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品】語文教案範文合集8篇

校園2.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語文教案範文合集8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繫,明白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

幻燈片、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學習第1自然段

1.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誰來説説看。

2.(出示幻燈片:插圖1<一半>)師口述第一自然段內容。

設問:你們願意到小熊家去嗎?(不願意)

為什麼不願意去呢?(那兒是個荒島)

3.你從哪裏知道“是個荒島”呢?(第1自然段)指名讀第1自然段。

引導理解“荒島”:荒島會是什麼樣兒呢?(什麼也沒有)誰願意來黑板上畫一畫。

4.這隻小熊住在這座荒島上,看看他的表情,想一想他的心情(感受)怎麼樣?(不高興,孤零零)

引導理解:“孤零零”就是怎麼樣呀?你能想象出小熊孤零零的樣子嗎?用自己的話來説説。(出示幻燈片:課文第1自然段)

5.讓我們來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給讀出來。(齊讀第1自然段)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過渡:小熊是多麼希望自己身邊能有朋友啊!小熊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

(出示幻燈片:插圖1<強調另一半的“雲”>和句子:雲呀雲,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

(1)指導:沒有朋友心裏多着急,多難過,誰來讀好這句話?

(激勵學生進行挑戰讀:誰能讀得比他好一點兒?再好一點兒?)

(2)評一評:誰讀得好?你是怎麼讀好的?(“連忙”要讀出感覺)

(3)學習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誰來教大家學會這兩個字?

“連”——強調“走之底”的半包圍結構字的書寫規則:從裏到外。(範寫,學生書空)

“忙”——強調“豎心旁”的筆順:左點、右點、豎。(範寫,學生書空)

(4)一起來讀好這段話。(出示幻燈片:課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插圖1)雲兒想告訴小熊什麼呢?小熊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麼呢?找出書中的句子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的第1句)

出示句式(幻燈片): 來到這兒,説:“ !”

四、學習第6自然段

1.過渡:小熊以前孤零零的.,沒有一個朋友,現在有了這麼多可愛的朋友,他高興極了不停地説 (引讀) 。

(轉過身聽學生高興的聲音,捂住耳朵看學生高興的表情)

2.面對此情景,小熊除了高興,還會想些什麼呢?種樹與找朋友有關係嗎?這個問題你現在明白了嗎?聰明的同學會聯繫課文前面的內容,來思考這個問題的。

荒島 → 漫山遍野,綠樹成蔭

(沒有朋友) (有朋友)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遊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最後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閲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瞭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瞭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蒐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瞭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説説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麼多事情,但是,你聽説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鬥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鬥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説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如:為什麼只有最後一頭戰象?最後一頭戰象怎麼來的?最後一頭戰象怎麼樣了?寫了最後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評: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速讀課文,瞭解大意

1.快速閲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閲讀後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説一説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評: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麼不搬東西,整天優哉遊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閲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彙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仔細品讀,感悟戰象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説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並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評:高段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易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瞭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彙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裏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湧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着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裏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捨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盪漾的江面。”“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着抗日健兒,冒着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衝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裏。“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説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鬥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彙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着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裏可以體會到當時戰鬥的慘烈,戰象對戰鬥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讚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麼戰象見到戰鬥過的象鞍那麼激動?為什麼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麼英武豪邁?

(可聯繫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鬥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繫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捨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鬥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彙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並肩戰鬥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着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裏你體會到什麼?

“嘎羧卧在坑底,側着臉,鼻子盤在腿彎,一隻眼睛睜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會想些什麼?

(4)課文裏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評: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三、拓展延伸,促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讚頌嘎羧,讚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讚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評:通過聯繫前面學過的課文,再次體會具體、細緻的描寫體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表達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狸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並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善良忠誠英勇堅強

[評與思:這是一篇很典型的長課文短教的範例,文章雖然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但在教學時我們則採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在這一重要環節的實施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談感悟再朗讀,可以讀代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

語文教案 篇3

教師:同學們有沒有過跟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經歷呢?

學生:(有的説有,有的説沒有)

教師:沒有也不要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麼一篇文章,題目叫什麼?

學生:散步。

教師:作者呢?

學生:莫懷戚。

教師:很好(板書題目、作者)。那麼今天可不是我來上課,我們將有幸請到三位小老師,請他們來為我們解疑答惑,一起學習,共同交流。大家説,好不好?

