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熱】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推薦度:《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推薦度: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推薦度: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推薦度: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推薦度:相關推薦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孩子,你慢慢來》,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龍應台的文筆細膩,全書藴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的愛的氣息。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龍應台的兩個孩子的成長的散文,簡單的文字,淺顯的語言,母親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於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敍述發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非常的生活化。龍應台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雲、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是那麼地樸實、細膩,簡潔地還原着一幅幅歲月畫面,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後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母親慢慢地走。作者有時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灣的幼稚園接受一點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怎麼跟孩子解釋“神話、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愛都在細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愛,必須對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緣於平等——從孩提時代起,就告訴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才不會簡單地去粗暴指責,才能逐步培養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正直、誠實、優雅和擔當……

這是孩子的成長手記,也是極好的啟蒙日誌。温情的教孩子看這個世界,鼓勵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平常瑣碎的句子,也因為有愛而動人。長長的成長之路,要慢慢的讓孩子吸收豐富的營養,培養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同情、誠實、優雅和責任,收穫友誼和愛。

孩子對於女人究竟意味着什麼,那漫長的孕育之苦,隨着一個小生命的出現化成無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體將帶着女人的烙印,延續着她的情感,他們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體驗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覺得那個生命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寶貝,他將是她的全部。我細細的看過她寫的每一段親身體會,當我再經歷的時候,感覺是那樣真實,她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

“孩子,你慢慢來!”給了我很多啟發,是啊,你慢慢來,慢慢的等你長大!

作為一名母親,有了寶寶以後,我看見別的孩子,會有一種忍不住的關心,一種出自母性的表現,不像曾經的我,對別家的孩子提不起興趣,因為那時自己還沒有成為母親,對小寶寶的感情也是從自己的寶寶身上開始培養起來的。

當大人覺得對於小孩該學習什麼,該瞭解什麼,總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小孩的身上、腦海中。可曾問過小孩的意願?也許小孩的身心發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意識;也許動作很慢,但總有做好的時間,不要看到慢騰騰,就強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很大聲。我是否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讓學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議。我是否能不批評學生,而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學生間的差異,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老師要帶給他們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該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我想對所有的老師們、家長們説一聲:教育孩子,請慢慢來。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最新

作為一名教師,從書本中吸取知識是再正常不過了。但作為一名幼兒園的幼教,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能去“讀書”了。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變得方便,但同樣,生活的節奏也變的更快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很少再有機會去接觸書本,甚至是電子書籍。

而在這次的閲讀活動中,我們意外的得到了參與閲讀的要求。儘管很意外,但是對我來説,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充電機會。對於這次的閲讀,我選擇了基本與幼兒相關的書籍以及一些童話。這些都能給我的工作帶來幫助。以下,是我讀書的心得體會:

一、對幼兒知識書籍的感受

這次的閲讀,給了我很多的收穫,尤其是這些幼教知識書籍,這些書籍記載的都是一些篇幅較短的實用知識經驗,我每次都是趁着幼兒午睡或者自己休息的空閒時間來閲讀。

儘管只是利用零碎的時間來看書,但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幫助可不小。這些看似簡單的知識中,有不少都是非常實用性非常強的經驗!我們老師之間常常互相交流,但是卻漸漸的沿用了一套在學校中教導的方法。但是通過閲讀,我學習到了不少更為出色的小技巧。這些不僅給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方式,更讓我在各種活動和遊戲中想出了不少的好點子!大大的豐富了我的教學。

此外,我也學習到了不少的幼兒知識,並且認識到了我們平常一些習慣中的錯誤,我不僅僅自己吸收了這些經驗,並且還和老師們交流,經驗,將自己的收穫交流了出去,讓讀書的效益更大化!

