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韋爾奇自傳讀後感

校園3.13W

靜下心來將《傑克﹒韋爾奇自傳》看完,作為全球著名的管理大師,其成長軌跡和管理經驗有許多可看之處,一部韋爾奇奮鬥史也即是美國30年代至今的發展史,可以對美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生存狀態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其中自有許多理念可資借鑑,有不少觀點帶來啟發,而貫穿始終的是一種真誠而又理性的感動。就我個人的接受而言,這感動夾雜着沉思細細地散佈於以下幾點:國家與個人的和諧相處;理解、信任氛圍中獲得的成長;深具細節魅力的人性化的管理;榮譽、責任激發起的擔當。而反觀乎己,我們應該做的便是自盛自勵、自強。

韋爾奇自傳讀後感

一、國家、個人的和諧相融

在《傑克•韋爾奇自傳》中,能讀到一份真誠而又理性的愛國之情,這種感情中飽含的是公民對於國家的關切與眷念。他寫到母親一個人廚房裏悄悄哭泣,全家空氣凝重,父親無言,幼年的韋爾奇得知原來是羅斯福總統病逝,這就是父母親傷悲的原因。羅斯福總統的偉大世人皆知,他的突然去世對美國人民的打擊毋庸多言。讀到此處,我心深處突然湧上一股既説不清、也道不明的惆悵。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普通人民對一個國家領袖的誠摯情感,一個普通家庭對自己國家的真摯情誼、寄託、祈望,以及將自我與國家溶為一體的認同,就算如我這般從國小一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國人靜心細想後也自歎弗如。這份真誠而又理性的愛國之情對於已慣於忘卻、背叛以及麻木、懷疑,自墮操守於富貴榮華之前並對修飾得美麗無比的政治理念見慣不驚的我們,猶如一瓢冷水,將自我虛化的偉大感覺,沖刷得一干而淨。在那樣的環境下,總統不是一個無限膨脹的神靈,愛國也不是一個大而無當指向虛無的口號。

國家、個人原本就應該是和諧相處的。國家至上,自由至上的觀念對美國人民的影響可謂是深入骨髓。韋爾奇國小、中學,大學到工作,他敍述中的自己一直是一個個性倔強,堅持自己觀點,不善於妥協的人,也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而當他面對許多困難時,總會遇到看問題客觀,善於容忍年輕氣盛,善於發現利用他才華的上級。對我們而言他是幸運的,幸運之於我們有幾分不可強求的偶然與宿命的成分。而我們所應思考的是:偶然是不是必然的體現?而這必然是不是與更宏觀的氛圍、規則、制度相連?

真誠而又理性的愛國心,兼備了個人的正直品質與放眼世界的闊大與包容,庶幾近乎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理。

二、理解、信任;人性化的管理

韋爾奇在理解、信任氛圍中獲得的成長,而當他開始做了CEO後,也有了屬於韋爾奇的深具細節魅力的人性化管理。

每個人無論學習或工作,置身其中的團體,具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28歲、匹茲菲爾德、實驗室。第三章韋爾奇敍述到,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室發生巨大爆炸“爆炸的氣流震碎了頂屋所有玻璃……我害怕極了,作為負責人,我顯然有嚴重過失”。到集團公司查理•理德那裏解釋事故的起因,韋爾奇敍述“他表現的異常通情達理。他幾乎是以蘇格拉底的方式來處理這起事故。他所關注的是我從這次爆炸中學到了什麼東西,以及我是否認為自己能夠修理反應器的程序……這一切都是充滿理解,沒有任何情緒化的東西和憤怒”,最後他説“謝天謝地,沒有人受傷。”

反觀諸己,在我們的環境中,很多上級管理人員在從事管理活動中,落實、檢查、驗收時對種種臉色轉換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淺薄應用得是多麼廣泛。任何一級管理人員和下級執行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紕漏是難免的,而由於工作失誤或者是沒有達到上級所期許的層次,被上級痛罵和數落的現象也是常見的。我們每一天生存的意義多都用在了許多無聊的事中,用在了“應付”這兩個字上。“蘇格拉底”式的處理方式,這種管理修養在1963年的春天給韋爾奇留下的深刻影響是銘心的。

韋爾奇1963年的過失並未使他停下走向GE最偉大的CEO的步伐,這種優良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管理素質只有在專業管理團隊中才會出現。查理的理解和寬容以及他的辨證領悟能力,在不經意間為一個年輕人創造了一個更偉大的前途,為一個團體種下了一顆忠心耿耿的樹。很多管理者和上級領導每天嘴上都大談企業文化,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企業、團隊文化不是如何熟練應用《厚黑學》,不是時刻想着怎樣對上級和下級使用《三十六計》,不是領會了王陽明、曾國藩的思想精髓、處世哲學就會管用,不是將權力的光輝化為高傲冷漠兇狠的面部表情生產“威望暈”,不是靠建立小幫派和依靠小團體製造虛假氣勢就能達到一定威望值 。而那些妄圖將從古書中以偏概全得來的權謀之術與官場哲學實踐於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便頗有些緣木求魚的戲劇味道了。