學生:好

教師:那麼有請我們的第一位小老師T。

學生:熱烈鼓掌

小老師T:我們先進行第一部分,首先我們一起來朗讀預習單上的生字詞,準備好了沒有?

學生:準備好了。

(學生跟着小老師朗讀)

小老師T:好,那麼現在請大家在這些詞中挑出兩個或兩個以上,來造一段話,準備1分鐘時間?

(思考1分鐘)

小老師T:好了,同學們應該都可以了,誰來?

學生A:我用“煎熬”和“嫩芽”來造句,我的句子是春天的小草經過了冬天的煎熬,冒出來嫩芽。

小老師T:很好,不錯,請坐,還有誰來?

學生B:我用“一霎時”和“水波粼粼”造句,有一天我去河邊玩耍,丟了一塊石子進去,一霎時水波粼粼。

教師:這個句子有點不通順哦,最好説一霎時,整個湖面水波粼粼,這樣更通順些。

小老師T:大家都預習了這篇文章,那麼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誰來説説?(學生C舉手)好,你來回答。

學生C:講述了“我”和一家人去散步的事情。

小老師T:能不能講具體一點呢?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示意學生C做下,讓舉手的學生D起來回答)

學生D:本文主要講“我”和一家人在冬日的田野裏散步的時候,遇到了兩條路,母親要走大路,因為大陸平坦,而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我”聽從母親選擇了大路,而後來母親因為兒子改變了想法而一家人選擇了小路,最後到了一處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起走在小路上。

小老師T:非常好,大家説她概括的好不好?給他點掌聲鼓勵。

學生:好(鼓掌)

小老師T:好,那麼大家能不能歸納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呢?也就是説作者想表達什麼呢?請大家小組討論2分鐘。

(討論2分鐘)

小老師T:好了,哪位同學願意來回答?

學生A: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

小老師T:很好,請坐。但是這篇文章主要要表達的是尊老還是愛幼?

學生:尊老。

小老師T:對,這篇文章其實主要表達就是我們中國古代常説的“百善以孝為先”的家庭美德(打出幻燈片)

小老師T: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教師:讓我們用熱烈掌聲謝謝T同學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講課,接下來我們請出第二位小老師Z同學,有請。

小老師Z:(走上講台)接下來我們將一起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請大家看預習單上的第二部分的第一題,請同學們先思考2分鐘,可以小組互相交流,然後來説説你的看法。

(小組交流2分鐘)

小老師Z:好,誰先來?(學生E舉手)好,你來。

學生E:我覺得他們的家庭是温暖的,“我”是有責任心的……

小老師Z:(打斷)先告訴我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文章中有沒有哪裏體現出來呢?

學生E:例如文章第6段,“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我從這裏看出來,這個家庭很團結,給我的感覺很温暖。

小老師Z:很好,那麼“我”為什麼是有責任心的呢?

學生E:也是在第6段,接下來一句“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小老師Z:很好。

教師:可能很多同學都體會不到,這麼一件事可能在我們看來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卻感覺到了“責任的重大”,因為他時時刻刻把誰放在了心頭?

學生:母親

教師:很好,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我”的什麼特點?

學生:孝順

教師:非常好。(示意小老師繼續)

小老師Z:那麼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F:通情答理。

學生G:慈愛

小老師Z:都很對,那麼從文章哪裏能夠看出來呢?

學生G:從母親摸了摸兒子的小腦瓜,然後改變了主意可以看出來母親是一個疼愛孫子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

小老師Z:非常的好,請坐。這位母親就是中國典型的慈母的形象。

小老師Z:那麼還剩兩個人物,“我”的妻子和兒子又是什麼形象呢?

學生B:妻子很賢惠,兒子很聽話。

小老師Z:很好,那同樣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證據呢?

學生B:妻子賢惠是因為這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小老師Z:很好

教師:還有嗎?光聽丈夫話就是賢惠嗎?那要是丈夫犯了法,妻子不聞不問,對丈夫言聽計從,這也是賢惠嗎?(學生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句子?

小老師Z:(學生C舉手)你來

學生C:文章最後一段,我背起母親,妻子也背起兒子,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裏就可以看出來妻子是一個賢惠的好妻子。

小老師Z:很好,找的很準確,請坐。

小老師Z:來看一下老師的答案是不是和你們一樣。(放幻燈片)

小老師Z:看來同學們都概括的非常準確,那麼我們就繼續賞析第二部分內容,請大家看預習單。當發生分歧時,為什麼“我”順從了母親而沒有遷就兒子呢?

