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臨考前的歷史複習建議大全

校園1.24W

臨考前的歷史複習建議

臨考前的歷史複習建議大全

上海市歷史科大學聯考多年來一直注重適當降低記憶要求,着眼學生思維品質的檢測,加強能力考查。學史為用,史為今用,洋為中用應該是考生複習和教師指導學生複習的指針。為此,温故而知新,探求歷史複習的新視角、新概念、新思路應該是廣大師生所關心的。

世界史的複習可劃分為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世界近代史的內容可以看成是世界近代化的過程。從這個視角出發,我們可以將世界近代史的複習按以下幾個層次開展。

一、近代化的準備所謂近代化可以看成世界由手工生產步入機器生產,從傳統農業文明跨入近代工業文明的過程。近代化即以工業化為核心所引起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諸方面綜合發展的全過程。

十三、十四世紀從意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十五世紀新航路的開闢、早期的殖民擴張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又要求衝破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障礙。十四世紀從意大利開始的衝擊天主教會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十六世紀開始於德意志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都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輿論準備。繼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後,英、美先後也成功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二、近代化的起航由於制度的保證、資金和資源的保證、勞力和市場的保證、科學和技術的保證,英國率先開始和完成了工業革命,基本完成了近代化。繼英國之後,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俄國等歐美國家也開始和完成了工業革命,完成了近代化歷程。

而在世界另一方,例如東方的近代化就更有不同於西方的背景和條件,不同於西方的進程和結局。亞洲的日本近代化遠遠落後於歐美,直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才開始啟動近代化進程,且在近代化的進程中,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呈現明顯不同於歐美的特點。

三、近代化的深入歐美的近代化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形成了新的高潮。繼蒸汽時代以後,西歐的近代化又把世界帶入了電氣時代、電力時代。這次高潮人們習慣上又把它叫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工業革命使工業產業發生了更多、更廣、更新的變化,汽車工業、石油工業、電訊工業、化學工業迅速崛起,而鋼鐵工業則更為強勁。以重工業為主的生產推動着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在集中的過程中,壟斷組織產生。隨着壟斷組織的普遍產生及廣泛推進,自由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即帝國主義時代。傳統資本主義進入了當代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進入了成熟時期。歐、美、日的近代化畫上了大大的句號。

複習二十世紀世界現代史可以緊緊扣住“三戰”、“三體”開展。所謂“三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二戰後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所謂“三體”就是一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後的“雅爾塔體系”以及目前正在形成的多極化體系。考生不妨結合中國歷史開展下面幾個專題的複習。

一、一戰與中國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義戰爭。一戰爆發後,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中國無產階級隊伍的成長壯大,預示着中國社會正孕育一場新的革命。而在一戰期間成功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又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大事。

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一戰後的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雖以戰勝國的名義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會,但由於列強的蠻橫,中國的正義要求竟遭到拒絕,這件事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但是此時的世界、此時的中國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中國人民堅決的反帝態度,迫使西方列強向日本施壓,中國人民收回了部分權利。

三、世界經濟危機與中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擺脱危機、轉移視線,日本從1931年起加緊侵略中國,先後發動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更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取代國共矛盾成為此時中國最主要的矛盾。為了民族利益,我黨及時調整了政策,決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在中國共產黨努力下,終於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為國共兩黨的重新合作,創造了必要的前提。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規模宏偉、意義深遠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早開展反法西斯鬥爭的大國,也是堅持法西斯戰爭時間最長的國家。中國的抗戰是對日本北進、南進戰略有力的牽制,中國抗戰是對蘇、美、英等大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有力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成為戰後世界五大國之一。

五、冷戰時期的中國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國按雅爾塔等會議確定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建立新的世界格局,這就是雅爾塔體系。這標誌着以歐洲列強為重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政治關係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封鎖我們,為了生存、發展,新中國採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倒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但中國並不一味地唯蘇聯為從,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新中國的發展、新中國的自主外交使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1971年在第三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的外交從此獲得更大的成就。

