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岳陽樓記》國中教學設計

校園1.77W
  《岳陽樓記》國中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岳陽樓記》國中教學設計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敍事而寫景,由寫景而議論,進而點明主旨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4、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坐落在江蘇吳縣的範氏山莊,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寫有四個大字:濟世良相。范仲淹入則為相,出則為將,曾帶兵守邊,是一位將相全才。然而他的戰功、政績並不為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給後人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激勵後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為人民為國家作出貢獻,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後封給他的諡號。

在朝廷做官時,多次上書議論國政,要求改革時弊,任副宰相時曾針對當時的政治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吏治,推選法制,減輕徭役等,並先後頒佈了具體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而失敗,不幸被貶到鄧州做太守。《岳陽樓記》就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的進士,兩人的友誼也從此開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範的推薦,滕在涇州做知守,再在慶州做知守,在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16萬貫,終於被貶嶽州,心裏很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禍來,便借作文之機,寫出自己的理想,以規勸好友。

三、誦讀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分組按要求誦讀:

誦讀敍述寫作緣由的段落(第1段,標誌性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誦讀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銜遠山氣象萬千;標誌性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指代什麼?)

誦讀描寫陰雨天氣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嘯猿啼)

誦讀描寫天晴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

誦讀描寫由陰雨天引發的情緒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抒寫天晴時喜悦心情的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議論抒懷段(標誌性詞語:嗟夫)

3、齊讀全文。

四、學生藉助註釋疏通文意

五、課堂練習

1、各種形式的誦讀。

2、在教師指導下整理重點詞、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屬通囑,囑咐的意思。

重點實詞:謫、勝狀(勝景)、大觀、際、涯、備、湯湯、遷客、騷人、薄(日薄西山)、去、國、偕(白頭偕老)廟堂、微、進、退

虛詞:然則、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誰與歸?(倒裝句,賓語前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倒裝名,定語後置)

成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寫作意圖

結合有關資料,再次明確本文的寫作意圖。

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來規勸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無論居廟堂還是處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揣摩構思特點

基於以上寫作意圖,文章採用起筆於記,落腳於理,融説理於記事、狀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跡地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敍述交待了什麼內容?屬詳寫還是略寫?

(寫作緣由,包括時間、滕的遭遇與政績、重修盛況、由於不是重點,寫得異常簡潔,如寫滕子京的政績就只用了八個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第二段寫洞庭湖壯觀的景象,哪兩個詞能表現這層意思?具體寫景的句子是哪些?

(勝景、大觀;銜遠山氣象萬千)

前人之述備矣怎樣理解?與第一段哪裏照應?

(與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照應)補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詩句。

第二段中起過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個詞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切入點?過渡啟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設問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過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異字可以作為理解本文的切入點)

第三、四段分別寫了什麼情況下洞庭湖的景色?由這不同的景色又產生了怎樣的情?這兩段的結構有何共同之處?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氣狀況下蕭條淒涼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氣狀況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遷客騷人的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喜;兩段都是先寫景,後抒情。)

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什麼?古仁人不同於遷客騷人的地方是什麼?

(二者指因陰而悲和因晴而喜這兩種心情。而古仁人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説法是什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指什麼?

(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這一句是對上面的總結,並自然而然引出了問題然則何時而樂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誰的看法?作者同意這種觀點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作者用這樣的問句結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誰與歸?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觀點,作者以此作結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幫助背誦(見板書)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作者應好友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練的語言,鄭重地敍説了事情的本末,準確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觀勝景,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後,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敗後憂國憂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岳陽樓記》國中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

3.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二、難點、重點分析

《岳陽樓記》難句解析:

①越明年,|②政通||③人和,|4百廢具興。

分析:(1)這句的基本結構是時間修飾複句。正句部分又是並列複句。

(2)越明年曆來有兩種解釋:一、越作逾講,作渡過講,這是《説文》的本義;《廣雅·釋估》也説越,渡也。二、越作及講,這是王引之《經傳釋詞》的説法。王引之説,越,猶及也,《書·召浩》: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氏舉了《尚書》兩個例子,《尚書》越六日乙未這種類型的結構共十二個,都作到、及講。看起來兩種説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據《嶽州府志》職方考的《宗諒求記》,的去秋以得罪守茲郡和明年春增其舊制等材料來看,膛子京確實是從慶曆六年開始修岳陽樓的,應當以第一種説法為妥。

譯文:過了明年,政事順利,上下和睦,一切廢棄了的事兒都興辦起來啦。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分析:得無乎?有人認為有三種解釋:一、用反問語氣強調肯定謂語所表達的意思;二、相當於大概,也是肯定謂語;三、向否定事實方向推測,相當於該不會吧。第一説似嫌煩瑣,而且得無是兩個詞,不是一個詞。異,不同。無,沒有。得,能夠。乎,嗎,在是非問句後面的語氣助詞。能夠沒有不同嗎?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這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一個強有力的發問,即能同乎?下文霪雨霏霏感極而悲是一種心情;春和景明其喜洋洋是又一種心情,具體地説明了不能同也。又,日飲食得無衰乎?(《觸菩説趙太后》)等於平時飲食能夠不衰退嗎?妾得無隨坐乎?(《史記·廉頗商相如列傳》)等於:我能夠不株連受罪嗎?跟得無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無、能勿。袁仁林《虛字説》:俱反問辭,見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斷:異(不同)無異(同)得無異乎(得同乎)不相同也。不相同也是樸素的直陳,得無異乎?是委婉的發問,具有精湛的修辭技巧。

