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信》讀後感15篇

校園2.4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信》讀後感15篇

《信》讀後感1

10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出版家阿爾勃特·哈勃德在與家人喝茶時受到啟發,創作了這樣一篇不朽的文章——《把信送給加西亞》。故事是這樣敍述的:19世紀,在美國和西班牙戰爭即將爆發期間,美國為了同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繫,進而獲得他們的支持,並從他們那裏得到敵方的情報,需派人送一封決定戰爭命運的信給古巴起義軍加西亞將軍。在這個送信的傳奇歷程中,那位叫羅文的英雄在接到美國麥金萊總統的任務後,沒有任何推諉,以其絕對的忠誠、高度的責任感和創造奇蹟的主動性,克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終於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出色完成了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一口氣認真閲讀完後,書中主人公羅文英雄深深感動了我,使我感概萬千,深受啟發。

羅文英雄的成功經驗告訴了我:只要有投入才能有回報,只要有忠誠才能有信任,只要有主動才能有創造。也就是説,要成為“送信”的人,就是具有敬業、主動、誠信,有學習精神和努力實幹的人。

在現實生活、工作中,要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必須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沒有不可能,只有做不做,努力不努力。態度決定一切。良好的態度體現一個人高尚的品德和決定事業的成敗。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在工作中還存在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思想和態度,那麼個人的發展前途會越來越暗淡,甚至會被社會所淘汰。如領導給你安排了工作任務,而你認為無關緊要,工作起來漫不經心,不積極,不主動,拖拖拉拉,不認真去做;或有牴觸情緒,將工作放在一邊置之不理,沒有按時完成,給公司帶來影響;或是雖經催促,只是勉強應付了事,沒有按領導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最終結果也會不盡如人意。這樣,將會失去公司對你的信任,也會給你的發展前途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得不到公司對你的重用。

所以,在工作中,必須拋棄個人私念,不必計較個人得失,養成敬業、勤奮的良好習慣,任勞任怨,少説多幹,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心工作。同時,要認真學習,刻苦鑽研業務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真正擔負起肩上的重任,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我願作那個“送信”的人。

用書中這句話,與大家共勉:“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的高度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信》讀後感2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裏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課都是相似的,好課各有各的精彩之處。

由於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動的教學。於是一段時間內教師就拼命在教學形式上做文章,好像學生越興奮,課堂越熱鬧就越好,把熱烈的課堂氣氛當成了語文課追求的主要目標,看似熱熱鬧鬧,實則華而不實。但是劉桂香老師執教的《信客》,卻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這節課無疑是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一個精彩樣本!

首先,自主。新課標強調師生平等,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扭轉教師獨霸課堂的局面。在信客這節課中,無論是課前的備課,還是課堂上的新授,學生都真正的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劉老師在課堂裏充其量只是節目主持人,是節目的組織者、參與者和點撥者,起着啟發、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學生主人位置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自主學習又怎能是一句空話?

其次,合作。合作性學習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花樣翻新,而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中學生閲歷淺,存在不足,需要相互補充,相互取長補段,只有共同查閲資料,收集信息,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只有互相討論,各抒己見,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劉老師將學生劃分成解題小組、主題小組、人物分析小組、作業小組等,從課前備課到課上的知識的新授,專題小組都積極參與。不僅發揮了羣體化優勢,改善了語文課堂模式,強化了小組學習形式,提高了學生互動的頻率,而且還能夠互相交流思想,使學生認識豐富,思想深刻!

再次,探究。課堂探究有別與科學研究。它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求知,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在課堂上,劉老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質疑問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力圖使學生的認識既全面又深刻。

總之,劉老師的課精彩之處不容置疑。但是能夠達到自主合作探究這一要求,並非易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好一個精確的度。課改之路必定是曲折而艱難的,但我會努力的!

