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精選11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精選11篇)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1

今天晚上,一同事約我去參加教會活動,有一美國科學家過來講座,關於進化與信仰的。

一進去,就有如歸的感覺。門口有接待小組的“姊妹”迎接,乾淨整潔高雅的大廳,先進的設備儀器——投影、音響、鋼琴等,連座椅也都是新潮而又實用的(能合、帶放頌歌本的翻枱)。據説是房主人貢獻了500平方的房子作為聚會的`場所。

與煙霧繚繞的佛堂不同的是,這裏歌聲陣陣。他們崇拜的程序有全體會眾參加的詩歌敬拜,專家主題講座的信息分享、全體會眾參加的禱告迴應,QT分享、家事分享、歡迎新友、祝禱等等。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第一道程序就是詩歌敬拜,他們放聲歌唱,每個人,每個音符都很真、很美,充滿敬拜,敬拜他們的主。我若會唱,我也會和他們一樣,縱情歌唱,但我的感情會大打折扣的,由於信仰不同的緣故。放聲歌唱時,有多少負面情緒得到宣泄啊,唱歌是一劑精神良藥,所以,到底是信教對人的教誨還是歌聲對人的薰陶,難分先後。我喜歡這樣的活動。

他們今天還請了舊金山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錢昆教授作專題講座《科學與信仰》,心得體會《參加教會活動有感》。錢教授主編及翻譯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宇宙起源的書籍,有《生命的奧祕》、《恩寵之星》、《上帝與天文學家》、《自伽利略之後》、《審判達爾文》、《進化論的聖像》等。講座的主題是雲南澄江寒武紀大爆發對達爾文的漸進論的挑戰。

結束後,我們圍着他問着問那。其中一位會友問,到哪所大學讀生物比較愛好?錢教授笑了:“美國人從來不問這個問題,也沒有學校排名,也不覺得清華、北大有多好,只有中國人才會給學校排名,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我女兒讀大學時想去斯坦福大學,我不同意,因為不適合她,她能力不夠!”是啊!太有道理了,這一點值得中國父母親和教育界好好反思,我們往往只顧了面子(所謂的好學校、好專業),卻扼殺了孩子的理想。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2

20xx年8月26日—31日,我校組織了教師暑期學習。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安康市教師“十不準”》、《平利縣教體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其他資料。通過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加深了對教師師德的感悟與理解。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自古以來就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要求我們教師既要有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更要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需要我們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切實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謹記教育部頒佈的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八條:

①依法執教——方向正確;

②愛崗敬業——盡心竭力;

③熱愛學生——關心學生;

④嚴謹治學——刻苦鑽研;

⑤團結協作——攜手共進;

⑥尊重家長——共同育人;

⑦廉潔從教——以身作則;

⑧為人師表——明德惟馨。

二、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成長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教師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我提升的需要。我們教師要善於從教育實踐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於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於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成長。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要想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麼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瞭解的,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和諧成長。

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給我們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的新形勢。

為了無愧於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後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學習,提高素養,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3

近一週的政治培訓圓滿結束了,雖然培訓期間天氣炎熱,但是培訓的熱情絲毫沒有因此減弱,反而更加與炎熱的天氣一樣充滿了熱力,想必這是源於第一次工作帶來的激情吧。培訓的時間雖不長,內容也不算太多,但通過此次培訓使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看重每一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受眾當然是學生,然而一個班的學生可以説是“色彩斑斕”的,不過正是有着這“色彩斑斕”才顯得班上學生充滿活力,所以要看重每一位學生。花有各樣紅,人有人不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或者閃光點,作為教師就要善於發現學生中的閃光點,學會欣賞不同學生不同的“色彩”,欣賞遠近高低不同的奇峯。由此,教師要理解學生,理解他們自己的想法,允許他們有着自己不同但是合理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講真話,將自己的話,求新求異,而不是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我個人認為只要是學生通過動腦筋自己想出來的,不管對與否或者説合理不合理,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教育中的“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在學生身上。

