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

自從擔任班主任工作之後,我就對有關孩子教育的書籍特別感興趣。《愛的教育》這本書,是因為我們三年級下期學習了課文《爭吵》。課文內容貼近生活,特別是小主人公質樸真實的內心轉變,告訴了我們朋友之間要互相寬容體諒。文章沒有豪言壯語,心理描寫卻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教學之前,我好奇地想要了解這位作者,隨後才知道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刊。今年暑假,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説《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説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説沒有任何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的説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假期裏,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整個過程,多次被人性之美感動得熱淚盈眶。

《愛的教育》這本書以三年級的一個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為主人公。她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所見所聞的感人故事。

在這裏,有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純真善良的安利柯,愛保護弱小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學習優秀的潑來可西,待人友善的克萊蒂,愛讀書的斯帶地······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體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他對自己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愛國小少年為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了,把它們全扔到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虐待。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隻,與一羣來自世界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瞭解了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在他慶幸有了這些錢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於是那個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的扔了出來,並高吼到:“我不要説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這個小男孩寧可捱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為而拍手叫好。還有另一個故事也令人動容,年輕的少年鼓手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着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後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

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染滿了中華兒女的鮮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去拼搏,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內心充斥着無數的感動。

愛,不分大小,為祖國犧牲是愛,回報父母也是愛。在《爸爸的教誨》一文中,爸爸告訴“我”,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媽媽。媽媽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親人之間的愛,是人世間所有感情中最神聖的,她來源於血緣,不因時間地點的改變而發生改變。雖然有的人可能做錯了事,成了殺人犯,但只要他還愛着媽媽,心裏就會有一段美好的記憶留存着。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愛媽媽,那他就是可鄙可賤的人。現在我也成了一位媽媽,深深地明白媽媽對自己兒女的愛,真的是無私的,為了自己的兒女願意奉獻出一切。同時,我也特別感激我的媽媽,是她給了我生命,培育我,現在還在為照顧我的孩子而操勞。

這一個個愛的故事,平凡、樸素,但是卻融入了世間最美好、最高尚,也最珍貴的人性之美。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它使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夥伴、愛老師、愛父母,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2

我很愛讀書,那種渴望的神情,爸媽只好幫我買書。這不我看中了一本名為《愛的教育》的書。買回家後,我細細的“品嚐起來”,這本書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我為了讀完它,可謂是廢寢忘食啊!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好啊,並且教會了我很多的道理。我想起了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是一個善良、天真而又不失誠信的小男孩,他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他的同學、朋友、老師、家人都非常的友好。諾琵斯的父親是個名流、卡隆是個品德高尚的人、克洛西是個手有殘疾的人、培諦的父親是賣炭的、可萊諦的家裏很窮,華梯尼的家裏很富有……他們都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他們與安利柯在同一個學校裏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早已有了割捨不斷的友情,並且持久!安利柯與他的朋友們發生了一件又一件包含喜怒哀樂的事情,當然也發生過許多小矛盾,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之間那種先人後己、樂於助人的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本書裏還有每月故事呢,這些故事都非常感人,講的都是愛國的少年,或者是安利柯的爸爸和媽媽的信。很多故事的情節讓人忍不住淚如雨下,激動萬分。

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很多與人交往的道理,讓我與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能更好的交流。而且讓我交了更多的`新朋友,與自己同學之間的情誼越來越深,越來越真切。裏面的一些事情讓我懂得了做事情要一絲不苟,哪怕有一丁點毛病也要將它改正,這是必須的,不能視而不見。做事情還要三思而後行,不能意氣用事,不能動不動就發脾氣,想怎樣就怎樣,一點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會傷害了別人,做事不要太莽撞,我平時就是一個莽莽撞撞的人,所以這一點我真的受益匪淺。在做人這方面,讓我受益的也良多。好比做人要助人為樂,不要瑣屑計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説話的禮貌,有時候我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幾句説出的話,會傷了人家的自尊心,損害別人的利益,這種話可不能隨便説出。還有很多很多,總之,這本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教我如何愛家人,如何愛朋友。

