。《穆斯林的葬禮》背景置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奇特的經歷,不平凡的人世生活。讀完後,書中的那些鮮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韓新月、楚雁潮、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等等,總是盤旋在腦海之中,印象深刻,揮之不去。

整部書結構安排的十分巧妙,以“玉”、“月”為每章的標題,交織在一起,在小説的結尾又合二為一。小説情節緊湊,高潮迭起,總是能不斷地吸引讀者,不斷地讀下去。尤其是韓新月的'身世之謎,深深地吸引着讀者看下去,去解開這個謎團。此外,異於漢族的回族伊斯蘭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説的一個亮點。讀這本書之前,我幾乎很少真正瞭解穆斯林這個民族,甚至對他們頗有誤解,印象中他們是滿臉鬍子、頭戴白色小帽、行動有些怪異甚至讓人有點害怕的一個羣體。看了這本書之後,對這個民族有了新的認識,回族人很愛乾淨,無論從他們的日常生活的習俗和禮儀,還是他們在生活方面十分講究節制。

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懂得什麼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啟迪我們,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我瞭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增長了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講述了三代人的命運。

師傅樑亦清去世後,徒弟韓子奇獨自擔起責任,完成師傅沒有完成的玉器,並娶了師傅的女兒樑君碧,然後他們有了韓天星。

然而,由於當時戰爭的混亂,韓子奇不得不帶着玉和妹妹樑冰玉去了英國,但回來的時候已經多了一個叫做韓新月的小孩。姐姐看到後強迫妹妹離開,新月也成了她的女兒,而冰玉卻成了新月的“小姨”。

隨着時間的流逝,天星和新月逐漸長大。天星開始去掙錢,並且和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了婚。

而新月卻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燕大,認識並喜歡上了他的老師楚雁潮。這一切,應該是最好的結局。

但命運並不總是令人滿意的。韓子奇突然住院,家人聽到消息都來了,但新月因為受不了,也生病了,而且醫生説她沒有多少時間,這對全家人來説是晴天霹靂,但最後又有什麼辦法呢?她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心臟二尖瓣閉鎖!為什麼命運如此殘酷,要奪走一個18歲女孩的生命?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人生階段啊!而在新月死後不久,韓子奇也離開了,“玉王”從此消失了。

幾年後,冰玉回來了。不幸的是,她再也見不到她的“侄女”了……

結局發人深省,為什麼主人公會陷入這種境地?通常我們總是抱怨命運,但事實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計劃自己的生活!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5

最初翻閲這部小説時,撲面而來的感覺便是沉重。而後細看這部小説,漸漸明白這股子沉重已經滲透進了小説的字字句句中。有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興衰的沉重;有三代人命運沉浮的沉重;有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的沉重。

小説目錄便耐人尋味,從序曲到尾聲,十七個章節,都是圍繞着月和玉展開的。月是指韓新月,月字章節從臨考前的新月講起,到新月抱憾離去,樑冰玉歸來結束。玉便是指韓子奇,從幼時師從樑亦清,到最終死去。兩條線索,穿插地講述着這個長長的故事。

第一條線索韓子奇,他的一生離不開一個玉字。他似乎就是為玉而生的。他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離不開玉。幼時的被玉吸引,師從樑亦清,從此踏上了以玉為生的不歸路。玉已經成為了韓子奇的心魔,執着,甚至可以説是固執。玉已經不僅僅是他的夢想,從他第一次見到玉時,玉便已經在他的心裏根深蒂固了。相比較於師傅樑亦清的只愛玉不謀利與蒲綬昌的只為利而不愛玉,從現代思想來看,韓子奇似乎已經接近完美。他度世事,學習外語。他愛玉,痛恨蒲綬昌的奸商行徑。他有遠見,懂得在那個時代生存的.道理。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戰爭是無情的。在那個可謂是兵荒馬亂的時代,韓子奇是無奈的。為了他最純潔的夢想,他不顧一切。

而小説另一個靈魂人物,韓新月,她真是個單純的姑娘。她的夢想,做一個英語翻譯,努力學習,不給他們回族丟臉,同時也期盼着一份美好的愛情。她的夢想是如此簡單。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6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深深的沉痛在心頭久久地縈繞……

“玉”與“月”,宛若兩條清澈的河流,相融相會,娓娓地訴説着兩個悽美的愛情悲劇,串起一個穆斯林玉器世家幾代的盛衰,最終匯成一條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悲壯淋漓,催人淚下。圍繞這條長河,一個個虔誠的穆斯林有着各自鮮明的性格,獨特的內心世界:韓子奇一生為玉所傾倒,他因玉而飛黃騰達,名噪一時,也因玉變得一貧如洗;樑君璧雖然表面上有股壓人的威勢,內心卻有説不盡的悲痛……然而,最感動我的人物是新月。

新月純潔善良,美麗聰穎,考上了北大,而且在班裏成績是第一名,但出人意料的是,心臟病的突發使這個純真的'少女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難,不再擁有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當樑君璧拒絕楚雁潮時又波瀾突起,新月的心碎了,再加上偶然瞭解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真正的母親,思念與絕望徹底摧垮了她的身體。臨死前,她還盼着天明,天明瞭,她卻看不見了,最終,她在絕望中死去,多麼令人痛心呀!她純潔、美麗,卻偏偏有着最痛楚的命運,這種悲劇的美與力量震撼着我,牽動着我的心。我想:這種純潔與美,不僅屬於新月的靈魂,更是穆斯林的靈魂,全書的靈魂,悲劇的靈魂。這種美,是最觸動人們心靈深處的,它使讀者在悲痛悽美的情節中受到心靈的淨化與洗滌,感悟人生的真諦,而新月這個形象的感人肺腑之處不正在於此嗎?

望望宙外,一彎新月出現在天際,輕盈、美好,我不禁思緒萬千……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7

穆斯林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們信仰真主。而《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就是以宗教信仰而引發的故事。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她用雙手編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愛情交錯在一起。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着這樣一段對話。“楚老師,魯迅他為什麼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為什麼要五百年的骷髏‘起死’呢?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我不知為何這句話讓我如此震撼。也許人生就像莊子説的那樣:要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不是嗎?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名名為韓太太的人物。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心計多端,專橫冷酷。她的一生遭遇了多麼凜冽的背叛,承受着多麼沉重的負擔。她不是聖人聖母,她也會恨會痛。她恨丈夫的背叛,也因一個個親人的離去而悲痛萬分。她所做的一切在我看來她只是守護着她認為應守護的東西。雖然在他人看來十分迂腐。

這本書中還有如初生之月一般純潔的韓新月;文質彬彬的楚老師——楚雁潮……霍達將這些人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最終以悲慘的結局為這本書畫上句點。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緊閉雙眼,三代人都愛恨情仇仍然在腦海中不斷演繹着,不知從何處傳了楚老師那悽婉的琴絃。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8

小説寫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個多世紀的生活,歌頌回族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亦清,原是回族低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壁長於心計,次女冰玉嬌小任性。一天有位長者帶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賣買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着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喪命。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在倫敦冰玉與亨特之子奧立佛相戀,可是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卻不幸喪生。韓子奇與樑冰玉在海外相依為命十年,曠男怨女終於結合並生下女兒新月。戰後一同回國,姐姐收留新月為自己女兒,冰玉遠走他鄉。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可是紅顏薄命,新月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絕。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9

以玉為線,以月為名

玉魔玉王新月天星一半真實參雜着一半虛擬寫下了一家三代的興衰,一書看似兩部,卻又緩緩交織。讓我意猶未盡,看到章名就想到了之前小夥伴的劇透,讓我不忍繼續往下讀,害怕作者筆下的文字比友人口中更加悽美傷感讓人揪心。

當文中班長將哈姆雷特和奧菲利亞讓兩人蔘演時,我竟沒有想到楚老師竟會如劇中人一般為新月丈量墓穴,文中道:“一個獨往獨來的幽靈,一隻無伴無依的孤雁。雁歸有時,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再升起。”楚雁潮已隨韓新月一同離去,看到的`我真的心碎。

文中人物各個飽滿鮮活,原先活潑愛憎分明的壁兒,隨着丈夫的十載離別和出軌小姨子,也漸漸遠去了。天星因為母親的操縱,錯失了一個最愛的女人。文末雖未提及他與陳淑彥是否美滿幸福,但我希望他能忘記過去好好善待這個漂亮踏實可愛的姑娘。韓子奇一生起起落落,為玉着魔,為玉興起,卻又在生活中因兩姐妹優柔寡斷。如果他當初選擇與玉兒遠走,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翻場景?也許美滿幸福?也許新月能與楚老師有個美好的結局?

留我一個人獨自開啟另一個想象。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0

這本書裏,兩條軌跡穿插着前行——“月”與“玉”。兩代人,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又何其地相似,是悲字溢滿心頭的苦澀,抑或是被感動良久的悲楚?命運無情,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這白紙黑字,這無盡的愛。

正義,何以才能讓你生,抑或是滅呢?正義站在了新月身邊,但同時死神也同時降臨。正義,有時候是那麼脆弱,連同脆弱的生命,一併離去,為什麼?為什麼?復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悲劇,一個宿命,又輪迴到下一代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有人能理解這樣的家庭。逃離戰火,樑冰玉猛地發現:比戰爭更可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的興衰,那麼無力地控訴着人生,那麼有力地詮釋着生命。

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衚衕,韓子奇啊韓子奇,就這樣被命運捉弄!新月與子奇,父女間有着無盡的愛,但這也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或許,新月從一開始,便是一個錯誤。韓新月與楚雁潮,更是一個錯誤,在那戰火紛爭的.年代,容不下浪漫——即使是在北大園內,未名湖畔!

