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讓國小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什麼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閲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教師要努力創設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自主學習就是一種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自我成為主體的學習,握有學習的主動權,操縱控制自己的學習。前蘇聯心理學家卡普捷列夫説:“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它符合創造的自我發展。離開自主性,就不能獲得發展。”自主學習要着重培養自主識別、自主選擇、自主攝取、自主調控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依賴於教師有意識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規律,去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那麼,如何在生物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呢? 什麼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閲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

如何培養讓國小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那麼如何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呢?下面有筆者結合課堂中模擬學生聽課實踐,並介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鬆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一,還有在質疑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 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例如 《誠實的孩子》 一文,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 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為什麼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句末用的是感歎號, 而列寧回答 ‘不是我’ 卻用的是句號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 指着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説:“不是我!”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歎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 列寧的回答用句號,表明了他撒謊, 語氣不十分肯定。 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於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共同討論並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可見在教學中, 教師鼓勵質疑, 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總之, 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創新思維的滋生往往從懷疑開始。巴普洛夫説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究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顯然,加強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極重要的意義。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故意在黑板上計算本班製做校徽的收費情況:8+8+8+8+8+8+8+8+8+8+8+8+8++8。學生看到這裏馬上產生質疑提出:就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計算嗎?這樣重要深刻的問題,之後的整節課就從學生的這句質疑的問題展開。不難看出,沒有質疑很難激起求知慾;沒有質疑,就感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深入地思考,那麼學習也就是表層和形式。由此來説,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從小的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是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養成習慣,久而久之使學生學會提問題。因此,教師要隨時發現教材中的問題創設一種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景。

二、如何加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靈巧的手是一個人大腦發育良好的標誌之一,在大腦中支配手部動作的神經細胞有20萬個,而負責軀幹的神經細胞有5萬個,所以大腦發育對手靈巧的重要性,而手動作的靈敏又會反過來促進大腦各個區域的發育。動手做,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説,讓孩子收拾房間、整理物品,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一個整理房間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點,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並且能具有合乎邏輯的歸類性。所以會動手的人,也一定是聰明能幹的人。 對於小孩子,可以讓他動手去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做家務,做習題。家務包括自己整理物品、房間、抽屜、文具、玩具,和草稿紙、作業。草稿紙要整齊。作業也一樣,不是能看出答案就算完了,而是一步步寫在紙上。這個過程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己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承擔責任。家長可以監督孩子,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做,包括不要幫助孩子檢查作業。檢查是孩子對自己行為承擔責任和後果的一個重要步驟,如果這一步由家長代替,實際上是家長替孩子承擔了行為後果。而家長成為仲裁者也減輕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責任意識。 其次,父母都希望能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但是可能很多父母沒想到,動手能力的強弱也同領導能力密切。

《如何培養讓國小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