《信》讀後感3

幾年前,看過《把信送給加西亞》,當時是一種崇拜之情,欽佩他的敬業、忠誠、堅決服從、講信用,卻無法真正理解。而今,局裏送給每人一本《把信送給加西亞》,又看到熟悉的模樣,開篇就被主席真誠的寄語打動了,更加吸引我開啟重讀之路。

與當時心境不一樣,此時的我是作為在一局工作8年的“老人”在拜讀,讀完只想説,我想成為那樣的人。

思考:

書中接受任務的羅文中尉,接到上級任務,一封送給加西亞將軍決定戰爭命運的信。知道這份責任有多重、前方的路也會困難重重,而他要做的是必須保證完成任務,這是一種對國家絕對忠誠的信念支撐着他。

而在如此難題下,為什麼會選擇他,是因對他的品質和能力的瞭解,相信他,確實他沒有辜負祖國的信任,不辱使命。

感悟:努力些成為那樣的人

現在的我們呢,在這浮躁的世界,我們變得“聰明”、變得用利益衡量得失,我們的眼界、我們的格局在哪裏,是否已經被利益迷失了方向。看看主人公羅文中尉,他沒有想到未來的榮譽和會贏得無數人的崇敬,當時只是想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這就是初衷。

是的,無論工作、生活,還需要笨一點,事事無捷徑,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只有用我們的忠誠和品質去高效執行領導交代的每一項任務,用忠誠與品質這兩項內在的軟實力,為你迎來嶄新的未來,用心付出,定將無可替代。

忠誠與品質:用執行力體現行動

忠誠與品質這兩項硬性指標,折射當下企業中,就是嚴守準則下無條件的執行力,堅決服從上級安排。用你的主動性、積極的態度去完成領導交辦的每一件事情,沒有藉口、沒有推脱、沒有未完成任務空洞的解釋,只有領導和自己想要的答案與結果。當你發現領導交辦你的事情越來越多,而你在執行中不斷突破、不斷提升,那麼你離成為羅文中尉那樣的人越來越近。

堅守初心,記住你剛步入企業那份緊張與興奮、那份想逐夢中交的熱情,用忠誠與高貴的品質這兩張王牌,去成為那樣的人。

忠誠與品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格局越來越廣。

《信》讀後感4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有許多的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可它們所發揮的作用卻是不容小窺呢!世界暢銷書排名第六的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把信送給加西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無意之中從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打開扉頁那上面寫着這樣的話,着實吸引了我,也激起了我對這本毫不起眼的書的喜愛。“世界會給你回報,既有金錢也有榮譽,只要你具備這樣一種品質,那就是主動。”主動對我們而言,是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為了老師或者家長,也無需他們的監督和敦促,為自己努力。

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麼故事使這本書充滿了如此的魅力嗎?這個故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明白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正像書中所説,“如果説智慧像金子一樣珍貴的話,那麼還有一種東西更為珍貴,那就是忠誠。”忠誠者不談條件,不講回報,他們把“忠誠”看做一種責任、一種操守、一種人生最重要的品質。書中闡明,要想幹成一件事,出色地去完成它,除了具有主動性,忠誠度,還必須要專注地盯住此事,鎖定目標,認識這就是命令,必須完成。羅文的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兩點:一是服從,二是信仰,就是這兩點支撐了他。服從是因為他本身是一名士兵,軍隊嚴明的紀律深入他的骨髓,讓他有動力和基礎完成這個任務,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最後成功地把信交到了加西亞將軍手中並帶回了非常寶貴的資料。整個送信過程充滿了艱辛和危險,但在羅文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務的心中,卻有着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無畏的精神就是信仰。

羅文的主動、忠誠、服從、信仰、勇敢而不乏機智等等的諸多精神是那麼值得我們學習。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做羅文這樣的人,勤勤懇懇、想千方設百計完成學習任務,無怨無悔。讀完這本書,我已經被羅文的這些精神感染,久久不能平靜。我多麼渴望自己也能成為羅文這樣的人啊!這本書對於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來説,教育意義非常大,引發了我對人生的很多思考,什麼是真正的自由?什麼又是絕對的忠誠?怎麼做才算是堅持不懈的努力?而又是什麼才能讓我們不停地思索和不斷地進取?我親愛的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有類似的問題,就請翻看這本《把信送給加西亞》吧!相信你們也會從這本曠世名作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信》讀後感5

這個酷熱的暑假裏,我讀了一本讓人想哭又想笑的書,但其實我們經常是一邊哭一邊笑。

在《外婆的道歉信》中,愛莎是全文的主角,她是一個即將八歲的女孩。愛莎有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智慧,對於所有的事情都十分好奇,似乎有着“十萬個為什麼”等着你去回答。而且她十分有意思,喜歡和外婆做些媽媽明令禁止的事情,如和外婆一起看電影,一起玩遊戲吃肉桂卷,有時還會一起打電腦遊戲。她還有一個獨特的愛好——喜歡上維基百科,這對於同齡人來説是一定不被允許的,所以這個獨特的她只有一個朋友——她的外婆,但是她並不孤單。