我覺得一本好書就像一杯茶,每杯茶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而這本《愛的教育》,我覺得這是一杯龍井茶,要慢慢品才能喝出其中的韻味,要喝得徹底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相信讀懂喝了它肯定會讓你神清氣爽!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我推薦大家去看看,瞭解瞭解這本書。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讓我受益良多。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3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動了我。

故事講的是諾卑斯倚仗着父親是個有錢的大商人就瞧不起其他同學,在班裏,總要一個人獨佔一張長條椅,把誰都不放在眼裏。有一天,傲慢無禮的諾卑斯嘲笑可萊諦的貓皮帽子,説:“戴不起帽子就不要戴。”説着又指指自己的帽子,“看我的,貂皮的!”可萊諦輕蔑地對他笑了笑説:“建議你學學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向他請教一點做一等人的禮節和品德吧!”諾卑斯仍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最後在老師的語重心長下,在樸實可愛的小石匠的鬼臉下,諾卑斯有所覺悟,在心裏感到慚愧不已。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爺爺奶奶的愛。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我懂得了不要瞧不起別人,更不要嘲笑別人,“只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還是好孩子”;我更懂得了同學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團結友愛,學會用寬容的心去理解、諒解別人,做一個善良、真誠、有愛心的人。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4

這個暑假,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的字裏行間,都離不開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友愛,師生之情……最讓我感動的是《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書中的敍利奧為了減輕爸爸抄寫封套的勞累,他準時晚上12:00起來偷偷地抄寫封套,因此,成績一落千丈。爸爸對他很失望,就連敍利奧生病了也不去理會。敍利奧為了幫貧窮的家庭、辛勞的爸爸一直辛苦抄寫着,還要承受無休止的責罵。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祕密,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為什麼這麼快時,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爸爸又一如既往的關愛敍利奧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人們相互愛着,可你愛的人讓你失望,讓你受了打擊,你會責罵他,甚至拋棄他?可是愛的力量怎能如此脆弱?不能!

《愛的教育》裏,多數都是因為愛而發生的感人故事,甚至有人可以不顧個人的安危。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都無一例外地流過淚。我爸爸曾經就用手機打跑過一隻欲撲向我的惡狗,手機被摔得四分五裂,這不就是愛的小例子嗎?

愛,身邊無處不在: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朋友之間的相互安慰;同學之間的關愛……你心中肯定也有一蔟愛的火花,為你愛的人,你願意付出一切嗎?

我———願意!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5

愛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它表達了人不同的感情,它能通過生活使人互相幫助,讓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就是因為有愛。

父母的愛,就如張開雙手就可以得到擁抱,父母給的愛是數不勝數的.,同時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教育我們,把愛傳遞下去愛是無窮的力量,但它更像是空氣,無處不在、無影無形,但是從來沒有人去忽略它,人們還是能夠感受到它。愛能夠引導我們和身邊的人和睦相處,它充滿了偉大。

愛是一種感受,他無法用準確的東西形容,我覺得它更像是一種教育。這個教育有時是開心的,歡樂的,然而有時確是悲傷的,難過的。但是不論怎樣,愛的教育永遠不會消失,它會永遠停留在這,充實着整個世界,讓所有人都感受的到愛。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6

一本書裏一個班,愛的教育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講的是以一個學校其中一個的學生和他的同學之間發生的種種故事。故事開始,是主角過了一個假期,重新開學的`畫面,此後這一本書都在講述着這個學校的一些小事情,以此構成一個大故事。

這本書不能説是一本好看的故事書,但他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其中的道理便是做人的道理、基本的道理。有一段我記得特別清楚,一個軍隊在學校門口前遊行,校長帶領全部學生給軍人敬禮,那些軍人有的比這些學生大不了幾歲,卻已經參加過戰爭,而不是在教室裏做習題。

之前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感覺特別無聊,但瞭解了其中的道理,就感受到了深意。

這就是我的感受,一個也在經歷書中的故事的一個國小生。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7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半個學期的課程就要結束了。在假期裏,我讀了朋友給我推薦的好書。這本書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創作的。

