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校園3.2W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藝寶庫中的珍寶,被認為是中國人永遠的審美家園。在看完戲曲之後,大家可以把自己對於戲曲的感受寫成觀後感。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優秀戲曲觀後感,僅供參考。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1

《狀元與乞丐》的故事大意是:在宋朝的時候,有丁家兄弟花春、花實同年同月同日各得一子,取名文龍、文鳳。文龍、文鳳週歲擺喜宴時,恰逢其精通數術的舅爺王國賢經商路過此地,參加喜宴。王國賢是個深信“人生由命,富貴在天”的人,在酒席宴前為二子各算了一卦,因誕生時辰不同,文鳳是狀元命,而文龍是乞丐命且有克父之嫌,為了家業興旺,花春拋妻棄子,離家出走。就是經此一算,文鳳之母胡氏聽信天命,對子嬌慣放縱。不加約束管教,放任自流。而文龍與母親卻因文鳳母子欺凌,流落他鄉,奮發苦讀。斗轉星移,世事難料,十八年光陰轉眼而過。結果是,事實恰好相反,文龍通過努力考上狀元了。文鳳整天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淪落為乞丐。離家出走的花春死而復生,文龍克父之説也不攻自破。王國賢的星相術數全落空。在事實面前,淪為乞丐的胡氏夫婦無地自容,羞愧難當。

全劇劇情起伏跌宕,峯迴路轉,愛憎分明。使人在藝術享受中沉思不已。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辛勤的付出,那有成功。即便是天才,也要通過後天的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是一切依靠天命,放任自流,不加努力。最終耽誤了自己的大好時光,一事無成,成為社會的負累。這個戲曲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做人不能好吃懶做。所以,我認為我們自己的命運不是天註定的,而是通過我們的辛勤勞動來創造的。同學們,讓我們自己來創造自己的命運,把握自己的命運,一起努力吧!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2

今天我看了豫劇《朝陽溝》,這場戲講的是在50年代,有一批知青下農村參加建設,鍛鍊成長的故事。其中有兩個人,一個叫王銀環,一個叫栓保。他們去的地方叫朝陽溝。他們在那裏勞動,種地。但銀環去農村的時間比栓保晚,幹活也幹不好。於是栓保就教她“前腿弓,後腿蹬”。銀環一開始幹活很認真,但第二次勞動完就不想幹了。栓保讓她幹輕活她也不幹,讓她學嫁接她也不幹。正在這時,她媽媽來信説生病了,銀環正準備回家,村支書和栓保來開導教育她。村支書説:“一個讀書人能下鄉當農民已經很不錯了!只不過幹啥要幹到底呀!” 她自己也開導自己。可她剛到家媽媽就和她吵了起來。銀環問媽媽:“你有沒有病?”她媽媽説:“還不是為了讓你回來?回來了就別走了。”銀環問:“為什麼?”她媽媽説,媽是一心為了你,怕你在小山溝受折磨。兒啊兒,既然你今天回來了,明年再給我考大學。就是當個服務員也比農民強得多。銀環説:沒有農民來種地,全國人民吃什麼?她就很不高興地回了農村。但她繼續勞動還不怕累了。那年的收成比往年的還好。

這場戲説明:幹什麼都要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才能勝利。如果不堅持,之前的苦就白受了!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3

今天,吃過早飯,姥爺打開電視搜台,無意中看到中央11有《七品芝麻官》,姥爺説這戲很好看,於是,我看了一場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戲曲。

豫劇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劇種,豫劇裏的帝王將相,文人雅士,都説河南鄉土話,聽起來特別親切好聽。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七品知縣唐成的兩句開場台詞把我吸引住了,這個小芝麻官長得很醜,可他醜的可愛,幽默風趣,一舉一動都能把人逗得捧腹大笑,一口地道的河南話説的有滋有味,這戲是越看越有意思。

