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範文(通用5篇)

校園2.3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範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範文(通用5篇)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5頁例1、練一練,第76頁練習十二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並能根據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的簡便計算。

2.使學生在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分數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體會數學學習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做練習十二第1題,直接寫出得數。

集體交流,選擇幾題讓學生説説算法。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書第75頁的例題圖。提問:要求“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要求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並儘可能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

2.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

2/5×18+3/5×18   (2/5+3/5 )×18

追問:列式時你是怎麼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是運算,統稱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這兩道算式都屬於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三、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根據以上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經驗,想一想,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會計算上面這兩道式題嗎?

學生分別計算,並指名板演。

2.提問:這兩道式題的計算結果相等嗎?運算順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麼?第二道算式呢?

3.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4.做“練一練”第1題。

提問:這兩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同桌相互説一説。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集體校對,共同評議。

提問: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你認為要注決些什麼?

指出: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例如第一小題,分數乘除法連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轉化為乘法,一次約分,同時計算;再如第二小題,分數連加時可以同時通分。

四、教學把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

1.引導: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例1的兩種解法。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之間有什麼聯繫?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有什麼想法?

通過交流明確: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地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2.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集體交流,説説哪裏用了簡便算法,分別是怎樣想的。

小結:簡便 運算主要應觀察算式的特點,看能不能運用運算律運算性質使計算簡便,有些題目不能直接進行簡便計算,要先算一步或幾步才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簡便計算,因此在計算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觀察算式的特點,思考能不能用簡便計算。

五、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二第3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題是哪裏用了簡便計算,依據是什麼?

六、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七、作業佈置

補充習題相對應頁。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瞭解對稱的一些簡單特點。

2、認識對稱軸,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利用對稱的性質完成對稱圖形的繪製。

能力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能夠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5、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對稱圖形的美,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感知對稱,識別對稱圖形。教學難點找出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好的對稱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剪刀;彩紙;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多媒體播放故事)

2、小蝴蝶為什麼説在圖形王國裏它們三個是一家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 探究新知,認識對稱圖形。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三個圖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它們的左右兩邊都是一樣的)

2、你怎麼知道它們的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看出來的。)小朋友們真能幹,是看出來的。對呀,觀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3、除了觀察,你還可以怎樣證明呢?(可以將它們對摺)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形,請打開老師給你們的信封,拿出這些圖片,親自動手摺一折,看一看。(學生通過折一折的方法,體會蝴蝶、蜻蜓、樹葉左右形狀一樣)你們對摺過後,你發現了什麼?

4、揭示課題:像這樣對摺後完全重合的圖形在數學上我們稱為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圖形)。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圖形是對稱的,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多媒體展示對稱圖形)欣賞了這麼多的對稱圖形,你覺得這些圖形怎麼樣呀?

三、認識對稱軸,找、畫對稱軸。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自己手中的`作品,打開,你發現了什麼?(紙的中間的一條摺痕)你們知道數學家們給這條線取個什麼名字嗎?這條線叫做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2、對稱軸把對稱圖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兩部分。請你摸一摸你的圖形的對稱軸,看一看,再用虛線把它畫出來。

3、生活中,你們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4、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可真多呀,你能用剪刀剪一個對稱圖形嗎?請同方的同學商量商量,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對稱圖形。誰來説一説,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對稱圖形?

5、引導學生明確剪對稱圖形的方法。要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可以先把紙進行對摺,然後再剪,最後沿對摺的地方打開,就形成了一個對稱圖形。你想剪什麼?説一説吧。試一試吧,比一比誰剪的對稱圖形最美。剪好後把對稱軸畫出來,再展示在黑板上。

四、拓伸延展,深化認識。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請同學們來找一找,哪些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是對稱圖形的找出它的對稱軸。(多媒體出示圖形)

2、長方形、正方形還有圓都是對稱圖形,請你們折一折,找一找,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3、小結:通過剛才的折和畫我們知道有些圖形只有一條對稱軸,有些圖形有很多條對稱軸。4、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個朋友,想認識它們嗎?它們還不好意思,把臉藏起來了一半,你們能猜出它們嗎?