此外,經過考試,學生成績必然會有劃分,這時所謂的差生、優生、中等生等等就各自浮出水面,但是作為教師要明確,這只是僅僅在成績上的劃分,其實所謂差生在其他方面(比如説體育,文藝方面)很可能就是優生了,因此作為教師來講,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方面,在欣賞中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地教育和幫助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總言之,“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要欣賞的看待每一位學生,看重每一位學生,這樣的風景才回更奪目。

二、“知多為師,身正為範”——不斷髮展自己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就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就要求教師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和精通教學業務的能力,只有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將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至於誤人子弟;只有精通業務,才能有效應對課堂上學生提出的靈活的問題,讓學生信任與你,同時樹立教師在學生中的示範性。

對於目前的新課改,傳統教學面臨改革的新形勢,作為教師就要轉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觀念,平時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新知識,新觀念的學習,在備課中多方面採取方案,通過對學生的掌握和課程特點,選擇最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把課程變得靈巧簡單又充滿活力和趣味。對於此,我認這些都離不開教師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研究,做研究型的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學生具有“向師性”,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所表現出來的師風師德對學生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我認為教師就應該“以德為本,身正為範”來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必須時時處處注意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注重在認真做好表率的同時努力完善自己,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效應。特別是在平時工作中,就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辦公室裏不打電腦遊戲、不帶手機進課堂、不説髒話等等,這些工作中的細節正是良好師風師德的外現。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教師無論是外表的着裝,還是言行都應為人師,要樹立文明、謙恭、慎思、博學的形象。

總之,通過此次的培訓,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瞭解更透徹了,雖然對於教師而言要做好的絕對不僅僅侷限於以上兩個方面,還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但是我自己確是更加喜歡這個職業了。作為一名新教師,比起老教師來講各方面都還很欠缺,所以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此時也希望通過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來發展自己,使自己能很快成長起來。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4

人的思維能力從哪裏來?心理學研究表明:教育可以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青少年時期對人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適合國中學生思維能力開發培養的有效途徑,卻又時常感到茫然無措。今細讀郅庭瑾撰寫的《教會學生思維》一書,如獲高人點撥,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新世紀教師教育叢書之一。書中內容具有可讀性,書中觀點和建議具有可操作性,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具有極大的幫助。可以説,它是一本適合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好書,是教師自我培訓的好教材。全書共有七章,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對我啟發最大的是第四章《為思維而教》 。現就這一章節談談學習的初淺體會。

一、從中獲得的認識

1.對“為思維而教”教學觀念的認識

作者用形象的語言如實地揭示教學中的一種現象,如文中所説:某些傳統的教學活動過分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和獲得知識資料,實際上成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屠宰場”,“在大批地屠殺天才”。偶爾“也許仍然能冒出一些思維天才”,這僅僅是躲過了這種侵襲的“倖存者”而已。這種教學結果使學生的思維幾乎成為“教學荒地”…作者以此提醒人們對傳統教學應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也引發人們去思考,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對此,作者的觀點非常明確:為思維而教,即教師為發展學生的思維而教。

在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確立為思維而教的教學觀念正是適應這種形勢的要求,因為創新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教會學生思維是我們每位教師肩負的最終使命。

2.對“為思維而教”的教學方式的認識

作者用通俗的語句對一些教學方式作出專業性的闡述。他把傳統的教學方式稱為“獨白式教學”,提出為思維而教就必須在教學方式上打破教師獨白而走向教師和學生的對話,由“獨白式教學”走向“對話式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提供一定的機會。他還提出,若要學生真正進入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還要進一步走向“發現式教學”。

我發現,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獨白式教學”方式、“對話式教學”方式分別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方式都有相似之處,他提出的“發現式教學”方式和現在強調的突出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究學習方式也有雷同之處。 用“灌輸式教學” 主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傳統教學方式已被教育界質疑。因為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培養,所以改變教學方式以實現“為思維而教”已是教育形勢所趨。

二、從中得到的指導

在文中,作者從實踐的層面上,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性的建議。研讀這些內容,聯繫自身的教學實際,我深感對某些教學行為實施改進非常必要。

