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範文

校園2.6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激盪三十年》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範文

“過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輝煌,特別對於沉默了百年的中華民族,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光榮與夢想,它是幾乎一代人共同成長的全部記憶。”那三十年,時代揹負了太多,過重的擔子負載的是一羣初見曙光的人們的希望。驀然回首,一笑笑出了淚痕,一路走來悲憤有之,苦痛有之,抑鬱有之,熒光有之,激情有之,機遇有之,喜悦有之,可謂激盪萬千,終難忘!

時勢造英雄,把握國家政策的脈搏。《激盪三十年》基本是按年編寫的改革開放前面三十年間的企業史。它生動具體地一件件如實地記錄了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發生在祖國大地上的可堪載入史冊的大事和人物,有些人物和事件現在看起來不是大人物也不是大事件,但確是那個年代的特徵和歷史脈絡。書中記錄了改革開放三十年間國家的步步開放和改革的進程,描寫了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艱難歷程,描繪了很多生動的走在時代前沿的弄潮兒們的奮鬥歷程,通過對那段歲月的見證,我覺得改革三十年是民心的三十年,經濟發展是人心所向,錢和飯是民之根本,國家的政策就是風向標,要把握時代的脈搏,理解國家的政策,爭取做時代的弄潮兒。

在三十年曆史長河中,很多改革先鋒他們在“摸着石頭過河”的社會轉型年代,用無畏、勤勞和聰慧譜寫了一部當代中國可歌可泣的企業史。他們有的出身草莽,堅忍而勇於博取。華為任總40多歲時處於人生低谷,企業辭退,經濟拮据,他在人生的40多歲的時候,幾個人合夥嘗試着開了個小的電子公司,代理賣國外的模擬交換機,但是任總有着過硬的大學專業知識,他年輕時曾作為部隊的工程技術兵參加全國的由鄧小平同志的主持的科技精英表彰大會。他的知識,加上他的勤奮,加上他的堅韌,他後來研發了自己的數字交換機,憑藉着他部隊的管理理念,他的天才銷售思路,他的團結奮鬥基因,華為壯大成一家偉大的高科技公司,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大的貢獻。我想跟任總有個偉大的母親,有個正直的父親,跟他的勤奮,跟他的堅韌是分不開的。失敗的理由千千條,但成功的人總是有他的理由的。

當年的王石,也曾迷茫,然而他卻緊跟時代步伐,從一個靠倒賣玉米賺取第一桶金的飼料中介商人到後來的萬科集團董事長,他當然有灰色的官場背景,但是他敏鋭地發現香港人到深圳來搞房地產賺錢時,他當機就知道這是個非常大的市場,他的穩穩地飼料生意不做,斷然改行。當年的柳傳志,對科學研究工作厭煩至極,但是卻擁有管理才能,他能第一時間發現很有市場價值的設備和技術,在一間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裏創建起日後將成為全球500強的“聯想”企業。當年的許多人他們也同樣面臨時代的困惑而苦於無法自我救贖,然而他們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們敏鋭的發現市場機會,他們能找到了一般人找不到的、屬於自己的時代切入點。

還有曾經的首富“劉家四兄弟”,劉家四兄弟個個讀書優秀,都有鐵飯碗的工作,但是他們的不安分和冒險基因,讓他們主動辭職,拿出能拿出的家當合夥開了公司,一開始發明了一個電子設備,但是想賣要去縣裏審批,人家一句話説你不能賣就結束了。他們兄弟們只能流淚,只能轉行從事養雞行業,但是養雞一開始的創業資金一開始就被一個騙子騙去了絕大部分,真是欲哭無淚。養雞也不算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鵪鶉蛋價格好產量也高,他們馬上投入養鵪鶉行業,憑藉着他們的聰明,勤奮,他們研發了更好的飼料,他們自己給養殖場設計了一套保暖和照明系統,鵪鶉行業給他們了創業收穫。但是他們馬上發現飼料市場是個更大的商機,馬上轉入飼料市場。成為了我國的飼料大王。

從改革開放初江浙人民冒極大風險發展貿易,到80年代中後期的全民皆倒,再到南方講話後爆發的全民下海的熱潮,底層人民對貧窮現狀的堅決告別和現代化的強烈追求是中國改革發展中最重要的動力。浙江的温州,他們的草根性格和冒險精神,讓他們每次都是改革的先行者,個體户和家庭作坊的實驗者,也是後來的炒房大軍。

娃哈哈的宗總,知青返鄉後在校辦工廠送貨,順便賣賣國小生的學習小用品,但是他憑能力和勤奮成為了校辦工廠的經理。他見證了“健力寶”輝煌,意識到兒童的飲料的巨大市場,後來他成為了飲料大王,公司滾雪球地發展。還有杭州蕭山的魯總,他從一個鄉鎮企業,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緊抓時代的機會,從產權上、人才上、管理上、市場上,各方面都能做到萬無一失,公司穩步發展。

説起改革開放,就不得不提在南海邊寫下美麗詩篇的鄧小平。他奠定了中國變革的思想基礎,在這三十年裏改革開放雖然不無停滯,但是鄧公都用無比的智慧來推動國家的發展,他有時候擱置爭議,有時候説允許犯點小錯,有時候説腳步可以大點,有時候説摸着石頭過河,在各個年代和節點,他都採取了最確當的最有效的方法。於是在這片古老的、重新喚醒活力的大地上,一大批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包括後來的跨國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改革後的先驅者。

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大爆炸時代,國家基建大發展的年代,我們是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不管你覺得好與不好,國家總在發展,適應時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企業他們做的風生水起。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時代總是在進步,國家總是在發展,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的潮流,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立足。先有國再有家,如果不能把握時代脈搏,不能掌握國家的發展政策,那麼再聰慧也只能事與願違。只有切合時代的脈搏,跟進時代的步伐,加上勤奮和堅韌,就能這場沒有硝煙卻暗布地雷的戰爭中走到最後。我們可能在競爭最激烈的年代,我們同時也在機會最好的年代,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到來,讓我們擁抱時代、擁抱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