五、小結回顧。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樣的圖形是對稱圖形?把對稱圖形分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的那條線叫做什麼?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對稱圖形,小朋友們都説對稱圖形很美,只要我們善動腦,勤思考,多動手就一定能用對稱圖形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美好。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3

教學內容:

P102~10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圍繞自身的生活與生活空間,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統計活動,通過調查、統計身邊的數據,進一步熟悉統計方法與過程,進一步感受統計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及其在生活裏的應用。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瞭解自己的生存空間以及影響生存空間的一些因素,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3.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獲取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難點:蒐集數據需要一段時間,蒐集的數據是否準確。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閲圖書、上網收集等)瞭解環境及保護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談自己對環境問題的瞭解:

1.談話導人:同學們,還記得乘坐“神舟”5號進入太空的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嗎?楊利偉成功地在太空遨遊了一番,並在太空拍攝了一張地球的照片,這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體中,惟有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才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電腦展現圖片)

這麼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人類又是怎麼對待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的生存空間。(板書課題)

2.交流認識:課前,同學們去收集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你對環境問題知道了哪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充分交流收集的材料(圖片、文字、數據等),説説是怎麼收集的。

小結:是的,這麼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人類卻不懂得珍惜和愛護,大量的採伐和大量的垃圾……在人類對大自然不斷索取的同時,大自然也對我們作出了無情的報復,我們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糟糕。

其中,人口和環境就是影響我們生存空間的重要因素。我們就從這兩方面着手,來進一步瞭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二、閲讀相關資料——體驗統計作用:

1.讀圖:閲讀書上第102頁的兩張統計圖(我國人口增長變化情況統計圖和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變化情況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麼?

2.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暢談感想:看了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麼話想説?

4.小結: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我們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做了很大努力。大家可以閲讀第103頁的統計圖。(我國造林面積增長情況統計圖和我國自然保護區增長情況統計圖)

5.交流想法:從這兩幅統計圖中,你又知道了些什麼?

6.小結:我們國家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兩張統計圖就足以見證。然而,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做了那麼多的工作,但從前兩張統計圖來看,我們的人口、污水排放還在逐年增長,環境保護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不斷努力。

7.拓展:人口的增長、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積、自然保護區等,這些都影響着人類的生存空間,除了這些,你知道還有哪些因素嗎?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三、討論統計內容——提出現實問題:

1.選擇研究主題

⑴思考:在我們的周圍,同樣能瞭解到有關我們生存空間的一些資料。你想了解些什麼?

學生可能選擇的項目:氣温變化情況;空氣質量情況;缺水情況;最近的天氣情況……

⑵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小課題。

2.成立研究小組。

根據各人選擇的小課題,成立相應小組,每組推選組長,展開研究。

3.確定研究方法。

⑴小組討論怎樣開展研究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小組交流,適時指導。

⑵交流方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分析圖表。

四、指導收集數據——加強統計策略:

1.談話:收集數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統計工作,討論一下,用什麼方法來收集到這些數據?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學生的方法可能有:每天測量,在報紙或網上查資料,走訪有關單位……

4.技術指導:在收集數據時還要注意些什麼?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

學生交流。

説明:要按時收集數據,及時記錄下數據,防止資料的流失。如果瞭解空氣質量或氣温變化情況,至少要積累十天的數據。

五、經歷統計過程——提升統計能力: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如下的統計活動(預留兩週的活動時間):

1.收集數據;

2.整理數據,用統計圖、統計表呈現數據信息;

3.分析、描述數據,並作出相應的判斷和預測。

六、分析、交流想法——獲得統計結論:

1.展示與交流:組織研究成果的展示與交流活動。小組代表展示與彙報研究成果。學生積極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議。

2.發起倡議:在交流的基礎上,建議寫一封給全校學生的關於“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的倡議書。

七、家庭作業:完成練習與測試P63的“數學樂園(四)”。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4

教學內容

本節課為九年級數學第二章2.6節。應用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學習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解決傳播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2.能夠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探索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對之進行描述。通過解決傳播問題,學會將實際應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應用意識.