小老師Z:誰來回答呢?

學生B:“我”不選兒子是因為“我陪伴他的時間還長”。

老師追問:你從文章那裏看出來的呢?

學生B:文章第6段倒數第二句。

小老師Z:很好,找的很準確。那麼作者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學生B:……(思考,回答不出來,小老師A的提問太過籠統了)

小老師:也就是説“我”陪伴母親的時間怎麼樣?(意識到問題了)

學生B:不多了

小老師Z:很對,那麼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學生B:孝敬父母,把盡孝道看的.特別重。

小老師Z:非常好,大家説他答的對不對?

學生:對。

小老師Z:掌聲鼓勵這位同學,答得非常好。

(這時可能是由於比較緊張的緣故,小老師沒有按照準備時的安排更深入的探討為什麼“我”把孝放第一位,而準備直接跳過去進行下一個環節了。這時我只好插入。就勢提問:“為什麼大家贊同‘我’去盡一個兒子的本分,但‘我’同時也是一個爸爸啊,難道我就不要盡一個爸爸的本分了嗎?”)

(這時,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是怕説錯,也沒有人舉手了,整個課堂陷入了沉默。我有點後悔打斷小老師的上課步驟。)

小老師Z:請大家小組討論3分鐘。(隨機應變,很好。)

(小組討論了3分鐘)

小老師Z:討論結束了,哪個小組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C(舉手)

小老師Z:你來。

學生C:我覺得文中的“我”認為孝順母親比疼愛兒子重要。

(下面的同學就有不同意見了)

小老師Z: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聽其他小組的看法。

學生D:我覺得母親和兒子對“我”來説一樣重要,但因為選擇大路可能對兒子來説只是少了一點玩耍的樂趣,而對於母親則意味着我的孝子之心,二者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非常好,很準確,同學恍然大悟。)

小老師Z:大家同意嗎?

學生:同意

小老師Z: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因為母親為了我付出了太多,作為兒子的我在她有生之年,能夠滿足她的事情一定會滿足她。(打出幻燈片)

小老師Z:(進一步導入下一個問題)好,那麼我們來試想一下,“如果‘我’遷就兒子選擇小路,長此以往,試想會有什麼影響?”。

學生B: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兒子會被“我”寵壞。

小老師Z:對,兒子這樣會被“我”的嬌慣而寵壞,那麼母親呢?她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很好,請坐。

學生E:會逐漸的不高興。

小老師Z:對啊,兒子久而久之會被寵壞,變得驕縱;而母親雖不會計較太多,但畢竟還是不舒服。(打出幻燈片)所以這很明顯的就體現了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對於一個家庭有無比重要的意義。(時間花的多,有點着急了。)

小老師Z:好,我就和大家探討到這裏,謝謝大家

學生:熱烈鼓掌

教師:謝謝Z同學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講課,現在我們請出最後一位小老師H同學繼續給我們上課,有請。

小老師H:(走上講台)親情是美好的,温馨的,能夠讓我們記住一輩子的,讓我們來看一下課後練習的這篇文章《三代》,來看一下這篇文章講的是怎麼樣的一種親情?請大家一起拿起書本有感情的來朗讀一遍。

(朗讀,3分鐘左右)

教師:我發現剛才讀的時候出現了幾個錯字,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是那兩個字讀錯了?

學生:(經過引導)腳踝、蹣跚。

小老師H:(板書“踝“和“蹣”的拼音。)

小老師H:好,有哪位同學來説一説這篇文章是通過什麼樣的一件事來表現親情的?

學生E:通過一件很小的交通事故來表現的。

小老師H:很好,那麼跟《散步》比較一下,有什麼共同點呢?

學生E:都是一件很小的事。

小老師H:嗯,非常好,都通過一件小事來表現濃濃的親情,這個在寫作手法上叫做什麼呢?

學生:以小見大

小老師H:非常好。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現在請小組交流一下,説説這兩個故事哪個更感動你呢?

(小組討論3分鐘)

小老師H:討論結束,現在誰來談一談?

學生F:我覺得散步更感動我。

小老師H:為什麼呢?