每個七歲的小孩都應該有一位超級英雄,外婆經常這麼説。我想外婆就是愛莎的超級英雄吧。外婆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她喜歡向鄰居的衣服上射擊彩蛋,用石頭在牆上亂寫,因為她説這樣事情不容易忘記,她還把糞泥球扔到警察衣服上……但是就是這個看似十分討厭的外婆,卻對自己的外孫女十分疼愛,無論什麼時候,就算是犯錯,都站在愛莎這邊維護着她的一切。而且外婆從小就和愛莎講故事,講述着“不眠大陸”的一切,特別是“密阿瑪斯”王國,每天晚上都帶她進入“不眠大陸”,守護者她們的王國。直到有一天,外婆永遠地留在了“密阿瑪斯”。外婆交給愛莎一個任務,讓她去給得罪過的九個鄰居送道歉信。慢慢的愛莎知道了外婆的過去,開啟了一段對外婆由恨轉化為愛的旅程。

在愛莎的生命中,外婆就像她的超級英雄,處處維護着她,但超級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而我們在生活中,也一直有個超級英雄呵護着我們——我們的父母。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便成了他們的唯一,他們陪伴着我們直到長大。當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們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父母,他們就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依靠。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非常富有哲理。愛莎她慢慢的從外婆的童話中走到了現實,真正的瞭解到了自己的外婆,知道了原來這些鄰居曾和外婆有着一段非常好的回憶,那些童話都是來源於生活中。讓愛莎對這個超級英雄不再是恨,而是更多的愛和原諒。

在文章的結尾,愛莎收到了外婆的道歉信,此時愛莎即將八歲了,她原諒了自己身邊的鄰居,於是便可以擺脱超級英雄的保護,自由長大,最終她成為了“生病男孩”的超級英雄,保護着他,因為每個七歲的小孩都應該有一位超級英雄。

讓我們每個人都珍惜好我們的超級英雄,慢慢擺脱他們的保護,去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因為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信》讀後感6

《致加西亞的信》是由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著作,主要講述了一位叫安德魯·羅文的年輕中尉如何把美國總統的信送達身在古巴的加西亞將軍手上的故事,並由這個故事引出一個員工的應當具有的品質:忠誠、敬業、執行力。

當羅文拿到總統的信時,總統只説瞭如下的話“我選了你去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把信安全地送到加西亞將軍手裏,他也許就在古巴東邊的某個地方等待着你,你必須把信送到,這關係到美國的國家利益。”當時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總統獲取相關情報的心情非常迫切,兩軍只有協同作戰才能戰勝西班牙。接到任務的羅文,沒有準確的目的地,沒有任何指示可以遵循,必須隻身一人把信安全送到,並從加西亞將軍那裏獲得珍貴的情報。然而接到信的羅文,沒有像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一樣,“理直氣壯”地問一句:“加西亞在哪了?”,而是轉身就踏上了前往古巴的征程。最終,經歷種種險境後,羅文把美國總統的信安全及時地送達加西亞將軍的手裏,併為美國總統帶回了重要的情報。

從羅文身上,我學到了一下幾點寶貴的精神和品質:一、忠誠,在其位,謀其事,決定為一個人工作後,就一定給他幹好。這份工作既然是你安身立命的職業,那麼你沒有理由不忠誠於你的老闆,設身處地地為他着想,堅定擁護他的立場,在合法的前提下儘可能為公司謀取最大的利益。二、敬業,不要害怕自己的奉獻別人看不到,當你集中精力於自己的工作時,你的老闆一定會看在眼裏。如果你的領導沒有及時看到你的敬業工作,那麼就換種思維方式來想問題:當下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當下的回報,而是為了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它帶來的好處可能不會馬上生效,但我們不妨反過來想想,當不敬業成為你人生中的一部分,當玩忽職守成為習慣時,你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可能是微乎其微,但你一生的前途有可能付之一炬。三、執行力,去做,滿懷幹勁的去做!執行力,是在任何環境和任何條件下都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執行力強的人,會默默地接受任務,想方設法地完成工作,這樣的人無論在哪裏、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會廣受歡迎,都會成功。