二、對童話閲讀的體會

選擇了童話,本身是為了讓我能更多的掌握也些教學材料,也能成為一些實用的比喻。但是,通過童話的閲讀,我發現受益的不僅僅是幼兒,看着這些童話中的美好故事,我自己也深受其感染,在教學中要和更能理解幼兒們的行為習慣,並且能更好的去引導他們。

童話並不僅僅是安撫孩子們的故事,它對於每個人都是一種幫助。

三、心得感受

此次的閲讀,不僅僅豐富了我的知識,更是讓我更加的熱愛這份工作。同時,我也在閲讀中認識到,自己如今的知識並不足以完成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我必須不斷的累積,不斷的豐富自己!為此,我會好好的保留這個閲讀的好習慣,在今後的也不斷的提升自己!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最新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藴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談到教師,人們經常會説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説,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你可別誤人子弟;家人們説做老師脾氣要好,你這脾氣要改改了;俗話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很多時候,大家對我們職業的評價都是多餘神聖化。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瞬間讓自己覺得亞歷山大。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裏呢?朱先生説,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説“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着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説“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温暖明亮,並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説“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

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説“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閲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説,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敍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師又是本中之本,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與其他職業不同,教師職業是一種用心靈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決定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還直接影響到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對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也有極其重大的作用。

要使教師自己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教師個人可做以下努力:

一、正確認識自己,悦納自我

正確認識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識的基礎。只有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完善自己。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開放自我,擺脱自我封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悦納自我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接受自己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無論成功不是失敗;第二,無條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不以自己是否做錯事有所改變;第三,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有愉快感和滿足感。

二、轉變教師職業角色

教師職業的角色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當代社會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

作為引導者和設計者的教師,首先要轉變幾個教育觀念,即由重教師的“教”轉向重學生的“學”、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學生髮展、由重老師的權威轉向重師生的平等交往與對話、由重結果轉向重過程以及由重統一規格教育轉向重視差異性教育。

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轉變思想觀念,用現代教育觀念作為教學實踐的指南,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課程觀和教學觀;同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才有可能適應教師的角色轉變。任何教師都應該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使教師真正地從教書匠轉變為創造型教師,並在此過程中塑造教師的專業精神,養成教師的專業人格,進而最終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

三、構建良好的教育人際關係

1、妥善處理師生關係,伴隨學生一起成長。

(1)對學生心情感激之情。教師的崗位是學生提供的,學生既是教師的教育對象,又是教師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難教育的學生,他們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2)對學生的問題多做教育歸因。面對學生的問題,不要一味責怪學生,而要多想想造成這些問題的教育原因是什麼。

(3)反覆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心理和行為,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的能力,如果一個教師缺乏教育教學能力,缺乏對學生心理、行為的認識,這將難以處理好師生關係。

2、妥善處理師師關係,讓自己在羣體中成長。

(1)珍惜同事這份緣。茫茫人海,能彼此相識,已屬不易,而貴為同事,自當格外珍視;故應儘自己所能,熱心幫助同事。

(2)認同強者。強者是自己成長的動力,強者為自己的成長提供了榜樣。教師要做一個會“自私”的人,正是強者的存在,讓自己意識到了差距和不足,有了可供效仿的示範,他們是求之不得的師者。

(3)不怕“吃虧上當”,得失從長計議。不要埋怨“能者多勞”,而要看到“勞者多能”的收穫。通過提高自己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不要把自己的成功,寄希望於他人的不努力甚至失敗上。不要羨慕“旁門左道”得到的好處,一段時期之後回頭看,“旁門左道”者往往得不償失。

3、處理好與學生家長關係,構建家校教育合力。

(1)端正交往動機。教師與家長交往的目的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優化孩子的成長環境,舍此無他。

(2)尊重學生家長。尤其要尊重家長中的弱勢羣體,尊重“問題學生”的家長。

(3)交往中積極主動。要熱情、主動地與家長交往。

4、處理好與學校管理者關係,做好溝通。

(1)關心集體,服從領導,支持領導工作。教師要從集體利益出發,自覺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領導對各項工作的安排,勇挑重提。

(2)盡心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是協調教師與學校管理者關係的根本措施。

(3)主動並善於與領導溝通,讓領導對你有正確的瞭解。

四、擺脱緩解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

1、尋找工作的興奮點

每天儘管從事的是同一種工作,然而教師的教學本身就是極具創造性和藝術性的,不僅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動態的,而且所面對的學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這充滿活力的教學環境中,每一在都不可能是單一重複的。因此,教師就應該善於發現新的興奮點,以此來刺激自己的精神,喚起自己的情趣和熱情。

2、改變自己心理

由於教師“倦怠心理”的產生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髮展的新特性的有關,所以教師一方面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並認同之,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改變自己內在固有的認知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適應心理。

3、要善於獎勵自己

保持樂觀的工作態度,就是要學會稱讚自己、獎勵自己,要多關注自己成功的點點滴滴,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成績,也要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為自己喝彩,你就會發現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這樣你就會增強工作的效能感。

