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研心得體會(通用24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研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研心得體會(通用24篇)

教研心得體會 篇1

這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實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積極地參與到學校校本教研的活動中來,在這一學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以來,本人成長了不少,不論是實際的教學工作,還是理論上的提升都有進一步的提高。這學期來,學校以"在閲讀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法效率"進行專題研究,通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我們進行了理論的學習,進行課堂教學問題的交流,進行專題問題的診斷,進行了專題材料的篩選活動,制定專題教學策略,進行課例的驗證。較圓滿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階段性的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習理論知識

新的課題研究,必須有理論的支撐,在學期初,我們在教研組的組織下進行各科課程標準的學習,閲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誌和刊物,結合教研室的校本教研理論或校本教研經驗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學習了新的教學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自已更好的進行教學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認真做好問題單的記錄與交流

學習學習校本實施方案和學科組教研專題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驗,首先運用新的課程理念,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積極的關注課堂,及課堂教學法效率,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梳理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捕捉教學中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教學問題記錄,利用教研時間或課餘時間和老師進行及時探討,分析原因,找出對策,並及時的將教學困惑上傳至qq上與老師分享,為學校教研專題提供較好的題材。

三、積極撰寫教學反思

及時把握課堂教學方向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本人積極的分階段地實踐校本教研中的專題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問題讓學生自已提,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已的答。課後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為後繼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方法。

教研心得體會 篇2

物理教研活對我來説,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教研之後受益匪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正確熟悉物理課程、注重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剛開始教物理,對物理這門課程知之甚少,從這學期剛開始我就亦步亦趨的隨着老教師學習教物理。通過教研活動之後,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想教好物理,首先要學好課標。學習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內容標準。在學好課標的基礎上再學習教材,研究教材,專研教法,才能目標明確,不偏離正確航道。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象老教師指導的那樣繼續深進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案例等評選活動。更重要的要積極參加各級部分組織的教研活動,以研促學。網絡教研活動後我感慨很多,學到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語言點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愛好、課堂學生學習評價、探究活動等方面。我感受到:

(1)進步學生學習物理課的愛好是尤為重要。

(2)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應多注重實驗探究的層次性。應多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學習物理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方可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上課應貫串物理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我以為尤其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材料的預備和組織上,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觀察材料——實驗材料——拓展材料。

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是物理教學的關鍵。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物理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進步。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從而有效進步學生的物理素養。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見解,現在我對物理這門課已經產生了濃厚的愛好,今後我會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學習,努力耕耘,在各位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教研心得體會 篇3

3月18日下午,實驗國小全體教師在多功能教室參加了校本教研培訓學習。會上,薛校長為大家全面解讀了“三學一測”課堂教學流程,透過校長生動形象、直觀具體的講座指導,使我對課堂教學基本結構、組織形式有了更全新、更深刻的認識。精研每一個教學環節,注重每一個細微之處,讓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不在流於形式,我們的課堂才會實效高效。校長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細緻的解讀。

一、示標導學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才會有方向,有動力,所以目標的導向作用必須要鮮明突出,簡潔扼要。目標繁瑣,指向不明確,且大屏幕一閃而過,不會在學生大腦中存現,這些都會導致目標失去好處。自學指導是教師引領學生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在那裏,薛校長運用了“鋪石過河”恰當的比喻,説明自學指導務必具有可操作性,學生一看即明,明白從哪入手,怎樣去做,不會出現一頭霧水,一片茫然的現象。當然教無定法,示標導學這一環節,並非一成不變,千篇一律,何時何處、以哪種方式呈現,因年級、課程資料不同而有所變化的。

二、互動自學

在這一個環節中,彰顯了學生個性的自主學習過程及交流展示的合作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合作學習。這時的課堂是動靜結合的有效課堂,薛校長由此及彼、融會貫通的“靜動課堂”觀,讓我感悟較深,靜中才會有思考,有所得,動中才會有共進,有提升。新課程理念務必根植入心,見之在行。回顧以往的教學,仍不免有時習慣於教師的一言堂,過多講解,使自主合作學習匆匆而過,剝奪了學生展示自我、提高學習潛力的過程。那麼怎樣落實自主合作學習,薛校長也為我們進行了細緻的剖析,從個體的學習到小組的內部分工及展示時的相互補充,細微詳盡之處,也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教師如何把握每一個教學細節,恰到好處地處理每一個教學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提高,真的是我們孜孜不倦探索和要解決的問題。

