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生活需要斷舍離》讀後感

校園2.5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需要斷舍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需要斷舍離》讀後感
《生活需要斷舍離》讀後感1

我拿到的《文化苦旅》是牛皮紙的封面,書內的紙張泛着青黃。我不知這樣安排是否刻意,只是當我翻開它的時候,不禁莞爾:它,與餘秋雨先生自命的“漂泊旅程”倒真是十分相襯。

讀它的時候,我也正在旅途中,同樣懷了一份“旅”的心情,只不過,我的這段旅程要舒適安逸得多。合上它的時候,我仍在旅途。坐在一輛稍有些顛簸的大巴車上,輕輕撫過牛皮封面上四個工整卻厚重的黑色大字,心中久久無法平靜。我想,我和先生一同,作了一次漂泊,只不過,我,漂泊在墨跡裏。

先生寫過的山很多,我卻偏偏記住了一座沙山。那座依傍着月牙泉的,鳴沙山。閉眼,是大漠一望無際的黃沙。可當我睜開雙眼,看到的卻是那幾座連綿的沙山。鬆軟,緩緩滑動的細沙,時而隨風高旋,時而沉默於腳下。血色殘陽,金黃戈壁,美不勝收。

這一路,雖然我僅將手指覆於書頁上的墨跡,卻分明感到自己和先生一起爬了這沙山。我彷彿可以感受到腳下所踩的沙地的起伏和柔軟,感覺到下陷的沙粒流動的觸感。我心中的那份急躁,竟是由“不能迅速登頂”而生。所生一雙健康善於爬山的腿,卻奈何不了這眼前的鳴沙山,換了誰,都難免有些急躁。但先生教會了我怎樣心平氣和怎樣忍耐與堅持。慢慢地,一點一點向沙山的山頂靠近。站在山頂俯瞰月牙泉的那刻,我只想抬頭與先生相視一笑。

那明晃晃的月牙泉對我的誘惑不比先生小,於是“哧溜、哧溜”的幾步,又一次來到山底。順順當當地,沒有前僕,沒有後仰。

突然被自己的會心一笑驚醒,回想腦海中的那座沙山,金燦燦,明晃晃,熠熠生輝。

人們説,這是一個普通的溶洞;先生説,此洞要麼不進,進去便是半個詩人。

踏着先生的足印,我也同樣跌跌撞撞地往裏面走。這是一個漆黑的洞。伸手可觸到凹凸不平的石壁,抬頭就是無數尖鋭的鐘乳石。頭頂蝙蝠橫飛盤旋,腳底盲魚遊竄,或許,這就是闡述歷史應有的氣氛?

有水聲,或許是千百年前的水?有叫聲,或許是千百年前古老生物的後代?我不知道。只是我知道,當我的手撫過一行行墨跡的時候,我彷彿正撫過一扇石幔,那上邊嵌着海螺貝殼,還有古老的珊瑚,在我心底重重一擊。那一瞬,滄海變桑田。

我是追隨先生的腳步進入這個洞的。這個洞,在我眼前是那麼神祕,卻又那麼滄桑。人類的祖先曾出現在這裏,他們舉着明明滅滅的火把,如電影片段快速在我的眼前回放閃過。歷史磕磕絆絆,終於走到了今天,這個洞似乎就是它的眼,漆黑深邃,卻帶着讓人無法抗拒的親切感,靜靜地看着如今的人們,給這沉寂了千年的洞穴,再一次帶來人的生氣與新鮮的腳印。

它的名字,是白蓮洞。

西湖,是一個太老太老的話題。世人皆寵的西湖,總一次又一次被提起。儘管已去過多次,岸邊的石板石磚,細小的土粒,以至柳樹幹上有個特殊的紋路我都記得清晰。但再次看到先生寫這個題目,一時竟有了初次邂逅時的心動感覺。西湖很厚重,的確,就像先生説的,它積澱了太多的朝代。跟着先生,從未觸碰過西湖水的我,終於觸到了。它細細地從我的指縫間穿過。我跟着先生,從宋代勝蹟游到清代遺宅,恍惚着穿越了四個朝代,誰能在此刻告訴我歷史的真諦?怕是,誰都道不清吧。

在這西湖畔,我看到一位位文豪、詩人、才女、隱士從這裏經過,還有兩段神話般唯美的愛情故事。猛然抬頭,我看到先生定定在湖岸迎風而立,若有所思。

眼前那被薄紗蒙了許久的西湖終於除去了迷茫,斷橋無言,荷羣無言,碧水無言,可我,卻什麼都聽見了。

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地觸碰着青黃紙張上的墨跡,我想,我是作了一次漂泊的。在墨跡中,跟着先生從荒涼大漠,行至温婉華中,再到精緻的江南。一路顛簸,一場苦旅。

《生活需要斷舍離》讀後感2

初看這本《生活需要斷舍離》,會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文,但仔細品讀之後,會發現作者客觀理性地為我們講解深層次的生活領悟,正如文中所説:

“寫的是勵志,更是堅韌,是和你們分享,好好地看看現實的殘酷,然後從骨子裏練出那種志氣,並找到方向和方法,給自己殺出一條路。”看完這本書,我想我是愛着這份對着生活獨到的見解。

一、帶着最簡單的想法工作

初入社會,我們總是帶着對未來的一份幻想,就像《萬萬沒想到》裏的王大錘的經典台詞“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可能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卻帶着幼稚的想法,覺得一入職場便覺得自己也能為那個“一切皆有可能”的`成功者。但是社會總會給我們重重的一擊,現實總是會以血淋淋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如若你也是跌落在了谷底,不如也學學這本書裏作者傳達出來的態度,帶着最簡單的想法工作,割捨斷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時刻警醒自己“其實,我沒有那麼重要”。

二、捨棄不合適,離開不快樂

人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是一個羣體社會。有些時候,我們很難做到獨善其身。曾經的同學,工作裏的同事,如果相處或者共事會讓我們感覺到不開心,不如將與他們“鬥法”的時間沉澱下來提升自己,學滿技能之後離開,與更優秀的人在一起。當然,曾經的愛戀,如果不適合,也應該學會大膽、瀟灑地放手,無休止的淪陷和互相折磨,只會讓人喪失最後的體面。每段感情開始,每個階段都要細心經營,好好感受,並且我們都應該好好思考:我們是否在和增值的人在一起?愛情是將人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老!

三、告別蕪雜,整理自己,重新出發

生活斷舍離,將過去的蕪雜拋棄,我們要具有一份有意識的生活態度,專注於提高自己。就像作者童小言,一步步學會自省,從DSA公司的一名實習生,再到項目負責人,再到主持人、演講者、暢銷書作家。人生中的每一步轉變,都是懂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反思,與那個帶着不完美的自己對話,懂得與過去的不值得斷舍離,修煉自己,於是發生的“向上的改變”,“從凝望者,變成的被凝望者”,有了一系列的逆襲。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三此主義”,相信大家都聽過。他説:此身,是説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此時,是指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此地,是説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希望我們也能像朱光潛先生一般用着這種決斷的精神和魄力,能與生活裏的空想、抱怨,將就,迷戀,堆積等等決斷地來一場空前絕後斷舍離,讓我們也能做到書中所説的"靜默並有氣勢,既獨立懂事又善用資源,去拼湊想要的生活,把憧憬的畫面一一實現。"

標籤:讀後感 斷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