4、努力創造自我

教師在創造學生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創造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探索歸納出獨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創造出獨具個性的理論成果等,努力成為教育家。這樣,自己就會大大增強事業的成就感和魅力感。

5、鍛鍊和放鬆

注意勞逸結合,足夠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將閒暇和各種娛樂活動作為工作的必要補充。

6、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豐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無論工作多麼忙,都應該善於忙裏偷閒,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教師要努力塑造自己健全的個性,使自己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正確地看待環境,從而既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又能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造成積極影響。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師德,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詞,它站在教育的制高點,既為老師指點方向,也考察着教師的行為道德點。讀暑期師德培訓之書,結合個人經歷,頗有體會,經思考總結,現歸為三點:

一、思與行。

三年的教學生涯,斑斕多彩,五味紛呈。直面學生,我也曾言辭犀利地罵過,也曾舒適婉轉地笑過,也曾怒髮衝冠地氣過,也曾倍感温馨地暖過。但那些都是“曾”,為何?--往事未曾沉澱,精華與糟粕混合,劣根與清水相銜,縱使再過璀璨的金子,也沒入沙堆隱不見光。此處的金子,並非指學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見金子而不淘,處三事而不思,即便閃光點熠熠生輝,卻也終將寥落塵泥碾作塵,不復長存。故而,教師遇事要三思,思過、思功、思心得,思之後再付諸行,行中再思、思後再行,

循環往復,漸次上進,為了教育事業的光輝蓬勃而付出一磚一瓦,為學生,亦為自己,為社會,也為國家。我愛“曾”,也惋惜過“曾”,但我更想珍惜“現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與人交談時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後更能有一番“現下”的成功事蹟與“未來”的期望預設。

很可惜,本人較懶,三年中應上方要求也寫過許多各類心得與總結,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數為東拼西湊,他人之語,為我而用亦。

二、勤與志。

照實説,“懶”很難克服,誰不留戀舒適的被窩,誰不享受愜意的生活,作為一名老師,平日裏無比渴望一絲清靜、一絲悠閒,閒看雲、野養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終是塵世之人,若要出塵,必先入塵,若想悠遠嫻靜,必先經紛擾的洗禮,平日裏諸多事情--不管美事、醜事、瑣事,還是無事,都能處理得風輕雲淡遊刃有餘,那麼我想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懶中勤,勤中懶,所以教師,若能在教學的繁忙中偷得“閒”,在大事小事不斷上演的學生世界中能識出天地之自然無華時,那便擁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謂大隱隱於市,未必不如此。

再懶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絲一毫的“勤”,作為教師,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無心無得也是一天。為自己找個藉口,教師的“懶”情有可原,這份“懶”是工作下班後的放鬆身體、放鬆頭腦,是清清耳根子緩一緩痠軟的臂膀,是正常的放鬆,是迴歸於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賜予人類一天24小時,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而人的不同在於剩下的8小時如何處理利用--但話到極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強求,鴻鵠與落雁,難道因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駁另一方的盲點嗎?於此,對於那些“懶”中願意也能夠剝離出一絲“勤”的人來説,若有心飛天,就應該抓住“勤”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盡力遊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陸彼岸,看另一世繁華。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給個藉口於自己,人生有童年,事業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頭三年為“事業童年期”,那麼童年期之後呢……

人應有志,志當長存,存必實踐,方能吹盡狂沙始到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淺談數學課中如何促進“動態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最近讀了關於“動態生成”的兩篇文章,《動態生成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和《構建生成課堂,打造生命教育》,這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十分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動態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課堂的.真實性,它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不生動可變的,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這個資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據學生的真實需要隨時作出調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相互啟迪,共同研究與成長,唯有如此課堂才會始終充滿真實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問中促進“動態生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否創設條件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又是實現學生髮展自我、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儘可能創設活動情境、創造探究條件,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自動為學習任務定向,讓動態生成於學習活動之中。

如“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我在教學中並未遵循課本上的教學流程,先教面積定義,再研究表面積的算法,而是整體入手,大膽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於“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過程。即直接讓學生根據測量自己所做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這三條信息思考探究:根據這些測量所給的信息你能想到什麼?或是解決什麼問題?以此統領全課,不斷地動態生成學習目標,並不斷地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在獨立思考、分組研討之中,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學習問題:長方體上面的面積是多少?長方體12條稜的總長是多少?長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總和是多少?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在提問的同時也思考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如果説學生自主提問是動態生成過程,那麼學生在充分研討、在大組充分展示和教師適時參與誘導的過程也就是目標動態達成的過程。

