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1

最近,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學校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彙報展示,使我受益匪淺。教師都在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課堂上結合重點、難點的時候採用合作交流,小組彙報,其他小組補充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過程中,課堂開始變得精彩起來,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評價甚至質疑都非常精彩,學生活動有序有效,非常和諧。而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同學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使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鍛鍊,我覺得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才能夠真正實現使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不掉隊。

“兵教兵”的現象開始在課堂上出現。聽課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看到,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對有些問題不能自主解決,這時候小組長就主動地給講解,講完後還要問明白了沒有。如果還不明白,組長還會繼續講。這一現象的出現,表明小組合作學習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體現出了團隊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教師在小組合作自由探究的課堂教學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在課前的問題設計上必須深思熟慮,精心設計,設計富有創意的探究,使合作不僅僅是流於形式;其次在課堂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觀調控,並且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反饋、落實;最後教師根據問題難度的不同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適時地改變學生小組討論的具體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2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着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如何求?""它和圓柱體積可能有什麼關係?""如何得出它的體積公式?"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説,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後,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着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四、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於激勵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3

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國小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而它在國小數學中更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讓他們在寬鬆、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現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1、小組合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於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2、合作評價,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合作評價時,學生認真總結自己的看法,傾聽每個同學的發言,概括別人發言的要點,經過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鍛鍊了思維,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幾條策略。

1、科學地組建合作小組

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以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

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我們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並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象這樣以小組集體成績為評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於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3、教師要對合作學習作出點撥、指導

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當從講台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説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它還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5、建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將他們的學習結果與適應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相結合,更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着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設,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當即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説,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4

一、提供合作條件,培養合作意識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保護意識過強,使得許多孩子沒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經驗。他們喜歡按自己的意願活動,缺乏集體觀念。這些因素不利於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造合作的環境和氛圍。

1、把班級的桌椅排成若干堆,讓學生團團圍坐,便於小組合作活動的進行。

2、要不斷讓學生接觸合作學習,逐步樹立合作意識

例如,課改一年級新學期的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教學時教師引導同桌的學生互相數一數,你數給我聽、我數給你聽,看誰數得好,並隨之對學生説;“哪對同桌願意在數完後向大家説説你是怎樣數的,老師要獎勵數的最完整、最棒的同桌一顆合作星。”於是,孩子們數得非常認真,你數木馬、我數蝴蝶,你幫我檢查、我幫你改錯,在互幫互助中,學生第一次體會到合作的樂趣。以後的每節課,教師都設計一到幾次學生合作學習的環節。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回潛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識。

二、教給合作方法,激發交流願望

課堂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但學生還是自己做自己的,一點看不到合作的跡象。這是由於教師沒有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使合作學習的環節流於形式,失去了它的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麼,一定要講得細一些。此外,還應通過適當的示範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合作學習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教師仔細觀察、及時反饋、及時總結,引導學生吸取經驗再進行嘗試。不要怕這樣做耽誤時間,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後再合作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在合作學習中,我們主要採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組合作、自願結合合作三種方式。

1、同桌合作。

(1)同桌合作學習,體驗學習過程。

一年級剛入學的國小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學習,有了傾訴對象,學生往往都願意説一説。強烈的表現欲使他們的思維相對活躍,而且可以相互啟發,學習效果比較好。

如《比一比》一課,在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什麼時,學生只是看一看而已。教師讓同桌兩人相互説一説自己看到了什麼,學生有了表達的願望,思維就活躍起來。在相互説一説的過程中,學生體驗了觀察、描述的過程,同桌兩人還能相互啟發,觀察起來比較細緻、完整,能把圖中客廳裏有哪些物品以及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幹什麼説清楚。在此基礎上,再來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學生便能相對流暢地進行思考和表達。