學生F:因為散步這件事情比交通事故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而“我”卻想到了很多,而《三代》我覺得在遇到這樣的事時,很多人都會做出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我覺得《散步》更感動我。

小老師H:很好,説的很精彩。還有誰要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的?

學生G:我覺得《三代》更好,正因為是下意識的反應才説明“我”把“我”的父親和“我”的小孩看的特別的重要,才會做出下意識的反應,不然一猶豫就不會這樣的反應。所以我覺得《三代》更感動我。

(學生自發鼓掌)

小老師H:説得非常好,讓我們來聽聽老師是怎麼説的。

教師:其實無論是《散步》還是《三代》都很感人,只不過他們側重的方面不同,《散步》側重於“我” 對母親的孝心,當母親和兒子只能二選一時,“我”沒有猶豫的選擇了母親,因為“我”想到了這樣做無論是對母親還是兒子都好,“我”意識到了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而《三代》則側重於“我”對整個家庭的責任感,就算犧牲“我”也要保護全家。總之兩篇文章都很感人,我希望大家能夠從文中好好體會。

小老師H:我就和大家學習到這裏,謝謝大家。

教師:很好,謝謝H同學,今天這三位同學的表現都很好,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內容。好,同學們,現在請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幅幅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感人的畫面:是誰在日落黃昏,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着我們回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細細的叮嚀着我們一切小心?

學生:是父母。

教師:對,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同學們,親情不單是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一個和美的家庭需要我們用愛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希望大家能夠從這節課中真正有很多收穫,回到家裏,能夠多幫父母做點事情。謝謝大家。

語文教案 篇4

全新的教學理念呼喚着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雙主教學”應運而生。學生帶有主體意識主動地去發展是雙主教學的根本,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和熱情,使學生自覺的接受教育,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現。

根據“雙主”的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我是這樣設計《南海上的明珠》這一課的。

一、説教材

《南海上的明珠》一文是西師版第7冊四單元中的一篇批註文章。作者林惠瓊,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景物聚焦”,《南海上的明珠》這篇課文,讓學生繼續陶醉在風格各異的景色裏,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初步懂得景物的寫作方法,感悟美的意境。文章以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海南島的美麗和富饒。作者從“豐富的物產”、“風景優美”、“揶林風光”、“聽浪觀日”這4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海南島的美麗富饒。表達出作者對海南島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同時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説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在誦讀中體驗情感,在閲讀分析理解文章中歸納主要內容,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領悟感受海南島的美麗和富饒。但對遠離大海的內地孩子許多植物和水產也都沒有見過,還有那迷人的海灘和椰林秀麗的風光缺乏感受和體驗,學生在理解上就有困難一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認知目標:能學會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運用。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旁批,瞭解本文的表達方式,感受海南島的美麗富饒。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課語言通暢易懂,描寫細膩貼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海南島的美麗和富饒。抓住課文的重點句,感受海南島的美麗和富饒,

難點:學習作者抓住海南島的特點用準確的詞句進行描繪的方法。海南島景色迷人及豐富的物產,對於遠離海域的大海的孩子來説,都缺乏對海南島的感性認識,在教學時是一個難點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後,我將此文安排為兩課時。此次,我向大家彙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五、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進一步滲透新課標理念,我以學生為主體,選擇“以讀代講的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

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同時還配合演示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到美的意境。

六、説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去感知語言材料,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悟”、“勾”等學法,讓學生通過“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來感受內容、體會情感,實現目標的達成。

七、説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賞音樂:《請到天涯海角來》。

2、師談話揭題:歌中介紹的天涯海角就在我們今天要了解的地方——海南島上。要體驗海南島的神奇與美麗,當然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想身臨其境去領略一下海南島的風光嗎?讓我們一起踏上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島吧!