《七品芝麻官》講述了七品知縣唐成,機智大膽,法辦權高勢大的誥命夫人的故事。在審案當中,遭到這個誥命夫人的辱罵,阻力很大,但唐成義正辭嚴不怕權貴,把誥命夫人審的啞口無言,成功的將他押到京城,為百姓伸張正義,受到老百姓的稱讚。

看了這齣戲,我有很多感受,戲曲不但給我們帶來歡樂,也教育我們做人要做有正義感的好人,當官要當為民做主的好官。通過這次看戲,我對戲曲有了瞭解,也更喜歡上了戲曲。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4

我看了《討飯國舅》這齣戲曲後,我感覺到吳明志這個人非常善良,遇到事情總是替別人着想,他臨死也要死在路旁絕不能影響別人走路。戲曲很長,我認認真真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故事講述的內容大意是:一個叫吳明志的人,他生性仗義,愛解別人的愁苦。有一年快過年了,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叫李芬的好姑娘被賣與勾欄院做娼,他很生氣,用錢買回了李芬,並結為兄妹。有一次,吳明志來到江西,因為所有的錢財都用來救濟了別人,最後身無分文差點餓死在關帝廟,幸虧遇到先前他搭救的好姑娘李芬相救才免於一死,與李芬一起的好心朱大爺送給他一大綻銀子,讓他回家做生意。吳明志回到家鄉山陰縣,遇到李芬晚娘的親生女兒被一個叫胡理的人強佔,他又拿出大銀相救。不料,因為這銀上面蓋有官府之印,縣官與胡理串通,誣他盜偷官銀,將他打入死牢,那日正將處斬,卻來了聖旨,説是皇帝要親自審問。到了那裏,吳明志一看,原來這位皇帝就是當初給他銀子的那位朱大爺,皇帝懲罰了這位贓官。吳明志也因李芳已成貴妃而成為了國舅。但是這位討飯國舅過得並不開心,因為他不習慣當官,也不願享福,依舊不改先想着別人,後想着自己的老毛病。

這齣戲曲闡釋了吳明志身上的高尚美德,他生性仗義、愛解別人的愁苦。作為處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吳明志的這種捨己為人、先人後己的可貴精神。遇到事情多想想別人的難處和苦衷,多替別人着想,也許我們遇到的很多矛盾和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5

昨晚,帶石頭去看了小百花越劇團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太美了!温文爾雅的表演、婉轉纏綿的唱腔、精緻優雅的戲服、更不用説那隨時圍繞着《梁祝》的時而温情纏綿、時而幽咽悲惋配樂恰到好處的古琴、蕭等樂曲……我深深的沉浸其中,沉浸在美中……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可在劇中的表演中窺見一斑,每個人上至師母、祝父,下至丫鬟書童,都是那樣的温文知禮:未開言先行禮、開口就是:樑兄、賢弟……

梁祝初識時,好像一道神奇的帷幕打開,遠遠的遙望到久遠、已經被現代的我們遺忘了很久的夢,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曾身穿那樣飄逸灑脱的寬袍大袖,行走在如詩如畫的明媚春光裏;兩個正值青春的少年,胸中充盈着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激情,一代代,永遠不朽的青春、愛情,締造了多少傳奇;“《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生死死的'離合,聚散,和你立下誓言、約定好和你相親相愛,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無論生死我們都要在一起,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這是我們當初早已説好的約定”,是呀,不管是哪朝哪代,我們都年輕過、憧憬過……

發乎情,止乎禮,兩個人轟轟烈烈以殉情告終的愛情,最出格的舉止只是訣別時的一個擁抱。對於看慣了現代大片露骨表演的我們,也許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這樣的古典、含蓄不夠嗎?最打動人的永遠是真情,而且回味悠長,餘音裊裊。反正我已經是淚如雨下了。連懵懂的石頭,也被吸引了,一聽到台上人唱他就聚精會神地聽,我很高興帶他來看戲,看不懂沒關係,種個種子吧,至少他會知道,我們中國有一種傳統藝術——戲劇。

