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

校園2.66W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以理念論為核心,描繪了一副 正義 的城邦藍圖,對整個西方政治哲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理想國的15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一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並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着畏懼的心理捧着《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終於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製作和品茗我們雲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形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於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於蘇格拉底,一生至於鑽研哲學,並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於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瞭,雖不華麗,但意境表達到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必須説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於是柏拉圖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下面就得品鑑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意義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特別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係。正如最後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説,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己一生所為,並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於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應該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因為一切慾望都消退了。説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瞭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着也是負擔。”這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的態度

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於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係;又告誡每一個人,你應該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説效果是不怎麼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迴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於老人的關係,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着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後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衞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説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同,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意義。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守衞者了?”我們應該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並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應該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有趣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衞士為例,説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並從政治學的角度説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3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説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4種説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説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温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媽媽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1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藴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1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1個目標,1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三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鉅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間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説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着哲學的智慧,飽含着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着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

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在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特別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説,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説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生得了嗎?現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標籤:讀後感 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