三、質疑研討

質疑研討,釋疑解惑,這是教學的拔高提升階段,即提煉“中心”,歸納總結階段。會上薛校長説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這是老師展示風采的時候”,聽後我不禁笑了,笑的是自己原先“展示風采”的時候有點多,同時也深刻意識到應如何處理好教和學的關係,如何把握住教師點拔、講解的恰當時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透過不同學生的信息反饋,瞭解到教學目標的達成狀況,進而自我反思、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目標。

四、達標測評

高效的課堂標準之一在於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檢測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佈置課堂作業。課堂作業的佈置務必科學有層次,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和理解程度,檢測出他們各自的學習狀況。在那裏薛校長再次強調了課堂教學的“四個注重”,突出作業環節的寫字訓練和坐姿的矯正,時刻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確實是十分必要的。

薛校長為我們指出了上好課的“三個”前提,即精神飽滿、傾情投入、興趣激發。我想,做任何一項工作,沒有熱情,沒有鬥志,是不會做好的。做為教師,更是如此。努力學習業務知識,用心上好每一節課,無愧於孩子,無愧於這份職業,我想這是我就應做到的,我會努力做到,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研心得體會 篇4

這學期我參加了國中英語青年教師多課型課堂教學培訓活動,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我縣的自主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以及新課改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學改革對於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培訓,我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新課程理念標準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這種教學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個性的、參與教學環境中的教學。過去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其次,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英語的學科特點,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愛好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英語教學有較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語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最後,要積極探索踐行我縣的自主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並且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要能夠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總之,本次培訓對我來説的確是受益匪淺,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示範課以及聆聽同行們的報告,不但開闊了我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要求自己做到與學生共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不斷充實自己,並且及時總結和借鑑經驗,使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教研心得體會 篇5

“學習”一詞,在本次培訓學習中出現頻率比較多的一個詞。不管是從專家的講座中,小組討論中,還是研討交流中頻頻提到。給我的感觸很大。

常言道:“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習對於教研員來説是至關重要的,陸雲老師在“注重專業素養、文化底藴”中要求教研員加強讀書、積極反思,“為了理念而讀書”。李家棟老師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研員,就要“加強修養,重視學習”。 鄧文珍老師也要求我們教研員“能吃苦耐勞,潛下心來看書、學習”。

邢益寶老師認為教研員不但要讀書,並且讀的書量要大,只有書讀多了量變了才能導致質變, 質不變,是因為因為量不夠大。

是啊,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所處的環境也發生着重大的改變。由原來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在不斷的創新,老化加速。據調查顯示,一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麼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了。而每個人都遭受着知識半衰期的困擾,據瞭解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術人員的知識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説,如果不繼續學習,那麼5年後這個工程師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一般技術人員7年後也將面臨這樣的命運。所以學習要實行社會化、終身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與時代同步,才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心得體會 篇6

9月17日教研活動剛剛結束,相信我們參加教研活動的所有老師的內心都充滿了激情。各校老師的講話使我們激情澎湃。七中於嵐老師的一席鼓舞人心的講話,發人深省。於嵐老師用最質樸的語言,告訴我們了一個最深刻的道理。作為一名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育事業的那份執著與熱情,使我們內心的那團對教育事業的熱情重新燃炙。提高學生的成績不一定靠繁重的課業負擔,不一定是對學生的苛責,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堅持不懈,對學生的不拋棄,不放棄。於嵐老師的講話結束,我們都希望能親自走進於老師的課堂,體會她在課堂上的快樂與成就。

同時我們也從各位老師口中,得知各校在英語教學中的不懈努力與探索。我任教的學校亦是如此。我們在集體備課中獻計獻策,整合課本,將能刪減的部分刪減,將部分內容融合。 七中的李英老師作為兼職教研員,給我們打了一針強心針。李老師的鼓勵使我們認識到,新課改的理念要推行,教育質量仍舊要保證。我們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必須打牢學生的基礎,縱使是七中的學生也一樣,我們都從基礎知識下手,只有砌好每一塊磚,才能平地出高樓。單詞,重點詞組,必須牢記。每一模塊的第一單元必須背。還有正如我校張偉剛老師説的必須保證做好一本練習冊。現在不提倡題海戰術,而做題,考試卻是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唯一能驗證的學生掌握程度的試金石。學生作好一本練習冊,作為任課教師就要多做更多的練習,而不是和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只有老師在題海中遨遊,學生才能逃離題海而取得好的成績。