三、情感態度

通過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應用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四、重難點、關鍵

重點: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關傳播問題的應用題

難點:發現傳播問題中的等量關係,滲透法制知識

關鍵: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解傳播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精選習題

學生準備:複習有關知識,預習本節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問題提出問題:還記得本章開始時梯子下滑的問題嗎?

①在這個問題中,梯子頂端下滑1米時,梯子底端 滑動的距離大於1米,那麼梯子頂端下滑幾米時,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和它相等呢?

②如果梯子長度是13米,梯子頂端下 滑的距離與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可能相等嗎?如果相等,那麼這個距離是多少?

分組討論:

①怎麼設未知數?在這個問題中存在怎樣的等量關係?如何利用勾股定理來列方程?

②涉及到解的取捨問題,應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進行檢驗,決定解到底是多少?

活動目的`:

以學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問題為素材,以前面所學的勾股定理中邊長的關係為切入點,用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為支點,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活動的實際效果:大部分學生能夠聯繫以前學過的勾股定理的三邊關係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問題,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而且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為後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設計意圖

複習列方程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為繼續學習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解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動內容:見課本P53頁例1:

如圖:某海軍基地位於A處,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處有一重要目標B,在B的正東方向200海里處有一重要目標C,小島D位於AC的島上有一補給碼頭。小島F位於BC中點。一艘軍艦發,經B到C勻速巡航,一艘補給船同時從D出發,西方向勻速直線航行,欲將一批物品送達軍艦。

已知軍艦的速度是補給船的2倍,軍艦在由B途中與補給船相遇,那麼相遇時補給船航行了多少(結果精確到0.1海里)

該部分是學習中的難點,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審清題意,分析各量之間的關係,不能粗線條解決。在講解過程中可逐步分解難點:

①審清題意;

②找準各條有關線段的長度關係;

③建立方程模型,之後求解。

中點,從A出沿南偏到C的海里?

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關鍵是審清題意,因此教學中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審清題意,讓學生自己反覆審題,弄清各量之間的關係,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解的問題,並在這個前提下抓住圖形中各條線段所表示的量,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在學生分析題意遇到困難時,教學中可設置問題串分解難點:

(1)要求DE的長,需要如何設未知數?

(2)怎樣建立含DE未知數的等量關係?從已知條件中能找到嗎?

(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關係,如何構造直角三角形?

(4)選定RtDEF後,三條邊長都是已知的嗎?DE,DF,EF分別是多少? 學生在問題串的引導下,逐層分析,在分組討論後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即:

速度等量:V時間等量:t軍艦=2×V補給船

軍艦=t補給船 三邊數量關係:EF2FD2DE2 弄清圖形中線段長表示的量:已知AB=BC=200海里,DE表示補給船的路程,AB+BE表示軍艦的路程。

學生在此基礎上選準未知數,用未知數表示出線段:DE、EF的長,根據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並判斷解的合理性。

二、探索新知 問題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經過兩輪傳染後,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幾個人?

分析

(1)本題中有哪些數量關係?

(2)如何理解“兩輪傳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數量關係選取未知數並列出方程?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簡單,怎樣理解?

(5)解方程並得出結論,對比幾種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解答

設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x個人,則依題意第一輪傳染後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輪傳染後有x(1+x)人患了流感。於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 x2=-12(不合題意捨去)

因此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10個人。 思考如果按這樣的傳播速度,三輪傳染後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動方略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分組,分別按問題(3)中所列的方程來解答,選代表展示解答過程,並講解解題過程和應注意問題.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解傳播問題,驗證多種方法的正確性;通過解題過程的對比,體會對已知數量關係的適當變形對解題的影響,豐富解題經驗.