3.至若①春和||②景明,|③波瀾不驚

分析:《課文》沒有給至若作注。《歷代散文選》的.註釋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風和日麗的春天。若,像。按:這裏把至跟若分拆為兩個詞,而且把若解釋為像,恐屬未當。至若是單純的連詞,詞根是至,若則是一個詞綴,沒有意思。古人用至等於至若的如:今也玩好變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聖人不然(《韓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於至如、至於,例如:雖為俠,而逢巡有退讓君子之風。至若北道姚氏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蹌居民間者耳。(《史記·遊俠列傳》)元,凱既登,巢,許獲逸。至於今日,所謂道之雲亡,邦國珍瘁。(《晉書·賀循傳》)如和於跟若一樣,也只能是詞綴。(請參閲《現代漢語虛詞的構成方式》,見《語文知識》1957年第6期。)論述某種情況或某件事情的時候,把話題轉到跟論述有關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帶假設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於。本句上文説的是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這裏講到另一種境界,就用至若來連接。

譯文:至若到了春氣暖和,陽光明媚的時候,波瀾不起

4.①沙鷗翔集,|②錦鱗游泳

分析:(1)這是一個對偶句。錦鱗特指美麗的魚。

(2)翔跟集是一對反義詞,遊跟泳也有反義因素。遊的本字是廳,《説文》:浮行水上也。泳,《説文》:潛行水中也。

譯文:沙鷗或者齊飛,或者羣集,魚兒有時浮出,有時潛入。

5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分析:(1)而或其實是兩個詞,而表順接;或作有時講,相同的用法如:僕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或食餟脯(白居易《與元九書》)

(2)一空、千里都是數量詞組作謂語,長煙、皚月都是偏正詞組作主語,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

(3)浮光躍金,靜影沉壁,也是對偶句,各又隱含着一個比喻,就是浮光如躍金,靜影似沉壁,躍,不只是閃動,更有躍出水面的意思。一陣風吹來,微波湧起,峯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蕩着的黃金。上句寫水上之景,下句寫水下之影。或説浮光躍金,從意思、從工整的對偶上看,應當接沉影靜壁,靜影沉壁實在是錯綜形式。

譯文:有時瀰漫的炊煙完全消散,皎潔的月色籠罩千里。浮動的月光,把微波變成跳躍的黃金,靜溢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靜壁,譯文或可也是對偶句。

6①居廟堂之高|②則憂其民。

分析:(l)假設複句。主語古仁人都因承前省。

(2)廟堂,一般的解釋是,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有人認為唐宋時期的廟堂決非朝廷的意思,是指宰相副宰相議事的地方,因此用來作宰相、副相的代稱,既可以代其位,又可以代其人。(《中國語文》1983年第1期第60頁)。我看居廟堂之高可以説成處在宰相或副相這樣的高位;但也不一定,古仁人的官職低於宰相或副相的也可以説是居廟堂之高。又如廟堂之議,非草茅所當言也。(《漢書·梅福傳》)這廟堂是指高官乃至皇帝,不一定只是宰相或副相。至於居廟堂之高,完全可以解成處在朝廷的高位,包括做皇帝在內。

譯文:處在朝廷的高位,就關懷他的百姓。

7①先天下之憂而憂,②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分析:先、後都是形容詞。拙著《文言難句例解》卷一的第134頁説先、後的後面省去了介詞於。又如:先吳壽夢之鼎。(《左傳·襄公十九年》)先的後面也省略了於,這句意思是在吳王壽夢所鑄用的鼎前面。現在説,先、後是形容詞增加在動用法,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就是在天下之憂先、在天下之樂後。又如窈窕豔城郭(《孔雀東南飛》),豔也是形容詞增加在動用法。而,可以譯成就,後一個而用來表示遲,可以譯成才。兩個分句都是連動式,前一個謂語是方式,後一個謂語是行動,方式跟行動之間用而字來連接,是用而字來劃分界限。一説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先天下之憂而後己憂,陷於隨意增字解句,這並不足取。

譯文:在天下人憂愁的前面憂愁,在天下人快樂的後面快樂。

8.①微斯人,|②吾誰與歸?