最後,本書還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對自己的公司心懷感激,對自己的領導心懷感激,正是由於領導的苦心經營,我們的公司才會有今天的生機勃勃;正是由於領導的不厭其煩的指導幫助,我們才能不斷成熟和提高。假如每天都懷着感恩的心去上班,你的心情肯定是愉悦的。

《信》讀後感7

手中一張薄薄的紙,是這位老師多少的感啊。字裏行間透着老師的勸誡,不是説教,不是怒斥,不是枯燥而令人厭惡的大道理,卻深入人心。像是清澈微涼的溪流汩汩的流入心中,定是難忘的了。

中學,在學生心中這是美好,自由的地方。有多少人覺得自己長大了,嚮往美好的愛情,卻誤了一切。時間,精力,是被那美好的幻想吞噬掉了吧?還有多少興趣去做其他的事情?正如信中説的,“愛情,它像一顆小樹,它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肥沃的土壤精心的呵護,而這些,身為高中生的你根本給不起。因為它的經濟基礎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精力”“愛情,對於高中生,就像是一件太過昂貴的奢侈品,給不起,也要不起”。奢侈品,只有三個字,卻完美地詮釋了愛情,對於中學生。

從小開始,耳邊總是那一句話: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曾經不以為然。總覺得,長輩的觀念老舊,保守,而對此嗤之以鼻。愈是大了,卻又明白,這是真理。這是一切的原點。輸在了起跑線上,又怎麼憑藉着一般的本領,在過程中與別人抗衡?“如果你的這份‘愛’,使兩個人不能在合適的時間全力以赴做合適的事情,而遺憾錯過了人生應有的高度,那就是對愛的褻瀆。”

我們正值青春,這滿懷熱血的時候。未曾踏出校園,走入社會的我們,對於交流,對於人心,對於世界,還有太多太多的不解。我們沒有能力承諾幸福,更沒有給予幸福。我們沒有能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怎麼創造別人想要的生活?

“一個真正有質量的姑娘,不會因為你的父母的慷慨跟你走,因為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如果她就是衝這些東西去的,那就更沒有跟你混的必要了,她完全可以直接奔你的父輩去了”。句句入心。父輩的終究是父輩的。父母給予我們愛與物資,給予我們生活所需的任何事物。我們可以接受,但無法理所當然地接受。憑着父輩的東西,得到的,也將歸於父輩。

我們還沒有資格擁有愛情,因為我們自己擁有的太少,揹負的太多。我們終究還是該應了那句長輩們的嘮叨,一心投於學習。未來是渺茫的,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然而,只有握着有力的武器,這才是明燈。我們還沒有能力揹負着沉重的包裹,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信件最後的句號畫上了,圓潤的句號結束的是老師墨跡的停止,卻也是沉思的初點。我們對着愛情充滿嚮往,那是美麗的,那是唯美的。可我們,真的有那個能力去給予愛情,收穫愛情嗎?為未來鋪上堅實的沉石,便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了。

《信》讀後感8

讀完《把信送給加西亞》,我並沒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萬分,因為書中所表達的精神我都懂,也經常經意不經意地這樣做,於是它對我來説只不過是將這種精神明朗化,系統化,並輔以例子為佐證,讓我感觸較深的不是書的'內容,也不是書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讀書的人。服從本是下屬該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贍養父母,吃完飯要洗碗一樣天經地義的事,卻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讀者,從側面説明了這是一個嚴重的人性問題,如果從這一點來説倒是讓我感慨萬分了。

如今像羅文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呢?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頸”。主管給他的任務有一個,他的疑問卻有十幾個,“我忙,沒空”“人少,沒辦法做到”“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屬理念太差,我也沒辦法”“讓某某做可能會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而他提出這些問題不外乎有以下幾種目的:(1)擺困難,讓你降低要求;(2)擺完困難,讓你覺得讓別人做會更好,那麼他就可以偷閒了;(3)有言在先,萬一事情沒辦妥,不能完全怪他,你會體諒他的;(4)希望你幫他解決困難。

或許這時候有人要問:難道上司給我們下達任務的時候我們只能説:“沒問題”。其他的什麼都不能問嗎?誠然不是,假如主管讓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達A城市,順便問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裏,如何搭車,省得到處找到處問,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可是如果連主管也不知道怎麼辦呢,一切都得自己解決。如果你不能幫助主管解決一些難題的話,那要你何用?