(二)、自讀品味,感悟“富饒美麗”

首先,我以“抓住作者形象地將海南島比喻成南海上的一顆明珠一題”為主線,讓學生自由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勾畫出描寫富饒美麗的總寫的句子。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根據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教師在引導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究課文,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然後,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説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教師隨機出示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從“不同季節”“不計其數”來説明“物產”、“水產”、“礦產”種類多、數量多,我們從中來體味海南島的物產豐富。這樣,圖文對照,讓學生形象的看見海南島物產豐富,寓美於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的知識,智力,情感得到和諧的發展。

最後讓學生採取多種形式來誦讀美文,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以讀感悟,熟讀精思,讀出情感,達到增強理解,提高閲讀效果的目的。

(三)、合作學習,體會“風景優美”、“椰林風光”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我將讓學生分小組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讀悟結合,精讀第3、4段

1、自讀自悟學習第3段:課件展示理解

(1)可用“讀讀、勾勾、悟悟”的方法學習,説説本段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交流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

理解“鬱鬱葱葱”、“滔滔奔流”“一望無際”“水天一色”“嬉戲追逐”一望無際的海灘,沙白如銀,各種顏色的貝殼碎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眺望大海,風兒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戲追逐,濺起千萬朵白蓮花般的浪花,海潮嘩嘩。,漁帆點點,景色十分迷人.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3)鼓勵學生交流學習這個段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

(4)誦讀第3段,小結:這個段從五指山的熱帶雨林、滔滔奔流的萬泉河、美麗壯觀的天涯海角、旅遊勝地亞龍灣海灘等幾方面為我們展現了海南島的美景。

2、同樣用“讀讀、勾勾、悟悟”的方法學習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那些詞句來描寫景物的?交流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

感受文中的語言美。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第4段。

(1)分組學習,討論交流。

(2)全班討論,教師相機點撥。

對文中重點詞句的感悟、體會等,可藉助音像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如教學句子:“你看海灘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綠色的屏障。”

課件出示椰子林的畫面,讓學生在看看議議中體會“屏障”。

海南島的椰林風光最惹人喜愛。你看海灘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綠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樹,樹形奇特,樹幹沒有分枝,樹梢上的綠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傘下果實累累。海風吹來。綠葉搖擺,彷彿在向人們招手。

a、想一想:“一片片”、“一道道”、“屏障”、“棵棵”、“大傘”這些詞語用詞作用?

(描繪出海南島椰林的茂密與挺拔)。

勾一勾:椰樹的外形特點

b.讓學生自己説説將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裏。

c.想象情景,指導朗讀。

(3)找出這個段中你最喜歡的語句背一背。

自主學習第5段。

朗讀第5段,領略海南島清晨和傍晚的美景,感受作者對海南風光的讚美之情。

分小組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是讀中感悟。教師在巡視中着重指導學生如何質疑,解疑;如何歸納整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此同時,還讓學生聯繫實際説説自己在家鄉。最後,全班交流。

本環節的教學,我讓學生採取多種形式來誦讀美文,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以讀感悟,熟讀精思,讀出情感,達到增強理解,提高閲讀效果的目的。

教學上,教師沒有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逐句的講解,而是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講為主線,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教師相機出示的重點句子,都非常注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個性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示,內心獲得成功的喜悦,這樣,學生就越讀越有趣,越讀越願意讀。

我注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四)、抓住重點,昇華情感

課件提示,板書

在學生感悟了海南物產豐富後,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最能體現作者以優美的語句向我們描述海南島優美的風景和迷人的椰林風光,體會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然後引導學生回顧全文,再次感知,教師總結:

最後,全班交流。

此環節的教學,我注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八、設計特色

在本課的設計中,主要體現了以下二個特色:

1、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拋棄傳統講解,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感知,讀中感悟。

2、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訓練為主線,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充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

語文教案 篇5

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6”是一次看圖練習。教材給學生了兩幅圖畫,一幅圖畫的內容是一個小女孩看見一隻小燕子從燕窩中掉下來了,另一幅的內容是一隻貓擺好攻擊的架勢,雙眼緊盯着小燕子。習作要求學生在弄清圖意的基礎上展開想像,想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結果會怎樣。然後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我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這並不是難點,學生一下子就準確領會了圖意。在歸結圖意的時候,我把圖畫中三個“人物”——小女孩、小燕子、貓的名稱寫在黑板上。在寫“貓”的時候,學生們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有學生説要寫成“小貓”,有學生説寫成“花貓”,也有學生説寫成“老貓”,還有學生説寫成“野貓”。從學生的不同意見中,我忽然想到,給這隻貓準確“定性”,將有助於學生接下來的想像,並能幫助學生確定文章的主題。於是,我和學生有了以下對話:

師:剛才有學生認為可以將圖畫中的“貓”看成“小貓”,請説説理由。

生:因為小貓比較可愛。

師:哦,你是這樣想的。那認為可以看成“花貓”的同學來説説自己的看法。

生:花貓可以代替一切貓,既可以指“小貓”,也可以指“老貓”,還可以指“花貓”呢。

師:那認為可以看成“老貓”的來説説理由看。

生:圖畫上的那隻貓像只老貓。

師:那認為是“野貓”的同學怎麼想的呢?