這本書裏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淺。《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其中“每月例話”裏面的《馬里奧的微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十分感人。記述了一個十二三歲的意大利少年馬里奧乘上了一艘開往馬耳他島的巨輪。在船上,馬里奧結識了一個好同伴,這個女孩子跟馬里奧年齡差不多,只不過個子比馬里奧高了一點兒。經過聊天,馬里奧知道,原來這個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樣都失去了父母,是來投奔親人的。深夜,可怕的風暴來了,甲板的東西都被捲走了,船底也經受不住風暴,破了,水洶湧的灌了進來,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們都驚慌失措,跑到甲板上號啕大哭起來。

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準備的小艇裏,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經坐滿了人。只夠再容納一個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馬里奧都十分想下去。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眼看小艇離船越來越遠,馬里奧把機會讓給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將沉沒,但馬里奧面對死亡反而從容鎮定,十分開心。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十分感動,我想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少年馬里奧,學習馬里奧捨己為人甘犧牲,面對危險十分鎮定,十分堅強的品質。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8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根據他兒子的日記改編而成,它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名叫恩里科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以愛貫穿整篇小説,在樸實的字裏行間,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書中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我們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啟迪,受到感動,引人深思。

作為一名父母的子女、兒子的母親、學生的老師三重角色的我,對書中父母形象的塑造,親子之愛的描述感受頗深,書中温情的父母形象貫穿《愛的教育》始終:父親經常到學校裏去看“我”,領“我”參觀夜校和聾啞學校,在“我”生病時面色蒼白地守在牀前,叫“我”在休假日招待朋友或去訪問他們,帶“我”去拜訪他一年級的先生克洛賽諦,還有這樣一位母親,她的丈夫去了國外,至今未歸,家裏貧窮的她只能靠賣菜來養活兒子,起早貪黑的工作,但是她很滿足。我想,母愛雖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但是她換來的卻是永恆的愛,即使面臨災難,她也會用她的愛和血肉築起堡壘來保護兒女,沒有原因,這就是愛的本能:無私﹑偉大﹑永恆。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是一種存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是學校、社會無法替代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請記住,我們所有的人不一定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但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父親或母親。”那怎樣做一個好父母或者説是好的教育工作者呢?

讀了《愛的教育》一書後,我認為從書中親子之愛的形象對當代教育有如下啟示:

一、要言傳身教

無論你身為何種角色,父母或是教師,真正的愛是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棵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他,讓他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只重言教,輕視身教,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當了反面教材。在文中,博蒂尼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動感染着恩里科,如《我父親的老師》章節中,父親用自己的行動為我樹立了尊敬先生的好榜樣。在父親教育中,身教更重於言教。

又比如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要求孩子好好讀書的,你讓孩子讀書,你閲讀了嗎?你讓孩子優秀,你優秀了嗎?現在部編版國小語文教材中專門編排了“親子閲讀”的內容,我想目的也在此吧?真正的愛是一種精神的傳遞,讓他看到自己如何去愛別人和如何擁有愛,掌握讓自己幸福的本領,在將來可以更成功的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愛。

二、要正確引導

要正確引導孩子,首先引導者要有正確的三觀,要有廣闊的胸懷,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感受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説出內心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從生活的點滴中教育,輕言細語耐心説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愛。記得兒子國小四年級時跟自己的班主任在班上爭辯,事後從同學口中聽到此事後心中特別生氣和難受,作為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教師的自己既傷心又生氣,傷心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在哪兒?生氣此事是自己孩子所為。當時真想把孩子拉來暴打一頓,礙於周圍都有同事和家長,按耐住自己的情緒,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從孩子的表述中知道了事情的緣由:學校要開運動會,有班級比賽,其它班級都在班主任的帶領下熱火朝天的練習,而自己班級的代理班主任沒有任何動靜,擔心自己班級在比賽中落後,就當着同學質問班主任,代理班主任在學生面前覺得太沒面子,兩人就爭執起來……,瞭解了此事後,自己內心的火氣慢慢消失,但對於孩子的行為還是要正確引導。我首先表揚了孩子的集體榮譽感,然後跟孩子講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讓孩子深刻體會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母),要學會並懂得尊重,並帶領孩子找到代理班主任(也是我的同事)親自跟老師道歉。此事時隔多年,對孩子、對自己、對當時孩子的代理班主任都有很大的觸動。特別讀了這本《愛的教育》後又勾起自己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回憶,我想這也是愛的一種體現吧!