二、在動手操作中促進“動態生成”

對國小生來講,真正的知識開始於客體的操作活動之中。因此,實際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法則的一種重要途徑,又是促進學生動態生成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學生的思想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裏產生,我們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在實際操作時,要向學生説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驟,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現。

如教學“圓面積”時,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紙片和剪刀,要求學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來幫助我們解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思路組織教學,並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把圓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在教學的啟發下,學生剪拼出近似於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等幾個圖形。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自己得出了圓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操作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結果,學到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是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看到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怎樣由已有知識探究出來的思維程序和方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動態生成”。

三、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動態生成”

轉變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已在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得到運用。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教師應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並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同時要關注討論的進程,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動態生成的教學追求真實自然,敢於“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課堂再現的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學生對有關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這時學生提問“為什麼有閏年和平年之分?”本來這個問題不屬於本學科的知識,我完全可以找個理由推脱過去,但看着學生渴望的眼神,我馬上在教室裏的電腦裏搜索出了有關閏年、平年的知識,帶着學生研究了為何公曆規定有平年、閏年之分,結合地球繞太陽公轉研究了為何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些較深奧的知識。雖然學生的問題打亂了原定的教學程序,但學生滿足的神情不正説明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正是源於這些不斷出現的“生成因素”。教師必須有動態生成的觀點、強烈的課程意識,把各種有意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引進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氣息,生活的脈搏,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數學教學要體現對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

四、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動態生成”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維品質。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僅僅考慮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突出學生自己鑽研、領悟和感受的過程。

在“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注意綜合把握各個環節中學生呈現的信息,並即時做出判斷、歸納、引導,使學生的學習隨機動態生成。如對學生知道的角,引導歸納為圖形的角、物體的角、動物的角等;學生第一次畫角後,引導他們發現角的一些特點;學生第二次畫角後,請他們發表各自的見解,學生既有共同的看法:兩條線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爭議:兩條線是否要一樣長?張口處要不要再畫一條線?這時投影書本上規範的角,請學生談新的認識,學生不僅對爭議問題有了清楚統一的認識,還發表了很有價值的觀點:角的邊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求知為主線,面對知識和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和探究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學生對角在認知上產生矛盾的衝突,在衝突中逐步建構角的概念。這時,學生對數學角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記憶、練習強化,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動建構完成的。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教師應不斷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讀書心得體會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近30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心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個人乃至社會的頭等大事。我覺得,對於教師而言,多讀書,讀好書,不僅是完善心智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改善教學行為,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渠道,更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讀一本好書,看一篇好文章,會讓我懂得很多,悟出很多道理。記得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身處陌生的環境,面對無知而又調皮的學生,面對瑣碎、勞累而又單調的工作,我感到了無奈和失落,真為自己選擇教師這一職業而後悔莫及!是《特級教師成長案例》讓我明白對現實的抱怨是弱者的象徵,真正的強者是不抱怨的。還讓我明白了為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的教師成長途徑,深刻感觸到讀書對於我們教師成長的重要作用。於是,我也重新讀起書來,開始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為基點讀各種各樣的書,在書中讓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更是讓我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和迷茫。

