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5篇

校園3.95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5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店買下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雖然是女作家寫給兩個混血兒子的成長故事,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好好看一看。

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在序篇《蝴蝶結》中有一個小孩子系蝴蝶結,那一句“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體貼的母性關懷温暖心扉。而與之對比的是,因為交不起補習費而挨老師鞭子,最終帶着弟妹自殺的王愛蓮。開篇便用這樣的對比與警示引起思考,一個温柔的世界對孩子來説是多麼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單純又寬廣,孩子的善良令人動容,孩子的真實讓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讓人熱淚盈眶。學會説話的華安,觀察世界的華安,聽故事的華安,看小鳥的華安,説四種語言的華安,失落的華安……孩子展示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充滿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鮮,同時他們也展現給我們一個無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長大,直到她準備好獨自前行。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面對着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同。我們老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説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樸實。你看,一個憨厚淳樸的果農和一個雍容華貴的國王種的果樹結出的果子,誰的會更芳香更甜美呢?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龍應台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温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温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台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着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於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學習上不優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麼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説,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剛剛寫完了這本書的讀後感,但是生活就是生活,總有着無限的可能性,所以網卡沒傳上去……

再寫一遍讀後感,卻因為這段空餘的時間發生的事情而又使的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我羨慕他們的那種生活,文詞筆墨之間讓我感到了濃濃的愛,我們從中得到啟發,為現在為未來打好一定的基礎。也許現在,也許未來,我們會用到,但是那顆為孩子而快速跳動的心卻時刻都在……

我擁有着愛,母愛,父愛,親情,友情,我擁有很多,我從未為自己所擁有的而倍感幸福,似乎那已經成為了習慣。當有一天失去了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最忽視的是我們最珍愛的,那是我們生活的目標,那是我們一生所追尋的最大的目標。

我渴望我會因為某一件事而徹底改變,但是希望始終是希望,也許這麼説也不對,誰知道呢,明天是否會發生改變,明天的我是否是我,現在的我又是否是昨日的我呢?

眼睛的痛不急內心的痛,那一盞一盞明燈是否會指引我走向明日的輝煌呢,我望着烏黑的天空中零星掛着幾顆殘星,手緊緊抓着,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但是我知道我該怎麼做,我需要奮鬥才可以走向輝煌,那是我要為自己的責任應該達到的目標。母愛父愛一樣偉大,一樣重要,孩子不管再過多少年,在父母眼中你依舊是孩子。

是的,誰也不是一下子成為合格的父母,因為事物有一個過程,我們都需要慢慢適應,我今晚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無助,他的彷徨,他的膽怯,我願與他同行。

我是他們眼中的孩子,我是社會中的成年人了,我需要做些什麼,我想我是知道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4

想不起當時買下它的原因,也許是感悟女兒漸漸長大,自己的力不從心;也許是因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着母親,無限孺慕,無比信賴,和書的名字相呼應,給人温暖的感覺。自己讀過,也向身邊的有孩子的朋友亦或同事推薦這本書,皆因為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動。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這情景讓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兒時的往事。在那時的教育中,孩子們沒有尊嚴可言,有被罰頭頂一滿盆水雙腿彎曲站半小時的,有因成績差而必須將寫着“我是懶惰蟲”的牌子掛在身上繞校園一週的,更有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那種冷酷讓小女孩對世界徹底失望,於是,有一天她帶着自己的三個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説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看了這本書後,我時時自省。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給他們尊嚴,卻不是每一個成人能夠做到的。有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有沒有貪一時輕鬆敷衍了孩子一轉身卻又忘了對孩子的承諾?是不是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有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對你的依戀?有沒有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遷怒於孩子?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而答案總讓我怵然心驚,因為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對等個體的習慣。自己嘗試和兒子像朋友般聊天,學用他的語言聊他關心的瞭解的話題,也就漸漸聽到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那樣豐富,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慢慢來!估計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做不到了。現在的孩子正忙着學畫畫、學武術、學鋼琴、學跳舞、學英語……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家長們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可是,可曾想過我們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5

最近,不愛看書的我,居然把《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看完了,當我打開《孩子你慢慢來》的第一頁的時候,我便被這本書吸引了。