但是令我們困惑的是,八年級的英語課程比七年級的課程難度大,跨度大。作為任課教師來講,還是很需要教研員的幫助,給我們較為明確的度,讓我們能夠少走彎路,多在質量上入手。

教研心得體會 篇7

一、紮實學習,實行教育理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教給學生一瓢水,教師首先應該是一條長流常新的小溪。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了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專業技能,我們在深入學習研究新課標的同時、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學習培訓,並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教研工作計劃。通過紮實有效地學習,教師不僅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而且通過讀書,教師的心靜了,能發現教育的快樂、發現自我價值了。我們學習的效果也體現在教育局舉辦的教師考試中,我們學校教師全部過關,並且取得了優異成績。

二、創新常規,營造和諧氛圍

1、集體備課“高效”

為了能充分挖掘每位教師的潛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我們非常注重集體備課。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時間,做到有內容、有中心發言人。同一學年教師共同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共同研討教學策略。大家一起學習、研究、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2、課堂模式“奇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把教學活動變成一種發展人、創造人的活動,才是教育的本質和精髓。為此,我們採用了“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按照“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這四個教學環節安排我們的授課流程。

教研心得體會 篇8

這次有幸參加了“名思教研”活動。一睹名師教學風采的同時,思維也得到了碰撞。在四天學習中,講師的幽默而有深度的語言,加上名師的實際教學示範,開闊了眼界,受益匪淺。

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課堂,收穫頗豐。行雲流水般的課堂讓我佩服不已,一針見血的講座讓我讚歎不止。讓我對語用有了更清晰更深層次的瞭解。他執教的六年級《孔子游春》這課中,他把語言的積累分別和內容理解、情感薰陶、學法指導三者結合起來,可謂獨具匠心。王鬆舟老師認為,學習語言文字並不排斥內容的理解,他巧妙地創設語言運用的情景,把語言的文字的訓練融合在情感中和意境中。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王老師和學生在品詞析句時的大氣和厚重,他會將一個不經意的詞,演繹成一句話,一組排比句或者將學生帶入詩意般的想象中。

張學青老師她的名言是:閲讀---生活在別處的最低成本方式。作為語文教師,閲讀是不可省略的功課。只有閲讀,我們才能正確且充分地解讀文本;只有閲讀,我們才能厚積薄發,自信地駕馭課堂;只有閲讀,我們才能立足課堂進行教學研究,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閲讀具有無法言喻的魔力。 張學青老師告訴我們閲讀的重要性和生活必要性。她的獨特見解,瞭解到閲讀的策略,如:要學生養成快速閲讀的習慣,高年級的孩子閲讀速度為300字每分鐘! 教學中忽略了快速閲讀的重要性,今後需改之。

本次名思教研活動,讓我獲益匪淺,在今後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把這次所學到的一些教學技巧與教學策略內化為自己的所需,再應用在教學中,從而提高自己教學質量。

教研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和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一起聽了陳潔婷老師執教的《愛之鏈》這一課。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通過喬伊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喬伊妻子這兩件事情,告訴人們愛是可以延續,可以傳遞的。課文歌頌了人世間的美好風尚:人人都需要幫助,人人都應該幫助別人,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

教學這一課時,陳老師注重引導學生抓住細節,體會人物性格。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並且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彙報交流來掌握新知,整堂課陳老師緊緊抓住人物細節描寫的語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提升人物的形象,歸納文章的主旨,是一節完整的課。其閃光點在於:

一、注重積累運用,重視學法指導,抓住細節描寫,走進人物內心。

陳老師一開始就讓學生朗讀有關“愛”的詩句,並進行一些“愛”的名言警句的積累,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然後出示自讀要求,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歸納課文所講的兩件事。陳老師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一件事,學生默讀課文之前,先作學法提示,找出表達老婦人內心感受的詞語,然後圍繞“喬伊是怎麼幫助老婦人的”來開展教學活動,尤其注意細節的描寫,接着引導學生反覆讀、悟喬伊説的話。抓住這些細節,很順利地引領學生深入文本,走進了人物的內心。