如今,當我從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中抽出身來時,閲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教師》,黃全愈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家庭教育在美國》,我翻閲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育人三步曲》,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領略了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説實在話,讀大師的書,與大師對話,一方面讓我慚愧,讓我汗顏,一方面讓我嫉妒,讓我興奮,在邀遊大師的精神世界中,我懂得什麼是教育,怎樣才能做好教育,我的的確確感到了教育是一種境界,教育是一種奉獻,教育是一種激情,教育是一種理想,教育是滿腔熱情的一種愛。每次與大師們“交談”後,我都豁然開朗,收益匪淺。正因有大師們的指導,作為班主任的我,在班級管理中總能得心應範文先生手,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讀教學方面的書籍,我可以隨時隨地與教育專家,名師進行交流。課餘,我認真拜讀並研究了周玉仁的《課堂教學藝術集萃》,吳正憲的《數學教例與教法》,顧汝佐的《名師授課錄》《課堂教學設計指引和評介》,黃愛華的《課堂教學藝術》,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馬芯蘭的《中國特級教師教案精選》,張天孝的《數學教例與教法》,紀曉村的《國小數學興趣教學》,劉顯國的《課堂藝術探幽》。在每一天的讀書中,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在每晚的獨自靜坐中,在忙碌過後的疲倦中,我沒有忘記我的使命,不忘反思我的教育行為,不忘反思我的課堂成敗。二十幾年來,我堅持寫總結、論文、教學札記、反思。先後參加與了“三算教學”“創新教育”“嘗試教學法”“活動課教學”“新課程改革”等實驗研究,並取得了可喜成績,教育教學水平在張家界具有廣泛的影響。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是教師專業底藴得以厚實的路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進行“充電”,才能使我的職業生涯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書,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讀書,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讀完書,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教師的教學技能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因為傳達知識的能力絕非簡單地瞭解知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學教授儘管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但教起學生來卻捉襟見肘,條理紊亂而詞不達意。所以掌握教學技能對一個教師來説便成為關鍵所在。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差異性來完成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管理課堂紀律、評估先前知識、有效地表達觀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特性、評估學習結果,以及複習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些任務完成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亦即決定了“好”與“壞”的關鍵。

人們常説:“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而這桶水永遠都裝滿鮮活可口的聖水。我崇拜竇桂梅老師,記得在一書中曾寫道竇老師在平時工作之餘大量閲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幾年來記的筆記有10萬字之多,多篇發表。正是在她不斷的學習、符號學中,自身修養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遠矚地指導實踐。

這使我想起了宋代學者朱熹的一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不正是我們發展提高的最關鍵所在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我們青年教師是二十一世紀教壇的主力,繼往開來是我們使命。用我們的不懈的追求、堅定的信念、永恆的執着去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會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如英語計算機等等。樂在學中,樂在超越自我之中。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教育與理想是亦菲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裏,教師不是

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在哪裏呢?朱先生説,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説“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着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説“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温暖明亮,並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説“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説“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閲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説,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敍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這一切我都經歷了,堅持了下來。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風斗了18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的熱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歡我的課,因為課堂上的我比較幽默,親切。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的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於特殊的學生。而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因為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籤。外貌美麗、乖巧聽話、聰明能幹、沉默寡言、頑皮淘氣等等詞語,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標籤。一旦貼上了就像“牛皮癬”一樣難以卸下。這種先入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響教師的態度。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作為教師,要給孩子自由,給他時間,給他空間。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及時鼓勵表揚,也許他們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所以當一個特別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在你的課堂上認認真真,積極參與可課堂活動時,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讓人聰慧博學,讓人善於思考,它豐富着人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愛上讀書,與書為伴是教師的期望。可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有意注意時間也短,而且,外面的世界那麼豐富多彩,以其更加生動的形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更是難得讓他們靜下心來愛上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為了使一年級的孩子擁有高漲的讀書熱情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筆者進行了以下有效嘗試:

一、“以講代讀”,激發興趣

皮亞傑説:“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是呀,要讓孩子自覺自願地讀書,持之以恆地愛讀書,就一定要培養他們對讀書的興趣。只有有了興趣,他們才會主動走近書。當他們愛上讀書時,讀書就會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使他們對讀書產生更大的動力。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不識幾個字,連拼音也拼不起來,怎樣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呢?通過調查發現,在幼兒園時,多數孩子都很喜歡聽故事。因此,為了引導孩子們,在一年級新學期進行拼音教學的時候,筆者就沿用幼兒園的方法――“以講代讀”,來進行引導。“以講代讀”,就是以教師講書代替孩子自己讀,讓孩子用這種方式接觸書上精彩的內容。每天一有空,筆者就從《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寓言故事》等書中優選幾篇,讀給孩子們聽。每當筆者手中捧着書,邊讀邊走在孩子們中間時,他們都會集中精力,個個挺直身子,隨着筆者的聲音進入書的世界。此外,要讓書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還要注重家校結合。於是,筆者就請求家長配合,每天在臨睡前給孩子講一兩個故事。

漸漸地,聽書成為了孩子們每天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習慣和興趣同時生成,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拼音讀本,交換閲讀