生:野貓才會吃燕子。

生:我不同意,一般的貓都要吃燕子的。

從以上對話我聽出來了,學生在給這隻貓“定性”的時候,沒有把貓和接下來的.故事聯繫起來,至於文章的主題,還沒有進入學生們思考的範圍。於是,我繼續引導:

師:根據課文所給的兩幅圖畫,請大家想一想,這看圖想像的主人公應該是誰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燕子。

生:我覺得應該是小女孩。

師:有沒有同學認為是貓呢?

(沒有學生舉手)

師:覺得主人公是燕子的同學説説看,為什麼把燕子作為主人公呢?

生:小燕子雖然小,但它很聰明,它和它的爸爸媽媽一起,把貓兒戰敗了。所以,主人公是小燕子。

師:這想法不錯。以前課文中有一《麻雀》的文章,就是講麻雀將一隻獵狗嚇退了。如果主人公是小燕子,那你覺得這隻貓是隻什麼貓呢?

生(紛紛舉手):是小貓,不然,小燕子會鬥不過它的。

師:這理由説得好,符合生活實際。那覺得主人公是小女孩的同學説説看,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生:小女孩看到這一幕,一定會幫助小燕子把貓兒趕跑的,小女孩是一個保護益鳥、愛護小動物的好孩子。所以主人公是小女孩。

師:這想法還真有意義呢。如果這樣,大家覺得那隻貓應該是隻什麼貓呢?

生:應該是老貓,因為老貓是很狡猾的,小女孩很難趕走它,這樣,就突出了小女孩對小燕子的愛護和關心。

生:野貓更可怕,它是很兇狠的,小女孩要趕走它,或許還會遇到一定的危險呢,這樣,小女孩的品質就更突出了。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看來,“花貓”是沒人選了,是嗎?

生(齊聲):是!

以上教學過程,教師緊緊抓住學生對貓不同看法這一契機,通過跟學生關於給貓“定性”的討論,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確了文章應該表現的主題,而且為接下來學生展開想像,也為繼續想像故事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而且給貓不同的“定性”,還使故事有了多元的主題,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了有效培養。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一字多音的現象,能準確讀出“朝、舍、縫、量、假、強”在詞語中的正確讀音。

2、認讀關於“風”的詞語,體會詞語表達上的準確、形象。

3、背誦和書寫兩則有關動腦的名言。

4、培養閲讀能力,感受表達的生動、優美。

5、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6、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精神,和樂於表達的興趣。

7、設計春節節日飾品並進行交流,鍛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並從中瞭解我國春節的文化。

教學重點:

語文積累;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並記敍下來;綜合實踐活動。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多音字;積累詞語和名句。

教學過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綠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詞語卡片,請學生“找找雙胞胎”

自己試讀;同桌互查;指名讀。

3、練習給多音字組詞,填空

4、你還認識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好嗎?

二、認一認,讀一讀。

1、自由讀詞,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指名讀,齊讀。

3、再次小聲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情景和感覺。然後在小組裏説説想象的畫面。指名交流。

4、通過讀這些詞,你發現感悟出了什麼?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認讀名句,簡單説説讀後的體會。

2、讀帖,與小夥伴商量 一下怎麼把這兩句話寫好。

3、指名説説,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4、練習書寫。

5、評選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誦兩句名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閲讀

1、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説説初讀後的感受。

3、默讀,劃出你覺得寫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體會。老師及時總結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

三、探究與發現

1、還記得《米佳的願望》嗎?我們的生活中因為四季不同的風情而豐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經展開一幅幅不同的畫卷。

2、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3、你還能説出這樣與季節有密切關係的詞嗎?小組比賽:應選擇一個季節,看看哪一組的同學説出的詞語最多。

4、總結:其實妙詞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探究和發現。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發揮想象,大膽地向他人表達,並努力用語言打動別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小品表演《樂樂和童童的對話》。

二、自由交流

假如風有顏色,你希望是什麼顏色呢?為什麼?