她的師生之戀只能走向死亡,生命在宿命面前是那麼的無力,即使有楚老師深情的召喚,點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變現實,冷酷的“母親”!韓子奇投入仇人門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絲哀之情也飄然入心,直到讀到新月之死,已禁不住淚流滿面,為什麼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1

早在三週前就看完了這本書——《穆斯林的葬禮》,當時看完後心裏感覺很沉重,讓我無從下筆,所以,直到今天才寫下這篇讀後感。想到書中講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悲劇,心裏還是很難平靜下來。

冰心在給《穆斯林的葬禮》寫國際版的序言時,她説在讀這本書之前,幾乎對穆斯林一無所知。自己親自看過之後,我深深表示贊同,我缺乏對其他民族和宗教的瞭解。小説大概講述了一個北京玉器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講述民國時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業的老字號和文化;講述北大燕園的景色,讓我對北大和學生時代有些感傷;講述避難倫敦,讓我想起上個世紀的世界戰爭。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主人公韓新月的命運和與楚雁潮老師之間的愛情。新月還是死了,帶着遺憾走了。但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真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

一本厚厚的書,承載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2

從姑媽的女兒手中借了一本《穆斯林的葬禮》來已經好久的了可是一直都沒有時間看,因為要準備那可怕的期會考。

現在終於開始看了,如果不看過這本書我還不知道原來穆斯林是一個民族的名字的,這也讓我大跌了眼鏡。因為一直以來我只以為是一個作家的.名字,開始是幾無聊的`````但如果不看開始的話又怎麼知下面講的是什麼呢?反正在家一天也是無聊的只好看它來打發時間羅,當我看到第三章了那個女主角才出現,我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她,她是多麼的純潔,文靜,寬容,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人,我的心也跟着回到了那個後代。那本書寫的是二十世紀前期,中期一個家族的興衰,我的思諸也讓故事裏面的人物給帶走了,這也是我十八年來看的第一部中國文學作品,也是看過最厚的一本書,大概有五六十萬字,但我只花了三天時間就看完了,因為裏面深深吸引了我,我忍不住要花時間看,天也在幫我班主任剛好請了三天的假,所以我可以大膽地看,我從沒有那麼認真地看書,這一次竟然是一本文學書。但它是一個悲劇真讓我`````

當我看到女主角死的時候,眼淚也不知不覺地掉下來了,多麼悲傷的命運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女孩子。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3

信仰,是人們所必需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雨果

已經很久沒能靜下心來好好看完一本書了,也已經很久沒有哪一本能讓我有如痴如醉,魂牽夢縈的感覺了。疫情宅家期間,我邂逅了一本名為《穆斯林的葬禮》的書,這本書讓我再一次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與其它我所喜歡的書不同,這本書的結局其實帶着幾分悲情的色彩——新月因為心臟病離開她愛得深沉的那個人,離開了她還沒到達的遠方;韓子奇最終還是沒能守護住自己用盡一生去保護的珍品。但正如書中所説“即使人的'一生中全是悲劇也是幸運的。”他們的幸運在於這一路上他們都不是一個人在奮鬥,他們有夢想亦有信仰。

其實最初我聽到《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時,並不感興趣,因為感覺穆斯林離我很遙遠,而且有事這麼不吉利的字眼“葬禮”。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這種想法就在我腦海裏煙消雲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名為奇珍齋的地方,那裏的景猶如仙境,那裏的玉都潔白無瑕,那是故事開始的地方,也是我旅程開始的第一站。

也許有很多人會為《穆斯林的葬禮》中悽美的愛情而沉淪;或許有很多人會被它巧妙的敍述方式所折服;可我卻對它所展現出的堅不可摧的信仰而着迷。可能看完書的你們會覺得韓子奇太懦弱,碧兒太不近人情。但懦弱如韓子奇,會在奇珍齋遭遇危險時挺身而出;冷血如碧兒,卻也曾温婉賢惠,苦苦撐着奇珍齋等了韓子奇十年。如果有一個東西可以讓人改變自己,我想這必是信仰。韓子奇對玉的傳承是他的信仰,這信仰會讓他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碧兒作為一個穆斯林,她的信仰是對真主的信仰,面對丈夫的背叛,這信仰戰勝了親情,使碧兒成了一個控制慾強,甚至在我們看來有點心理扭曲的人。可也就是這信仰,在親人離去時,陪着她走到生命的盡頭。

一個真正的人,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必須要有信仰。於新月而言,信仰是一盞燈,照亮她前行的路,點亮她的希望,這是她對生命的信仰。信仰於玉兒而言,是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用青春換來成長和堅強。在這本書中,作者塑造的都是小人物,可這些小人物都有自己最無法割捨的信仰。那是對宗教的崇尚,對技藝的傳承,亦或是對生命的、對自我的追求。我們每個人不過是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但依就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總會有一天,家人會離去,朋友會走散,愛人會分別。走到最後,回頭看,一路陪你的只有你心中的信仰。

命已天註定,福乃自己求。若你無法改變命運,你就請你懷揣你的信仰,一路向前。

一曲哀歌,道不盡兩代人的苦難艱辛:一路向前,展望小人物的偉大信仰。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4

讀過回族著名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小説中的女主人公——樑君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樑君璧個性鮮明,性格剛強,書中説:璧兒還比母親更勝一籌,天資聰穎,長於心計,家裏的內外開支,都比母親還有數。雖不識字,卻全憑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條。剛剛十二三歲,就頂替了母親大半,幾乎樑亦清小小的“賬房”。樑冰玉卻叫她“管家婆”。我個人認為她是一個能幹、做事果斷、剛強,但眼裏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説中,她與妹妹樑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樑君璧是韓子奇的妻子,由於戰爭爆發,韓子奇不得不帶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貴玉器,隨着沙蒙。亨特遠渡重洋去了英國,受到感情挫折的樑君玉執意隨韓子奇前往。沒想到,因為戰爭他們在英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兩茫茫,他們與中國的親人完全失去了聯繫。一再受感情折磨的樑冰玉卻與相依為命的韓子奇產生了感情,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韓子奇在與樑君璧取得聯繫後,他們又不顧一切的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北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博雅宅”。他們沒有想到樑君璧無法忍受這母女倆,韓子奇又不肯為了感情拋下愛子韓天星,絕望的樑冰玉留下韓新月後,獨自回到英國。從此,這姐妹倆反目為仇,失去一切聯繫。表面看起來,樑君璧勝利了,可是從這一天起,韓子奇和樑君璧之間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實亡。從情感方面來説,樑君璧是失敗的。

樑君璧是個獨斷專行且不懂感情的的女人。從兒子天星的婚姻來能看出這一點。天星與同廠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樑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設計讓小容子離開了天星,並暗中撮合天星與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婚,而天星一切都被矇在鼓裏,使得天星在廠裏抬不起頭來。樑君璧親手毀了兒子的感情,毀了他的名聲,但她是最愛天星的,她想兒子設計人生,兒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為她不懂感情。

其實樑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韓子奇,但他失去了韓子奇的心。她把對韓子奇和樑冰玉的恨轉嫁給了可憐的新月,其實當新月年紀輕輕撒手人寰時,她何嘗不痛苦。

樑君璧雖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去珍惜她,也許內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5

“感情,是一種信仰,它貯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貯存在心裏,它和生命同在,和靈魂同在。”——《穆斯林的葬禮》

那些年,沈佳宜錯過了柯景騰;致青春裏,鄭薇錯過了陳孝正;前任攻略裏,羅茜錯過了孟雲;同桌的你裏,周小梔錯過了林一;匆匆那年裏,方茴錯過了陳尋。穆斯林的葬禮裏,樑冰玉錯過了奧立佛。

那些年裏沈佳宜嫁的人,不是他最愛的柯景騰;致青春裏鄭薇最終的最終,也沒和陳孝正在一起;前任攻略裏羅茜喜歡了孟雲十四年,可是她嫁的人不是他;同桌的你裏小梔説我願意時,旁邊站的人也不是林一;匆匆那年裏陳尋終是背叛了方茴;穆斯林的葬禮裏,奧立佛終是遺憾而去,終究輸給了現實。

因為戰爭,他們的感情種下種子

“西安事變”發動了,中國內憂外患,戰爭一觸即發,“玉王”韓子奇急於保護他的玉,踏上了英國的路。燕京大學的玉兒,因為感情的背叛,已經無顏應對她的祖國與同學。她隨奇哥哥,到了英國,遇上了奧立佛。或許,從奧立佛見到玉兒的那刻開始,感情就在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心中萌發了。奧立佛陪玉兒考牛津,逛花園,買花。感情的`根愈發的深,只待有一天破土而出。最終,在奧立佛苦苦藏了三年的感情之後,一場電影,使他的感情“暴露”了,可是玉兒,卻礙於她有一段失敗的感情,不敢承認她的感情。

因為戰爭,他們的感情最終錯過。

希特勒的魔爪已經伸向了倫敦。此刻的倫敦已不如昔日。白天是死寂一般的存在,黑夜就如同死神一般的降臨。大炮聲,哭泣聲,吶喊聲。恐懼籠罩着整個倫敦。聖誕節到了,亨特太太買了魚·牛肉和雞蛋。而奧立佛卻去了街上,一夜未歸。大家都去找,卻不曾想,找來的確是已經涼透了的屍體。奧立佛的手裏還緊緊握住了一朵玫瑰,只是為了讓玉兒看看,冬天,倫敦也會有花。明白了這一切,看透了這一切。玉兒的淚珠也掉了下來。此刻的玉兒,明白了奧立佛的感情,那是超越生死的感情啊!玉兒最終承認了自己的情感,但這一切,都已經結束,都已錯過。世上不會再有一人是奧立佛,只會有一塊永遠的墓碑,刻着奧立佛的名字。這是他們感情的墳墓。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6

曲終掩卷,蕩氣迴腸。讀完《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楚雁潮那一曲悠揚而又婉約的《梁祝》還回蕩在我的耳邊,它詮釋着多少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我們這樣懵懂而天真的年紀,還不能理解真正的愛情,但作為一個旁觀者,並不影響我對書中樑、韓家族六十多年的興衰以及書中人物之間摩擦出來的暖流和火花發出由衷的感歎。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故事線索,卻是同樣的結局—相愛的人們最終都沒有象海子説的那終成眷屬。樑冰玉和韓子奇,因為倫理道德的原因分居三十三年;韓天星和容桂芳則因為父母的“智阻”而變的冷若冰霜;韓新月和楚雁潮,由於雙方家長的阻撓,愛情也最終隨着新月的離去而葬送。相愛的人總是分開,而不相愛的人卻在一起,貌合神離,不得不説這是一個悲劇!由於時代觀念的限制,對於韓子奇的妻子樑君璧所做的決擇並沒有錯,她也無法擺脱和衝破時代的桎梏。

二十五歲的倔小夥韓天星,不論家庭背景,無所謂“門當户對”,執着地愛着他所愛的人,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還能接受,而在當時那樣做簡直是無法無天。桂老師,一位温文爾雅、才學甚高的年青教授,愛上一個比自己小近十歲,且患有心臟病,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人。他不顧外界壓力,毅然要愛她,這執着的追求正是愛情的真諦,是值得讚揚和理解的。而樑玉冰的思想過於偏激,她認為:我愛他,他也愛我,我們就結合了,事情就這麼簡單。至於是否觸及別人的家庭,影響別人的生活與我無關。無論是當時的還是現在,她的愛情觀是要受到指責和唾棄的。