三、要嚴慈相濟

在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大多是以嚴父和慈母的形象出現於公眾面前,以至於這種“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親形象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

書中父親在知曉“我的學習成績退步有時候,讓我多向德羅西他們學習,從來不曾為我成績不好而打罵、責罰過。“分數,不能反映孩子的全部;分數也並不代表知識,更不是衡量子女學習好壞的標準。不看重分數,並不代表博蒂尼不看重知識,恰恰相反,他鼓勵恩里科多讀課外書。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在孩子身邊,無疑是表達愛的方式。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關懷,尊重和理解孩子,愛並不溺愛,嚴並不拷打,只有嚴慈相濟,方能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當然,《愛的教育》是一個世紀之前的兒童文學作品,書中部分內容難免帶有一定的時代烙印,現在已沒有人再把這本書當成是教育的範本,但是書中所閃耀的“大道無形,大愛無聲”的光輝形象對我們現在的教育仍舊存在着很好的指導意義。最後,我想用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歌“讓世界充滿愛”結束我的感悟!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9

——培養學生的愛心 愛是教育的永恆的主題。韓軍的人文主義精神,教育在線中的朱永新教授高舉的愛的旗幟的新教育實驗;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教育,似乎無不凝聚着愛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從內心來説,自己一直希望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希望能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

我當了一名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説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現天堂裏的人同地獄裏的人一樣都是圍着一口鍋,拿着兩米長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裏的人卻精神煥發,滿面紅光,地獄裏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地獄裏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裏拿着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裏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後再被別人喂。由於有了先己後人和先人後己之別,於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裏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裏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裏像聖經裏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裏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恆的!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於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並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

有人説:“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偉大,是神。”此時此刻,我內心閃現出的這一句話,不由得讓我相信老師的偉大的。

很多時候,我也常在內心對自己説:要愛孩子,和孩子平等地進行交流,心與心地交流。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卻又變卦了。沒有了耐心!或許是因為自己對教育教學的規律沒有吃透,也或許是自己的魅力還不夠吧;或許是自己缺少理論的指導,沒有實踐的恆心吧。如何育人,如何去與學生零距離接觸,捕捉學生的一舉一動,成為“孩子王”,是我一直思索的問題。讀了《愛的教育》後使我豁然開朗,真心地“蹲”下來與孩子進行交流,就會走進學生的心靈,想他們所想,思他們所思,憂他們所憂。真誠地孩子們打成一片,怎麼會看不到孩子心中的世界!古人云:“信其師,親其道。”

愛工作、愛自己的職業同樣非常重要。經常聽老師抱怨“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學校佈置的一些額外工作任務,他們都以沒有時間來推託。還有很多老師怕上公開課,究其原因之一:忙啊!一節公開課得準備幾個小時;原因之二:怕啊!精心準備幾個小時還不一定能上好,一見有人聽課心裏就緊張害怕。所謂的“忙”“怕”,也許是自己的文化底藴不足,對自己的工作還不是那麼熱愛。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那位有30年教年的歷史老師課上得那樣精彩,以致視導員都聽得入迷忘了記錄。當別的老師問他花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時,他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我們的老師能用終身的時間來準備一節課嗎?能用15分鐘的現場時間準備出一節好課嗎?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課堂設計應適合本班學情,根據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那麼這樣學生就會樂學了。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確實還需要不斷的學習,用豐厚的知識去充實自己,不是有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嗎?”。