我們一直都在推崇羅文——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卻忽略了兩個重要人物:派羅文去送信的人——美國總統麥金萊和推薦羅文的人——情報局長阿瑟。瓦格納上校。千里馬不多,伯樂更少,如果沒有阿瑟。瓦格納和麥金萊的信任,慧眼識英才,也不可能派羅文去送信,因此,美西戰爭從側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而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該清楚每個主管,員工的優劣,讓每個人去做他最合適的,能發揮最大優勢的工作。

《信》讀後感9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為什麼説"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為"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説:"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説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故事情節極其簡單,但它卻向人們深刻傳達了這樣一個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忠誠,對自己的職業忠誠,對家人朋友忠誠,對自己的國家忠誠,我想,這永遠都不是一個落伍的動詞。羅文正是通過他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

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正是他們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忠誠與信念是企業和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的精神應該作為我們每個人自身對待工作的態度,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事實上,不僅教師如此,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盡心盡責,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斷的進步。這不僅是工作的原則,也是人生的原則。每個領導者當然都希望大家忠誠勤奮,有主人翁精神,可是你要不斷反問自己:憑什麼讓人信任你,憑什麼讓人義無返顧克服困難努力不息,你有這樣的能力嗎?我相信如果有這樣的領導者,如果有這樣讓人深感神聖的任務和使命,那麼,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像羅文中尉一樣的。

《信》讀後感10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海娃的孩子他是龍門村人只有14歲。一天的傍晚小海娃正在山上的一棵小樹下放哨,他的爸爸來叫他送一封很重要的信給指揮部的張連長。小海娃接過信看見上面插着3根雞毛,知道是一封很重要的雞毛信,就趕緊趕着羊羣往山裏走。就在這時他看見西山頂上的“消息樹”倒了,海娃想一定是發現鬼子了,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頭一看,大山口外面來了一羣搶糧的鬼子。

鬼子已經離的很近了,這下可把小海娃急壞了,信往哪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把信藏在了羊尾巴下面,這下他不怕了,揮着羊鞭往前走,鬼子叫住了他,開始在他身上搜了起來,就連破鞋子都沒有放過。可是什麼也沒有搜到。鬼子就叫海娃把羊羣趕到駐地,海娃只好跟着走,太陽下山了,鬼子來到了一個小山莊跟前,就在打穀場上宰了幾隻羊燒羊肉吃了起來。海娃顧不得心疼羊,悄悄的把手伸進老綿羊的尾巴下面一摸信還在,這時鬼子已經吃飽喝足了。小海娃心想今晚要是跑不掉明天鬼子在宰羊吃到時候就完了。海娃等到放哨的打瞌睡的時候拿着信拼命的跑一口氣跑到了莊後的山樑,這時天已經亮了,對面就是三王莊了小海娃高興極了,一屁股坐在山頭上,手伸進口袋一摸,不覺渾身哆嗦起來,信不見了,他趕緊脱下褲子找,也沒有就連旁邊的石頭縫也找了還是沒有,他趕緊往來的路上找,他一口氣跑到了大山看見信完好的躺在那裏,海娃高興極了,趕緊把信裝進口袋,剛要往回跑,鬼子追上來了打了海娃幾槍拖,叫海娃給他帶路。 海娃被鬼子夾在中間,走過了大山來到了三王莊,海娃看見“消息樹”倒了就知道張連長已經知道鬼子來了。就把那羣鬼子帶到了地雷區,小鬼子們被炸死了好多,海娃趁亂跑了,可是被發現了還是受了傷,等醒來的時候已經在温暖的抗上了,他顧不得疼問張連長怎麼樣了,張連長哈哈大笑起來誇海娃是小英雄。 這個故事告訴我遇事不要慌張,要多動腦筋,多用智慧,什麼事都能做好的,學習也是一樣,我一定要學習海娃多用頭腦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要不就不配做21世紀的主人公。

《信》讀後感11

參加工作後,再次拜讀《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風靡全球的勵志書籍,對於處在新的平台、新的職業角色上的我有了新的啟迪及激勵。無論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勇往直前的就是我們的精神支撐,而《把信送給加西亞》就給了我們這個精神支撐最好的詮釋。