隨着主人公們陸續離世,書中多次寫到穆斯林的葬禮,這是作者對生命的夭折所發出的歎息,也是一種對黑暗社會愛情悲劇結束的註解。

哀樂長鳴,這是所有人發出的至深感歎!曲終掩卷,蕩氣迴腸,那琴聲又縈繞在我的耳旁……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7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的代表作,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以她獨特的視覺,精巧的結構,大氣而優美的文學語言征服了我,特別是在文中塑造的韓新月的形象,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書中的女主角,韓新月,一個如花的年齡,還沒有來得及盛開,就枯萎了,怎不令人扼腕歎息?記得有句歌詞,“天上有新月如鈎,地上有煙鎖重樓”,韓新月的一生就在煙鎖重樓中度過。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個形象,她年輕、美麗、聰慧、自信、堅韌,同時體弱,重病,缺少母愛,她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甜蜜有痛苦,有掙扎有抗爭,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還來不及實現,生命就被無情的拉上了帷幕。這是一個讓人不由自主愛憐的人,她在青春年華時逝去,留下無盡的哀思與悵惘。

新月是單純的,是明淨的,是敏感的,她的單純是那種一塵不染的單純,明淨是清澈見底的明淨,敏感來源於她高度的自尊與自信。新月不只是一個讓人同情的少女,難得的是新月身上還體現着真、善、美,並且她的內心深處也秉承了她親生母親的一些特色,即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新月是堅韌的,她的堅韌從對學業和愛情的執着中就可以看出來,她想考北京大學,不顧母親強烈的反對,並且表現出極大的自信,非北大不上。在這座燕園裏,產生了朦朦朧朧的的愛,絲毫不含任何雜質。新月崇拜楚雁潮博學,楚雁潮欣賞新月的純潔,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她天生麗質、冰雪聰明,熱愛美好的事物,也有純潔高雅的志趣。一腔純正流利的英語,一顆陶醉於翻譯事業的心,緊緊地將她與楚雁潮聯繫在一起。楚雁潮愛上新月,這樣一個生於亂世的孩子,卻能把高雅憂鬱,善良智慧結合於一身,簡直完美的像個女神一般。他們之間的`愛沒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很長時間裏甚至不曾有過表白,卻又那麼真摯感人,這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美。然而新月不會料到,一段美好的戀情才剛剛開始,便被迫戛然而止。

雖然她極力堅持用微弱的心力頂起了自己喜歡的翻譯事業,用柔弱的臂膀扛起了那份悽美的愛情,但新月那顆脆弱的心臟,終於還是經受不住世事的折磨與打擊!她嚮往巴西木,意志縱有巴西木般頑強,生命卻如流星般短暫。純樸善良、才華橫溢的新月時刻忍受着病魔的吞噬和複雜的家庭糾紛,終於結束了19歲的花樣年華,香消玉殞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從相遇、相戀的那一刻開始,冥冥之中似乎已經註定這一彎新月要到天國將楚雁潮照亮。於是她去了,一襲素衣,歸於穆斯林簡單的墳墓。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8

《穆斯林的葬禮》

一本書,讀盡人間滄桑。

像海浪湧上岸邊又退下去,

命運起起伏伏…

捧着手機一直讀到新月的離去,

錐心的痛,撕爛的情。

裏面的感動確實是真的,

我眼角的淚水也是真的。

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書中的情節,人物,活生生的浮在我腦海裏,冰雪聰明的韓新月,孤傲的樑冰玉,沉默的韓天星,追求理想的`韓子奇,執着與愛情的楚雁潮,一個又一個人物在我腦海裏浮現,讀時已覺不忍,寫時更覺揪心。像穿越時空遇見的朋友,會一直留在心底某個地方。

一個家族,

60年的興衰沉浮,

幾代人的情感糾葛。

有執着的追求,

有真摯的愛情,

有宗教的信仰,

有世俗的煩惱,

有戰爭的苦難,

有時代的變遷。

這本書太殘忍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們都覺得樑冰玉可憐無奈,但是她逾越道德規範在先。

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樑君璧正是這樣。

到底什麼才是真的?

樑冰玉和韓子奇?

楚雁潮和韓新月?

樑君璧,忠於自己的丈夫,愛護自己的妹妹,卻換來自己至親人的背叛。

樑冰玉,為了自己的私慾,引誘自己的姐夫,還美名其曰的稱之為“愛情”。

韓子奇,韓子奇為玉拋棄妻子,抵不住玉兒愛情爆彈的攻擊,與之結合。

楚雁潮,他對新月無私崇高的愛情。

韓新月,無辜的生命卻承受了本不該由她承擔的不幸…

玉,象徵着財富、身份、地位。

月,象徵着純潔、善良、明淨。

生命就像一塊玉玦,

總有殘缺,總有遺憾。

“世界重新開始了,兩個人的世界!不知道它是罪惡、是苦難、還是幸福、是希望?兩個靈魂的垂死掙扎,兩個靈魂的遙相呼應,兩個靈魂的猛烈撞擊,兩個靈魂的痛苦呻吟。是人毀滅了人,還是人拯救了人?”

因為優秀而具有魅力,

因為有魅力而被吸引,

因為被吸引,漸漸愛上。

這樣的愛情,矯情也罷,純情也罷,像在雲端的夢,讓人不敢奢望,乃至不敢相信。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後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後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歷史,是人的足跡。但並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於正視自己的歷史。

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

這本書最終不過是塵埃落定,

這人生誰又能真正把握的住,

都説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當然,

物是人非的時候,

已無力挽回。

只是清風明月依舊,

璞玉珍寶輾轉,

離別的只有人罷了。

我在想,

這人生,還好有文字,有音樂。

一曲梁祝在耳畔縈繞,

一首滄桑的詩在心間迴響…

好吧,我們不再一起漫遊。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19

我用了差不多三天的時間將《穆斯林的葬禮》看完了。真的,起初什麼都是美好的,一篇故事從美麗善良純潔的樑家的兩位女兒開始,一則從美好如玉、聰明乖巧的新月到北京大學報道開始。如果一切都在主的指示之內,如果阿拉祥助所有虔誠的信徒,那麼所有的故事都將以圓滿的句號來結束?一切都如燕園湖邊垂柳那麼祥和?一切都如新生的月亮那麼美好無暇?然而那無常的命運又將導演怎樣的一場無奈、淒涼的鬧劇或是悲劇……

不知道是不是魯迅先生説過“將美好的事物撕破後給人看,這便成了悲劇”,而我已不知從何時開始不忍心面對那些具有悲劇色彩的書籍和影視作品。《紅樓夢》悲慘的結局讓我不忍卒讀;《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是我不敢觀看的影片;《哈姆雷特》不知讓我流淚幾回……而這次的《穆斯林的葬禮》又讓我觸痛了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前天我看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書,陪伴我的是那流不完的眼淚,這裏麪包含了我對悽美愛情的惋惜,有對親情最深的感動,我有對命運無常的無奈……

因為是悲劇,因為新月和雁潮都痴迷於小提琴版的《梁祝》,因為他們曾被指定為《哈姆雷特》中不能走到一起的戀人角色,所以一切好像預兆映射好了彼此的結局,雁歸有時,潮來有期,只是純潔如斯的新月再也不會圓滿她帶着那如玉的肌膚、那一雙深情的大眼睛、那對知識和事業無比渴望的熱情還有對楚老師的一片赤誠純潔的愛歸於塵土,質本潔來還潔去,徒留楚雁潮拉着再無傾聽者的《梁祝》孤獨終老。

有人説過“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我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但作為女生的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爸爸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男性。韓子齊對新月那深沉的愛令我為偉大的父愛流下感恩的淚。女兒健康的成長是他最大的安慰,女兒的成就是他最大的驕傲,然而女兒的病痛也就成了他最大最深的痛,女兒的死也將將他打入無底的深淵。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父親怎能面對自己最愛的女兒的離去,那無疑是活脱脱地抽走了他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父親。那年的車禍,父親對趕來救護的醫務人員説“我死了沒關係,趕快救我的女兒”,然而檢查後的結果是他傷得比我還重;住在市醫院的他每天打電話給我,叫我要多吃飯,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甚至為了給我做榜樣,連手術後麻藥藥效退去時他都從不喊痛;在我二次受傷住院時,他一刻也不離開我的病牀,甚至在我術後痛得哭時,他一邊哭着説“都怪我不好,你打我吧!是我對不起你”一邊拉我的手打他的頭;在我受不了他將我當成小孩來疼愛而發小脾氣時,他也只是説着白疼這個孩子了,然後又是買一大堆我愛吃的水果給我吃……以前愚笨的我問過他“如果我在那場車禍中死去,您會怎麼辦啊?”而他恐懼的`看着我,然後説了一句“那我還活得成麼?”而今,有時突然抬頭間看到爸爸在看着他的傻女兒笑時,我就笑他傻。對的,有的假設不該假設,你也不能假設!

從那本書中我讀到了愛情的神聖純潔和親情的偉大無私,那麼我還讀到了什麼呢?也許我還沒資格説什麼命運,對呀!你經歷過什麼啊,二十幾歲的年齡,未走入社會,沒涉足職場,無上有老下有小的羈絆,只因為你曾在鬼門關遛了一圈你就能説你看透命運無常,生死由天?這樣未免太過於淺薄!然而就像韓子齊所説他由一個物質上一貧如洗的流浪漢,然而精神上有所信仰的真主阿拉的追隨者一不小心落入物慾的塵世,痴迷玉器寶石,拼搏了一生終於換取了“玉王”名譽稱號和那擁有那上至春秋的玉器真品,那些他拿命甚至拋妻棄子來保護的玉還是被紅衞兵奪去了。他終於又變成了那個身無分文的回回流浪漢。一切來了又去,一切都如巴巴所説的那樣虛無。拼了一生得來的名譽與財富來了又去,人真的是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然而我想説的是年輕的我們不能這樣消極的看待人生,所謂的名與利的確是身外之物,然而我們還是得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只為了那個過程!到了最後,一切歸零又如何,我們要得是不枉在這滾滾紅塵中走一遭!