《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是本書的開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買花時看到的一個情景:一個5歲的孩子,非要自己動手給花束繫上蝴蝶結,而作者就那樣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願意靜靜地等。在等待的過程中,作者追敍了一個昔日冰冷的事實:一個追不上別的孩子功課的女學生,帶着自己的弟妹,跳進了冰冷的河裏。由那悽慘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齊,讓人很難説出到底正因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應對着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一樣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一樣。我們老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説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值得每個人都去看一下,十分的精彩和搞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6

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麼的温馨。從他生下安安,記錄的有關安安的一點一滴到生下了弟弟華飛,記錄下安安因為母親對華飛的愛而出現不平衡心裏的種種表現,直至最後安安接受了華飛後與朋友間的小故事。裏面都包含了龍應台女士對安安、對華飛的愛。

而其中,我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安安與華飛爭寵的小故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妹妹寄住在我家,媽媽總因為我沒看好妹妹、因為我和妹妹爭一個漂亮的碗、爭一把小小的勺子而對我發脾氣的樣子。那時候我的媽媽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做姐姐,要讓着妹妹一點。”可是,也才6、7歲我怎麼會有這麼大度的想法呢?我只知道,妹妹出現以後,爸爸媽媽也總是抱她卻不抱我;每個晚上媽媽總是抱着妹妹入睡,而我卻只能和奶奶擠一張牀,最後甚至連奶奶我都要跟妹妹分享;就連每次吃好吃的我也不再享有優先權了。這時的我總是覺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愛妹妹勝過愛我。於是,我討厭妹妹、我討厭她住到我家裏、討厭要跟她分享一切屬於我的東西、更討厭每次大家都因為她的哭鬧而指責我。直到我長大後,我才發現原來妹妹有的這些我也曾擁有過,原來我也有這麼幼稚的時候,原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最愛我的,只是醒悟這一點時我已不再需要什麼都跟妹妹爭、什麼都跟妹妹搶了。

當然龍應台女士也發現了安安這一個心結,她從另一個角度讓安安知道“安安現在有的,弟弟卻沒有;而弟弟現在有的,安安在小時候也曾享有過。”與其喝止安安不許對弟弟這樣、不許對弟弟那樣,不如讓安安換位思考,引導他知道每個人每個時期的需要和經歷都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也不會因為多抱弟弟、多親弟弟就不愛自己。可能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會讓大人氣的跳腳,以至於大聲喝令孩子。但是如果真這樣做了,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孤獨、更加悲傷,若我們大人也能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問題,用我們温暖的懷抱去讓他感受我們是愛他的、我們是包容他,在理解孩子的行為的基礎上去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孩子就能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更容易接受一些現實,從而使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我們成人之間的交往也一樣,往往總是會從人的某個行為去判定某個人的好壞,但是卻從不想想他為什麼會這麼做、為什麼會這麼想,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聽聽對方的真實想法、多點耐心和寬容,可能你就會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在乎自己的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7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於幼兒園什麼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後,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國小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麼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國小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麼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麼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

讀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首先被這本書的封面吸引了,在秋季一條鋪滿橙色落葉的馬路上,一個孩子靜靜地低着頭,仔細的看着地面上的各種形狀的落葉,他像是一個探索家,在厚厚的落葉中尋找着新大陸,也許他的母親就在不遠處,遠遠的看着他,陪他慢慢的走着。

很喜歡這本書的卷首語,傳達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靜逸的感覺,“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書裏記錄了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和每個家長遇到的一樣,有讓你出乎意料的驚喜,有讓你不知道如何解答的困惑,有時讓你感受到暖暖的温情,有時又讓你怒氣沖天。每個家長都知道碰到這些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這個古靈精怪、奇思妙想的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會教訓他應該怎麼樣,會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總是很欣喜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難以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時間很快,我們是否陪孩子認真走過,一晃孩子已經上了國小了,在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時候,坐在孩子的小課桌後面的時候,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不同的時代印記了每個時代兒童成長的經歷,當我們做為家長時能深深感受到,這是又一種經歷,和孩子一同去重新認知一個幼小生命如何成長,去品味我們兒時未曾仔細體味的童真,孩子,我們和你一起慢慢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9

無意間,看見了這本書,這本一位母親寫的書,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抒寫了人生的道路。

人生本是場旅行,當我們伴隨着世界上的第一束光,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開始了這場奇幻之旅。我們的哭聲,便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我們在襁褓中成長,慢慢的,離開了父母温暖的懷抱,走路,吃飯,多麼奇妙。

