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文素質教育融入醫學獨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分析論文

校園6.89K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是醫學獨立院校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環節和途徑,對於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醫學獨立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當中,可以讓學生接受更多、更優質的“醫學人文關懷”薰陶和培養,對其從業後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與和諧醫患關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但長期以來,醫學獨立院校普遍偏重對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導致部分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本文以本院開展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為例,探討對人文素質教育融入醫學獨立院校“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的探索與思考,以推動綱要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化,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

人文素質教育融入醫學獨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分析論文

  1 創新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與弘揚

教學理念的創新是教學創新的關鍵。傳統的“綱要”教學活動,往往突出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綱要課程教學內容的灌輸來實現整個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關係常處於一種不對等的狀態,教師在活動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具有絕對的權威,而學生處於從動位置,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消化者,這種二元結構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與溝通,直接導致“綱要”課程教學實效性的降低。而現代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習方法及過程的研究,強調學生認知和情感的全面和諧發展。對於醫學獨立院校而言,由於培養的學生畢業後大多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行業,從業後對其動手操作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的要求尤甚,這給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徹底打破只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傳統觀念,準確把握時代賦予醫學的新要求和新內涵,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全方位提高醫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人文素質教育融入醫學獨立院校“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不僅在教學內容層面注重突出對人文精神的挖掘與弘揚,而且在教學方法上更加尊重教學客體學生的存在,真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中,理性地認識歷史與社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 植根人文情懷,謀求教學模式的多樣與創新

“綱要”課作為醫學獨立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兼有政治理論課程和歷史課程的雙重特點,課程教學中難免會出現部分知識點與中學歷史內容的重合,如果採用常規的教學模式去重複中學的歷史知識,勢必會讓學生感覺乏味。實踐證明,植根人文情懷,積極推進“綱要”課實踐教學內容由知識體系的構建向價值體系的塑造,尤其是向人文情懷的培養方向發生轉向,並努力謀求教學形式和手段的多樣與運用,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2.1 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寬領域創設人文環境

教學資源充足與否是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為此,在開展“綱要”課實踐教學活動時,應充分發掘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積極營造濃郁的醫學人文氛圍,以主題明確的校園文化活動強化醫學人文特色,努力打造“以校內實踐為主,校外實踐為輔”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現有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綱要”課實踐教學安排分為校內和校外實踐兩類,其中校外實踐是實踐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採取與學務、宣傳、團委等部門的攜手聯動,充分挖掘、整合現有教學資源,寬領域創設人文環境,着力培養醫學生的人文情懷。

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於促進學生深入社會、瞭解國史國情、培養高尚的品格、增強歷史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現實中由於資源等條件所限,能夠參與其中的學生很少,制約了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為真正發揮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應有的作用,作者嘗試將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分為課堂內實踐和課堂外實踐來進行。課堂內實踐活動注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常由任課教師就課堂現有教學資源自行組織實施,可採取互動性討論、問答、情景模擬及演講等多種方式,還可以當堂播放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音像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鍛鍊了學生的表達及分析、思考、辨別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外實踐是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內容,課堂外實踐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情感價值的提升,更強調內化與外化的統一,開展時儘量做到和學生的校園生活緊密結合,這也是充分利用校內實踐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利用校報、校刊、校內廣播傳媒中介,以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慶日等為契機,進行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會、專題討論等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自覺參與和熱烈討論中實現“綱要”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培養了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形成正確的、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同時,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拓展實踐教學外延,充分發揮校園網絡系統作用,營造濃郁的網上人文氣息,提高學生對“綱要”課程相關網頁的點擊率,實現資源共享。

通過有效整合校內現有教學資源,開展、實施以體現醫學人文精神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來踐行“知行合一,德高醫粹”醫學價值觀的主題性教育活動,以主題明確的校園文化活動強化醫學人文特色,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薰陶和教育,使醫學生的醫學道德情操得到感染和提高,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精心選取活動主題,全方位凸顯人文精神

選題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實踐教學的`效果。為此,在“綱要”課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應精心選取活動主題,處處體現人文關懷,不僅在內容層面上注重對人文精神的挖掘與弘揚,而且更注重提升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積極推動學生樹立富有人文情懷意識的價值觀。因此,選題時儘量從有利於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力爭貼近大學校園生活,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緊扣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內容。