有時痴迷於書本,隨之歡笑隨之流淚並不是好事,然而可惜我卻改不掉這個毛病,你説我瘋也好,傻也好,半之不解也罷,胡言一通也罷,只想説可惜《我們不在一起漫遊》。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0

早就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也有朋友推薦《穆斯林的葬禮》一書,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閲讀,藉此次放寒假,終於得以閲讀完畢。

未讀前一直以為這本書是紀實性的,是介紹穆斯林習俗的,讀過後才知,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實經歷,一半是作者的即興發揮與虛構,是寫愛情的。雖有一半虛構,讀到傷心處,仍不免抽泣出聲,傷感的淚水長流。掩卷後不忍再讀,不願再傷心第二次。

小説以“玉”和“月”兩條線展開,寫了一個家庭幾十年的興衰榮辱,寫了兩代人悲劇的愛情故事。兩條線在韓子奇的身上匯合,因為他琢玉、藏玉、愛玉,視玉為生命,因為他是韓新月的生身父親,他愛韓新月,視韓新月為生命。兩條線又在韓新月的身上聚焦,因為她聯繫着兩代人,是韓子奇與樑冰玉的愛情結晶。

小説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樑亦清,一個憨厚的,與世無爭的窮苦的琢玉藝人,手藝精湛,最後倒在了水凳上,倒在了辛苦三年即將完工的“鄭和航海圖”玉雕前,耗盡了心血,人玉俱毀;韓子奇,從一個乞討的孤兒到琢玉大師到收藏大師鑑賞大師,聰明勤奮有思想有心機,因戰爭流落英國10年,錯愛上自己的妻妹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為自己的後半生為女兒的一生為妻子的後半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璧兒(樑君璧)、玉兒(樑冰玉)姐妹,因受教育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觀;韓新月,一個新時代的聰慧的温婉的沉靜的女性,熱愛英語卻不幸身患心臟病而青春早夭;楚雁潮,一個從未見過父親但卻受父親牽連遲遲不能晉升為講師的青年人,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學生韓新月;還有奧立佛,一個開朗的熱愛生活的對樑冰玉一見鍾情的中英混血青年;姑媽,一個在文中沒有名字苦苦盼望兒子和丈夫能夠突然平安歸來在韓家辛苦操勞了三十多年的窮苦女人。

寫奧立佛的筆墨雖然不多,他的死卻最讓我痛心。奧立佛從見到樑冰玉的第一眼就愛上了她,愛得是那麼執着那麼熱烈那麼真誠。樑冰玉牀頭永遠有一束盛開的鮮花(無論她在或不在),那是奧立佛愛的花朵。雖然愛的表白遭樑冰玉斷然拒絕,雖然由於戰爭他們只能一整天縮在地下室裏,奧立佛卻因能與樑冰玉整天近距離呆在一起而感到欣喜。當亨特太太在被炸的稀爛的街上推開拂着臉的倒伏的樅樹枝時,她看到了徹夜未歸的奧立佛:手裏還緊緊握着帶給家裏的聖誕樹,握着一束含苞待放的紅玫瑰,臂彎裏一個傾倒的紙袋裏撒落了一片栗子……看到此我的心是如此之痛,為亨特、為亨特太太,更為樑冰玉、為奧立佛!如果不是那場差不多燃遍全球的二戰之火,奧立佛怎會死於非命!也許他永遠得不到樑冰玉的愛,但他會快樂地生活,帶着愛帶着希望幸福地生活下去!小説雖然不是寫戰爭的,但奧立佛之死卻完全是因為戰爭。還有韓子奇十年的漂泊生活,韓子奇與樑冰玉的錯愛,姑媽兒子和丈夫的丟失(死亡),都是因為戰爭!我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夠與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盡情地享受生活,更應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讀到楚雁潮對韓新月進行愛的表白,我是不理解的(正如劉白羽在序中所説,可能是因為鋪墊不足)。但隨着作者的.描述,我也慢慢接受了他們的愛,感受到了他們愛的深、愛的真。當韓太太橫加干涉,硬要阻止楚的到訪,致使新月心臟病加重,進而懷疑韓太太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從而導致老姑媽的猝然離世,而新月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而致心碎。才知相框中那個慈愛的母親是自己的親媽媽。當新月要被安葬在墓穴需要親人為她試坑時,她的哥哥天星和她的戀人楚雁潮同時跳了進去!戀人楚雁潮用手掌抹平穹頂和三面牆壁,仔細撫摩地面把土塊和石子都撿走,不讓任何一點兒坎坷影響新月的安息……讀到此,我的淚水長流,抽泣出聲。活着的人都知道,人死後實際上沒有了任何的感覺,哪裏還會感覺到身下的土地是否平整?!但那是愛的表達,雖然死去的人沒有感覺,活着的人卻是有感覺的……

掩卷深思,韓家(樑家)兩代人的愛情、婚姻生活都是不幸的(雖然也曾有過幸福的時候)。樑君璧與韓子奇從兩小無猜的璧兒奇哥哥、到相親相愛的患難夫妻,再到後半生的冰冷分居;璧兒玉兒從兩個相依為命的親姐妹到玉兒遠走他鄉孤獨漂泊,再回鄉時已與姐姐陰陽兩隔;天星因母親的私下干涉而莫名與自己愛的小容子分手;還有新月與楚雁潮,雖然情趣相投卻不能相伴終生……與書中人物相比,我們能與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相伴終生,而且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1

終於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不得不感歎長篇小説的魅力。他讓你讀完後,有一種東西yazai你的心口,不重不堵,卻時而被某個不小心的呼吸驚擾到,讓你思考他們的一生,反省自己已經歷過的歲月。

我像極了一個旁觀者,卻又似親眼目睹了他們的一生,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歡樂,甚至因為某些人的離去而感到惋惜。我自恃看過很多文章,書籍,卻被長篇小説深深的吸引了。短篇小説太短,深刻的道理可能參透一時卻不能銘記一世。而像這樣厚重的一生,放在你的手裏,你怎能不為之震撼!

那是我陪他們一起走過的一生,在孩提時代的他們是那麼的相似,不管隔了多少輩,生物體特徵,家庭出身有多麼的不同。孩童時的他們都是快樂,懵懂,無限憧憬着未來的。後來,慢慢成長,開始被喜歡的東西,有羈絆的人,社會規則伸出的鐵鏈捆綁。他們亦如同我們,只能深深的忍受着,變得越來越不一樣。韓子奇被玉捆綁,為它操勞一生,玉也深深的牽絆着他的精神,他每一次的大病幾乎都和玉有關。這是喜歡。他因為命運和璧兒結為連理,又因為愛情,和玉兒生活在一起,後來三者相撞,哪個人都是他不願意傷害的,留給他的就只有深深的痛苦。這是羈絆。他雖然對玉兒抱有愛情,卻因為身份,面子,別人的譴責,在猶豫中失去了玉兒,他玷污了愛情。這是社會規則。除了他,每個人也都被捆綁着。因為被捆綁,所以痛苦。在這裏面,看似沒被捆綁的人好像只有從倫敦回來的玉兒,她不願美好神聖的愛情遭到鄙夷誹謗,選擇了離開,她像沒有責任的雲朵。但當她飄回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失去了一切,和她有關聯的一切。因為不被捆綁,所以失去。

矛盾是人生的常態,該怎麼活,是一道沒有答案的考卷。我們惶恐的,隨意的,像蘆葦,擺來擺去……

生活也總是喜歡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驚喜”。作者對於韓新月的`定位儼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可就是這樣讓人想要小心翼翼保護的花朵卻因為心臟病,在含苞待放的年華逝去。和她捆綁的所有的人,捆綁的越緊,越透不過氣。如楚雁潮一般。他是那樣的失魂落魄,像一個殭屍,又像一棵樹。不得不感歎人類奇妙而又偉大的感情,能將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拉的這麼近,這麼緊。而我們往往面對生活的安排又是這樣的無力。楚雁潮,他也只能在新月的墓前拉着一曲《梁祝》而已。

然而生命又是這樣的可愛,讓那些能原諒的不能原諒的,都隨着時間而釋懷。到了生與死的臨界點,才發現,在意的或不在意的都只能拋下。我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終將又赤裸裸的回去。所以,還有什麼是值得計較的呢?每個人的生活就交由他們自己去過。

如果韓子奇還能再回味一遍他的一生,我希望他看見的是第一次看見玉時痴迷的眼神;是和璧兒一起重建奇珍齋時的努力;是和冰玉一起面對戰爭時對生命的珍惜;是在那棵槐樹下,天星馱着新月玩耍的歡笑;是那天,和藹絢麗的日光;是人間的温度和情感的力量。

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心裏是清楚的,寫到紙上時就亂了。想起高中時模仿歐亨利式的作文被語文老師批上的四個大字“不知所云”,不禁莞爾一笑。我又不知所云了一次。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2

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就是霍達用心血打造出來的《穆斯林的葬禮》。

起初,我一直不敢讀這本書,由於不信教。可是一打開書就沒停下來,到現在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好幾遍。

每次都帶着一個個謎團,一個個猜想,隨着情節的不斷深入,隨着謎團的一次次解開,隨着猜想的驗證,我不願結局是那樣,可是卻無法改變。

直到讀完也不願相信這一切,總是不希望擁有這種真摯的情感的人們陰陽相隔。我想也許並不是殘存的讀書看故事,而是在經歷一段段人生歷程,在咀嚼一些痛苦,在品茗一段段感情。總是將自己帶入當時的情境之中,因而不願這種不滿的結局出現。

當韓子奇重振奇珍齋,名冠金都時,我為之高興;當韓新月如願考取北大,成績優異時,我為之歎服;當韓太太對新月不理不睬時,我對其厭惡至極;當新月為得不到母親的關心,而悶悶不樂卻只能壓在心底時,我為之心酸;當新月發病面臨死亡時,我為之痛惜;當韓太太為讓天星取自己的心儀的媳婦,必須反對楚雁潮與新月的戀情而不擇手段時,我為之憤懣不已;當新月死後,我同他的家人一樣,我為之扼腕歎息。全篇以玉為題,從玉美到玉碎的過程,讓人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韓子奇,一個玉痴,玉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直至後來離開北平,甚至拋妻棄子,都不願意捨棄他心愛的寶玉,玉讓他結束浪跡天涯的孤苦命運。後來名滿京華,稱為一代玉王,但是玉帶給他的不僅僅是輝煌,也間接導致了後來一系列的悲劇。

難道都是玉惹的禍嗎?在韓太太看來是的。她從來未想過,自己的妹妹竟會奪走自己的丈夫,她感覺正是冰玉與韓子奇種下了禍根。人人都想擁有玉,但玉卻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大家只不過是玉的看守者,是玉的奴隸,玉最終不會屬於他們。

玉從他們手中流失,匯入滔滔不絕的歷史長河。可對於像韓子奇這樣愛玉,把玉視為生命的人們,他的人生因玉而有意義,如果不是玉,他早已命喪黃泉,他的執着與那最純真的夢想將他的人生演繹得有聲有色,可歌可泣,悽美深刻,感人肺腑。