長大了,懂事了,才發現這個世界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深邃。每一樣事物都是那麼的新鮮,讓人着迷。每樣東西也都有它的名字,小狗,小貓,小豬,小猴。急切的想要奔跑,去看更美的那邊,但又是否想過,慢慢的走···是啊,慢慢地走,人生那麼長,為何不停下來看看沿途的風景呢?因為想要儘快的到達。也不錯的,終點那麼的美,夢想即將實現,誰又不想要快點呢?但當你到達,卻發現目的地其實就是那麼的簡單,轉了那麼多彎,想要的不就是現在?就像我們拿起揹包去旅行,坐在火車上,聽着音樂,再慢慢地把頭轉向車外,這又為什麼不能是一種享受呢?慢慢來,因為人生本就是場旅行,就像你無法讓火車司機加快速度一樣,不必加快腳步。

長長的路,慢慢的走。不要注視路那麼的遠,因為我們要留意的的,只是腳下這一塊小小地,前方的石頭,不管多大,都不能絆倒我們,因為我們可以在看到後繞道而行,唯獨腳下,即使再小的小石子,不經意間也許也可以讓你跌倒。

這本書的開篇就講述了一個作者孩提時代的事,一個追不上別的孩子功課的女學生,帶着自己的弟妹,跳進了冰冷的河裏。在生活中,誰又能保證可以一直在最前呢?也許我們的一生都落在了後邊,但那又怎樣,難道我們一定要遙遙領先嗎?難道我們要一直去追趕嗎?也許吧,慢慢的來,慢慢的,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已經走在前方。

在這場旅行中,我們還會遇到許多許多的人,記得的,不記得的,但他們終究會成為路人。就像故事中的安安一樣,當他開學,穿戴整齊的來到了幼稚園,卻發現以往與他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鬧的同學們都已畢業,當然,他也得離開這個地方,去到一個更美好的地方。所以説,不必太在乎某些事,也不必太留念某些人,即使當初再怎麼快樂,結束了,不就分離了麼?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於他們相處時,看好眼前的,珍惜現在的,開開心心的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也不枉與他相識。

孩子,你慢慢來,未來的路真的還很長,慢慢的走,一步一個腳印,那樣,當你到達目的地時,再轉頭看看,就會發現這一切多麼美好。在這一場成長的旅途中,也許會遇到坎坷,但也請不要放棄,將困難一步一步分解,再大的磨難,也會成為你成功的標誌。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0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話,講的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怎麼贏?才算是真正的贏在起點,又贏在終點呢?

一般孩子開始上學後,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家庭作業,而這個作業的問題,在上海,或者國內其他發達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兒園的中班,大班。就我們這個年紀來看,孩子的作業可以用浮雲來解釋,可是,就孩子而言,作業簡直就是惡魔,他們能花2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玩,卻只能在寫作業上堅持五分鐘之久,五分鐘後,無論作業有無完成,孩子肯定會做一些和作業無關的事,比如玩玩筆,折下飛機,看看窗外,發發呆,或者出來找找媽媽在幹什麼……

這種走神,對於孩子來説,是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美國的孩子花1個多小時寫作業,日本的孩子話3個多小時,中國的孩子呢?8個小時……即使我們有多大健忘症,忘記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關於不願意寫作業這件事,或多或少多應該還有點印象的吧。自己當年有多麼不願意寫作業,自己又是如何面對老師的質問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贏在起點,或者以這種方式來贏,輸一點點又如何呢?

早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政策,因為當時的大背景,父母總希望我們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們好,不論我們是不是做得到,那時,我們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驕傲,唯一的談資,唯一的希望……那麼,才走過那段路的我們,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願意走的路呢?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我們是父母,是權利和權威的象徵,但是我們也和他們一樣,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當父母,第一次直面孩子的教育問題,第一次看到他們得優,也第一次看到他們得不合格,我們需要的不是責怪,哪怕一個眼神都不要,這不是父母……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定要安安把最後一行作業寫好,因為安安已經很久沒有拿到A了,可是安安不願意,他哭着質問媽媽,為什麼你總要我得到A?我也有權利得到C……

是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刻,更何況孩子,最後媽媽讓安安去玩了,安安在出門前,卻又説了這樣的話,其實,有時候,我也可以拿A的。看看,孩子們的心事明白的,他們是孩子,他們有玩心,但是他們一樣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能力。