韋爾奇在第三章最後一句話是:我終於上路了!他是去佛羅理達參加公司高層管理會議。

韋爾奇深知理解、寬容、信任在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他成為管理者後也以小便條的形式實施了他那極具細節魅力的人性化管理策略。韋爾奇的自傳中沒有花過多的筆墨來描述在管理過程中傷心費神的“內耗”現象,也沒有提到與員工有多大的衝突以及由此鬱積下的不可饒恕的過錯而後悔,倒是他多次對自己寫的小便條的作用進行描述,而這體現出的便是韋爾奇管理的細節魅力所在。於1998年韋爾奇對傑夫寫道:”……我非常賞識你一年來的工作……你準確的表達能力以及學習和付出精神非常出眾。需要我扮演什麼角色都可以——無論什麼事,給我打電話就行。”在本書的後部有韋爾奇從1998年至2000年寫給傑夫的便條,這些便條在完善韋爾奇管理理念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這些充滿人情味的便條對下級或者是朋友的激勵是多麼讓人感動,這種尊重付出,肯定成果的胸懷令多少管理者自歎弗如。

任何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始終都會將尊重人、以人為本當作自己管理實踐的指南,並在實踐中隨時隨地體現自身良好的個人素質來感動別人,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

三、榮譽、責任;用人

榮譽心、責任感是每位管理者均應具備的優良品質。而這榮譽心責任感一代一代的良性的承襲,對管理者而言,進而細化至管理者用人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響。本着超越自身利益的榮譽與責任,雷吉與韋爾奇在用人不疑和各盡其才方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文化傳承理想、歷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世界是多樣性的,紛呈絢麗的多樣性文化激發了人類無窮創造力。在接觸過的西方文化中,一般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就是對責任的推崇和對榮譽的愛惜。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對一個政黨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愛情的責任、對子女的責任等等。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是值得信賴的。阿爾伯特《把信帶給加西亞》發表於上世紀初,經一版再版,而於近年才被我國大多數管理人員發現其中的內涵,加西亞的主要精神就是崇高的責任感促使加西亞把信送到將軍手中,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加西亞沒有豐功偉績,但加西亞精神對美國民眾的影響是深遠的。

每一個人,無論職位高低,無論所掌握的可支配資源有多少,無論其本質及愛好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對專業的造詣有多高,其責任感和對榮譽的珍惜程度決定了一種延續和傳承,這種傳承特別是對擁有一定權利的人來説,在培養人才,做出決斷時,責任感顯得尤其十分重要。

1979年1月,幸運的韋爾奇先生被GE最高領導雷吉請到辦公室,進行著名的“飛機面視”,這次的面視的目的就是挑選接-班人。“傑克,假設只有我同你在GE的商務飛機上,但不幸的是,它要墜毀了,你認為,誰該是下一任董事長?”這個題目要求是飛機必須墜毀,而韋爾奇必須回答。各位可以自己假設一下的環境,如果你是一個單位的局長,你認為誰有可能將你所進行的事業傳承下去,又是你較為欣賞的呢?請你做出一個有責任感的,對一個部門、單位的發展更為有利的抉擇。

雷吉要韋爾奇選擇,雷吉將韋爾奇選擇的都留下來,其餘的都“杯酒釋兵權”了。這不是雷吉為了韋爾奇而率性而為,這是因為,雷吉知道,韋爾奇是他的選擇,韋爾奇就是GE的未來,雷吉有責任為了GE的未來而為韋爾奇消除潛在的、不利於GE發展的種種不利因素。雷吉知道,為了GE的榮譽和未來,他有責任作出哪怕是痛苦的抉擇。西方國家大型企業優秀之處就在於,即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又有一套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企業文化,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標準。這種超越個人喜好着眼全局的責任心,這種將集體榮譽超越個人榮辱的高尚情操,是多麼的寶貴。正直和誠信,榮譽與責任,不斷追求是西方現代企業歷久不衰,不斷成長的重要法寶之一。

本着GE更大的發展,雷吉給韋爾奇創造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基於同樣的榮譽心與責任感,韋爾奇又以一套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真摯感人的用人理念,以人為本的管理手段,符合實際的績效實施考核標準達到了人盡其才。

第十一章,“人的企業”中,韋爾奇敍述了自己的選人用人之道,無論是伊絲﹒赫根漢,抑或是大眾汽車修理工,在韋爾奇那裏都受到了應有的重視。韋爾奇尤為注重把人作為GE的核心競爭力,他還喜歡在自己的內部找出那些“媚上欺下”的害羣之馬。讀到這裏,在我們的環境中,稍有生存經驗的腦海裏一定會出現兩種感想:一是敬佩,二就是如果還有良知的話,就應該自剩

對於人才的選用和選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心態的人有不同的打算,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業人才競爭已經影響到一個地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已經到了決定了某種行業是生存還是死亡的地步。很多單位已成積習的不良的用人機制和落後的用人理念,在面對社會發展時所起的負作用十分突出,凡是經濟觀念、用人觀念落後的地方都有一個現象,就是人才極其缺乏,一邊缺乏,而一邊又是流失。而凡是人才無生存之地的單位又有一個現象,就是單位最高管理着一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狂妄自大,而他的周圍往往集結了一批“媚上欺下”之徒。這種強烈的對比應該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人不能盡其才的單位是沒有激情的,我們在閲讀西方管理大師的心跡時,當然不能忽視客觀的社會制度、現實狀況與文明程度高低,但我們可以從別人的字裏行間感受到自己所處的環境與之差距是多麼的明顯。想想我們每天所從事的“重要工作,所看到的重要文件,所接受到的重要理念”。如果與“四E領導力”。“活力曲線”一對照,什麼最具可操作性,符合實際一試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