韓新月,一個苦命的人,但是她卻有自己的夢想,從事翻譯工作,也因為這個夢想認識了楚雁潮這個深愛她的男人。對於翻譯工作的執着,使得她發奮讀書,考入北大西語系,使得稚嫩的心更頑強的與病魔做鬥爭,使得新月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使得新月與楚雁潮這個與她有着共同理想的人走到了一起,雖説是跨教的愛戀,但兩顆心卻是緊緊的聯結在一起。

愛情是大多數中共有的主題,《梁祝》,《羅密歐與朱麗葉》甚至《哈姆萊特》都有着愛情的渴望,可是《穆斯林的葬禮》卻讓我最真切的感受到愛情的甜美與失去心愛之人的痛苦。

韓子奇與樑冰玉的愛恨情長,韓子奇在沒來得及接觸愛情這種神祕的東西時,就因為必須撐起樑家的重擔,而草草的與樑君璧結婚了,他不懂得愛情是什麼,當發現愛情的時候已經晚了,她已為人婦,可是他卻無法控制自己對愛情的渴望,與樑冰玉大膽的結婚生子,我想小説的悲劇性就在於愛上韓子奇,韓子奇所愛的竟是妻子的同胞姐妹,還在於它衝破世俗與樑冰玉在一起,但不忍拋妻棄子,丟下身價的軟弱。

楚雁潮與韓新月從相遇到相識。再到相知相愛,一切的一切來得那麼的自然。然而彼此傾心且有志趣道合的兩個人,會被一道道難以想象的關卡難住了。韓太太的極力阻礙,無情的病魔的剝奪,讓他們無法繼續在一起,甚至陰陽相隔,當新月的墓前回蕩着《梁祝》,當頭發花白的楚雁潮幾年如一日的陪伴着新月那一幕,浮現在我眼前。

韓子奇的命運是痛苦的,為了那些玉他放棄了朝覲的使命;為了那些玉他拋妻棄子;為了那些玉他葬送了冰玉母女。

韓新月的命運同樣是痛楚的,從小在缺乏母愛卻極度渴望擁有母愛的環境中長大,當錦繡的前程隨着大學的開始卻因病休學,當美好的愛情降臨時,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被命運帶離了人世。

她的人生多麼短暫,卻留給大家無限的痛苦與留戀,或許以後不敢看月,每當看月時必會響起這悽美的愛情故事與這痛楚的命運人生吧。

故事教會我們:珍惜。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教會我們不要總被世俗所牽絆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懂得捨棄,不要太過執着的追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與人為善。

有人説,“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戀人,他們就一定如陌生人般達不到愛情的最頂峯,而最深刻的愛情卻是給予對方最大極限的自由”。

也許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愛情,我無法體味這話的'真諦。但在這本書中,樑君璧對韓子奇的愛讓人感到畏懼。樑冰玉不顧一切的愛,為了自己的愛不惜毀了姐姐的家庭,她的愛是自私的。樑君璧為了捍衞自己的愛而不惜扼殺兒子女兒的真愛,為了挽回自己未能得到的愛。她用母親的身份強行安排女兒的愛情,為了阻止丈夫對妹妹的愛而強行趕走了妹妹,但這又得到了什麼呢?她只留住了一具沒有心的軀殼,她這一輩子再也沒有得到丈夫的愛。

韓子奇為了固守自己那份追求,而不惜放棄家庭,他是在戰爭中保留了那些玉,可是結果呢?他的背叛使兩個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為他的執着最終決定了她最愛的女兒新月無法幸福。

所有的不幸的愛情,都是因為一個穆斯林的身份,新月與楚雁潮是這樣,如果新月不是一個穆斯林或者楚雁潮是個穆斯林,那麼樑君壁就沒有藉口阻止他們,新月的生命也就不會這麼快結束了,月與玉的穿插,跨越時空,奇珍齋的興衰,韓子奇的人生經歷,韓太太的心酸與無奈,韓天星的耿直,陳淑彥的賢惠,樑冰玉的倔強。

玉,象徵財富、身份、地位;月象徵純潔、善良、明淨,但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罷了。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3

韓子奇也是着本書的一個主要人物,他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天星和新月的爸爸,是樑君碧和樑冰玉的“奇哥哥”;他曾經風風光光,也曾經落魄潦倒;他曾經當過學徒,也曾經身為掌櫃;他曾經富甲一方,也曾經身無分文;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他經歷過太多的風浪。

由最初的流浪兒成長到後來的轟動一時的奇珍齋的掌櫃,韓子奇經歷的太多。師傅剛死,他就離開師傅的家人,去投奔了仇人蒲綬昌,他手多少委屈,誰能理解呢?為了完成師傅的臨終之作,他忍受了多少苦,忍氣吞聲地在仇人那兒呆了三年,這苦誰又能受得了?戰爭來臨時,他必須在妻兒和心愛的玉之間做一個選擇,無論那一樣他都看得都比自己的命還重要,這種心靈的掙扎有幾個人曾體驗過呢?當回家希望渺茫是,他和自己的小姨子結合,並且生下了一個孩子,戰後卻如願已償地回到了家鄉,面對兩個自己深愛的女人,面對街坊四鄰的言語,他被迫讓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失去了母親,着又要給他那已經受傷的心靈帶去多大的打擊,誰又能體會得到呢?最後,當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離開人世之後,在紅衞兵把他最後賴以維持他生命的玉全部抄走時,他那飽受摧殘的心靈終於承受不住,他滿懷悲恨離開了人世。

先説一下他的情感經歷。小時便成了孤兒,後來被他的“巴巴”收養,展轉來到北京,做了他師傅樑亦清的學徒。不久師傅又被仇人害死,這是他經受的第一次比較大的情感打擊。緊接着,他到仇人的店裏當了三年的學徒,任人指任人罵,他也擔當下來了。然後就是回到師孃身邊,挑起這個家庭的重擔,並且打敗了仇人,替師傅報了仇。在這期間,他過的應該相當不錯。他不僅把師傅的“奇珍齋”變成了京城人盡皆知的大店,而且讓仇人丟盡了顏面,自己也收藏了很多他看得比命還重要的玉,成了北京的“玉王”。但是好景不長,日軍在這個時候發動了侵華戰爭。他被迫丟下妻兒,帶着自己心愛的玉流亡到英國,不幸的是,英國也正遭受戰爭的摧殘。在英國,他和私自隨他來到英國的小姨子產生了愛情,兩個人以夫妻的名義在英國生活了十年,並且生下了一個孩子。十年之後,他們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之後活了下來,並且順利回到了家鄉。在北京,他們的結合還沒有公開,只有他妻子和家裏的僕人“姑媽”知道。為了逃避世人的譴責,他的妻子採取了這樣一個措施————讓自己的妹妹冰玉離開家,實際上就是把冰玉趕出家門;然後讓那個私生子叫她媽。就這樣,這個家庭避免了破碎的危險,但這卻給韓子奇帶來了巨大的心靈創傷。他從心底裏感覺對不起兩個女人,感覺辜負了師傅的囑託,感覺對不起新月————他和冰玉的孩子,感覺對不起天星————他和妻子的孩子。這件事給他增加了巨大的心理負擔,他的感情再一次遭受強烈衝擊,他的心上又多了一快傷疤。在後來就是新月的死,這個他最疼愛的孩子的死,幾乎讓他的情感面臨崩潰的危險,他最後賴以維持生命的就剩下他用畢生精力收集來的玉了。儘管他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但是這個祕密還是被發現了————一羣紅衞兵闖進了他的家,把他玉一掃而空,還把他趕出了生活多年的四合院。他所有的精神支柱都沒有了,那個瘦弱不堪的軀體也終於承受不住了,他滿懷悔恨和痛苦離開了人世。

有誰能經受住人生這麼多次起伏跌宕,每次都是天堂和地獄間的!但是他無怨無悔的承受住了,但他也是及其不幸的一個人。自己本不是回民,為了生計不得不欺騙了“巴巴”;到了北京還是不能得到解脱,只能繼續扮演他的角色。他的內心有太多的苦楚,有太多的祕密,卻不能對任何一個人傾訴,哪怕是樑君碧和樑冰玉也不行,因為最大的一個祕密就是欺騙他們的!一生的悔恨就在臨死前才對他的妻子説了,可能他不知道,或許也正因為他知道,那句話對他的妻子造成的震撼和打擊。但那已經不是他能考慮的事情了,他要走了,他不能再繼續隱瞞下去,他説完之後,到了天堂或者地獄才能安心一點。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4

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讀完了一直襬在案頭的《穆斯林的葬禮》,這也是本不喜歡讀書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讀完一本書。良久,難以卸下心頭的沉重,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但仍然有種如噎在喉的感覺。厚厚的一本書,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頁,捧在手裏,我彷彿能聽到她發出的吶喊聲,那是對信仰的呼喚,那是對生命的呼喚!我彷彿看到了一條長河,一條玉的長河,一條人生的長河,一條命運的長河,一條悲劇的長河!

這是作者的真實經歷嗎?要不然,怎能刻畫的如此精細,像是琢玉一般。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塊玉,一塊沾滿了鮮血的玉,她太壓抑了,讓人難受的喘不過氣來,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對每個人物的刻畫都那麼豐滿,那麼有生命力。

有人説這本書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場交錯扭曲的愛情悲劇,我覺得更贊成是在描述韓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個悲劇的導演。他並沒有回回血統,只是吐羅耶定巴巴收養的孤兒,之後隨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嗎?在遇到樑亦清的之後,着魔似的對玉產生濃厚的興趣,隨之放棄了到麥加聖地的朝覲。在楚雁潮向新月求愛之時,他因教規默許了君壁執意的反對,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嗎?不算!他和玉兒結合,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還是為了戰勝戰爭帶來的'絕望與恐懼?如果不是和玉兒結合,回家之後他的良心便不會負債,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會那麼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兒結合,便不會有新月,新月便不會受那麼多與生俱來的苦。君璧是一個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這一切,想讓她向對待天星一樣對待新月,那可能嗎?新月一直渴望“媽媽”的愛,卻一直被冷眼相待,她從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許就是因為長期的精神壓力,才會後天患上了心臟病,才會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讓人扼腕的愛情。於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韓子奇的痛苦……

在韓子奇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直在重複“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對真主的拷問,他甚至害怕面對自己,他無時不刻不在懷疑自己的行為,懷疑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獨的,是充滿了恐懼和未知的。

這是一部沉重的書,沉重的讓我沒有勇氣去重新翻開她,我會懷念堅強美麗、懷揣理想信念的韓新月,懷念才華橫溢、富有責任感的楚雁潮,懷念面對生活的窘境勇於擔當卻因不倫之戀陷入無邊苦海的韓子奇,懷念一言不發卻很有男子漢氣概的韓天星,懷念伶牙俐齒、極富統治欲的樑君壁,懷念敢愛敢恨、勇於追求新生活的樑冰玉,懷念樸實無華、任勞任怨的姑媽,懷念熱情如火、痴情執着的奧利弗……

書讀完了,一切終將褪去,皈依歷史的塵埃,但是對信仰、對自由、對生命的呼喚,必將像寒山寺的鐘聲,穿越千年,滌盪着我們的心靈!