不用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會輸在起點,因為他們一定不會輸在終點。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1

不久之前一個同學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叫《孩子,你慢慢來》,十一月份我把這本書看了。這本書是龍應台寫的,記錄了她的孩子華安從出生到幾歲的故事,這本書是媽媽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寫的。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就像安安説的,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多麼簡單樸素的家庭真理啊。

在一個個百無聊賴的日子反覆讀這冊小書我逐漸意識到,也許不單是龍應台一人,幾乎所有那些揮斥方遒的文字背後,其底色都是對人世殷切的愛。無論在表面上如何被人認作是桀驁的,是不屈的,他們都樂於退到一個安靜的角落,確認自己和人最親密的關係,描述自己和生命最微妙的温柔,就像龍應台陶醉於在書中把自己稱為“媽媽”。

對於童年這個題材很多大家都寫過,但是作為一個成人,以孩子的視角來寫龍應台卻是第一人,讀這本書我能夠感受到媽媽對於孩子的愛,以及龍應台作為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責任。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花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孩子的思想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最好的事情,他們對於世界的探索總是會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他們的成長對於我們來説本身就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書中有這樣幾段話,第一段是“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莽莽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第二段話是“我的母親也曾經坐在草地上遠遠地看着我爬行吧?現在,母親的手背上佈滿了老人斑,那隻曾經牽過我、撫過我頭髮的手。生命的來處和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的孩子。“;第三段話是”腳踏車經過一片花開滿地的平野。將車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來,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樣幼小卻只有一次。“母親與孩子之間永遠都存在着付出的關係,看着孩子一點點長大,在孩子的童年中有母親的陪伴是一個母親最大的快樂,孩子永遠享受這來自母親的愛和呵護。

對於已經長大的我們,正在經歷着成長的我們,我們正在形成着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現在或許已經學到了很多的大道理和知識,但是我想説的是無論怎樣我們始終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點,常懷一顆赤子之心,有時間回味一下我們曾經美好的童年,那是你會發現一些美好但卻被我們忘記的記憶,重新撿起那些記憶,因為一個人的一生只有那一次,並且那些會是我們這一生最珍貴的東西。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2

世界上有一種永恆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愛自己的母親,她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長大成人,關心我們,照顧我們,願意用盡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暑假中,我出去旅遊時讀了《孩子你慢慢來》這一本書,更深刻體會到作者龍應台在生活中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大家都説母愛是偉大的,有了母親才有了今日的我們;有了母親,我們才能如此茁壯的成長;有了母親,我們的人生才會十分精彩,有了母親,才能教會我們人生的真諦,有了母親……《孩子你慢慢來》體現了龍應台作為母親內心最柔軟、最細膩的的款款深情。龍應台對於孩子的教育充滿了耐心,她不會厭煩於和安安的對話以及安安的問題,反而還會和安安互動,滿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發提問,從不厭倦,哪怕安安的話還説不完整、表達不清;她可以講一百回的《西遊記》給孩子們聽;她還可以幫孩子們拯救那“噁心”的老鼠……。

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葛哥與底笛》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認為媽媽更愛弟弟,所以他與弟弟鬧矛盾這個問題變得十分棘手,還會剪弟弟的衣服…..他想:這算是對他搶走媽媽對我的愛的報復。可是,龍應台每一次都不是去指責安安、去訓斥安安,而是用一個又一個温暖的懷抱和真情的話語讓兄弟二人的關係漸漸變好,她的教育方式是最獨特的。每當我看到那幅插圖時,腦海裏情不自禁想起了生活中無微不至照顧我的媽媽。

每當我考試考不好時,她不會狠狠地訓斥我,打我,而是細心地幫我分析題目,告訴我錯在哪裏,下次要怎麼改正,每一次睡覺以前,媽媽都會陪我看30分鐘的課外書,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她會想盡辦法告訴我,詳細地和我解釋清楚,並告訴我下次繼續努力,教會我許許多多解題方法,明確下一次考試的目標。而我呢,面對媽媽的囉嗦和嘮叨,我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責她,嫌棄她煩,甚至反過頭來狠狠訓斥她,讀了這一本書以後,我才進一步瞭解了做一位盡職盡責母親“台前幕後”的艱辛,我的心中是無比愧疚。