在孩子們養成聽書的興趣和習慣後,要將這轉變成他們讀書的興趣和習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聽”對於孩子來説比較容易,只要求他們做到耳到、心到;而對於“讀”,認識生字較少的孩子需要自己利用拼音看、讀、想,這和聽故事相比,是一種質的飛躍。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孩子自己剛剛進行“蹣跚學步”式的閲讀時,決不能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於是,筆者給孩子們推薦了系列拼音讀本。在這些書中,每一本書只講一個故事,且頁數不多;每一頁只有幾行注音文字,其餘的則是精美的插圖。由於開始讀拼音看書時是很辛苦的,而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弱,這樣通過讀幾句話,再結合圖畫加以理解,孩子們就娛樂了身心,並得到了休息,容易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讀書活動中,孩子們都會感到輕鬆愉快! 要讓孩子把這種興趣、習慣保持下去,就一定要捨得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閲讀。每週開設兩堂晨讀課,閲讀課;每天午間、回家後,都要保證30分鐘以上的閲讀時間;睡覺之前再讀10分鐘書……總之,見縫插針,要求孩子們一有時間就看書。

此外,孩子們讀完自己的小圖書後,還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換閲讀。筆者經常引導孩子:交換一本書,可以學到兩本書的知識;交換閲讀的次數越多,所學的知識就越多。慢慢的,班級交換小書閲讀蔚然成風。

三、展示成果,樹立自信

為了激勵孩子們持之以恆地讀書,筆者在班級的一面牆上設立了“採蜜樂園”,孩子們每讀一本小書,就可以得到一個“知識之果”貼在自己的名字後面,這樣就激發了孩子們讀書的熱情,使之主動投入到讀書中。

與此同時,筆者還在班級中舉辦“故事會”,讓孩子把自己最喜歡讀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一時間,人人都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他們利用空餘時間把自己從書上看到的故事講着練着,回家後還請家長們指導。《海的女兒》、《醜小鴨》、《小蝌蚪找媽媽》……這些廣為流傳的好故事在孩子動情的講述下,彷彿把大家帶入了故事情景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一個故事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他們就會想辦法找到這本書,自己再細細閲讀一番,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結合“採蜜樂園”的成果數量和“故事會”的表現,筆者評定出了“愛讀書的小蜜蜂”的金、銀、銅獎,且人人蔘與,人人有獎,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要在讀書中獲得成功並不難!孩子們自信滿滿,讀書的熱情高漲,將讀書作為了自己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立書庫,豐富閲讀

漸漸的,孩子們的閲讀速度快了,知識面也廣了,一本小圖書用十幾分鍾就能讀完了。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過半以後,筆者發現,他們在課外閲讀的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生字詞的知識,有效地促進了學習。班上一部分孩子已經拿着厚一些的書了,甚至有孩子在讀厚厚的少兒版《中國通史》、《上下五千年》,這讓筆者大為驚歎。

此外,也有一些家長問到,接下來應該讓孩子們讀什麼書呢?由於家長選擇書的能力參差不一,於是,筆者提議:請家長配合,成立班級書庫,選擇適合低年級孩子閲讀的書。筆者的提議得到了所有家長的認同,很快,班級書庫的經費就已經到位。筆者和幾位家長到書店,選取了如下幾個系列的圖書:《十萬個為什麼》、《成長故事系列》、《上下五千年》、《成語、寓言系列》、《世界著名童話系列》、《國小生讀世界名著系列》……這些書多是拼音讀物,有厚有薄,內容有深有淺,適合不同能力的孩子閲讀。為了瞭解孩子的閲讀興趣,在每一本書的封面內,筆者都貼了一張班級學生名冊,在孩子們讀了這本書後,就根據自己閲讀的喜愛程度選擇打上一顆至五顆星,由此,筆者就瞭解了孩子們的閲讀傾向,以後書庫添書時,就可以更有針對性。

如今,孩子們人人都有書,書包裏有,牀頭有書,且個個課間捧着書,午間拿着書。他們都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樂於享受其中。筆者認為,讀書的熱情、良好的習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書籍將成為他們忠實的朋友、良好的老師、可愛的伴侶,温情的安慰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新課程、新標準、新的教育教學理論,這必然會引發教師在教學行為方面的一系列的新變革。新課改為對教師行為要求的變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師必須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重新審視自我,儘快轉變自身行為,從以便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發展變化。