大膽的追求我們的信仰吧,大膽追求我們的夢想吧,大膽追求我們的.愛情吧,趁着我們還年輕!

國中時讀過一本書,叫《穆斯林的葬禮》。它是我最喜歡,也是另我感動最深的一本書,至今,我還對它記憶憂心彷彿昨天還在看這本書呢!生命的輓歌總有一種愛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情讓人無言以對,韓新目一個唯美的易碎,或許從易碎種,才讓我永久的回味書中所述的純潔的愛情與無畏的生命。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無意間看了它,卻再也無法從中拔出來,一任淚流滿面,它不煽情,但卻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氣讀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為什麼總是揮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讓我看到人性的弱點,人生的無奈,更重要的是由愛而襯托出生命的價值!這本書裏,兩條軌跡穿插着前行—“月”與“玉”,兩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麼的相似,是悲字溢滿心頭的苦澀,或是被感動良久的悲楚,命運無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這白紙黑字,着無盡的愛。樑冰玉,韓之奇,上一代的愛情沒有幸福,有誰能體會。看着小心越可愛而安詳的臉龐,而斷然離去的冰玉的心情呢?

更有許多感受,當他重回故居為了女兒,卻只能面對一片連墳都難以發現的“墓地”的悲楚呢?正義,何以能讓你生,或是滅呢?正義站在新月身邊,但同時死神也降臨,正義有時候是那麼脆弱連同脆弱的生命,一併離去,為什麼?為什麼?復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個悲劇,一個宿命,有輪迴到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人理解這樣的家庭。曾受戰火的洗禮,靈魂和呻吟毀滅的人?逃離了戰火,樑冰玉猛然的發沉:比戰爭更恐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興衰,那麼無力地控制着人生,那麼有力的詮釋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清無畏……人生從來沒有輪迴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歷史,他是人的足跡,但並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於正視自己的歷史?生命的輓歌,在逝去之時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後來的韓志奇流浪,本來就是一種悲哀,女兒的離逝,正如那含苞帶放的花蕊。花還未開,花枝失折了。永遠不能彌補。葬禮時一切的終結,也是一切的起點。沒有人知道,葬禮的哀歌在為誰而唱,為誰而熄?一條是私怨不停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分明的死衚衕,韓子琪而韓子琪,就這樣被生命捉弄,新月與子淇兒女之間無盡的愛。但也無法改變決定的事實。或許新月一開始就錯了,韓新月與楚豔潮,更是一個錯誤,在那戰火連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東北大圓內未明湖畔!她的師生戀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麼的無力。即使有楚老師深情的呼喊,點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變現實,冷酷的“母親”韓子琪投入仇人門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絲一毫之前也飄然入心,直到讀到新月之亡,已經不住流淚,為什麼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久久沒有為一本書感動了,是他讓我找到了一份純真的感動,哪一點希望那一份愛,以及那一縷生命,生命的輓歌為誰而唱,生命的輓歌為誰而鳴。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5

穆斯林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們信仰真主。而《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就是以宗教信仰而引發的故事。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她用雙手編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愛情交錯在一起。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着這樣一段對話。“楚老師,魯迅他為什麼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為什麼要五百年的骷髏‘起死’呢?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我不知為何這句話讓我如此震撼。也許人生就像莊子説的那樣:要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不是嗎?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名名為韓太太的人物。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心計多端,專橫冷酷。她的一生遭遇了多麼凜冽的背叛,承受着多麼沉重的`負擔。她不是聖人聖母,她也會恨會痛。她恨丈夫的背叛,也因一個個親人的離去而悲痛萬分。她所做的一切在我看來她只是守護着她認為應守護的東西。雖然在他人看來十分迂腐。

這本書中還有如初生之月一般純潔的韓新月;文質彬彬的楚老師——楚雁潮……霍達將這些人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最終以悲慘的結局為這本書畫上句點。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緊閉雙眼,三代人都愛恨情仇仍然在腦海中不斷演繹着,不知從何處傳了楚老師那悽婉的琴絃。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6

故事講述了三代穆斯林家族的辛酸和血淚……

故事伴着新中國的社會背景,夾雜着人性中的欲説還休、欲言難盡的情感糾紛……

故事中有含苞卻難以怒放的愛情,有激昂熱烈卻被信仰阻隔的愛情,有經歷了風雨之後,將成將斷之際失去了生命的愛情……

故事中以穆斯林人的葬禮為明線,以此來講述穆斯林人的故事,講述人一生中所遭遇的悲歡離合,講述的並不只是故事中的人,平凡生活中更有這樣甚至過之的人和事。曾經許多感人故事中,“情”一直是最真最誠的不易被人察覺的展示人性的主線,此中亦然~

人物中有勇於割捨親情愛情,讓勁風苦雨伴隨着人生悽美的樑冰玉,有持家主業、力挽雕弓,卻被親情與愛情阻隔的樑君碧,有曾忍辱為情為義,偷生為愛為玉,舍玉為義為家,又抱憾一生,悲痛慘淡的韓子奇,有義重情深,敢愛敢恨,卻又愛上了半個生命卻執着無畏,一心向着情的楚雁潮,有細膩略含羞澀,膽大有怯弱,堅強又脆弱,為了情、為了愛,追求美好,卻失去了生命的韓新月。有朦朧又清晰的情感梗概,有堅強又脆弱的人生故事,有忠貞卻屈於現實的情愛,有幾世人的人情冷暖,更有潸然令人淚下的動人場景。不需要太多的情感流露在紙上,而那份欲言難明的情卻已悄然爬上了心頭,不需要技巧性的語言描述場景,而鮮活的畫面卻躍然紙上。他們的故事中有穆斯林人的堅持,有現代人觀念的新意,有明如皓月的“新月”有秋去春來的“雁潮”……而穿插其中的愛卻是永恆的主題,在“新月葬禮”中昇華的情在三十多年後依然在“葬人”的地方靜靜的釋放生命的餘輝,終究匯聚成一片至真至誠至熱烈的光芒。他人雖在世間,心卻隨她去了天堂;她人雖在天堂,但心卻跟他留在了人間。如果説雷峯塔壓住的'情是華麗的鬧劇,那他們的故事就該叫悽美的回眸。

她帶去的是一顆火熱的激昂的充滿了愛戀的心,留給他的是一顆玉潔的忠貞的攜帶着要比生命還重的深情的心。而互在彼此的心中,阻隔的不是信仰,不是家人,更不是兩個世界的門,而是彼此的不渝的情,以情作為阻隔,不若説情是橋樑,這才構建了他們的愛情故事。而故事的名字不是“葬禮”,不是代表着埋去一切的“葬”,而是穿越時空與時間的,不受任何羈絆"永恆”。所以《穆斯林的葬禮》葬下的並不是情愛的結局,而是種下了永恆的開始。

書中所説的黃金有價玉無價,這本書也應是無價的,拜讀完此書後我百感交集,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藴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7

很在就聽説過有一本書名字叫做《穆斯林的葬禮》,那大概是在國中的時候,由於孤陋寡聞,並不知曉其中的“穆斯林”是為何意,偏執的把其看作是一位外國佬的名號。此刻想起來着實是鬧了個大笑話。原先信仰的人都稱之為穆斯林,這也是我來蘭州之後才明白的。畢竟那裏少數民族聚居,回族,等少數民族甚多,並且都是穆斯林。長期下來耳濡目染,對我這個從未接觸過穆斯林的人來説應當是大開眼界,對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也略知一二了。

某次與舍友閒談,無意間提起了《穆斯林的葬禮》,舍友表示很早就讀罷了,並且對其評價甚高。心中不覺有種失落感,自歎讀書太少,雖早知其名,卻無動於衷。楊絳先生以往説過:“讀書太少,想法太多。”我深感自己讀書不多,想法更少。

在學校這本書是很難借到的。圖書館僅有少之又少的幾本,外加年代久遠,表面破舊不堪。大抵是因為太早出世,太早出名,太多人看。

好不容易拿到書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作者簡介:“豁達,女,回族,國家一級作家。”原先作者本人就是穆斯林,怪不得她寫的是關於穆斯林的書。

大概用了兩週的時間,看完了我向往已久,期待已久的《穆斯林的葬禮》。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説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形態卻又交錯扭曲的感情杯具。主要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文學作品中性格迥異,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的是伊斯蘭文化與華夏禮貌在歷史長河中的碰撞與融合。

文章的構思也極為巧妙,以“玉”和“月”作為兩大部分的主線,“玉”和“月”之間互留伏筆,循環漸進,環環相扣,漸漸融合,最終兩者接近之時令人豁然開亮,恍然大悟。

文中穿插的是琢玉高手的獨特技藝和心路歷程,回族人民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屈辱的戰爭歷史背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歷史片段等。不論是語言描述,動作描述還是心理刻畫,作者都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撼動讀者的心靈。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新月。造化弄人,她的出生本來就不被他人所理解。一個美麗温婉,充滿智慧的女子,應對自己觸手可及的北大燕園,應對自己喜愛的西語專業,應對自己憧憬的翻譯事業,以及應對自己情竇初開時遇見的楚雁潮等等。因為病魔,因為家庭的不幸使她與這些嚮往都漸行漸遠,直至死亡把它們都分開。她是一個萬千生靈當中不幸的穆斯林。

作者説:“我在書中淨化自己的心靈,期望我的讀者也得到這樣的享受。”的確,一點一點的讀下去,我看到的是一個莊嚴肅穆的偉大世界。我的情感和思緒跟隨作者的筆尖跌宕起伏。冰心説這本書是中國女作家寫的奇書,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心中不覺又一種悲傷的情緒,悲傷是因為我所喜愛的人物命運多舛,香消玉殞,以至於在睡夢中也被新月的坎坷命運所驚醒。當然也留存了另外一種情緒,那就是滿足。因為我有幸讀到了《穆斯林的葬禮》,並且永遠記住了它。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8

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禮悼詞

讓我們緩緩拉開故事的帷幕:八十年代的一天,北京,一個古老滄桑的城市,一座頹舊的四合院門前,佇立一個風塵僕僕的老人,夕陽的餘輝已經無力再現這座城市,這座記憶之城,一扇門,兩重天,老人無可避免進入悲劇的記憶

