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古詩夜書所見的賞析

校園1.25W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古詩夜書所見的賞析,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古詩夜書所見的賞析

  古詩夜書所見的賞析(一)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葉紹翁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着重於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户,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於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讀一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極為準確。這首詩在最後兩句用了一個修辭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是因為:夜深了,但籬笆下面還有一盞燈在發亮。”

錢鍾書《宋詩選注》説:“這種景象就是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所謂:‘笑籬落呼煙,世間兒女。’”若補上陳廷焯評姜詞所云:“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便可想見葉紹翁此時內心深處的悲哀了。

  古詩夜書所見的賞析(二)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於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並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着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彷彿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風”四字,既點明秋風的起處,又進一步烘托出了寒涼的氣氛。秋風已至,而人客居他鄉未歸,因此觸動了思鄉之念。一個“送”字和一個“動”字,都用得十分傳神,前者寫“驚”秋之意,,後者抒“悲”秋之情。

陣陣秋風,觸發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的蓴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作者耳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淒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

三、四句寫兒童挑促織,表面上看似乎與“客情”無關,實際上是用兒童的快樂——無憂無慮,來反襯自己旅居的.孤獨和愁思。

這兩句,從庭內移到户外,來了個大跨度的跳躍。這兩句是倒裝句,按意思順序,應該前後互移。葉紹翁意緒紛繁,難以入睡,轉身步出户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謝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閃現在籬落間的燈火,不正是“兒童挑促織”嗎?這種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葉紹翁的悽然情傷、低迴不已,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首詩也有這個意思。暗夜中的一盞燈光,在葉紹翁心靈的屏幕上映現出童年生活的片斷:“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張鎡《滿庭芳·促織兒》)。眼前之景與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葉紹翁陷入了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籬落一燈”隱寓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達一片鄉心,與“江上”句相關聯,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户外所見。全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葉紹翁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説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頗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