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精選練習題

校園8.66K

一個人只要強烈地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以下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搜索整理的八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精選練習題,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精選練習題

一、基礎知識題

1.給下列詞語中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鄒忌( ) 形貌昳麗( ) 朝服衣冠( ) 孰視之( )

窺鏡自視( ) 謗譏於市朝( ) 期年之後( ) 皆朝於齊( )

2.對句中“於”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欲有求於我也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 ③以其無禮於晉 ④皆以美於徐公 ⑤且貳於楚也

⑥能誘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⑦燕、趙、魏聞之,皆朝於齊 ⑧此所謂戰勝於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3.“而”作連詞用時,通常有以下幾種用法:A表並列 B表修飾 C表承接 D錶轉折 E表因果 F表假設,請對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斷,並將結果依次填入後面的括號中( )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

②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

③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④暮寢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

⑦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

⑧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 )

4.“者”可結合文意靈活地翻譯,寫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來: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④雖欲言,無可進者( )

⑤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 )⑥陳涉者,陽城人也( )

⑦今者項莊舞劍( )⑧一丘之禾,則後種者晚實( )

5.下面句中加下劃線的字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①例: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

A.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B.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C.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D.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②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公私之積尤可哀痛 B.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C.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山 D.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

③例: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A.孔子過泰山側 B.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C.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④例:令初下,門庭若市( )

A.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B.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6.下面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組是

例:忌不自信( )

①城中皆不之覺 ②秦城恐不可得 ③古之人不餘欺也

④莫用眾人之議也 ⑤時人莫之許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7.下面對句子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今齊/地方/千里 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謂/戰勝於朝庭

8.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此同時

①雖欲言,無可進者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庭

A.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什麼可説的 這就是所説的在朝庭上就戰勝了對方

B.雖然有人想進言,也不敢去説 這就是所説的實戰勝過在朝庭上爭論

C.雖然有人想進言,也不敢去説 這就是所説的在朝庭上就戰勝了對方

D.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什麼可説的 這就是所説的`實戰勝過在朝庭上爭論

二、課內語段閲讀

閲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巨,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以”和文中“皆以美於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以勇氣聞於諸侯 B.秦以城求壁而趙不許,曲在趙

C.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 D.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2.解釋文中兩個“於”的含義:

①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 ②皆以美於徐公( )

3.以下三句是從原文橫線處選出來的,它們合理的排列順序是( )

①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②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王之蔽甚矣”的正確意思是( )

A.大王的毛病實在太多了。 B.大王受矇蔽太厲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您隱蔽得太深了。

三、課外語段閲讀測試

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①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帝,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羣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菓,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同'悟')。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毀柙(xiá,獸檻,獸籠),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②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注:①狙公:狙jū,獼猴;狙公,養猴的人。 ②無道揆:這裏是不講道術,不講法度。

(1)下面四句中'其'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取其積 B、其如狙公乎 C、惟其昏而未覺也 D、其術窮矣

(2)對下面劃線的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①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 ②或不給 ③一旦有開之

A、①部分分派 ②或許 ③啟發

B、①整體裏的一些個體 ②或許 ③分開

C、①整體裏的局部 ②有的 ③開除

D、①部署分派 ②有的 ③啟發

(3)'賦什一以自奉'的意思是( )

A、(猴)把(養猴人)交來的賦税的一部分留給自己享用。

B、(養猴人)把(猴)交來的各種果實的十分之一供養自己。

C、(養猴人)拿(猴)採來的各種果實的十分之一供養自己。

D、(猴)把(養猴人)交來的各種果實都留給自己享用。

(4)'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的意思是( )

A、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借給他並被他役使呢

B、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借給他還替他做事呢?

C、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借用他的名義還替他做事呢?

D、既然這樣,那麼我們難道借用他的名義還受他役使嗎?

(5)'其如狙公乎?':的意思是( )

A、他們像養猴人啊! B、他們不像養猴人嗎?

C、難道像養猴人嗎? D、難道不像養猴人嗎?

(6)使狙'敢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的原因是( )

①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 ②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 ③賦什一以自奉 ④或不給,則加鞭棰焉 ⑤羣狙皆畏之,弗敢違也 ⑥小狙謂眾狙之言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7)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1.

2.C

3.①A 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 ⑧D

4.①的人 ②的原因 ③人的 ④的話、的事情 ⑤的原因 ⑥在判斷句中表示停頓 ⑦在時間詞後表示停頓 ⑧的禾苗

5.①A ②C ③D ④D

6.D,例句為“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

7.D

8.A

二、1.C

2.①介詞,向 ②介詞,比

3.D

4.B

三、(1)B (2)D (3)B (4)C (5)D (6)含有勸告統治者'使民'要'有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