六、冷戰結束後的中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誌着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1987年中 共十三大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新的基本路線。1992年中 共十四大又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堅持發展經濟,堅持改革開放,頂住了亞洲金融風暴和特大洪水災害,經受了“SARS”和“禽流感”的考驗,並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順利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更是捷報頻傳,喜訊不斷。北京贏得2014年奧運會舉辦權,上海贏得2014年世博會舉辦權,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切都標誌着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大學聯考化學複習指導

高三化學複習是一項系統的學習工程,要提高複習效率,就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探索,不僅要想方設法跟上老師的複習思路,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何來搞好這一年的化學複習呢?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招數:

招 數 一:善待課本,鞏固雙基,挖掘隱形關係

課本和教材是專家、學者們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經過長期、反覆的實踐和修訂,現已相當成熟,書本里藴含着眾多科學思想的精華。據初步統計,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論大大小小共有220多個,它們構建了中學化學的基礎,也就是説,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的複習在整個化學複習中起着奠基、支撐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不過關,後面的複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因此,學習效率,必須切實注意這一環節的複習,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努力把每一個概念及理論真正弄清楚。例如對催化劑的認識,教材這樣定義:“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幾乎所有學生都能背誦,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層含義;假如我們對其細細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會變得生動有趣——我們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劑是否參與了化學反應?“對化學反應速率而言,‘改變’一詞指加快或是減慢?”“‘化學性質都不改變’,那物理性質會變嗎”等問題。經過一番折騰,對催化劑的認識就會達到相當高的層次。

再者,課本中的眾多知識點,需要仔細比較、認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質量、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同位素質量數、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元素近似相對原子質量;同位素與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素異形體、同一物質等等。對課本中許多相似、相關、相對、相依的概念、性質、實驗等內容,應採用比較複習的方法。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明確其共性,認清其差異,達到真正掌握實質之目的。

透析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化學實驗題,可以發現幾乎所有試題均來自課本上的學生演示實驗及課後學生實驗。因此,在老師指導下,將十幾個典型實驗弄清原理,反覆拆開重組,相信你定會大有所獲。

招 數 二:經常聯想,善於總結,把握知識網絡

經過,高一高二階段化學的學習,有些同學覺得個別知識點已學會。其實,大學聯考考場得分,學會僅是一方面,還應總結歸納、經常聯想,找出同類題解法的規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説,化學學習,重在掌握規律。有人説,化學難學,要記的東西太多了,這話不全對。實際上,關鍵在於怎樣記。例如對無機化學來説,我們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製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繫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週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更強,“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熟悉了官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變關係及相互轉化;理解了同分異構體,就會感覺到有機物的種類繁多實在是微不足道……這樣,通過多種途徑、循環往復的聯想,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而且有助於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光有許多零碎的知識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就猶如沒有組裝成整機的一堆零部件而難以發揮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複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繫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

招 數 三:講究方法,歸納技巧,勇於號脈大學聯考

縱觀近幾年化學大學聯考試題,一個明顯的特徵是考題不偏、不怪、不超綱,命題風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變化。很明顯,命題者在向我們傳輸一個信號:要重視研究歷年大學聯考題!有關基本概念的考查內容大致分為八個方面:物質的組成和變化;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離子共存問題;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的橫向聯繫及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對大學聯考試題“陳”題新做,將做過的試題進行創造性的重組,推陳出新,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大學聯考命題與新課程改革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複習時可將近幾年的科學歸類,聯繫教材,通過梳理相關知識點,講究方法,歸納技巧,勇於號脈大學聯考;因此在選做習題時,要聽從老師的安排,注重做後反思,如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善於分析和仔細把握題中的隱含信息,靈活應用簡單方法,如氧化還原反應及電化學習題中的電子守恆等。再如已知有機物的分子式確定各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採用順口溜:“主鏈從長漸縮短,支鏈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邊,寫畢命名來檢驗”,這樣就避免了遺漏或重複,十分快捷,非常實用。

招 數 四:把握重點,消除盲點,切實做好糾錯

分析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差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後,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的差錯要作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毛病已“痊癒”,那些“頑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從而不斷消除化學複習中的疑點、盲點;然後因人而異的採取強化的糾錯方式加以解決。這裏就扼要介紹幾種常見糾錯做法,以供參考。