傳統戲曲太美了!我被深深地折服了,當演到快要到結束—化蝶那一幕時,伴着花雨漫天飛舞,兩人衣袂飄飄,直像兩隻蝴蝶翩翩起舞,這清麗出塵的一幕永遠留存在我的腦海中。謝幕,幕布拉上以後,掌聲、喝彩聲不斷,一次次的拉開,演員一謝再謝,大家都依依不捨,一再流連。而我在擦淚之餘,也暗下決心。以後有好的戲曲表演,我會盡量去看的。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6

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聽上去,戲曲好像只是老人們的最愛,離我們小孩特別遙遠。殊不知,隨着經開區文化戲曲團進校園活動的到來,戲曲正悄悄地滲入了我們每個國小生的心中。

“看!他們來了!”“哇,真氣派!”陣陣歡呼聲激盪着我們的耳膜。來不及過多的思考,我們便循聲奔去。

看,花木蘭閃亮登場了。參軍後的花木蘭榮歸故里,對着我們頭髮一解、戎裝一卸,又變成了曾經的那個妙齡少女。舉手投足不乏少女的優雅,眉眼之間盡顯巾幗的風流。這一系列動作誇張又不失真實,我們個個看得張大了嘴巴,忘記了歡呼。“誰説女子不如男?”這一句唱詞彷彿一顆小石子投進了我們女生的心湖,激起了層層漣漪。我們女生們不約而同地看了一眼身邊的男生,掩着嘴笑了起來。

這精緻的粧容,這美麗的戲服,這一個個精巧的身段,這高亢的音調,掌聲雷動,歡呼震天。

“小倉娃”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樂趣呢。作為一個丑角,他演得相當出色!贏得了在場同學的陣陣笑聲。“啊……啊……”就成了這段戲曲的結尾!就在這時,一位身穿校服的同學,捧着一大束鮮花向他走了過去,我們看到了那個“小倉娃”開心的笑了。

戲曲結束了,在返回教室的路上,我們還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着戲曲的精彩之處,有幾個女生竟也小聲哼哼起來““誰説女子不如男?”……

戲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時的震撼,更是激起了我們欣賞、學習戲曲的興趣。愛上戲曲,由此開始。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7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悦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説:”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

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

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

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

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

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

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8

古典舞一般都是在民間舞的基礎上,經過歷代舞蹈家的提煉、加工和創造而逐漸形成的舞蹈。因此,古典舞都有一整套規範化、程式化的表演動作及技巧,有其獨特的表演風格。

中國古典舞起源於古代封建社會。自宋代後,中國的歌、舞、劇相結合的戲曲藝術興起。後來,古典舞逐漸被戲曲所吸收、融合,至今大多保存在中國戲曲藝術裏,從中大致可以看出它的風格、特點。中國古典舞在表演動作上有着自己獨特的規律和法則,講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與內在意、勁、精、氣、神的合一,手一指、目一視、足一抬都要與整個身體協調。注重身韻、氣韻、音韻、神韻的整體韻律性和俯仰、屈伸、開合、頓挫的鮮明節奏感,以及剛柔相濟、動靜相宜、物我一體、身心合一的美學追求。同時,動作從運動到靜止都離不開“曲”和“圓”,即遵守欲進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原則。比如,手要向左指,行就要先往右略略運一下,然後再轉向左方。動作線條必圓渾完整,如做一個“雲手”動作,要像天上的雲彩變幻那樣,隨風流動,輕盈美觀。

中國古典舞在表現手法上講究集中、洗練、誇張、虛擬。虛擬是沒有實物的表演,比如,一個人只拿一根馬鞭,就能一會兒表現戰馬飛奔,四蹄騰空;一會兒表現信馬由韁,緩緩而行。手握一柄船槳,不僅要表現出是在行船,而且還要表現出是逆水上行還是順水而下。虛擬把生活中有特徵性、代表性的動作誇張地表現出來,從而引起觀眾的藝術想象和生活聯想。