1898年,美西戰爭中,羅文以絕對的忠誠、高度的責任感和創造奇蹟的主動性完成了一項決定戰爭命運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至今日,一直是人們追求卓越人生,走向人生巔峯,實現人生價值的寶貴經驗。一個簡單的故事,一份簡單的信,卻藴含着企業成功和個人發展雙贏的真諦。文中將羅文中尉成功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如何走向成功。文中信使的16種品質無論我們做到了那一條必定使我們走向新的高度。

在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做不到最好就面臨被遺棄,甚至被淘汰。但是這又是一個不缺乏能力的時代,往往競爭的是企業員工所具備的品質。“拒絕平庸,選擇卓越”是我最為推崇的一種品質。在我們工作中脱穎而出的最為有效的一種辦法就是把最難乾的工作幹好,把最簡單的工作做精。我們所工作的這個龐大的企業系統中,平庸的工作也可使我們壯有所用,老有所養,但是平庸的工作就是平庸的一生,對我們自身來説就是沒有價值的人生。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都會出現耀眼的明星,他們的成功是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

我們都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但是高品質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保證,而我們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又需要我們的工作質量為支撐。所以我們不能選擇平庸,該奮鬥的年齡就不要選擇安逸,把卓越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竭盡全力,做到盡善盡美。優秀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那為什麼還要選擇平庸。在日常的工作中只要以“拒絕平庸,選擇卓越”激勵自己,並朝着這個目標努力,不斷提升自己,我們的價值實現,我們的收入實現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把信送給加西亞》引領了企業的未來,激勵了員工做優秀的“信使”。通過閲讀,陶冶了情操,昇華了價值,學習了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只要目標堅定,我定會成為卓越,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

《信》讀後感12

毫無疑問,羅文取得的成功並不是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的優良的道德品質,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這就是忠誠和主動性,就是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的精神。

任何一個企業、部門的發展都需要具有忠誠、敬業和責任感的工作人員,忠誠、敬業、責任感不僅僅有益於個人所屬的企業、部門,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一個人一旦養成了一種職業的主動性、職業的責任感和對集體的高度忠誠,便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一個最終能獲取成功的人。

《把信送給加西亞》書中有一段文字:“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對事業的忠誠也是敬業的表現。對於我們來説,只有忠誠——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企業、忠誠於自己的工作崗位,才能像羅文那樣,把領導交給的任務按質按量按期完成。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的高度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這種人永遠會被企業高層所看重,永遠不會失業,而那些懶散的、終日抱怨和四處誹謗的人,即使獨立創業,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也無法改變這些惡習而獲得成功。

羅文的經歷使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忠誠才有信任,只有主動才有創新,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忠誠、誠信是為人之本,敬業愛崗是為事之道,而做好每一項工作,也是自己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所以,只有以飽滿的熱情,踏踏實實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也才能做到忠實誠信,敬業愛崗。

讀完此書,我也曾一度拿自己和羅文進行對比,才發現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很多不足,才明白對待工作任務要不計個人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的工作、高效的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也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工作的信心,更加明確了工作的目的,並且使我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樣使我更加堅定了熱愛單位的信念。

《信》讀後感13

信客,是一種職業,在這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裏,已經消失了。

信客,一種高貴的精神永遠也不會消失。

曾有一次為客户送給女兒的紅綢,而老信客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裏帶來口信,説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着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老信客沒有想到,一個“信”字,竟讓他丟掉了自己一輩子的名譽。而後,他明白了。當他把棒交給年輕的信客的時候,他千叮嚀萬囑咐,做信客,關鍵就是一個“信”字。

然後,每次的風雨中,總會有一個全身濕透了的年輕人,在凹凸的石板路上來回地奔走,懷抱中抱着一個包裹,像孩子般緊緊依偎在媽媽懷抱裏,緊緊的,緊緊的……

讀完此文,我一片迷茫,這樣不堪入目的人生,為何卻還有着奉獻,他的人生值得嗎?

我尋找着答案,他僅僅是為了生存嗎?不,他一無所有,伴隨着他的只是那間破舊的草房。

他是為了所有人,為了所有在苦苦等待的人,更是為了擁有誠信。

也許他的付出,往往不被人理解,面對村裏人的説長到短,面對那不被人信任的目光,面對世人的唾罵。多少個黑夜,他獨自坐在破草房的燈前,他想念老信客,他明白了老信客的心情,他的心中頓時滿是辛酸與淒涼,誰會注意他?誰會感謝他?凜冽的寒風劃過他的面頰,望着窗高高在上的明月,沒有人,沒有人會相信他,他或許會想念以前的日子,但他明白,“鄉間不能沒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那一份難忍的孤獨誰會了解?也許他只是一個運輸的交通工具,也許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信差,可以揮之即來,揮之即去,註定這一輩子孤獨終老,值得嗎?