1、摘抄法:將糾錯內容分類摘抄,在其題下或旁邊加以註釋;

2、剪貼法:將糾錯題目從試卷上剪裁下來,按照時間、科目、類別分別貼在不同的糾錯本上,並在題目下部或旁邊加上註釋;

3、在資料及試卷上糾錯:有序整理資料及試卷,或按時間段、或按類別、或按科目地分門別類,加以註釋;

4、將糾錯還原到課本:將糾錯點還原到課本上,在課本知識點相應處,用不同字符標記糾錯點,同時在其下部或旁邊或附一紙片,標出該點糾錯題目位置、出處,錯誤原由及簡易分析等內容。

總之,高三化學複習要講究方法。針對化學各類知識的特點,將所學知識進行濃縮、收斂、精煉、放大、昇華、遷移,利用聯繫、比較、歸納、推理等多種方法進行復習,以良好的心態正視大學聯考,相信2014年6月,定是我們大豐收的季節!

中學生實用最優學習複習方法:.課前自學

有關專家為了研究符合我國教育實際、具有我國特點的、科學的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大面積提高中學生(特別是差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質量的目的,通過對大量調查材料的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總結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帶有共性的成功的學習因素,並根據這些成功的學習因素的內在聯繫,歸納出一個學習方法體系,即前後緊密聯繫的八個學習環節: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

課前自學

課前自學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自學,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老師灌,自己吞,消極被動,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自學,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主要是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知道自己有哪些問題弄不懂,主要精力應集中在解決哪個或哪幾個問題上。對新教材有個初步的瞭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新課的重點和自己理不懂的難點,配合老師授課,及時消化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走出2016大學聯考文綜複習的四大誤區

目前,我國對()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推行“3+X”方案。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上認認真真,埋頭苦學,甚至“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考試成績卻不理想。原因何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陷入文綜學習上的誤區,走入死衚衕。

誤區之一:只抓重點、熱點,忽視雙基

有的同學認為由於總複習時間緊,綜合能力測試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題量小,考查的知識點少,知識的覆蓋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點、熱點就行,不需要系統地學習和複習,甚至認為基礎知識的學習再也不重要了,從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大學聯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並不是空中樓閣,知識是能力的載體,缺乏紮實的基礎知識,任何能力培養都無從談起了。題目學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較強的學科準確性。綜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學生建立在對單科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對單科知識的系統把握,絕對不可能形成所謂的綜合能力。而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識體系,人為地斷章取義、分割支解,都勢必造成知識的斷層和知識把握的盲點,無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因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識為載體的。沒有知識,絕不可能形成綜合能力。更何況綜合測試部分只佔到整個試卷分值的20%,單科知識仍佔考試的80%。而且隨着單題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學生每錯一題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在複習中要充分利用課本、地圖、練習題,將課本知識全面不漏地複習一遍,制定好複習計劃,把握好複習時間,集中精力,以基礎不變應大學聯考萬變,這才是複習中最基本的策略。

如何複習、掌握基本理論?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概念不清楚產生思維混亂就是必然的。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異點,從而做到準確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關係。特別要注意其內在的聯繫,即教材文字背後的東西縱向串聯 , 橫向串聯。其次是掌握基本觀點。“背”會的知識永遠是外在於自身的東西,無法內化為自身知識結構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隨時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基礎和能力。另外,在複習中還要注重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繫,尋找貫穿知識點的紅線,通過比較、列表、畫圖等方法構築知識體系,從而形成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比如歷史學科的雙基,就是要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概念、基本線索、階段特徵、每一階段的關鍵史實以及重要的歷史人物,為綜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切忌盲目地、過多地追逐跨學科的綜合。主要包括:(1)基本的歷史知識:五大知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過程)。近年來新趨勢:考古知識、文物知識、藝術修養(書法、篆刻)。(2)基本的歷史概念:專制與立憲;革命與改良;宗教、神權;經濟全球化;世界統一體化。(3)基本的歷史規律:封建盛世的條件;資本主義發展的條件:勞動力、市場、技術、資金等。(4)基本的階段特徵:明清時期──落日輝煌。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思想等層面反映。(5)歷史主體(幹)知識:中古──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發展;近代──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世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誤區之二:忽視學科間知識的聯繫,單兵作戰