(2)同桌合作學習,互相檢查提高。

同桌學生除交流彙報學習成果之外,讓他們相互檢查學習情況也是一個好辦法。學生在相互檢查的過程中,所學知識能得到進一步強化鞏固。

如教學實踐活動課《豐收的果園》時,讓學生數一數果園中蘋果一共有幾筐,梨一共有幾筐。在你數給我聽、我數給你昕的同桌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互相檢驗自己和同桌是否數對,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得到啟發,除了一筐一筐地數,還可以用加法計算:333=9,2222=8。實踐表明,同桌的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過程,而且有利於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2、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交流符合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能滿足不同個體的學習需要。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教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寬鬆的氛圍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如學習《統計》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統計本組同學喜歡吃哪些水果,以便決定元旦茶話會該買哪些水果。小組長請同學準備好水果圖片就可以發問:誰喜歡吃西瓜。喜歡吃西瓜的同學馬上把西瓜圖片擺到桌子中央。小組同學立即統計出喜歡吃西瓜的同學的人數。這樣,全組同學齊心合力,可以迅速、有序地統計出本組同學到底喜歡吃哪些水果,從而做出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長不能只由一人擔當。應採用輪流制,在小組討論後,每天儘量請不同的學生彙報本組討論結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讓每個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發揮。

3、自願結合合作。自願結合也就是學生自由結合成臨時學習小組。在這樣的小組裏,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更大,由於學生大都選擇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交流,所以這種合作方式也最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如學習20以內的減法,在掌握了計算方法後,還需要在大量練習中進行強化鞏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每堂課上,教師都拿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願結合,進行用數字卡片練習加、減法的遊戲。由於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興趣特別濃厚。在自主、充分的練習中,學生的計算能力顯著提高。

三、選擇最佳時機,組織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很好的一種學習形式,但並非多多益善。選擇何時讓學生互動,展開交流合作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呢?我們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1、不能獨立解決或完成時,開展合作交流。

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學生不能獨立解答的問題,這時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更能促使他們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從而產生個體學習的動力。例如教學認圖形時,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還要研究不同的拼法。對於一般學生來講,這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一起動手,合作交流,就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2、在教學重難點處,組織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難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掃除學生學習障礙的關鍵。往往在教學重點、難點地方,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不僅能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更能有效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觀察同一類積木的面,雖然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但形狀是相同的,發現形狀相同的面,並概括成平面圖形時,學生對圖形的“感知→表象”過程,是認識平面圖形最關鍵的一步,從物體的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學生通常不能感知形成的表象,這時教師組織小組合作,搭積木,分積木,摸一摸,拿形體畫圖形的活動,往往恰到好處。同樣教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從學生抓畫片的遊戲開始,女孩抓了8個藍色的花片,男孩抓了13個紅色的花片,顯然紅花片多。“多多少個”是學生面臨的新問題。這時老師引導學生把兩種花片排一排,就能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5個,這是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但例題的教學重點是用減法計算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可學生很難想出用減法計算,通過“還有別的方法嗎”,引導學生尋找算法,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可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交流,最終得出問題的解答方法。

3、問題解決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時,組織合作交流。

教學中往往會遇到某些侍饃婕爸疃嘁蛩?而個體思考卻很|難考慮周全,這時組織恰當的合作交流,使思維發生碰撞,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往往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教學“假日小隊”開放題時,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交往互動,通過小組交流,諸多問題會迎刃而解。同樣,教學“估算”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學習後,可以較完整地歸納敍述,逐步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策略,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不僅拓寬了思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培養了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習慣。

因此,組織學生小組交流,互説想法,往往能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被激活。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合作交流,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實踐,樂於交流合作,課堂呈現出愉悦和諧的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就會不斷取得成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到進步和發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心得5

學分化教學模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推到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前沿,雖然在以前的課堂上,小組討論等合作方式也被經常運用,但學分化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小組合作學習對每一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並且“由外及內”地強化了很多內容來幫助達成這種實效性,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傾聽的習慣、小組分工和職責以及互相評價等等。

對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很嚮往小組合作學習而提出的這種很理想化的學生學習的境界,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還只是本着模仿的態度開展工作。在形式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合圍而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本以為一帆風順的學習卻遇到了重重困難,使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蹣跚而行,問題就在於小組合作之“外”的這些環節沒有跟上。我想如果我們一開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等的養成,則應屬於捨本逐末,我們前進路上的困難尚未掃除,行進起來怎能暢通?那我們怎樣才能使其暢通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

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就會流於形式。當遇到學生的確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時,合作才有必要;當觀點可能出現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樣時,探討才有價值。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好了組,提出一些問題或任務,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是流於形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開來———“好,各組代表進行彙報一下你們組交流的情況。”這是一種情況,教師在佈置合作學習的任務時,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沒有合作實效的情況。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顧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課堂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之真諦。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時時合作、時時探究,也會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

第三,優等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後進生則處於從屬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後進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