設計意圖

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小結作業

1.問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新的收穫和體會?

(1)數學知識

(2)法制知識

2.作業:教材P53,習題22.3第 1、2、6題,P58,複習題22第6題.

數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實驗、推算、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培養學生數感,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經歷“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等實踐活動,增強其探究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受到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並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難點:列表有序探究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課是以學生認識和掌握多位數和對熟練掌握計算器的用法的基礎上學習,由三個活動“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組成,來感受一億這個數的大小。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但由於一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安排這個綜合活動,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積少成多的思想,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學準備】

視頻、課件、電子秤、1元硬幣、秒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問:在開始課前,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大家熟悉的廣告,但是今天有些不同,要帶着數學的眼光去看,看看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播放香飄飄奶茶廣告,學生觀察)

提問:你在廣告裏,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交流彙報。引導學生表達完整。

總結:大家觀察得真不錯。重複學生所觀察到的數學信息:香飄飄奶茶一年賣出3億多杯,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

提問:那麼誰能來説説三億是幾個億呢?(3個)

根據我們之前學習的多位數的知識,一億有多大呢?(學生彙報)

根據交流結果,引導學生一起按順序説一説,並補充PPT內容。

PPT出示:1億相當於(1)個億,(10)個千萬,(100)百萬,(1000)個十萬,(10000)個萬,(100000)個千,(1000000)個百,(1000000)個十,(10000000)個一。

談話:可是光光知道這些是不夠的,一億究竟有多大呢?我們可以藉助身邊熟悉的事來研究它。所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億有多大》。

二.活動感知一億的大小

活動一.數一數

1.探究驗證方法

談話: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樣東西是非常寶貴的,那就是時間,它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一分一秒的消失。那數一億本本子需要多少時間,自己猜一猜。

學生彙報自己的猜測。

提問:大家的意見都不同,想不想來驗證下數一億本本子到底有多久呢?那怎樣去驗證它呢?和同桌討論下。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方法。

説明:(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從部分推算整體。)可以先根據數一部分本子要花多久時間,再推算數一億本本子要花多久時間。

提問:你覺得先數多少本子比較合適呢?

學生交流。

提問:發現很多同學都選擇數其中的一部分,但不約而同都用了10、100這樣的數,為什麼不先數1本?(數據太小,不夠精確)那幹嘛不先數30、70這樣多的本子呢?

學生交流並彙報原因。

2.填表推算

談話:那在課堂上,我們先數出100本本子要花多長時間。請同學們仔細觀看視頻,老師事先請一個同學數了下一百本本子,大家看好要花多久時間。

(播放視頻,其他學生觀察秒錶。)

提問:這位同學用了多久數完100本?(87秒)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把它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也就是90秒。填入表格中。

提問:那大家現在知道了,原來啊,數100本本子要90秒,那數1000本本子呢?10000本呢?(學生彙報先填入相應的表格)那你能繼續填完這張表格嗎?請那同學們把這張表格填完整。填完之後和同桌説一説。

數量/本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時間/秒

3.感知數一億本本子所用的時間

提問:數一億本要九千萬秒,那你看到這個數據你想到了什麼?想知道九千萬秒是多長的時間,我們就把它換成比較大的時間單位,九千萬秒多少年呢?

提問:怎麼把這個時間變成多少年?(先把秒轉化成分,再轉化成時,再轉化成天,最後轉化成年)那如何轉化呢?