有的同學還像過去那樣侷限於單科範圍之內,忽視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繫,而不去涉及其他相關學科,關起門來搞複習,其結果肯定是適應不了綜合能力測試的。

綜合能力考試的測試,不是各學科單科考試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學科內以及學科間知識的內在聯繫、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滲透、融合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不經過教師的科學指導和專門的學習訓練是難以形成的。因此,考生不僅要研究科內知識的內在聯繫,更要加強政史、史地、政地以及政史地三科之間的聯繫,使自己的學習逐步適應綜合考試的要求,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複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視挖掘知識,特別是主幹知識的內在聯繫,必須在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掌握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絡,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內跨教材的知識滲透,把不同內容的政治知識融合起來。把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知識加以歸類,並使之網絡化、序列化和專題化,提高自己從變化中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因此,考生在複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例如,對於政治學科的學習,必須根據各個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繫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經濟常識(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對外開放)、哲學常識(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和政治常識(國家、政黨、民族、宗教和外交)三個學科來把握,然後再從宏觀上形成對思想政治的整體印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另外,綜合能力測試既反映學科知識的系統聯繫,又注重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對於規定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滿足於簡單的記憶,還要挖掘它們的內在聯繫、弄清每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為此,對於每個知識內容,我們必須懂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重點知識點。

[1]

特級教師高三數學複習意見指導

每個高三學生都期盼大學聯考取得成功。當前的數學學習和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複習如何實現高效低耗?我有如下建議:

一、大處着眼,細心領會兩個成功公式。

1.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是V=X+Y+Z(V—成功;X—刻苦的精神;Y—科學的方法;Z—少説廢話)。

2.聶立柯“四輪學習方略”中,成功=目標+計劃+方法+行動。

學習好數學要靠刻苦拼搏的精神加科學的方法;要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加上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措施方法,要天天見行動,苦幹實幹抓落實。要站在整體的高度,重新認識自己所學,總體把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及應用。

學校的老師有周密的複習計劃,你要與老師緊密配合。須知:圍着老師轉轉得好,拋開老師轉有自己的一套方案的學生,大學聯考才能成為佼佼者。

二、做到對知識和能力要求心中有數,自身優勢和不足心中有數。

1.大學聯考主幹知識八大塊:

①函數;②數列;③平面向量;④不等式(解與證);⑤解析幾何;⑥立體幾何;⑦概率?統計;⑧導數及應用。

要做到塊塊清楚,不足之處如何彌補有招法,並能自覺建立起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繫,函數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幹知識。

2.掌握四大數學思想方法。

明確駕馭數學知識的理性思維方法,其集中體現在四大數學思想方法上。

四大數學思想方法是:①函數與方程的思想②數型結合思想③分類討論思想④化歸或轉化的思想

3.學習好數學要抓住“四個三”

①內容上要充分領悟三個方面:理論、方法、思維;

解題上要抓好三個字:數,式,形;

③閲讀、審題和表述上要實現數學的三種語言自如轉化(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

④學習中要駕馭好三條線:知識(結構)是明線(要清晰);方法(能力)是暗線(要領悟、要提煉);思維(訓練)是主線(思維能力是數學諸能力的核心,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最強大的創新動力,是檢驗自己大腦潛能開發好壞的試金石。)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説:“數學是一個原則,無數內容,一種方法,到處可用”。華羅庚先生還一再倡導讀書要把書讀得“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如果説我們從國小到中學學習12年數學的過程是“由薄到厚”的過程,那麼大學聯考複習的過程應該是深刻領會數學的內容、意義和方法,認真梳理、歸納、探究、總結、提煉,把握規律、靈活運用,把數學學習變得“由厚變薄”的過程,變成數學成為我們培養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的最有效的工具,成為自己做高素質現代人的重要武器。那時,做大學聯考數學題就會得心應手。