如果剛畢業時這桶水還是滿的,假如不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我們的知識就會忘記一些,這桶水就會漏掉一些,當時間過去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時,我們的知識也許只限於教科書那些了,比學生多不了多少,這樣怎麼能上好課?怎麼能不怕上課?如果我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的補充知識,那時間每過去一年,我們的知識就會增添一些,一桶水也許會變成一缸水,一河水,量變可以引起質變。“那我們上課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了。”還會怕上課嗎?還會嫌時間不夠用嗎?“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愛上“數學”。

“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

古人説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着許多美好,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賞它。 “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為理解了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説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湧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並不是美好的。可以這麼説: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0

在閲讀完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受益良多。這一個個小故事,讓我認識了許多有愛的人物,被那些充滿愛的教育故事所感動,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情感所震撼。在我們的教育中,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真實、富有親切感。書中描寫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

一、讓我們一起探尋:愛是什麼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這也讓我思考:愛是什麼?愛是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是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是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作為教師,愛是什麼?學生是花朵樹苗,教師的愛就是陽光雨露,對學生的愛要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只有尊重幼兒,我們才能正確面對他們出現的種種問題,才能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不是狂風暴雨般地生氣惱怒,而是予以和風細雨般地循循善誘。

尤其是面對班裏一些內向的,或者是特別調皮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做到多關注,多關愛。愛對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藴,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的成長都有重要作用。同時,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孩子時,孩子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二、心中有愛,眼裏有光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跟孩子交往感到快樂,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幼兒園的孩子們都是天真可愛的,他們是心中充滿愛的。

望着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彷彿我的困惑、煩惱與無奈都消失了,只想給予他們更多的愛。教育從愛開始,從愛走向完美。做一名心中有愛的老師,用愛感染孩子,讓教育從愛開始吧!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1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2

讀了這本書這書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我是一個12歲女兒的母親,執過十八年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母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敍述的人與人的感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快活的先生、勇敢的洛佩諦、少年愛國者、有禮貌的紳士、勇於承擔過失的卡洛斐、少年筆耕敍利亞、不怕犧牲的鼓手、善良的西西洛、用自己身軀保護祖母的費魯喬、救助朋友的少年、急人所急的洛闢諾伍長、隻身尋母的瑪爾可、先人後己的馬利阿……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出現在讀者面前,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敍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生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這部作品語言樸實、自然,但飽含了作家對在社會中下層鄧辛度日的大眾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枕讚頌。一位詩人這樣寫道:愛心似春風,融化一切堅冰。是的,愛是亙古不變的人性主題,一個沒有愛心,自私至上的社會是一個黑暗冰冷的社會。呼喚愛心,呼喚助人為樂的品質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愛心和奉獻是不尋常的東西,付出的人收穫的比得到的還要多。

同樣,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對學生來説,愛可能是老師一句親切的`話語,可能是一次温柔的撫摸,可能是一個鼓勵的笑容,更可能是一個理解的眼神……給學生一些關愛,他們會還你一個奇蹟!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它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的愛可以給學生撐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記得我曾教過一名叫藍嵐的學生,剛接班時該生學習習慣差,動作慢,再加上父母忙於工作,無人管教。她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過幾天,她就會積起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同學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懶懶”。有一次我進教室找她要作業,聽到他她大聲給同學們講笑話,大家都笑成一團。於是我趁機也給她起了個綽號“喜洋洋”,當着她的面對同學們説:“沒想到藍嵐這麼會講笑話,這麼愛笑,如果我們大家多去督促她,指導她完成作業,相信她完成作業後會是更加的喜氣洋洋,大家能聽到更多的笑話。”這令她感到很意外,馬上坐下刷刷刷地做作業。這以後,大家都熱情地幫助她,我也時時提醒她,她的情況也有所好轉了。

看到她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把小組長的任務交給了她,更是讓她喜氣洋洋,信心百倍。我認為,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也不失為轉化後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爭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