分析:《文言文的語言分析》(張拱貴、黃嶽洲著)説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把與看成介詞,這是根據一般的通常解釋。這裏與跟歸都是動詞,作結交或稱許講,《廣雅·釋估》:與,許也。《論語·微子》: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與跟歸兩個及物動詞同時管一個前置的賓語誰。這樣,吾誰與歸就得譯成我稱許誰,歸宿到誰(的寓居)的地方去呢?與的相同用法又例如: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戰國策·齊策》)但是,語言是發展的,詞性也在發展,與的產生介詞的用法至少是在西漢,《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第二個與是介詞,《岳陽樓記》是宋人作品,把與解成介詞應該是可取的。又,《文選》張華《雜詩》之二: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與也是動詞,作給與講。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作者介紹,解題

同學們預習了《岳陽樓記》(板書),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書)。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憤讀書並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土。後來曾經鎮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於直言,實行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岳陽樓記》便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裏。

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范仲淹的舉薦,滕子京先知徑州,後知慶州。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十六萬貫,終於被貶謫守嶽州,心裏很有些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

謫(zhé) 屬(同囑zhǔ) 霪(yín) 霏(fēi) 檣(qiāng) 楫(jí) 冥(míng) 讒(chán) 偕(xié)

(三)研習新課。

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課本註解為到了第二年(即慶曆五年),而據《嶽州府志》載《宗諒求記書》,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在慶曆六年。所以這句中的越還是按它的本來意義作過講為妥,越明年就是過了第二年,當進入了第三年講(慶曆六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閻左逾(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2.思考與討論

首句中謫字點明瞭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後心清不好,準備修好岳陽樓後憑欄不慟數場。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開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試聯繫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是否別有深意?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説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着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歎,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曆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於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託、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着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fú(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於那;嗟夫,感歎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注意不要跟轉折連詞然而搞混。然則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裏,那麼他們看到這景色後產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教學參考書》把這句中的然則譯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間因果相承的關係,值得商榷。

騷人課本註解: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於現在説的能不。以潔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2.思考與討論。

(l)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於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係。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係,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後照應的關係,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説明它們的關係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後盼,文理綿密。

講讀第3、4段。

1.指明同學讀第3段課文並口譯,教師作必要解釋:

若夫猿啼句。霪雨:即淫雨。淫,過多,過甚的意思。霪雨解作連綿的雨。陰風:陰冷的風。怒號(háo):大聲的號叫。形容風勢大,發出很響的聲音。嶽:高大的山。山嶽,泛指洞庭湖周圍大大小小的山。嘯:野獸拖長聲音的叫,它與啼是同義詞。老虎叫用嘯;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鳴;雞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鳴;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注意這組同義詞,可以逐步培養用詞準確的能力。

登斯樓也悲者矣句。斯:此,這。去:離開。國:國都,這裏指朝廷。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感極:感慨到極點。有者:有的心清。者:代覽物之情的情。去國懷鄉感極而悲者是有的賓語。

2.學生齊讀第3段。

3.指名同學讀第4段課文並口譯,教師作必要的解釋:至若郁郁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錦鱗:錦,本指有色彩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色彩鮮明、華麗,好看的意思。錦鱗,這裏指代好看的魚。這種以部分代替全體的修辭手法。叫做借代,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寫法。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詩)中的以帆代船。汀:水中的小陸地,也叫洲。岸芒汀蘭是互文,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蘭花。青青:即青青,草很茂盛的樣子。

而或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或者,有時。皓(hào)月:潔白的月光。心曠神恰: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洋洋:快樂的樣子。

4.學生齊讀第4段。

5講析第3、4段。

以上兩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問:這一段寫了什麼內容?和上文有什麼聯繫。

這一段描寫了洞庭湖景色陰晴的變化以及遷客騷人登樓時不同的心清。這段內容緊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加以發揮,分段來寫:

先寫了風雨天氣中洞庭湖上蕭條淒涼的景象,作者選用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繪:連綿陰雨的天氣、令人膽寒的風聲、恐怖的濁浪、天色昏暗、交通阻絕,這是寫的白天。夜間卻是經常聽到虎嘯猿啼,等等,淒涼的氣氛更加濃重了。(《三峽》就曾經引用民歌詞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猿嗚烘托悲涼悽清的氣氛。)這樣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這一段寫了物悲則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一個方面。

其次,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明媚景象。這一段採用與上一段對照的寫法。至若以下寫晝景,而或以下寫夜景。寫白天,寫天寫水,寫天水相連的晴明;寫沙鷗,寫游魚,更增添自由閒適的氣氛;又寫蘭芒,生機勃勃,有色有香。寫夜間,再次寫天寫水,有動有靜,此時不再有恐怖淒涼的虎嘯猿啼,卻有悠揚動聽的漁歌飄蕩在湖面夜空。這樣的景物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寫了這樣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悦之情。這一段寫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又一方面。

6分別指名朗讀第2、3、4段,體會景物描寫的層次和作用。

教讀第5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先天下乎這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這裏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則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着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啟發,設問: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摟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於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並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裏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裏?

提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跟什麼有關係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係。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後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並不存在。聯繫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説一説作者為什麼要議論這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説土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後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為看,確實不是徒託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託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着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後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