三、光陰似箭,要爭分奪秒。

八個多月時間很短,但對考生來講猶如萬里長征。要有艱辛的思想準備,很多成功考生的經驗告訴我們,“信心和毅力比什麼都重要”。那些肯於用自己的腦袋學習,既有刻苦精神,又講求科學方法的同學,在學習的道路上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最科學的大學聯考複習方法

考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的心理過程。其中,記憶活動在整個應試活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講,記憶是獲得大學聯考成功的前提條件,甚至看作“核心因素對也不過分。一個人的記憶庫能夠提供的信息越豐富,提取過程越迅速,提取內容越精確,他的思維就越流暢,考試成績也越理想。另外,目前大學聯考的題目類型中,依靠再認和回憶直接作出反應的題目仍佔很大比例,當然裏面也存在知識的靈活運用問題,但知識的累積無疑是提取和應用的前提條件。因此如何提高記憶效率就成為大學聯考複習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記憶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靈活掌握和運用記憶方法能使考前複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請看下面的介紹。

什麼是及時複習法?

記憶的遺忘規律説明,學習後的遺忘過程是不均衡的,最七年級段時間忘得很快,以後就逐漸變慢。也就是説,如果不及時複習,所記內容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遺忘很多,以後隨着時間的延長,遺忘量逐漸增加,但遺忘增加的速度卻漸漸慢下來。所以説,以往在考生中盛行的“車輪戰”或“突擊式”的.複習方法是違背遺忘規律的。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在以往學習內容差不多完全遺忘的情況下進行復習的。所以這樣的複習既不經濟又無效率。如果在學校或首次複習之後的最短時間內重新投人複習,則可省去許多寶貴時間。但是需注意一點,及時複習的時間間隔不是越短越好 學習效率,要因人而異,另外,及時複習的方法較適合於文字材料的背誦,如單詞、文章段落、大論述題等。

什麼是多通道記憶?

心理學研究發現,單靠視覺只能記住學習內容的25%,單靠聽覺只能記住15%。宋代學者朱熹曾經提出,讀書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説的就是要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協同記憶、理解記憶。研究表明,這種多通道協同記憶的方法比單純用眼看或口唸要有效得多。此外,此過程中動覺的參與也很重要。開始使用多通道記憶法對可能不太習慣,但貴在持之以恆,長期堅持就會發現它的優勢和價值。此法尤適於背誦外語、政治、歷史、語文這類一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內容。

什麼是嘗試反饋法?

背誦在複習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心理學研究發現,背誦中的反饋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極大地提高記憶效果,節省時間。複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的反饋方式包括:閲讀、回想和提示等。

研究表明,單純閲讀或單純背誦的效果一般,邊背邊讀可以增加記憶量,節省記憶時間。具體做法是,先將材料讀上幾遍,然後嘗試着背誦一遍,記不住的地方再讀幾遍,然後再背,直到徹底記住為止。這種方法利用的原理就是及時反饋。第二種反饋方式是回想,一段複習材料背誦之後,間隔一段時間或在從事其它活動過程中。回想一下剛才的記億內容,並將其中的重點內容(如標題和關鍵詞)背出聲來。其中遺忘的內容作為下次背誦的重點。第三種反饋方式是提示,將學習材料背過幾遍之後,交給幫助你背誦的人,由對方任選其中應背的內容向你提問。背誦過程中遺忘的地方可以由提問者加以提示,並作為下次背誦的重點。

這種方法適合於長常內容的背誦,若能與及時複習法結合,效果更佳。

什麼是重點記憶法?

大學聯考來臨之際,許多同學仍採用口面俱到的複習方法。其實,大學聯考涉及的內容再廣,面再寬,也不會把整本書都包括;進去,考試也有個重點;另外,從知識體系來講,把握重點也是把握全局的關鍵,只有對重點內容重點複習,才能對細節問題產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最後,從記憶過程講,重點記憶有利於把握整體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重點記憶必須以全面複習為前提。記憶內容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一般來講,複習或記憶重點包括下列內容。

①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內容;

②考前老師着重複習的內容,

③考試和作業中出現的薄弱環節;

④每段章節中的難點和關鍵點。

具體做法是,首先列出每章內容的重點,及時複習、反覆強化;然後解決本章內容中的難點和自己的弱點;第三步是針對重點內容的重點題型多做練習反覆強化;最後將自己複習的重點內容與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作比較,以大綱為指導,力求全面。

此法特別適合於篇幅較長文章的背誦,如大型論述題、問答題。

什麼是過度學習法?