學習型社會要求社會成員都是專業人員,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遣隊,應率先實現專業化。因此,新課改要求教師應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層複合的知識結構、新的工作能力、高度的教育智慧。就是自己由“知識壟斷者”轉變為“終身學習者”由“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就是應自主的、能動的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校學生生活中積極地閲讀學習拓展的教育眼界,實現反思自我提高,向同事、向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成長,行動研究積累教育教學質智慧。況且,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首先,教師應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重新進行角色定位,必然有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相應的變化。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就是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要騎要尊重那些後進的學生。山中學生同時意味着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在上他們的獨特性、善意、質疑和超越,哪怕是微小的成績。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促進、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重點在於幫助: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尋找利用學習資源、涉及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反思自我,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性格,進行自我評價。幫助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是一種激勵。目的在於促進。通過多種形式發展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倡科學和人文素質。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通過學生、同事、家長、“超自我”等視角,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自覺、及時地反思,是教學高質高效進行的保障,是教學經驗理論化的途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後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説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對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為其開脱,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為是學生的不對。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説來容易做到難。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們才會贏得學生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説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1、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並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後發展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學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3、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並不表現為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儘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4、要多鼓勵少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鋭地去發現並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讀了《一份個性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證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我和班主任的關係還能夠,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我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須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我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盼

教師就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我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禮貌”,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職責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我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期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潛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到達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就應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我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光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我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我能夠激勵自我,這是用心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光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我威信。當然,只有自我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後根據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四、教師務必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職責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

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歎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最近,我閲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大板塊的69個建議來向我們簡述了作為一名教師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這本書闡述了教師生命的活力,靈動的激情,人格的魅力,教育的快樂與幸福。對照自身,我也深思,教師最需要什麼?那就是一顆對於教育事業灼熱的心,憑着這一份灼熱,教師自然而然會積極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會樂於奉獻、勤於探索、勇於創新。

我們要做有師德、有責任心的教師。陶行知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灼熱心靈中,產生於教師的魅力之中。教師要有魅力,對學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學生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教師的魅力不僅僅來自得體的穿着、脱俗的談吐、嫻靜的舉止、美好的姿態,更來自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來自教師的優良人品,來自教師的善良與關愛,來自教師的寬容與公正,來自教師的敬業與正直。我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教師的一份關心與愛護,一個會心的微笑,學生都會感到那是一份無比的關懷。當我面對學生時,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然後真誠地去讚賞他們,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向上。教師要善待學生,耐心對待學生學習過程的偏差,堅持循循善誘,努力剋制急躁情緒,誨人不倦。在任何場合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在矛盾激化的場合要沉着,有自制能力,有控制和調控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能力。當你準備批評你的學生時,你要學會控制你的情緒,千萬不要讓情緒左右了你的言行。此外,對學生應該有寬容之心,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不可避免地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在教學中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讚許,少一點挖苦;與其責罵,不如讚美。

我們要做勤奮的學習型教師。要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要讓每一件事都不留尾巴,儘量做到每一件小事都完美。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願、最高的榮譽。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課前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考慮教法。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要不斷追求自己的專業進步,不斷樹立危機意識,對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要能靜下心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做學問。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多聽課,聽課中多注意他人的教學藝術、教材處理辦法、知識點的引入辦法,如何與學生溝通的藝術等,特別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此外要經常反思,可以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為改進教學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一位有魅力的教師,要有包羅萬物的知識,能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完善的人格喚醒人,以優雅的氣質影響人,所以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吸取營養。

未來社會是終身學習的學習化社會,學習已成為最重要的人生權利。一個人要想不被社會淘汰,要想自己活得有尊嚴、有價值,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積極的人生目標就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調試、自我學習,以更積極的方式生存和發展。有一位教育家這樣斷言,作為教師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作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創新的眼光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讀了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瑣碎的忙碌工作中,要騰出時間學習,騰出時間反思、總結,多看書,多動筆。同時,我們要學會享受讀書的樂趣,讀書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樂趣,而使讀書成了負擔。只有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我們才會主動去讀書。會像一粒渴望成長的種子一樣,努力的在書中吸取知識的營養,雖然不能説,讀書學習是我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卻可以説,讀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一本好的書,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能夠敲開你的心靈,並激勵你去嘗試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今後,我將多讀書,讀好書,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把工作做的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