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其一賞析

校園2.89W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其一》作者為宋朝文學家王安石。其古詩全文如下: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其一賞析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前言】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是王安石重遊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牆上。兩首詩都藴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歎和日暮鄉關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想起江南故鄉的風光,抒發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寫得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註釋】

⑴西太一宮:道教廟宇,宋仁宗天聖年間所建。洪邁《容齋三筆》:西太一宮,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西南八角鎮。

⑵鳴蜩:鳴蟬。

⑶酣:濃透。“柳葉”二句:一作“草色浮雲漠漠,樹陰落日潭潭”。

⑷三十六陂:池塘名,在汴京附近。陂:池塘。江南揚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詩中雲“想見江南”。春水:一作“流水”。

【翻譯】

柳葉與鳴叫的蟬顯出暗綠的顏色,落日的紅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紅蓮更加紅豔奪目。望見了池塘中的`春水,讓已經白頭的我回想起了江南。

【賞析】

第一首,“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這兩句寫所見景物,純以名詞巧妙組合,色彩對比鮮明。“綠”而曰“暗”,極寫柳葉之密,柳色之濃。鳴蜩,就是正在鳴叫的知了(蟬)。“柳葉”與“綠暗”之間加入“鳴蜩”,見於那些知了隱於濃綠之中,不見其形,只聞其聲,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渾然一體,有聲有色。“紅”而曰“酣”,把荷花擬人化,令人聯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臉龐兒泛起了紅暈。

“荷花”與“紅酣”之間加入“落日”,不僅點出時間,而且表明那本來就十分嬌豔的荷花,由於落日的斜照,更顯得紅顏似醉。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補寫池塘水,但寫的不僅是眼中的水,更主要的是,還是回憶中的江南春水。最後一句“白頭想見江南”,由眼前的景色聯想到故鄉。三四兩句有迴環往復之妙。就是説,讀完“白頭想見江南”,還應該再讀“三十六陂春水”。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卻像江南春水那樣明淨,因而就聯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現了撫今追昔、思念親人的情感。

此詩前兩句就“柳葉”“荷花”寫夏景之美,用了“綠暗”“紅酣”一類的字面,色彩十分濃豔美麗。這“紅”與“綠”是對照的,因對照而“紅”者更紅,“綠”者更綠,景物更加動人。第四句的“白頭”,與“綠暗”“紅酣”的美景也是對照的,但這對照在“白頭”人的心中卻引起無限波瀾,説不清是什麼滋味。全詩由真入幻,觸景生情,語意簡明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