在背誦複習材料時,許多同學以為只要能大致記住就行了。其實,所謂記憶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剛剛達到背誦的基礎上,再繼續追加背誦幾遍,這時記憶效果會明顯提。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的次數和時間保持在飽和學習的5O%~100%之間較為適宜,且過度學習對任何材料都適合的。一般成年人或記憶力稍差的同學需要接近100%的過度學習,年輕人或記。憶力較好的考生可安排20%~60%的過度學習。

什麼是分散複習法?

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是針對兩個方面而言的,一是時間,二是內容。

心理學實驗表明,從時間上講,分散注意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尤其是難度大的學習材料更適合於分散複習。注意以下三點可以更好地發揮分散複習的長處:①分散複習要有一定的前提。協間有限,不能將時間分得太細,間隔太長,最好將分散與集中結合起來;“②時間不可過於分散,注意貫徹及時複習的原則I③一般來講,純記憶性材料分散法效果較好,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採用此法較為適宜。

另外,從內容上講,集中相當於整體,分散相當於分段,這兩種方法的優劣與所記材料的長度、難度有關。系統性較強的材料。如論述題,適於整體記憶;而記憶性較強又比較零散的內容則適於分段記憶,如英文單詞、人名地名、時間年代等。可以將分散——集中與分段——整體交叉組合,採用“時間集中——內容分段”或“時間分散——內容整體”的匹配方式。此外還有一種分段與整體相結合的記憶方法,稱為“漸進分段記憶法”,在分段的同時進行區域集中,幾小段合成一大段。這種方法既便於分段記憶,各個擊破,又利於加強各段材料間的聯繫,融匯貫通;同時既適合於集中學習,也適合於分散學習。

階段系統複習的任務

從時間?劃分, 如周複習、期中複習、期末複習、畢業複習、升學複習等, 從知識上?劃分, 如章節複習、單元複習、總複習等, 都可稱做階段系統複習.

1.階段系統複習的任務

(1)強化記憶, 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裏, 以便隨時取用.專家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 一小時後, 只能保留44%, 兩天後只剩下25%, 可見所有的人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有的學者認為, 經過學習, 在大腦形成了一定的神經聯繫, ?種聯繫, 如果不通過反覆的, 有效的刺激?強化, 那麼就會慢慢消退, 表現為遺忘現象.採用各種方法?進行復習, 正是為了強化和完善?種神經系統.

理解了的知識便於記憶, ?是對的, 但理解了的知識還要通過複習才能真正記牢.記性好的同學, 不僅重視理解, 而且重視複習.他?每天有複習, 每週有小結, 每章有總結, 多次地從不同角度, 不同層次上進行復習, 從而產生了良好的記憶效果.

(2)查漏補缺, 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 在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 很難保證各種因素都處於最佳狀態, 因此, 難免出現漏洞和欠缺, 通過複習, 自己檢查出?後, 就可以及時補上, 保證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凡是抓緊複習的同學, 學習中的漏洞和欠缺, 都能及時地得到補正, 因此, 他?的知識總是比較完整的.

(3)融會貫通, 使知識系統化.智慧不是別的, 而是一種組織起?的知識體系.?裏所?的"一種組織起?的知識體系"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可以?, 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是系統複習的中心任務.

通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的學習, 可以?基本完成了對各種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通過複習, 全面回顧, 查漏補缺, 又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 但?時同學?對事物的認識還沒有完成, 複習的中心任務也沒有完成, 為什麼呢? 因為頭腦中的知識?時還是"半成品", 需要採取分析綜合, 比較歸類, 抽象概括, 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 把長期學習的各部分知識"組裝"起?, 融會貫通, 透徹理解, 使之形成系統化知識.?時, 才能?完成了學習過程的全部任務.

標籤:考前 複習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