教研心得體會 篇10

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我學習了關於網絡校本教研的相關內容。一開始我還不以為然,認為我的教育教學中已經在利用網絡這一平台了。再後來就覺得我的目光短淺了。我所利用的網絡只是為了滿足尋找適合與我們教學的資料。此時我才知道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應付,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在自己的精神家園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讓思想飛翔、使精神充實。在這裏可以自由地結交心靈的夥伴,進行自由的交流,實現平等的對話,留下自己的心聲。經過一段時間的網絡校本教研學習,加深了我對網絡信息的進一步認識與提高,拓展了我的視野與知識面,感覺網絡校本教研學習是有必要的,學習體會有以下幾點:

1、網絡速度快,信息發佈及時,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的透明度、參與面與交流面都較大等優點,能及時有效地為基層服務。通過網絡博客,還可以進行區域內或跨區域的教研活動。

2、我發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互相交流與共勉的研討、學習、交流、互助型的網絡教研團隊裏,在網絡研討過程中,彼此之間能敞開胸懷,坦誠的交換意見與建議,沒有功名利祿,有的是為人師者崇高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沒有喧囂繁華,有的是基於理性的探討,激烈的思辨;沒有矯情做作,有的是腳踏實地的踐行與孜孜不倦的追求;沒有固步自封,有的是開放、包容、接納、理解與信任的結伴同行;沒有權威話語,有的是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式的表達與反思。

3、網絡教研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與發展,改變教師的學習狀態、工作狀態,極大地增強了教師參與教研的自主性。平時我們經常跟同軌老師,同班老師的交流,就是沒想到將它寫進教育博客或論壇中,在這裏有更多的同行交流,也可拿出疑難問題讓同行一起討論,大家羣策羣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在這裏也許我們並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但是我們並不陌生另外,我們有共同的話題,又相同的目標。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質疑與批評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與良好習慣的形成,積累了教育教學經驗也促進了教育教研的變革。

總之,我是很後悔,後悔沒有及早的利用好網絡這一平台進行校本教研,要不然參加工作以來十幾年的教學經歷那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呀。

教研心得體會 篇11

國小以研修為根基,構建融理念、活動、文化、師生共同發展為一體的多元全人教育體系。目標是讓孩子成為學校的主角,沿着“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長。堅持國家課程校本化,適度推進校本課程特色化,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執行力,努力做到“發現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通過課程助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享受幸福人生。

開展校本教研的具體做法:

1、自我研修。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自學,每週學習一篇優秀教育教學文章、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的書籍,並寫好讀書筆記。每位教師每月至少聽課5節。

2、集中研修。集體校本研修時間每週一下午第三節課,由學校集體組織,教研內容是圍繞“分享共讀,智慧交融”的研究,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共讀分享,聽説評課,教學反思等卓有實效的校本教研活動,要求教師人人蔘與,不斷地研究、實踐、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團隊研修。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分學科組進行教研,分語文、數學、綜合組。規定每週二、三、四下午第二節課下課後進行一小時教研。教研組內分學科開展示範課、優秀課評比活動。集體教研,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教研有記錄。領導班子成員全部納入各學科組中與教師一起教研。教研活動實實在在的開展為教師上好課做好準備,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教師不重視教與研的結合。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教研與教學過程分離。主要原因是老師們缺乏問題意識,課題意識薄弱,不善於在日常教學實際中捕捉研究的問題。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沒有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沒有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沒有形成應有的整合效應,而是各搞各的,兩張皮的.現象非常突出,教學研究沒有很好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2、教師課務負擔重,校本教研舉步維艱

一線教師工作學習時間難以合理分配,還要應對各種評比、檢查。社會各界以分數作為衡量學校辦學優劣、教師教學能力的不在少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研的熱情。

校本教研中希望上級部門給予支持:

希望上級部門為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教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氛圍。不斷開闢交流平台讓教師的知識不斷充實,專業技能不斷提高。滿足教師一定的精神需要,讓教師想發展,能發展。

教研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一段時期的網絡教研活動,給我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同樣帶來了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作為一名新教師的我也是動力。因為能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確實體驗到了網絡世界的精彩。網絡給我的教學帶來了方便,課堂也因為在網絡教研中吸收了寶貴經驗而更加有進步。