最後,藍嵐以良好的成績升入了國中。畢業後,每到教師節,藍嵐就會叫上一大幫學生來學校看我……每當那時,我的心裏充滿了欣慰。

愛可以創造奇蹟,愛是人類最美的共性。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讓我們以愛為原動力,用愛心去鋪設一條通往學生心靈的路吧!讓學生在愛的天空下快樂成長。

……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3

利用暑假的時光,我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的名字在我小時已有耳聞,但是在我讀後才懂得了作者想要傳達的這份生活態度,得到了許多生活態度方面的啟示。雖然只是三年級學生的日記,但給我的感觸仍然極深。

小作者寫了許多自己對所見所聞的感想,以及許多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他和書中其他的同學們一樣並非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孩子,但是他有着一顆善良的心,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脾氣做出一些不當的事情來,但是他的身邊有父母通過在日記本上寫話的方式與他溝通,化解他的疑惑以及矛盾的心理,並且他們會經常提醒小作者家中的生活來之不易,有許多的孩子們家境遠不及他們的'好,使他能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環境,並對貧苦的人們有憐憫之心,不歧視他們。

除了父母的教育,他還有良師益友的教誨和提醒。令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是他的朋友卡隆。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對於弱者總是盡力讓他們受公平對待,而不受欺負,如駝背的耐利就由他來同桌,使他不受同學的嘲笑,保護了他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記得一次爬竿的時候,就是卡隆的盯視使同學們沒有嘲笑耐利,而在之後他也給了耐利鼓勵,使他最終爬上了平台。這樣的一個朋友使我敬佩不已。

除了對作者身邊的人們的敬佩之外,我心中產生了許多次的愧疚之情。三年級的意大利學生們已經能夠如此待人接物,而我們身上仍有許多未改正的問題。學習生活中總會出現同學被大家嘲弄的事情,而有些咧着嘴笑語的同學們在事後卻還不認識到錯誤,對於傷害他人自尊心的錯誤沒有絲毫愧疚與自責,使人在驚訝之餘感慨日前經濟愈加發達的社會中,不少良好的道德品質已有缺失了。讀過《愛的教育》,讓我能夠自省:有沒有做傷害了他人的事?

讀《愛的教育》培養了我的心態,使之更加積極向上,能夠接受他人給予的意見,也讓我能保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另外,也讓我記住要關心,瞭解,幫助他人。其中的例話讓我明白愛國精神的偉大,以及小作者改正缺點的過程和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的態度,還有許多的事件同樣讓我能從中學習而受益。讓我能更加關愛身邊的人和社會。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4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小説,也是一本對孩子有益的教育經典。裏面有着四年級的愛立可平常各種各樣的感人小故事。他身邊有好多人,有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還有令人敬愛的教師和温柔的媽媽,為了家而努力的爸爸。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上有殘疾,有的很富裕……能喚起人們的良知,人與人之間可以真心相待,拾起自己的包袱,勇於承擔任何一切責任。這就是“愛的教育”的精神內涵。讀過以後你會覺得雖然句子不是特別優美,但裏面的內容卻非常棒,讓人看了都不捨得忘記,總是留戀在腦中,就是這本書才使愛得到了昇華的教育。

最讓我感動的.一篇是《清理煙囱的男孩》説有一次好多人放學了,看見路邊有一位清理煙囱的工人在哭,大家問他為什麼哭。他説:“好不容易清理乾淨幾處,得了30銅幣,可不知什麼時候竟從我口袋底下掉了,如果沒有錢回去會被我師傅打得”。放學的同學們把自己身上的銅幣給了小男孩,最後比30銅幣還多,沒錢的就送花給他,他的身上全是花。如果我們身上發生了這件事,我一定也會把錢給他的,是因為他的心感動了我,我也很可憐他,同情他,還可以叫上我們的同學一起幫助他,讓他過上好日子。人要互相幫助,才能更快解開眼前的困境,才能讓人與人之間有愛,活得更開心。

愛是博大的,無窮的,永遠沒有限制的。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飛舞,早已融入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細節。讓大家都充滿愛心去面對每一個問題,這就是愛的教育。

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5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