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校園3.21W

教學目標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2.瞭解《戰國策》。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説理的特點。

德育目標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

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於他,都説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麼?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説諸侯。《戰國策》就是着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着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藉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説,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yin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帙麗朝服衣冠窺鏡

期年朝於齊間進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④聞寡人之耳者

⑤今齊地方千里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⑦鄒忌諷齊王納諫⑧能謗譏於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④王之蔽甚矣。

學生逐題完成,並全班交流。

確:(1)yìzhāoguānkuījcháojiàn

(2)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聞:使……聞。

地方:土地方圓。

⑥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⑦諷:委婉勸説。

⑧謗譏:公開指責。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②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③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④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並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後,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後,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麼?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麼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後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後,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説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説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畏求

妻妾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説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敍家常。

“於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並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後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相比,勸説齊王除蔽納諫。最後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宮婦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範讀後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心悦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後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讚賞。由於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板書:小大

家事國事

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麼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①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如此不計較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於進諫的原因。②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羣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聞之;期牛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③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板書:

三賞

三變

(指名一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三、四自然段,齊瀆課文)

4.學生齊背課文。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閲瀆《觸龍説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品讀課文。體味本文寫作技巧之妙,鄒忌勸諫技巧之高;質疑解疑,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聯繫實際,對照反思,掌握人際交往藝術。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個別抽查或集體齊背。

二、品讀課文,鑑賞寫作技巧之妙,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提問:《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被人稱讚有加的有兩點,一為精彩的對話,一為精巧的結構。請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對話

品味鄒忌的三問,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第一問的背景是:“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呋麗,朝服衣冠,窺鏡。”試想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牀,對着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裏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並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問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應帶有疑慮,並且急於知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的。

第三問的背景是:“且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着小聲問。

小結: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和徐公比美”問題,但由於問的對象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裏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就用反問的語句。表達更加肯定的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於鄒忌,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語氣中能體會到,客的回答較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樣中肯有力。

上邊三種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但由於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態也就有差別,此所謂“言為心聲”。

這些對話看似平常,但含意雋永,耐人尋味。

(2)精巧的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為結構上的“三迭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涑);三變(結果)。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但承轉全文並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應該是這兩個字:

一是“思”。鄒忌在三問之後。從妻、妾、客得到美於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實面前,“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白視,又弗如遠甚”。此時,他—沒有妒忌,要知道他對白己的容貌是相當看重的;二沒有大怒,不因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氣。也沒有因此而遷怒於人。要知道妻妾都騙了他。相反的,他卻是“寢而思之”。並能比較客觀地總結山箇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

更難得的是,他能進而類推到治理齊國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這一點正如《古文觀止》編者的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評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可以説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現了鄒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齊王在聽完鄒忌的進言之後的神情、態度在這一字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齊王在聽了鄒忌的閨房小語之後。一沒有怪鄒忌在朝廷上談閨中如此不莊重之事;二沒有追究鄒忌與自己相提並淪之罪;三不掩飾自己深受矇蔽之事實。相反,他只説一“善”字,多麼痛快,多麼乾脆。也正是有了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賞”與“三變”,才有“戰勝於朝廷”的盛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明君的高大形象。

這一“思”一“善”可以説是解讀本文的樞紐:正是有了“思”才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成果展示: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遊悦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説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説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説—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説“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悦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為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説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三、開放探究,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或指名同學回答。或全班討論,教師相機誘導、點撥。

2.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研討解決。

如:鄒忌勸諫成功,僅僅因為有較高的勸説技巧嗎?《戰國策》中龐恭的“三人成虎”的進

諫、百里奚的“脣亡齒寒”的進諫,可以説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為什麼失敗了呢?

學生討論,明確:唐代魏徵沒有諷諫藝術,每每獲得成功。看來勸諫能否成功。其決定因素在於諫對象——王。由於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君主成為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鄒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齊威王的英明,齊威王才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作者的目的是強調遊説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實,但鄒忌的諷諫術值得我們學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給你什麼啟示?

學生明確: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為羣眾,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作為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四、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五、佈置作業

閲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王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選自《戰國策》)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賈:②謂……曰:③利:

④力田:⑤澤:⑥之:

2.解釋下列句子。

(1)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

(2)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3.試評論一下呂不韋其人。

參考答案:

1.賈:經商,做買賣。謂……曰:對……説。利:贏利。

力田:辛勤耕作。澤:恩澤。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呂不韋到邯鄲經商,見到人質於趙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

(2)如果幫助他獲得秦王王位,恩澤町以遺留萬世,我願意去資助他。

3.呂不韋資助異人併力助其奪得秦王王位,幫助他養育兒子。助其於滅六國,一統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