在小組裏自由發言,小組長組織好順序,明確發言的要求:説的人態度大方,能讓每個人聽清楚,聽的人認真傾聽,有意見應等別人説完再來講。

三、推薦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評選“風的使者”

五、延伸

請你也動動筆,畫出風的顏色,為下節習作課作好準備。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

大膽想象,並樂於真實地記敍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後大家都動筆畫出了心中的風,今天我們來開個小畫展吧!

二、範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圖畫,朗誦範文《春天的顏色》。要求學生邊聽邊想象。

2、交流聽範文後的感受。

三、動筆寫初稿。

1、像小作者一樣,為你的畫配上一段文字,讓它更豐富更生動,好嗎?

2、試寫一段話,簡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補充。

1、在小組裏展示自己的畫,並讀初稿。其它成員提出個性意見。

2、根據個性意見,再次完善自己寫的內容。

3、面向全班學生交流,集體補充。

五、定稿。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綜合性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強學生的實踐和欣賞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相信每位同學都設計出了喜慶的春節飾品,這節課讓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設計發佈會。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設計的飾品和設計説明,在小組內交流。

2、推薦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評選“最佳作品”和“最佳設計説明”

1、評選。

2、請設計者上台介紹自己的經驗和方法。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雨中和雨後山林的美景及其特點

課前準備

讀不同作家寫雨的作品。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上一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的腳步,訪問了“山裏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這節課,就讓我們隨着下面這篇課文,一起去體味那山雨的無窮韻味吧!

2、揭示課題:山雨。指導有感情地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並理解這個詞。 啼(tí)囀(zhuàn)

(3)誰能簡單地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4)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板書:雨前、雨中、雨後)

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麼?傾聽到了什麼?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請用課文裏的話回答。(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着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無字的歌謠,神奇地 / 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 / 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c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 / 巖石、每一片 / 樹葉、每一叢 / 綠草,都變成了 / 奇妙無比的琴鍵。

d飄飄灑灑的雨絲 / 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 / 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 / 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結。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讀讀這些描寫山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

②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於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隨着這優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而後,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餘韻。

(5)課前大家也讀了不少寫雨的文章,比較一下,你有什麼感受呢?

(6)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以熱愛家鄉為主題的抒情散文。文章採用了先敍述後抒情的寫法,首先用清麗脱俗的語言描寫了故鄉樸實無華的蘆葦多而美的特點,接着自然而然地引發了對兒時與蘆葦有關趣事的回憶,通過吹蘆葉哨、折蘆葉船、捉紡織娘等往事,抒發了對兒時生活的追憶之情以及對自己家鄉的懷念之情。全文用輕鬆細膩的筆法娓娓敍説着童年的歡樂生活。生動感人,主題鮮明,同時文中生動優美的詞句也是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的好材料。

【設計構想】

本文的設計構想很簡單也很樸實,蘆葦之美部分的學習重在文本體會,趣事部分重要自學方法和能力的培養,排比部分重要積累,通過讀文和師生、生本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作者用文字表達的美與趣,培養學生語感,初步體會讀書帶來的美與愜意。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及詞語。通過自讀理清文章結構,概括三件趣事。

2.通過反覆品讀,結合課文體會“恬靜”“飄逸”“繽紛的記憶”等詞語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蘆叢美景和童年趣事。

4.在朗讀和品讀中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和熱愛故鄉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5.學習抓重點詞語讀書、聯繫生活實際讀書和想象畫面讀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揭示主題

板書:故鄉。對於遊子來説,故鄉是抹不去的情絲。《詩經》中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想起故鄉,就想起故鄉的楊柳,王維有言“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想起故鄉,就想起故鄉的……(梅),余光中有言“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想起故鄉,就想起故鄉的……(長江水)(課件展示,學生讀詩句)故鄉的一景一物都融在了遊子的血液中,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事物寄託他對故鄉的懷念與熱愛。對於作家樊發稼來説,想起故鄉,就想起故鄉的蘆葦。老師板書(蘆葦)。

齊讀課題。

二、自讀識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要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

2.學習詞語。

蘆葦、繽紛、密如蛛網、恬靜、飄逸、口哨、舵手、紡織娘、包裹

舵手,看舵的偏旁你就一定知道它跟什麼有關?那什麼是舵手呢?舵:控制行船方向的設備,多裝在船的尾部。那你能猜出舵手的意思嗎?你瞧,有些詞通過查字典或猜想也可以知道詞義。

再看“紡織娘”,你知道指的'是什麼嗎?見過嗎?(看圖片瞭解紡織娘)你能快速地在書中找到描寫紡織娘的句子讀一讀嗎?“紡織娘通體透明,頭上長着兩根細長的觸鬚,身上裹着兩片薄薄的玻璃紙似的羽翼。”你瞧,作者抓住了紡織娘身體、觸鬚和羽翼特點,僅一句話就讓我們知道了紡織娘的外形,寫作時抓住事物特點多重要呀!