只要兩三個人就可代表着千軍萬馬,只在舞台上走五六步就可以表示越過萬水千山,這就是中國古典舞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9

記不得是第幾次觀看河南豫劇《竇娥冤》了,每次看後都會心情沉重,隨着劇情發展心境鍵入。為古人擔憂、悲泣。一曲千古流唱的竇娥冤,感天動地,讓人斷腸。

竇家之女名叫端雲,自幼喪母,父親將她撫養成人,並許配蔡門為妻,完婚之後,父親便依依不捨的前去京城趕考。端雲嫁入蔡門後,婆婆將其改名為竇娥,誰知竇娥天生的苦命,新婚不久,丈夫就死於天命,丟下她們一老一少兩個寡婦。一日婆婆出去討帳,債主為了賴賬,將竇娥婆婆騙至郊外,欲將其勒死,被前來此處的張驢父子救下,當張驢父子知悉竇娥婆婆家境之後,便心起歹意,硬逼竇娥婆媳嫁於張驢父子為妻,竇娥婆婆羞辱難當,堅決不從,張驢父子威脅老婆婆説如若不從就將其勒死,老婆婆無奈,將張驢父子帶回到家中,張驢父子對竇娥婆媳百般調戲,怎奈竇娥生性剛烈,弄得張驢父子難以如願,所以張驢之子就心生歹意,趁竇娥給婆婆端羊肚湯之機,便將毒藥放至湯中,讓竇娥端於婆婆服用,本想借竇娥之手除掉婆婆,然後逼竇娥與其成婚,誰料竇娥婆婆身體欠安,不思茶飯,張驢父親正在眼饞,見婆婆不思飲用,便端起一飲而盡,結果一命鳴乎,張驢見狀,便將竇娥告上公堂,硬説竇娥藥殺公爹,在重金收買之下,可惡的昏官硬判竇娥死罪,重刑之下竇娥寧死不招,無奈昏官欲將竇娥婆婆大刑加身,為了不讓年邁的婆婆身受皮肉之苦,竇娥無奈含冤招認。被打入死牢。赴刑場之時,竇娥柔情滿懷,苦苦思念父親,“一腔恨壓心頭怨氣難消,佩枷鎖赴刑場怎能心甘,臨刑前望京師苦苦思念,血淚啼啼久等待,心急煎烈盼父來,早來片刻咱能見,遲來一步相見難”。行刑之前竇娥滿腔悲憤指天罵地許下三樁誓願,“善惡錯堪你枉為天,清濁不辨你枉為地,蒼天若知我竇娥冤,誓願應在這山陽縣,第一樁,窮盡東海千傾水,難洗竇娥一身冤,沾沾青天神靈顯,收去甘露旱三年;第二樁:熱血不把大地染,血濺白廉掛高竿;第三樁:滿天烏雲為我聚,西北風兒為我旋,蒼天若知我竇娥冤,皚皚白雪把我掩,一身清白留人間。果然竇娥死後,六月天下大雪,楚州旱三年,鮮血飛濺掛高竿。

常言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藝術取之於生活,來源於生活,自古就有無道的昏官,為了蠅頭小利,不惜悶着良心草菅人命。老天爺也有打瞌睡的時候,所以就有了屈打成招的冤假錯案發生,還好,竇娥的父親在她死後終於為她平反昭雪,懲治了惡人,總算皆大歡喜!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10

我在觀看《竇娥冤》時,對一些地方產生了疑問。如竇娥是被昏聵的官吏判成殺人死罪的,劇作為何要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呢?觀後才明白在封建社會裏,人民不僅受到封建政權的壓迫,還要受到神權的嚴重束縛。

