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父親的麥芽糖優秀讀書心得感悟

校園6.63K

《父親的麥芽糖》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如山的父愛,講述親情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父親的麥芽糖讀後感內容,歡迎參考閲讀

父親的麥芽糖優秀讀書心得感悟

  更多熱門的、最新的優秀的讀後感請往下戳↓↓↓

  ✪†✪†✪文明伴我行讀後感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後感

  ✪†✪†✪楊紅櫻科學童話讀後感

  ✪†✪†✪經典古詩文讀後感

  父親的麥芽糖讀後感優秀篇

《父親的麥芽糖》,一篇短小的文章,能引起人對人性的重新思考。

一位早年喪妻的父親,用一輩子的辛苦賣麥芽糖微薄收入,養活了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找到好的工作,成為白領貴族行列中的一員。兒子卻從小因為自己是賣麥芽糖人的兒子而感覺自卑,而從小到大討厭自己的父親、家庭、麥芽糖。成人後依然如此。破家都不願意常回去看看。

直到有一天,老父親車禍在牀。兒子才有了徹悟。父親拄着拐,看到回來的兒子,仍然要下牀去給兒子下面吃,他知道兒子從不吃他做的麥芽糖。

也就是這次,兒子懂事以來第一次要求吃麥芽糖。他覺得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結尾寓意深刻。

其實,看看我們生活中。像兒子以前狀態的人還少嗎?而能夠悟到後面的改變的人又有幾多?

為了金錢、房產,兒女們爭的不可開交。前幾天在電視上還看到脣槍舌劍的一夥兒女為了一套住房的分配問題,公然勸已經88歲的老兩口離婚的現場直播。那種場面下的兒女,根本就看不到誰和誰之間是存在着血緣關係的。那簡直就是人性的泯滅!

究其實質,不外乎就是中國人傳統和固有的劣根性。

親情是至高無上的,我們經常説一句話:對自己父母不孝順的人,是不可以結交為朋友的。

在此,也勸勸那些經常忙於工作的人,抽時間,常回家看看。老人需要的並不全是物質,他們更需要我們回家去吃一口他們親手做的“麥芽糖”埃

  父親的麥芽糖讀後感熱門篇

這篇文章我以前只是看過表面文字,卻從來沒有細讀。而今天,我花了半個小時來細細品這篇文章,發現這篇散文雖然文字不多,但是很優美。

父親的背影在我的印象裏是非常高大渾厚的。父親能扛起天,踏平地。我從小就認為我的一切都是由父親造就的。

母親的愛是無時無刻都包圍着我們的,而父親的愛是當你受傷了,父親只是稍微説一句話,卻在暗地裏自己偷偷哭泣。父親的愛是無形的但你是否想過“無形勝有形”這句話呢?

再一個非常孤立無助的季節——冬天,而祖母又過世了。父親明明很難受,卻還來安慰“我”。父親已經賣掉了所有家產,卻還只能還債,連祖母的.喪事還沒有辦好。近日來,父親很忙,卻還要到火車站了送我,還要為我買橘子。他那蹣跚的步伐,虎背熊腰的身子,顯然他已經老了。

令我最不能忘懷的就是我小時候,家裏沒有車,同樣也是在冬季,父親用那件不大的風衣裹着我叫出租車。我的臉紅撲撲的,而父親的臉卻凍得幾乎發白。

雖然父親在我心中依然很高大,甚至勝過母親對我的愛,但是他老了,頭上的銀髮也多了出來。

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我們在漸漸長大。

  父親的麥芽糖讀後感最新篇

有人曾説過:“如果母愛如海,那麼,父愛就像山一樣偉大."我在《父親的麥芽糖》這篇課文中就感受到了父親老李對兒子阿德如山的父愛。

課文講述了一個叫阿德的男孩子從小在父親的疼愛下長大,卻始終討厭他們賴以為生的麥芽糖,並因此離開了家。在父親的一次受傷後,阿德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第一次主動吃爸爸做的麥芽糖。 在課文中,有一個情景很讓我感動。

“爸.....”阿德看着眼前這個為他辛苦了一輩子的父親,看着滿屋子的麥芽糖罐兒,聞着濃濃的麥芽糖味兒,呆呆的愣住了。 阿德突然明白了:父親是為了自己辛苦了一輩子。他就是靠着這份卑微的工作養育了自己。今天這體面地一切,不正是出自他從小討厭的“賣無自動麥芽糖罐兒”“濃濃的麥芽糖味兒”嗎?而父親就是在這年復一年的沿街叫賣中慢慢老去了。知道這一刻,阿德才真正體會到父親深厚而含辛茹苦的恩情。看到了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疏忽與不孝,阿德愣住了。

此時,我想起了發生在另一對父子身上的故事。有一位父親為了治自己兒子的心臟病,砸鍋賣鐵的為兒子籌錢,而且,每天打兩份工,來湊錢,十分的辛苦。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湊齊了兒子的手術費。

幾個月後,兒子手術成功並出院了。看!這位父親是多麼的偉大!就因為這如山的父愛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我想,這位兒子一定會像阿德一樣感動的。

阿德張大嘴咬了一口,細細的咀嚼着,而他此時的心情就像嚼在嘴裏的麥芽糖餅一樣,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這句話借麥芽糖的滋味表達了阿德心情的複雜。此時的阿德感到了慚愧和自責。他自責自己小時候不理解父親的工作,是那麼的不懂事;他自責長大後不多抽出時間來看望父親,是那麼的不孝順。但他又感到幸福,幸福自己有一個非常非常愛他的好父親;他幸福,幸福自己有一個理解他、不責備他的好父親.........

父親老李對兒子阿德如山的愛,不僅感動了阿德,也感到了我和更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