時光,斷層。讓我們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愛和恨,幸福和苦難,放任和堅守。

樑亦清,一個本分低調的琢玉人,終日默默無為的勞作,將自己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低價賣給玉器行,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一輩子都在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盤剝,他象徵中國廣大的任勞任怨的人民,推動着社會的進步,但卻在社會的底層掙扎。視玉為命的樑亦清,再玉作坊裏苦心經營自己的生計,自己的夢想,但有一天,傾注他大量心血的寶船玉雕卻不幸碎了,玉碎,也即他命運的碎,在終身勞作的作坊裏,他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韓子奇,一個孤獨漂泊的孩子,無父無母。但他從穆斯林中得到了庇護,吐羅耶定收養了他,從此他們輾轉流浪,朝者聖地麥加行進。這是飽經滄桑的人們在尋找精神的皈依。有一天,他們來到樑亦清家,受到很好的接待,因為他們都是回回,都信仰安拉。韓子奇與玉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此,他留下來了,放棄了朝聖。作為一個在玉器行打拼的人,子奇明顯比師父強很多,憑着對玉的苦心經營,創建了一番基業,但這一切在xxx不安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多麼脆弱。韓子奇為保護玉器,遠渡英國,但命運終究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久德對英發動猛烈攻勢,異鄉的硝煙刺痛遊子漂泊的心,滿世界都是戰亂,而家國在滾滾硝煙中愈發悽迷,美玉也在異國毀壞,在宏大的社會背景下,在執拗的個人堅守也會在瞬間崩潰。漂泊無依的靈魂還在尋找皈依,無法重圓的結局卻早已埋下漂泊無依的宿命。那些痛徹心扉的失去,那些刻骨銘心的流浪,那些扭曲卻又真實的愛情,全部要匯流成一個人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民族的悲劇!

樑冰月,正如名字的釋義,冷冷的月兒,悽清孤獨,藴着隔世的光芒,這是她的個性。戰亂的年代,她考上了北京大學,並很快融入了時代的大潮,時代動盪,青年人思想更加動盪,她有着那個時代青年人特有的迷茫與衝動。她最深愛的人,卻背叛了她的信仰,她陷入了絕望,最後選擇了離開,離開這個帶給她痛苦的地方,跋涉萬里,與子奇共赴英國。但命運並不因為她曾經的不幸而垂青於她,外國人瘋狂的追求,昨日夢魘的重現,一切都另她更加難受,記憶是七月的大水,氣勢洶洶找她來複仇,她站在原地,淚流滿面。追求者的猝然離去,讓她的心靈蒙上了更深的陰影,近乎崩潰的靈魂再也無法倔強的支撐,而同樣的子奇也在異鄉尋找慰藉,他們走到了一起,因為混亂的年代,誰也不知道誰還活着,誰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後來回國,冰月依舊在異鄉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樣,‘’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經勇敢的衝破世俗,這是她一個人的化蝶,沒有人能夠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會在那樣進行了。

韓新月,這個天真善良的女孩子,從小在複雜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母親對她有些冷淡,而父親卻總有些難言的苦衷。18歲時,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學,和她生母一個學校,命運的軌跡驚人的重合。當美麗的新月跨入這個學校,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展開,她學着自己忠愛的英語,遇見了另她心儀的楚老師,新月苦練英語,成績越來越好。同時,她和楚老師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這一切都在向美好的結局方向發展,但人間終究沒有童話,一切都潛伏着危機,新月的養母強烈的反對他們的結合,而新月也在生命中最燦爛的年華猝然凋謝。當那些美好的東西被一種無形的力量一點一點毀滅,就是悲劇。楚老師為死去的新月試坑,生離死別,何等悲傷。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着幾代人的悲劇。當棺門關閉,世界在亡靈面前冷得乾淨,那時他們曾經來過的世界,但終究不能停留太久,一切都將成為一段再也沒有當事人的'往事,讓憂鬱的遠天,落寞的季節來詮釋葬禮的背景吧!

這本書,有着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着濃厚的宗教氣息,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是一羣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於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悽迷。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願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於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裏?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癒合的疼痛,當面對宏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於事。悲劇,作為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着更深的瞭解,啟示後來的人,後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那些往事,讓我學會回憶,那些悲劇,讓我學會流淚。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更加敢於去憎恨,去熱愛,去嘗試,去體驗!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29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一道門,隔着兩個世界。”——一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霍達用穿插的筆法,寫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描繪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劇,喜劇,輪番演出,不捨晝夜,無盡無休……”的“演出”,體現了他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藴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作品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穆斯林與穆斯林之間的純真厚愛的感情,用婉轉的字跡書寫了楚老師和新月之間的師生之情和催人淚下的師生戀情。故事最後的情節跌宕起伏,一些難以面對的事實層層呈現在了世人面前,讓讀者真實的感情都融進了作者的心血之中,氣勢高昂、感情悲壯。

猶記得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還只是高一,我的一個朋友因為看這本書而落淚,也是因為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裏沉甸甸的。

讀罷此書,讓人不禁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獨自漂泊他鄉。

或許只有真正讀過此書的人才能體會到他們幾代人糾結的心酸與無奈,也會因此而留下心痛的淚水……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0

霍達説:“我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願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閲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彷彿理解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己的感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颳殘的花朵般的感情討個説法,只是,他不能。他明白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淨,大雨過後,他還是要應對一切,可是,在風吹雨打中,他的腰桿更加挺拔傲然,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 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幹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後,即使拖着殘軀,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顯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對待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韓子奇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回到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幹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痴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説:“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能夠一向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天堂、輪迴,我只明白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淨化心神了。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1

穆斯林,回回,人性,愛情,玉,月。這確實是一本言情小説,但真實的歷史背景和宗教氛圍帶給它不一樣的色彩。

新月説楚老師讓她自知,這個概念我很喜歡,她掉落人間不染一絲塵埃,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前行,自信善良,重病中戀愛中最記掛的也是翻譯文稿一事,文中唯一自私的一次是到了宿舍選牀鋪,這個情節更符合她的年齡心智了,看完全文細細想來覺得這個情節使她真實多了。更加不真實的楚老師才是全文唯一一個永遠在為別人付出的真善美代言人,感慨嗟歎這份情。

至於另外一個主角,或者説真正的主角,韓子奇,我只能感歎,歷史背景下,每個人的命運或多或少都受到大環境的'推動,他抓住命運又最終被打倒,一直在對玉的着迷中度過一生,也因此做了很多後悔的決定,臨終回首竟然剩下的是平日不夠上心的信仰,可憐可歎可悲。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2

《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一個回族姑娘,她用獨特的視角,以“玉”和“月”為兩個特定的兩個意向穿插在一起,交替地展現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艱難的足跡。“玉”的故事是圍繞老一輩韓子奇展開的,“月”則是關於小一輩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的故事。交替的“玉”和“月”的故事,在不同的時代,向我們傳達着同樣的情感,即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兩代人,面臨着不同的痛苦與磨難,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做出了艱難的抉擇。整本書,圍繞着“玉”和“月”交替展開,也可以用兩個字:“悲”與“情”來概括。

先來説説以韓子奇為代表的老一輩的“悲”與“情”。

對於韓子奇來説,玉就是他的夢想。一個對玉熱愛到痴狂的人,忍辱負重去奇珍齋學徒只為師父樑亦清報仇,後重振家業。在他決定從奇珍齋回來的時候,就註定他一生都要和樑君璧綁在一起。他對樑君璧的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或許是因為師父長女的緣故吧。侵華戰爭爆發以後,擔心玉毀的他去了倫敦,同行的還有感情受挫的妻妹樑冰玉。倫敦也逃不過戰火的紛飛,在異國他鄉,兩人便相愛了,生下了私生女韓新月。對於樑冰玉,韓子奇便是難以割捨卻又抵抗不了命運的愛情。回國後,冰玉不堪姐姐的屈辱遠走他鄉,留下了新月,卻帶走了韓子奇畢生的想念。

對於樑君璧來説,家就是她的夢想。她雖寵着妹妹,但也無法接受韓新月存在的事實。她的內心,一定是極為痛苦的吧。這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人事還是命運,她也無從瞭解。她能做的,就是壓抑着自己過日子,維繫着她眼中的家。

樑冰玉,這個有着家國情懷的姑娘,從愛上韓子奇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她一生的錯。有人可能會説:“相愛不分對錯”,我就不發表看法了。很大一部分人對該書評價不高,大多是因為韓冰玉的緣故。如果那時候樑冰玉沒有跟去英國,而是韓子奇和另一個人相遇了,命運會不會對他們更好一點。

老一輩的錯誤已經鑄就,無辜的便是新月這一代的孩子們。

韓新月一定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小姑娘,成績優異,心地善良,每個和她相處的人都會覺得她是一個天使。她和班主任楚雁潮之間,不同於韓子奇和樑冰玉,是在和平年代的自發的愛情,與其他無關。當她知道自己的老師也喜歡她的時候,世界就被點亮了,照耀着她與病魔鬥爭的路。在這條艱難的路上,樑君璧以楚雁潮是漢族人為由不准他們來往,同時也讓新月懷疑自己的`身世。

其實故事在新月死的那一刻,也跟着死了。新月是韓子奇最後想守護着的天使,是楚雁潮追尋一生也追不到的摯愛。多年以後,新月的墳前,依舊有個中年男子吹着斷腸的《梁祝》,一生都在想念着那個遠走的人。

一個錯誤的開始,如果不把握好,怎麼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韓天星喜歡小榮,但是母親樑君璧極力反對,工於心計的她拆散了天星和小榮。究竟是她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還是韓子奇讓她變成了這樣?還是命運讓她變成了這樣?我們都無從得知,或許在新月存在的那一刻起,這個人就變了。

時代帶給我們的是經驗,好書帶給我們的是情感。在追求夢想,嚮往愛情,反抗命運的路上,我們未必能説比主人公做的更好。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成就了不同的“悲”與“情”,同時反映了穆斯林在中國行走的艱難與痛苦。終有一天,合上書本,我們會發現:在交錯的故事裏,自己的平淡生活才最為真實。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3

《穆斯林的葬禮》是十分經典的一本書,我久聞其名缺從未開始讀它,也許是因為“穆斯林”這三個字的神祕和我對它的不理解,也許是對葬禮的的恐懼,從中學時在路邊的小書攤看到這本書,到現在才開始翻開這本書,確實用了很長的時間。