按世俗的觀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間是非,主持人間公道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權思想的嚴重影響,竇娥一直以為天地鬼神能為她主持公道;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於其身時,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懲惡揚善。只是在黑暗而殘酷的現實面前,她才逐步覺醒起來,並終於看清了“衙門自古朝南開,獄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本來面目。在劇中,她強烈抨擊天地鬼神濁清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橫遭殺戮,惡人得以橫行。她對神權的大膽懷疑與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官府、對現實社會的黑暗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在當時的社會中,天地鬼神是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竇娥敢於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對之進行憤怒斥責。從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激烈言辭中,我看到了竇娥初步而又樸素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羣眾對封建統治的不滿和反抗。竇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閃爍着劇作家思想的光輝。

《竇娥冤》是悲劇,我在觀看時對竇娥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尤其是她在押赴刑場時發下三樁誓願,直至誓願一一應驗的情節。我也敬佩其為人,並對封建社會極力批判。劇中演員們精湛的演技為我展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統治的殘酷和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而當今像竇娥一樣冤的例子比比皆是,因而很值得我們深刻地思考。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11

戲曲,中國的文化源泉,卻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戲曲,從前滿大街的戲迷,現在已後繼無人,從前人們耳熟能詳,現在卻一問三不知;從前的刀嗑話題,現在已無人問津。這一切都在訴説一個殘酷的現實——戲曲將會漸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戲曲這一個龐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觀點:戲曲的衰落是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時代在發展變化,人們的精神需求也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樣,過時了,不流行了,自然就會被淘汰。它雖然是中國的藝術瑰寶,但有一點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種供人們娛樂的工具,如果有比戲曲更好的娛樂工具,人們自然會嚮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個法則——弱肉強食,也就是説如果戲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後春筍般發展的新娛樂工具,那戲曲被淘汰將會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大自然還有一個法則——適者生存。戲曲作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舊在那個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話,迎來的是會消失。

想到這兒,我不禁多了幾分擔心,戲曲可以説是中華民族的信仰,試想,一個民族若沒有了信仰,那豈不是一團亂麻。於是,我又想到了一個拯救戲曲的觀點:戲曲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場面小,表演的方式單一,而且在人們印象中是一成不變的,似乎從未發生改變。所以,第一,在戲曲內涵不變的條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讓戲曲是多樣化的,變化的,這樣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第二,在劇情不變的條件下,場面要變,要一改以往秀氣的風格,幾個人當千軍萬馬?不,至少要上百個,這樣才熱鬧,才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有親和感;第三,在內容不變的情況下,表演的方式要變,可以將戲曲的故事起源拍成電影、電視劇、卡通片或是動畫片,例如《梅蘭芳》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開端;第四,政府可以請些明星來唱戲、表演,這樣,我相信戲曲將不再孤單。

我想着,新的戲曲將掀起一股熱捧的浪潮;也想着,梅蘭芳在新戲曲前也只不過是班門弄斧;想着,外國人都會哼上幾聲京腔……我會一直想着。

觀看優秀戲曲的觀後感 篇12

10月15日晚,府西社區小廣場人頭攢動,時而傳來陣陣鑼鼓聲、時而又是韻味淳厚的戲曲聲,原來這裏正在上演的府西社區“愛老敬老 共建和諧”迎重陽戲曲晚會。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府西社區關心老年人生活,了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聯合社區的戲曲協會特意為社區的老年人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戲曲晚會。15日天剛一黑,戲曲晚會在一出越劇《打金枝》的鑼鼓聲中拉開了序幕,來自社區戲曲協會的票友為觀眾先後奉獻了越劇《打金枝》、《回十八》經典曲目。參與演出的都是戲曲業餘愛好者,雖然沒經過專業訓練,但各方面他們都嚴格要求,從戲服、扮相到配樂、台步都有板有眼,唱腔字正腔圓,配樂行雲流水,絲毫不遜於專業人員。在三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在台下聽得如痴如醉,享受了一道豐富的戲曲饕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