誰會了解?誰會用心去感受?可他卻依然執着,依然堅持……

每一次讀過後,眼簾中,我彷彿有看見了,看見了那個單薄的身影在風雨中來回地奔走,懷抱中抱着一個包裹,像孩子般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裏,緊緊的,緊緊的……

《信》讀後感14

有個愛好寫詩的人寄給里爾克一封信,向他訴説自己的不解和哀怨,詢問他如何才能寫出讓別人認可的詩作。上面這段文字,就摘自里爾克在《寫給青年詩人的信》中的回信。

沒有什麼比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更重要的了,也沒有什麼比活成別人認為的樣子更可悲的了。

主流不代表正確,小眾不等同異端。

在外界影響下放棄自己的聲音,就像逼布魯諾在刑場上喊出“地球是宇宙中心”、塞住瞿秋白唱着國際歌的嘴一般可惡。

心理學家榮格在自傳中感歎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其實和你日常的瑣碎沒有多大關係。”為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我就曾像喬布斯一樣問過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去做那些事情?”答案出乎意料——我寫下的事和前一天晚上做出的計劃沒有幾處是相同的,於是我就不禁感歎起榮格——這個弗洛伊德門生的智慧了。

而生命裏的最後一天或許就是里爾克在回信中提到的那種【藴藏着最深情感的最微妙的時刻】吧。

對我而言,不因外界輕易改變內心,是對自己的尊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尊重,還有什麼理由去獲得他人的尊重呢?

人不可不向外看,否則從何體驗人生的曼妙;亦不可只向外看,看到別人某些方面做的比自己好就心生自卑,這樣自卑的人生不光寫不出詩,就連美麗的遠方都到不了。

如果你面前擺着兩片樹葉,除非給一個既定的標準,你一定説不出哪個樹葉更漂亮。就像這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至少現在沒有),所以在沒有既定標準的前提下,誰都沒有資格説【哪個人比你更加優秀】。

這就是我的人生哲學——沒有一個人可以全方位碾壓我,我總能找到自己更閃光的地方,所以我就沒理由去妄自菲薄。

今天,我的勞動經濟學老師在課上講起了王陽明的一件趣事,説在【學而優則仕】的明代,人們皆以考取功名為榮,而為名落松山羞恥,王陽明就是“大學聯考”中的“失敗者”,可他卻説了這樣一句話“世人皆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寫到最後,我想里爾克也是想勸告這位青年詩人——“勿以不得賞識而動心”吧。

《信》讀後感15

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後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裏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麼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決心,那麼你就會把讀書當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決心,那麼你就能每天堅持了。現在終於知道我為什麼減不下肥來了,原來是我沒有下定要減肥的決心,也沒有拿出要減肥的魄力,更沒有做到所謂的堅持。

“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説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原來平時老是覺得無聊的時候,漫無目的地看着網絡的各種是是非非時,也可以把這種漫無目的轉變為自己的饒有興趣。人的心智空間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佔滿了,那麼你就不會被不良嗜好所影響。如果説我現在還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麼,也不知道用什麼來打發自己的閒暇時間,那麼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當然我們平時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總是有各種大理想,大的抱負,但是捫心自問,這些都只是空口而談,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又有哪些呢?可能這個問題又迴歸到了其所説的決心問題上吧。

讀到一談讀書,覺得文字頗好理解,並且都會有上句話的解釋,這對於我這種頭腦簡單的人來説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後讀到二談動,同樣的感覺,特別是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多麼樸實的語言,沒有太多的裝飾,現在一談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較好,用字謹慎云云,其實對於我個人還是喜歡這種一説到底的文章,一遍讀過,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義,不需要像散文那樣來回斟酌了,不過或許正是如此才顯示出了中國文字的精神吧。

雖然這十二封信我沒有完全讀完,但是我會利用接下來的時間慢慢讀得,雖然裏面有些章節感覺可能不太適合現在的步調,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悟的精華。也希望羣裏的朋友們能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地讀讀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們來完成某些任務,而只是希望你能從中發現某一個觸動你內心深處的句子足已。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