一是開展主題讀書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開展“讀書討論會”實踐教學活動前,為學生列出閲讀參考書目,引導學生圍繞相關主題開展課外讀書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切磋做人體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二是選播主題教育視頻資料,傳遞正能量。比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及“德耀中華———全國道德模範”等典型人物的視頻資料,在讓學生了解先進人物及其典型事蹟的同時,更讓學生學會感動、感恩,並在實踐中傳遞道德的力量;三是利用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實現與信仰的對話。比如在紀念建黨 90週年之際,組織開展了“建黨 90週年黨史知識風采大賽”主題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收集、圖片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加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及其不同時期的歷史,幫助學生深刻領悟歷史和人民實現“三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使其人生信仰更加堅定;四是透過鮮活的歷史人物,引導學生探究歷史事件的真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引領教育學生以人為鑑、以史為鑑,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使歷史人物教學的過程成為教育學生培養崇高品德和情操的過程。比如在舉辦“我看歷史風雲人物”系列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部分同學結合自身專業特色,選取中國防疫、檢疫的先驅———伍連德、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奠基人———童第周等醫學界前輩的光輝事蹟為主線,現場重温醫學生誓詞,“理解生命意義,感悟崇高精神”,使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立志獻身醫學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通過開展和實施這些精心選取的主題性教育活動,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學生學習、生活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利於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內化抽象的理論,使醫學生的醫學道德情操得到感染和提高,加深了對醫學道德精神的理解和思想的昇華。

2.3 科學統籌教學環節,全過程滲透人文關懷

科學設計教學環節是實踐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針對醫學獨立院校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生思想較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興趣廣等特點,科學統籌“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環節,全過程滲透人文關懷,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切實發揮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學期初即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選取活動主題,制定“綱要”課實踐教學活動方案,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注重課外實踐與課內教學的有機融合,努力實現外化與內化的統一。通常採取每班限定若干名額,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的方式進行,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採用輪換參與方式。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限內更能突出人文教育的實效性,校內實踐教學活動所有教學環節的開展和實施均時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程參與。進行課堂內實踐教學活動時,結合課堂內容抽出部分實踐教學中的課程活動題目,提前佈置給聽課班級,以小班為單位,讓學生課下查找資料,製作成課件或講稿,屆時每小班代表用 10min左右時間登台演講並接受台下師生的提問,以考查學生對重大問題的整體把握能力。課堂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注重與校園文化的有機結合,設計環節處處彰顯競爭與合作,並確保每名同學均能參與。整個實踐教學活動流程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先由任課教師進行分組,每組同學 8~10名左右,視情況不同,可隨機按學號分組或同學們自由組合。教師將實踐教學任務下達後,指定任意一名同學擔任該小組負責人,組長再進行小組內部分工,組員各司其職,在規定時間內課下蒐集素材,準備材料,最後由各小組推選出一名同學和其他組推選出的小組代表上台比賽,由評委教師視各小組的綜合表現,選出優勝小組進入下一輪比賽,依次類推,最後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聯繫。由於教學環節設計科學,教學形式新穎,覆蓋面達至每名同學,從而吸引了學生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生成的過程中去,並在參與、體驗式的教學中增加他們對歷史真相的認知、體會、思索與追問。

通過開展這些教學環節設計科學合理、全過程滲透人文關懷的“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主體參與意識十分強烈。學生的團隊意識、組織協調、調查研究、語言表達、協同創新等多種能力明顯提升,在學生人文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升的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和熱情。

  3 完善評價體系,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檢驗與成效

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綱要”課大多仍以限時閉卷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主要反映學生的知識記憶水平,無法準確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分析理解和運用能力。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人文素質為核心,自覺完善評價體系,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檢驗與成效,重視對學生的全過程考核。實踐課教學成績在整個“綱要”課成績中佔有一定比例,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由理論課試卷卷面成績和實踐課教學成績兩部分組成,卷面成績佔到課程成績的 70%,實踐教學成績佔 30%。採取三階段考核的辦法:第一階段在理論教學部分,期末考試成績仍然採取閉卷考試形式進行;第二階段在實踐教學部分,由學生提交參觀考察報告,並經相關單位負責人簽署意見或提交的作業為考核依據的考核方式,以及由學生用電子文檔或製作 PPT等形式通過網絡提交作業的考核形式;第三階段以學生參與“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為考核依據。把以上 3個方面均納入“綱要”課的考核範圍之內,採用課堂考核和課外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方法,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這種考核方式有助於學生在思考、總結的過程中,將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內化並提升為自身的基本素質內涵、行為習慣,有機地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知識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認知能力的考核統一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

總之,醫學獨立院校應準確把握時代賦予醫學的新要求和新內涵,精心設計和合理安排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創新實踐教學環節,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洞察力,並切實提升他們的人文修養,促進其身心素質全面發展,使其積極適應新型醫學模式的同時,提高競爭力,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早日實現培養醫德醫術兼備的醫學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推動醫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