好了,同學們,其它的詞語我們會在讀文的過程中學習。

3.字詞我們都認識後,相信讀文更沒問題了。請同學再一次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談談你的體會。

(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出美景和趣事,板書)

三、導讀探究,感悟積累

(一)體會蘆葦之美

1.師:那我們就先來感受故鄉蘆葦之美吧。

問:誰來讀讀文中描寫蘆葦之美的句子?(一片片,一簇簇……)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説説故鄉的蘆葦有什麼特點?(多、長、綠、輕)

誰能再來讀讀這句話,再來體會一下蘆葦的特點。(2人)

讀着讀着,你體會到那份“恬靜和飄逸”了嗎?(課件變紅)説説你的感受?你瞧,我們讀着讀着,就明白了很多詞語的意思呢。

那我們就讀出這份恬靜和飄逸。(指名讀)

2.師:正是這蘆葦給鄉村平添了幾分恬靜和飄逸,所以作者發着內心地説……(出示課件復沓1:多年來最令我魂牽夢繞、永遠不能忘懷的,就是故鄉的蘆葦——就是那些看來似乎很不起眼的、樸實無華的蘆葦。)

(二)體會事情之趣

1.師過渡:這樣樸實無華卻飄逸美麗的蘆葦在家鄉隨處可見,春天來臨,它便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

請同學默讀第7、8、9自然段,思考:試着用簡短的句子或短語概括每件事,寫在這一段的旁邊;再思考你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這份童年的快樂,將句子畫下來。

2.請同學們再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商量一下你每件事概括的語言,看能不能最簡單;再把你畫的句子讀給同學聽聽。

3.彙報交流

概括:吹蘆葉哨、折蘆葉船、抓紡織娘

(讀的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朗讀)

4.復沓2:正是因為有了蘆葦,才有了我們童年的這些趣事,所以作者説“多年來最令我魂牽夢繞、永遠不能忘懷的,就是故鄉的蘆葦——就是那些看來似乎很不起眼的、樸實無華的蘆葦。”

(三)感受繽紛的記憶

1.師:學到這,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這段話(課件出示)沒學。(1讀)請你先來讀讀這段話,説説對此你有什麼疑問?(這段沒有蘆葦)

是呀,沒有蘆葦我們為什麼還要寫它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誰來再讀一讀(2讀)。

問:這段寫了故鄉的哪些事物?(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

問:那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生我養我的故鄉呀,你給我留下多少夢幻般的、繽紛的記憶——比如:那小河,那野花,那油菜花,還有棉花。(課件出示,讓學生體會這樣體現不出繽紛的記憶,不美)

師:那我們就加上這些詞一些來體會那繽紛的記憶吧,齊讀(3讀)。

師:你想看看這些美景嗎?(課件出示圖片,邊看邊讀句子,4讀)

2.師:這些事物如此之美,而最讓我魂牽夢繞的卻是故鄉的蘆葦,由些我們更能體會到蘆葦對作者的重要了,這也就是寫這些美景的原因,更襯托出不起眼的蘆葦的與眾不同了,所以作者説(復沓3):“然而,多年來最令我魂牽夢繞、永遠不能忘懷的,卻是故鄉的蘆葦——就是那些看來似乎很不起眼的、樸實無華的蘆葦。”

四、迴歸整體,體會情感

師: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畫一樣的意境讓我們感受到了故鄉的蘆葦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抒發自己的情感。

(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五、單元整合,訓練説話

師:故鄉的蘆葦是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後面我們還要學習《老家的螢火》,它們的相似之處就是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雖然我們還不曾遠離故鄉,但我想故鄉也一定有你難忘的事物,你能想一想,用這樣的話來説一説嗎?“想起故鄉,就想起故鄉的……,因為……。我愛故鄉,我愛故鄉的……”

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論我們走到哪裏,故鄉永遠都藏在我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