經過這一段時間,我慢慢的嚐到了一些甜頭兒,在這過程中我在

不知不覺地進步,再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起初只感覺比以前上起課來輕鬆了許多,後來我發現網上教研從老師自己來講,教學思想改變了,從思想上重視每一節課,網上課堂的使用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仔細想想,我認為這和我積極參網

絡教研是分不開的。因為網絡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網絡教研使我走出了崇興學校這一狹小的圈子,能與各個不同

地方的骨幹教師交流教育思想,切磋教育技巧,提煉業務素質,更多的使我學到了他們身上的許多“亮點”,網絡教研空間無限。教研,可以把活動的內容或活動中所需體現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通過網絡傳遞給每一位所需的教師,教師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分析和研究,發表評論,甚至還可以把繼續學習的心得體會通過網絡發貼與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通過網絡教研,教師還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或自己認為成功的教案、案例、課件、經驗等發貼到論壇與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討論、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動能夠介入教學全過程,貫穿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等環節。

總之,我相信,隨着我們每位教師的積極參與,我們的教學業績、教學教研水平會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的前景會越來越美好。相信只要我們勇於探究,合理、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我們的課堂一定會“亮”起來。

教研心得體會 篇13

xx年5月14日我校一行7人,在周校長的帶領下參加趙灣片區在小河國中舉行的國中的政史教學“同課異構”活動,做課教師有xx國中的陳xx,xx國中的樑xx,xx國中的劉xx,xx國中的趙xx,xx國中的劉xx。參加此次研討活動的縣級教研員是趙xx老師,還有6校的帶隊領導和全體政史教師。現就本次教研活動談談自己幾點看法。

成功之處:

1、學以致用,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知識源於教材又超越教材,跳出了教材圈子,對教材進行取捨,重新組合教材進行知識梳理,體現了新教材觀。音頻視頻資源豐富。xx的陳老師將一節課分為綠葉尋根、綠葉戀根、綠葉抱根來組織教學,條理就非常清楚。xx的樑老師講姓氏文化時,讓學生説自己的姓氏類型和淵源,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2、理念先進。將課標原文和本課豐富了的課標同時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最大限度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設計有導學案,思路清晰板塊清楚,啟發誘導性強,不時時機進行導引,設計精細,問題設計有深度有高度(國家和個人),劉xx老師介紹文藝時,聯繫古今史實和中外史實,做到了中外聯繫,古今貫通。

3、教學手段先進,基本功紮實。教師基本功雄厚,語言準確,收放自如。公館的趙老師不讓學生舉手想説就站起來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度高,可以暢所欲言,並且對戲劇進行了詳細的分類。

不足之處:

1、課標意識不強,問題設計沒有緊扣課標,離課標太遠,實效性不強。歷史問題設計的太多,重點不突出,指向性不強。

2、板書過於簡單,意思不明確,問題重點不突出,沒突出重點。知識不夠嚴謹,界限不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3、知識拓展不夠。中華文化非常多,看到的,聽到的,節日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等,並且要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特點,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宣傳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創新傳統文化。文化藝術要古今貫通,拓展延伸,古今貫通,古外聯繫,以史為鑑(國家和個人),把歷史拉進了學生實際生活。

教研心得體會 篇14

有幸參加進修校組織的校本教研的學習,這一次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使我茅塞頓開。真的是非常感謝進修校的組織,更感謝這次給我們上課的黃藝老師和李雪梅老師。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明白了今後我們的校本教研工作該從何着手,作為教研組長,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在沒有學習之前,我根本就不明白什麼是校本教研,不明白教研活動要做些什麼,更不知道一個教研組長應該做什麼。通過黃藝老師和李雪梅老師的指點,我明白了,校本教研實踐性、整合性、自主性、差異性、全員性的特點及其含義。正如李老師説的,我們的教研工作只停留於日常事務,教研活動開展也只是留於形勢,教師沒有真正得到提煉,活動效益不高。