這本書出版於1988年,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將,作者是霍達,回族,生於珠玉世家。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圍繞一個穆斯林家庭展開,以玉的故事貫穿始終,講述了這個家庭和社會60餘年的歷史興衰變遷,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又以玉為紐帶描寫了書中幾個關鍵男女的愛情悲劇,不同時代的兩代人卻有着相似的交錯扭曲的愛情悲劇。讀完再看作者的簡介,才發現彷彿整部書的內容都是作者親身經歷一般,才能寫出如此感人的故事、如此優美的文字。

這本書講述的是樑亦清、韓子奇和韓新月三代人的故事,從晚晴民國初年祖輩樑亦清收養孤兒韓子奇開始,一直圍繞樑亦清的玉器手藝和穆斯林的地位闡述;到父輩韓子奇繼承樑亦清的玉器手藝並發展為玉器生意,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放戰爭直到解放後這段時間裏,韓子奇經營的奇珍齋的動盪,韓子奇與樑亦清兩個女兒的愛情糾葛;再到女兒韓新月讀了大學缺因病去世,與楚雁潮的愛情故事,穆斯林信仰的諸多禁忌;最後寫到了文革開始後,韓子奇一生珍藏的玉被奪走,伴隨着玉的流失而死去,整個家庭終歸於平靜。

整部書有五十萬字之多,但是讀起來絲毫不覺得厭倦,從頭到尾絲絲扣人心懸,一旦拿起就很難放下,非要一口氣讀完才覺得能夠舒展一口氣。從書的結構上來看,過去與現在的內容相間隔,讀完過去的那個章節,忽而又回到現在的章節,竟然不覺得唐突,兩部分內容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這是十分困難的。讀完只覺得內容十分流暢,前後銜接十分緊密,前面設置的包袱在後面某處非常自然地就出現了,也許前面並沒有專門設置包袱,但是會讓你感覺就是那麼的自然,不僅僅是文字上的前後呼應,內容、內涵、故事都是那麼的呼應。甚至連作者自己都説“我在落筆之前設想過各種技巧,寫起來卻又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經離開我而存在,我的任務只是把它“發掘”出來,而無須再補上一塊或是敲掉一塊。它既然是“孕育”而成的,就不能像人工製造的那樣隨心所欲地加以改變。我尊重這個完整的.肌體,我小心翼翼地、全神貫注地捧着它,奉獻出來,讓它呈現它本來的面目於讀者面前。”能產生這麼好的作品,作者寫之前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遲遲沒有動筆,就為了等待落筆的最佳時機。在落筆前的很長時間裏,作者反覆向身邊的朋友講述着還沒有寫出的故事,而正是因為許多的內容都是作者的的親身經歷,才能如此的流暢,講述才能夠如此的感人,以至於她的聽眾都已哭泣。打動了別人,打動了自己,等到了最佳時機,終於落筆將書寫成,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自然,但是背後又經過了那麼多的艱難。

“隨珠和碧明月清風”是書中博雅宅的主人“玉魔”老人所寫,玉和月在穆斯林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這句話正是緊扣了玉和月的意象。“玉魔”死後他的家產由兒孫敗光,一生收藏被散賣;反而由“玉王”韓子奇通過各種努力又收集了起來,韓子奇與玉的聯繫、與妻子樑君壁和妻子妹妹樑冰玉的愛情糾葛都是圍繞着玉和月展開。女兒韓新月與她的老師楚雁潮的愛情又照應了母親樑冰玉當年的逃避與面對。無論是“玉魔”死後的家產散盡,還是“玉王”一生收藏的流失,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已經給出了穆斯林的解釋,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他離開了吐羅耶定巴巴,被虛幻的凡世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

這部書的內容也是感人的,裏面對於穆斯林習俗的描寫內容十分的多,尤其是關於穆斯林只能與穆斯林結婚的這種禁忌,貫穿始終,也造成了女兒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妹妹樑冰玉的愛情悲劇,乃至樑君璧的婚姻悲劇,當讀完整部書後,正為如此多的悲劇所感懷時,韓子奇口吐真言,自己並不是一個穆斯林,將整部書之前架構的一套體系推翻,但這又是不能被允許的。故事引起了讀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韓新月的一生雖短暫,她卻能夠像母親一樣反抗社會的偏見,勇敢的追求自我和愛情;韓子奇一生波瀾,卻在臨死前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樑亦清勤勤懇懇,正像是目前階層分化中的藍領技術人員,卻又是無法改變的階層固化,這也是不同民族的地位不平等所導致的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僅是樑亦清、韓子奇、韓新月三代人的葬禮,還是在整個社會以漢族為主的背景下,穆斯林作為少數羣體的葬禮,體現了整個社會的矛盾衝突與最悲情的美,當面對諸多的選擇而無力掌控時,這就是命運的悲劇和人性的葬禮。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4

第一次,這麼快看完了一本四五十萬字的書,雖然不是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禮》,卻又一次將自己深深的融入其中,細膩的文字、純樸的情感、悽美的故事……看完了,全身繃緊的神經得以鬆弛,卻仍然是欲罷不能。閉上眼,腦海還停留着裏面的影像,我再次走進了他們的世界!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讓我碰撞到了生命的美麗!着實讓我觸動的一個人——盧醫生,可畏更可親可敬!像母親一樣呵護着脆弱而堅強的韓新月。以下是她對韓新月所講的一段關於莪菲莉亞的話:“我覺得這個莪菲莉亞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麼愛哈姆雷特,卻連表達的勇氣都沒有,只會説,‘嗯,殿下’,面對宮廷裏的陰謀和哈姆雷特的悲劇,她唯唯諾諾,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遺憾的是,莎翁對她的結局無計可施,就讓她瘋,讓她死,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別緻,漂在明鏡似的水上,頭戴奇異的花環:毛茛,蕁麻,雛菊,長頸蘭,輕輕唱着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詩意,很美,可是,這美還有什麼意思呢?我不能欣賞這病態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這樣激動人心的鼓舞韓新月的一番話,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臨生死早看似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醫生之口,她對美的'定義是那麼不容置喙,她是那樣的堅定心中的理想,堅定着對生命的美的定義!

正所謂“朝如青絲暮成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總是附加在生命上,無從抗拒也無從躲避,可當這種自然規律落在這樣一個清新可人、聰慧熱情和温柔善良的純真少女身上的時候,我是那樣的難以接受。她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着對絢爛生命的渴望,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被她的純真和熱情所打動,依然無情地帶她走進了穆斯林的葬禮!同時令我潸然淚下的就是這段唯美而刻骨的愛情——楚雁潮和韓新月。他們相遇在北大,他們是師生關係,但是相同的熱愛與夢想讓他們越走越近。可是夢想還沒開始啟航,就要戛然而止。風濕性心臟病即將將她如花一樣的生命送到了穆斯林的終點,楚雁潮的隱隱的愛被病魔催生並迸射出驚人的火花,他無法面對失去她的痛苦。於是他在病榻前終於向她表白。對於一個十九歲的少女而言,愛情究竟為何物?他也許並不完全明瞭,但是他能清晰的感受到那股來自心底最真切的呼喚,似乎早已註定了一切。我想,能相愛也是美麗的,不論結果怎樣,真的,能相愛,就是美麗的……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

我歎息着韓新月的悲苦,感悟着生命的真諦——生命因得到珍愛而美麗!和她比起來我們的幸福何止一點點,我們還擁有着生命,有親人朋友的愛,有陽光暖暖地照着、微風徐徐地吹着,難道這些還不夠嗎?這本書給了我大大的啟發和鼓舞,它教我想要咀嚼出生命的意義,就要把握當下的每一天,善待生活、關愛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論是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還是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都請學會瀟灑、學會珍惜吧,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一如也無法預知自己的到來。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和體驗,用我們充盈的肌膚和鮮活的生命,去感知自認為美好的一切,微風、晨光、暖陽、貓咪柔軟的毛絨、愛人温暖的手心……然後,在生命的年輪上,去實現花之綻放的美麗!

《穆斯林葬禮》讀後感 篇35

他曾經是擁有一切的人:兒女雙全,家業宏大,被人譽為“玉王”,卻因為命運、因為時代、因為自己的慾望,又失去了這一切:女兒因病去世,妻子的不理解,玉器被毀……失去不如從未得到過,這些打擊着他,使得他躺倒在病牀上,悔恨地回憶起自己與妻妹樑冰玉的祕密,質問着自己:我還是一個合格的穆斯林嗎?他,就是韓子奇,又名易卜拉欣,是巴巴用先知給他命的名字。

韓子奇的一生就像他的產業——玉器一樣,不斷地遭受打擊,卻又不斷地爬起來奮鬥:當他得知師父的玉器店被壞人暗算後,他下定決心忍辱負重地去給仇人當學徒復仇;但他一直想得到的,卻從未得到過:他一生的摯愛,樑冰玉,在生下私生女新月後便失去了蹤影;他的命根子,收藏多年的玉器,卻終究是被革命黨毀了……他痛苦,他悔恨,他一輩子再也沒見過他的玉兒了;他恐懼,他遺憾,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去見真主了……韓子奇與樑冰玉的愛情悲劇間接地映射了新月與楚雁潮的結局。這就是自由地追求愛情的後果嗎?真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性的無奈!

可是,作者霍達所批判的迂腐無知的韓太太就真的如她所言破壞了兒子的愛情,拆散了子奇與樑冰玉,是一個可恨可憐的大惡人嗎?不是!對新月冷漠無情?可正是她,從小養大了丈夫與妹妹,自己最親的親人的私生女:她心裏肯定如被刀割般痛苦,因為看到新月的每一眼就會讓她想到家裏不可外揚的'醜聞;她肯定羞愧難當,卻又對二人無比失望;她的糾結,她的痛楚,她的無助卻從來沒有成為撫養新月長大的阻礙!破壞了兒子的愛情?可正是她,讓兒子天星成為這本書裏唯一一個擁有着美好結局的人物:他有賢惠的妻子,有可愛的孩子……弄垮了家業?思想陳腐封建?這些指控,是對一個從未有機會出過國,從未接觸過新鮮思維的女子的指控,更是對一個在這樣混亂的社會環境之下,仍然堅強地傲立在戰火之中,張開弱小的雙臂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家庭和產業的女人的指控!相比韓夫人,樑冰玉又為這個家做過什麼呢?她逃離了一切的責任和擔當,如膽小鬼似的躲在美國,自己避開了黑暗可怕的社會,卻留下自己的家人在地獄中掙扎、奮鬥、流血!

曾經的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都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了灰燼。韓子奇,帶着他的玉和永遠實現不了的願望,就這樣永遠地消失在那個葬禮之中,那個只屬於穆斯林的葬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