學生彙報如何計算。

談話:請大家利用計算器完成表格下的算式,來算一算九千萬秒到底是多少年。

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計算結果。指名板演。

小結:原來數一億本本子要不吃不睡數三年,現在我們同學假如是11歲,我們每天都用8個小時來數本子,可要數上大約9年,等數完要到20歲呢。

活動二.量一量

1.討論研究方案: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數本子,來感受了一億有多大,你們還想通過其它方法來感受下嗎?那我們就來一起通過量一量的方式來感受下。

(出示活動探究話題:一億枚1元硬幣摞成一摞會有多高?)

提問:你覺得可以怎麼研究?討論一下。

全班交流,給出合理方案。

預設:從10枚硬幣摞成一摞的高度進行推算,我們可以先推算出100枚、1000枚、……100000000枚硬幣的高度。

2.出示表格

硬幣/枚

10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高度/cm

3.小組活動,完成表格。

提示:可以像剛才一樣取整釐米數,方便計算。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彙報表格。

4.感受一億枚硬幣的高度。

談話:30層樓的高度大約是1000米,一億枚一元硬幣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約是30層樓高度的多少倍?你用計算器算一算嗎?怎麼算?

引導:將釐米數除以進率100,轉化成米,再除以100米,算一算有多少個100米。(大約是2000倍)

説一説,你對“一億有多大”又有了怎樣的感受?

活動三:稱一稱

1.填表推算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感受了一億有多大。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個工具,(出示天平秤),瞧瞧這是什麼?用來幹嘛?

那麼我們就來稱日常生活最常見到的一件東西,是吃的,你們猜到是什麼了嗎?(出示大米)

那我想稱出一億粒大米的重量,可以怎麼辦?(稱出100粒大米,再以此類推)

談話:那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稱一稱。

(出示100粒大米中2.5克。)

提問:你能自己推算出一億粒大米的重量嗎?同學們,請自己獨立完成這張表格。

大米/粒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質量/克

彙報表格。

2.感知一億粒大米的重量

提問: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約多少克糧食?

指名列出算式。

指導已經知道了一億粒大米是多重,計算13億粒大米的重量是乘13,而不是乘13億。13億人 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就相當於13個人每人每天節約一億粒米。

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請同學們算一算,取近似數,保留整數。

學生自主計算,完成表格下的算式。

指名彙報結果。

小結:原來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可以夠一個人吃兩百多年呢!

提問:看到這些結果,你有什麼感受?我們平時應該珍惜糧食節約資源,如果每天我們都能節約一點資源,日積月累,那就能節省出非常可觀的數量。

三.感受生活中的1億

1.談話:一億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能節約出1億,就能幫助很多有困難的人。(依次出示ppt)

(1)一億滴水大約有3333千克,可以裝這樣的水車4輛,可以供缺水地區一個人用上3年。

(2)這是一億張紙,這是珠穆拉瑪峯,猜猜他們的高度有什麼關係?

出示一億張紙高大約10000米,珠穆拉瑪峯高8844.4米.

那比較下,哪個更高些?

(3)這是一億雙一次性筷子,和25000棵20年樹齡的大樹。你覺得它們有什麼關係啊?

揭示:造一億雙一次性筷子要用25000棵20年樹齡的樹,所以啊,為了明天,請別用一次性筷子。

(4)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關於一億的知識呢?

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信息。

2.提問:知道了這麼多生活中一億的知識,你有什麼感受?

談話:生活中很多的東西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如果累計起來,就是一筆龐大的財富,節約這些資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大自然是需要我們保護的,從每一個人,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米做起。

四.小結

1.提問:那通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2.佈置作業:那麼在課後,我們還可以繼續研究一億有多大,自己選一個你感興趣研究項目嘗試感受一下。(出示研究項目)

(1)口算一億道口算要多久時間。

(2)步行一億步要繞學校操場多少圈(學校操場每圈400米)。

(3)打一億個字要花多久時間。

【板書設計】

一億有多大?

從部分推算到整體

數一億本本子需要( )年。

一億枚一元硬幣摞在一起是30層大樓的( )倍。

13億粒米可以讓一個人吃(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