通過聽兩位教師的課和聽各位教研組長的評課,讓我明白,原來數學課裏,需要研究、探索的東西是很多很多的,只要我們專心去研究,就會有所收穫。從聽課來説,讓我學到上數學課應該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可以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數學知識的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上數學課,會遇到很多意不到的事,需要老師機智地作出反映。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知識素養。從評課來説,我明白,評課一是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要觀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此之前,我對老師的評課從來不知道從這兩點入手,只是輕描淡寫的,如蜻蜓點水般的一閃而過。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想,我的理論知識太淺溥,甚至於説是空白,從現在起,我應該加強自己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強自己校本知識的鑽研,在學習中不斷的提升自己。

我更希望,像這兩天這樣的培訓多一些,讓我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教研心得體會 篇15

2月29日,我們太行國小數學聯片式教研活動如期舉行,參加這次教研活動的不僅有聯片區兄弟學校,還有來至臨汾的老師。本次活動圍繞着“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研討”這一主題展開,活動中我聽了張曉燕老師的一節關於《數學廣角—重疊問題》的研討課。聽課後讓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張曉燕老師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放手又有效的調控教學。例如:在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老師只是起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後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立美,為此,我提出兩個不成熟的看法:一是學生的錯誤也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老師還應善於傾聽學生的錯因,才能更有利於幫助問題的解決。二是要規範學生數學語言

通過這次聯片教研活動,對於我來説,提高很大,對三步導學的實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研心得體會 篇16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為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為積極主動工作,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

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研心得體會 篇17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説過:“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美國心理雪家布魯納也説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那麼如何引起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呢?

在體育教學中有一種“一物到底”的做法。也就是説一樣的器材在一節課上充當不同的器材。今年我為了更好的上好體育課,也做了“一物到底”的實驗,效果果然很好,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年級的體育課大多以跳繩為主,這樣連着幾節課跳下來,學生都感到厭煩了,於是,我便讓學生把繩子打結作為投擲物體,比誰投的準,投的遠。為了讓學生對繩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在備操時,我特意編了一套繩操。

學生對繩的興趣更大了。如:一節課上,作完繩操以後,我讓學生分散練習立定跳遠,並告訴他們兩腳站在跳線以後,不能超過這條線。不一會,我看到很多同學竟然把繩子拉直放在地上當起了跳線,還有的同學用繩子拉成別的形狀,從這裏跳到那裏,為了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在上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分散自己的玩繩,同學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跳兩個人拉的繩子、有的繫繩子、踩繩子尾巴、比腰力、騎馬、拔河等等。

同時我還在放鬆部分,採用用繩子“畫畫”“繪圖”遊戲,學生用自己的創造力,一個人用繩子“畫”了一朵畫,“寫”了個字,“造”了一架飛機,還有幾個學生用它“蓋”了幢大樓,真是多姿多彩。這樣,不僅“繩子”用活了,而且對體育課也更感興趣了。

教研心得體會 篇18

有幸參加了在大豐高級中學舉辦的以“活動引領教學,促進深度學習”為主題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研討活動。這次活動有教學觀摩、互動研討、基地參觀、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形式。通過二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印象最深的是21日上午舉行的教學觀摩。我聽了龐霞老師的《文本信息的形象化》,李小萍老師的《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和何鵬老師的《數據交換技術》。可以説這三節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都各有亮點。

龐霞老師的《文本信息的形象化》,她的課堂導入非常新穎,以全屏顯示的“靜”切入教學,既讓課堂迅速安靜下來,又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課堂的初始就抓住學生的心。

李小萍老師的《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充分體現了李小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非常紮實,無論是教學設計的標準化還是上課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都值得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學習。這節課設計貼近生活,聯繫實際。在整個過程中以一條主線貫穿始終,環環相扣,讓學生一步步跟老師走以達到學習目標。

何鵬老師的《數據交換技術》,這節課是我最期待聽的,數據的三種交換技術理論性很強,在書中只有簡短的一頁,平時我上課就是圍繞考點一帶而過。如此枯燥的一節理論課卻讓何老師上得如此精彩,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在課件無法打開的情況下,何老師用硬幣讓學生親自感受數據的傳輸路徑。以分兩次“抄詩歌”比賽讓學生充分了解分組交換技術。在最後展示成果的過程中順其自然的提到“安全”問題。整個過程流暢,生動,值得反思。

這次教研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促使自己向骨幹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