《孩子你慢慢來》是作者龍應台贈予兩個孩子的話語,是兩個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前進的動力,是兩個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的一份又一份的鼓勵,是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是啊“母愛如水,母親是源”,讀完這一本書以後,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兩個詞語所藴藏的寓意啊!也讓我從此以後有了一顆隨時懷着對母親敬佩之情的心。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3

首先,看了本書後我意識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並且小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可能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你驚奇的問題。比如昨天在做完一篇有關近視眼鏡與老花眼睛的文章後,一個學生跑來問我,為什麼我不用戴近視眼鏡或老花眼鏡呢。但要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並不簡單,這涉及到許多科學知識,以她現在的年紀也並不能理解。但她已經開始深層次思考問題了,這一點很好,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種質疑能力。最後,我感悟到老師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談話,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雖已認識到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這個方向靠近。

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着去完成一件事,這個出發點很好。能很好地鍛鍊學生的能力。事實上,只有學生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師逼着做的事情讓學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對於一些事情可以讓學生慢慢來。但不可能允許任何事都可以慢慢來。就像學習,尤其到了複習階段,你慢了一步,就與別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時追趕,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老師也只能幫助他加快速度追趕別人,而不是對他説不要着急,可以慢慢來。就算老師不急,家長也會十分着急,我們的孩子怎麼那麼慢呀,怎麼辦才好。

這是現在制度下的必然,我們也無力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學習忙碌的學習之外,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給學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樣的色彩。

現在一上國小就開始了正規學校式的教學。跟我小時候相比,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重了許多。雖然年年在喊減負減負。若頭上的考試棒仍在,若要各種各樣的考核。老師不會輕鬆,學生更不會輕鬆。可想而知當現在的學生有多累。我們這裏的學生還算是幸福的,放學後除了完成了適量的家庭作業後,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或一起去野外瘋狂。

現在教語文,真為學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識記那麼多的新字詞。基礎好的還能跟上,基礎稍差點就會掉隊,這樣的要求下,能讓學生慢慢來嗎。在教拼音時,教學時間只有一個多月,由於學生對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並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都牢固掌握。在沒有讓學生喘息後,就開始大量的識字,這是在向學生灌輸,而不是讓學生自己主動獲取。我認為只要牢牢讓學生掌握好拼音,再教會學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學生自己就有能力獲取、積累識字。我想學生主動去獲取遠比教師灌輸好許多。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4

暑假把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着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温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温柔。

孩子,你慢慢來記錄下一個母親其間經歷過的每一絲喜悦和惆悵,當有人發問“在今天這樣的世界裏,我們到底要如何來帶領我們的孩子?從我們的子宮裏孕育出來的孩子,曾經和我們靠得那樣近,依賴得那樣深的孩子,在我們的血脈裏萌芽,在我們呼吸裏成長,在我們眼前哭泣着微笑着一天一天長大的孩子,他們將來的世界究竟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呢?”時,她説,我願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 ,慢慢來。她曾像所有的中國母親一樣,希望孩子的作業能寫得更漂亮一些,能得“三隻老鼠”(一種鼓勵),但是,淚水湧上了孩子的眼睛,他咆哮着説“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她楞在了那裏。正是這樣的吧,有了孩子,和孩子一起的時候,才能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世界,徹底顛覆成年人的自以為是。

《孩子,你慢慢來 》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羨慕安德烈 和飛飛 。在這個沒有冬陽的日子讀這本暖暖 的書,整個人都暖和了,被温情包圍許久感動。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5

著名作者龍應台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逼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知道龍應台這個人就是因為她給兒子寫的這一段話。這次我們選擇看外籍書籍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當我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的後,我內心無比的柔軟和感動。有的地方讀着讀着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我能感覺作者那種內心是多麼温柔情懷和無限的愛,才會寫出這麼細膩的文字,我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

龍應台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台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內心深處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變得無比的柔軟。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真的值得讀一讀。特別是我們做母親的。

因為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成長的直接對話,這個過程有過欣喜,有過吼叫,有過懲罰,有過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許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經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到這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所有成長中喜悦與淚水。同時,我可以感受到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和作為一個獨立人的龍應台在專心育兒時,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説: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及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通過這一衝突的訴説,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絕對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而是對生命與成長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吧。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是的,作為母親,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温柔的堅持。

我們看待孩子,孩子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時間。千萬不能急,慢慢的來。對於孩子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美好。“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

標籤:讀後感 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