教研心得體會 篇19

週四下午我們進行了關於“雙整諧動”的研討活動,許多老師談了自己的感受、體會、困惑及建議,郎主任針對我們的談話進行了答疑解惑並提出了建議。這使自己對於“雙整諧動”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雙整諧動”包括課程統整與策略統整。第一個是課程統整,它不是簡單的教材統整或是教材的整合,應為資源統整,利於目標的達成應用,是為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服務的。第二個是策略統整應具有個人特質是思想意識的整合,個人教學潛意識的應用,形成教學風格、教學特色,自身完成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

結構目標羣是對國家課程標準的理解,應加強對本學科本學段的認識與理解,也應對義務教育各階段有系統地把握。對於學科整體的把握依據為標準編制學期指南具有個性,單元指南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單元規劃。指南不在於編制重要在於理解與研究標準的程度,把課程悟化為內在理解,編指南是為了理解標準應用標準。指南與策略的關係是:指南是目標之下的內容,通過策略來落實。現在實行自主互助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策略為落實目標服務,只談指南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實。內容應是適當條件下的縱向衍生,就語文而言更應關注橫向拓展。指南中的品行不是德育教育,應培養對於學科的興趣與習慣。德育的過程就在孩子的生活過程中,迴歸教育的本質,體現科學精神下的人文精神。德育應納入學科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課程統整依據標準落實素質教育,完成學期指南只是內容,應落實在課堂上。

郎主任提醒我們要進入狀態,要用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深入瞭解研究某事物或某工作。我想這句話説得對、説得好。我們是該靜下心來思考,鋪下身子來幹了。

教研心得體會 篇20

今天,我們六年級全體同學去一(2)班進行了一節別樣的語——胡老師講,一個六年級同學輔導一個一年級同學,並給予打分。考慮到人數問題,多出的7位同學便當起了聽老師,我也有幸是其中的一位。

走進教室,同學們便感受到了一年級小朋友的熱情。語開始了,一年級小朋友踴躍發言,有的甚至都站到了凳子上,讓我們這些死守規矩長大的同學情何以堪啊!我班的各位同學在堂表現總體良好,李洪柯第一次抬起頭認真聽講,閔志豪沒有做小動作,大家都認真對待“小老師”這個稱謂。讀時,一年級小朋友熱情洋溢、充滿情感,六年級雖然在字詞和首次試讀方面略勝一籌,但沒有了一年級那種活潑天真,這一點也不全是同學們的責任,六年級主要以學業為重點,其它的都是外話題,所以才有“只要分不要命”的悲劇笑話,中國大局如此,學生和老師都不得不抓成績啊!還是學學雪松,退一步海闊天空吧。

説到這個熱情,一方面是學習壓力,一方面就是自身經歷。看到這些一年級同學,我彷彿看到了六年前的我,當時也是年輕氣盛(這一點直到現在我身上還有),熱血一衝啥也不怕,提着槍就上。現在可不行了,雖然還有年輕時的一點熱血,可鋭氣大不如以前,我驚訝自己也會感歎“老了,不中用了。”的話。學習的壓力減弱了我們的熱情,人生的經歷磨平了我們的稜角,現在的社會奉行“鵝卵石”精神,可如果每個人都是平滑光整的“鵝卵石”,這個世界就擦不出絢麗的火花了!

所以,我要呼籲,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保留火熱的情感吧!

教研心得體會 篇21

教研組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組長就成為了大家的管理者。教研組長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質,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那麼身為一名年輕的教研組長,該如何管理好這個大家庭、使教師快樂地成長?是我要學習的方向!

在現場教研活動中,老師們的研討氛圍積極熱情。我是第二組大家庭中的一位成員,但是在這樣一個教研的前期,在教研組長的引領下,我們一起對教研主題進行定位,組長沈老師耐心地傾聽着大家的有效信息,最終找到共鳴。把教研主題定位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通過觀摩集體教學活動《誰先吃好呢?》圍繞教研重點進行研究,提高教師有效的提問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成員老師們圍繞重點提問的有效性,大膽地説出了自己的觀點。在研討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針對活動中的不適宜的提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也較好地完成了本次教研任務。

在今天的教研活動中,我感到了集體的智慧對於有效開展教研活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位有實力、有經驗的管理者會讓教研活動更精彩、更有效!她是黃賢老師,看到了黃老師輕鬆的教研氛圍,聰明的她用打分的形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在教研過程中,組長黃老師,思路清晰,小結有針對性,給老師們奠定了充實的理論依據。整個教研活動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明顯,這與她紮實的專業功底是分不開的。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出來,我會把在培訓中學到的、看到的,運用到我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程老師的教研點評也給自己指明瞭方向,相信今後的教研活動會是新的開始!

教研心得體會 篇22

莞城英文實驗學校許立華在開學的第三週莞城區數學校本教研活動在我們學校舉行,這次活動是由莞城中心國小的老師帶來的,他們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動。參加此次活動讓我受益良多。

在一開始我對校本教研還不是很明白,但通過中心國小老師數學公開課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講座,讓我很清楚的真的什麼是校本教研。同時我也覺的這樣的活動真的很好,有助於老師教學的快速成長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活動中陳老師做了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我覺得她談的十分真切也很適用。在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中我們應做到:

1、問之有“境”,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某種懸念;讓學生成為學生的主人。

2、問之有“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概括,創新的能力。

3、問之有“情”,教師提問時要有激情;創造民主和藹的課堂教學氛圍。

4、問之有“度”,這裏的度不僅僅是課堂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廣度。

5、問之有“法”,提問的內容要新穎,別緻。提問的形式要不斷的變化。的確如此,如果我們的沒堂課都能做到以上的幾點,關注到課堂的有效提問,那課堂的效率將一定會有所提升。

在活動的最後一位老師給大家做了讀書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課堂,她做完自己的讀書分享彙報彷彿自己也讀過這本書或是很想去拜讀這本書,可見她的彙報是很真切,動人。今天的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參加這樣的活動,在參與中學習提升自己,以豐富自己的教學。

教研心得體會 篇23

童謠的語言簡練、生動,有的還用排比、對偶的句式,多數是用聲調協調的韻語,從而構成了優美有趣的語句,為幼兒提供豐富、實用的詞彙,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説得清楚並富有表現力。我們進行教學時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創編謎語,學習用簡練、生動的語言概括事物的特徵,促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客家山歌”對於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客家妹子來説是耳熟能祥的,從小就在客家山歌的薰陶中長大,特別是“客家童謠”,從小就耳濡目染。但是我一直以來都對“客家山歌”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這次通過“山歌”學習的視頻講座,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對客家歷史文化的瞭解也不多。但我知道山歌是客家文化的搖籃,客家鄉土文化氛圍濃厚,可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孩子們受到的客家山歌的薰陶越來越少。要做好客家山歌的傳承教學,可以從客家童謠開始。客家童謠朗朗上口,是孩子們比較易於接受的一部分,一是它生動有趣,二是親切,通俗易懂,所以成為孩子們最受歡迎的語言遊戲,通過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謠,鞏固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有利於幼兒智力、想象力的發展。

同時,童謠的語言簡練、生動,有的還用排比、對偶的句式,多數是用聲調協調的韻語,從而構成了優美有趣的語句,為幼兒提供豐富、實用的詞彙,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説得清楚並富有表現力。我們進行教學時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創編謎語,學習用簡練、生動的語言概括事物的特徵,促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教研心得體會 篇24

今天上午區教研室又組織了一次全區範圍內的集體備課活動,本次活動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一中的優秀年輕教師畢老師執教了一堂非常生動的示範課,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掌握了物理知識,第二階段是教師説課評課階段,首先由畢老師説課,然後所有到會的教師評課,各位老師各抒已見,説出了聽這節課的收穫,並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第三階段是各學校老師交流本校的集體備課情況,老師們都毫不保留地説出了對這節課的一些好的想法,第四階段是教研員總結前段時間的工作,佈置今後任務的階段。

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們收穫頗豐,首先我們對教育理念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必須充分體現三維目標,不能只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教材中的實驗能讓學生自己做的教師就不要代勞,這樣即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能讓我們從繁重的教學中解脱出來,第二透析老師們的評課和集體備課,認識到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並且減輕學生負擔,必須精心備課,提高授課效率,而實現這一步的捷徑須走集體備課之路,集思廣益。第三,邊老師通過總結前段時間的工作,使每位老師明確了前段時間的工作收穫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總的説來,這次活動使我們在各方面有了更深更全的認識,盼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多給教師們創造這樣學習交流的機會,盼望各位教師能把一些好的建議、想法、案例等通過網絡教研讓所有物理教師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