1.讓自己做個“善問”的老師

作者指出,在對話式教學中,自然少不了老師的課堂提問,學生的課堂回答。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課堂提問的有效利用。有效利用就是課堂提問不僅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至於跑神,更重要的是調動和拓展開學生思維。

從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老師每次提問題,學生總是習慣性地拿起課本,埋頭翻書找答案。找不到就不知道説什麼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老師經常提問一些不需要經過深入思考的直接從書本上就能找答案的問題,也就是問題過於簡單。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一種不願動腦,不愛深入思考,不會從聯繫會考慮問題的不良思維習慣。二是老師提出的問題超越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即問題的難度太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去想也想不出什麼。老師的這兩種做法都不能達到提問的良好效果。因此,為了啟動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掌握提問的技巧,成為一名“善問”的老師。

記得八年級有一節政治課,該節的內容是瞭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義務。教材中的文字都是引用《教育法》中的一些具體法律條文。這些法律條文本身比較抽象,通過讓學生閲讀法律條文來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不適合中學生的特點。如果讓學生聯繫學校生活實際來理解掌握這些法律條文,學習效果會更好。我想採取設疑引思的方法過渡比較合適,於是我就提出一個問題:你能結合實際談談你們作為受教育者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情況嗎?可問題提出後,沒人作出反應,被點到名字的同學要麼亂説一氣,要麼就沉默不語。當初我還認為這是他們的主觀懶惰情緒所致。後來我嘗試換個問法:你們對學校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哪些做法不滿意,哪些做法比較滿意呢?這樣一問,學生可來勁了,爭先恐後地搶着發言。順着學生的回答,我接着又問:把這些令你滿意或不滿意的做法和書本中的法律條文聯繫起來(或用法律條文來解釋判斷這些做法),看看它們的`合法性如何?學生參看教材,聯繫實際略加分析思考,最終作出令人滿意的答覆。

可見,要成為善問的老師就必須對學生本身的特徵進行研究,考慮所提的問題能否被學生理解,是否超越學生的思維能力範圍。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是介於學生已知和未知,已學和未學之間。既讓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壓力,又使學生感到有解決的信心, 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應,問題太易太難都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開展。

2.引導學生做個“善學”的學生

作者在文中提出為思維而教的教學方式還要進一步走向“發現教學”。站在學生角度就是“發現學習”。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研究型學習”或“課題式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和發展思維有何關係?發現式學習可以解釋為學生經常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一個課題尋找資料、獲取資料和處理資料,去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而任何一種形式的思維,都是對新事物的發現和探索,發生疑問並求解的過程。因而這種學習方式對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大有裨益。

其實,我們很多師生對研究型學習方式並不陌生。以前我總認為,將中國小生的學習做成“課題式學習”有些誇大其辭,那起碼是高中以上的人從事的學習。鑑於這樣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要求。對於學生而言,長期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因而大部分學生還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那麼教師的培養作用就很重要。培養學生善於學習、學會思考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我們可以從教材中的某些小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去探究學習,把課堂學習和課外探究結合起來。這比選擇一個專題讓學生進行專門的探究學習更適合國中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教會學生怎樣思考,面對一個不懂的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重視、尊重、愛護、引導、鼓勵和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會學生思維,或許大家覺得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令人乏味,因為諸如此類的論題在報刊、雜誌上不難找到,可是為什麼人們對此的研究樂此不疲,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考學生曾經做過的題目,學生總能正確解答,而如果把問題或條件稍作變換,學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這正是教育失敗的表現,學生只是學到各種題目的具體解法,並沒有掌握知識的遷移方法,也就是説,他還沒有真正學會思維。因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而且是學校各科教學的共同任務,更是教育賦予我們每個老師的新使命。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5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説過,教育青少年要“學會做人,學會讀書,學會做事”。我認為這句精闢的話語不僅是對教育目標的定位,也指明瞭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因此,我把這“三會”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注意引導他們從小事中切身感悟做人、讀書、做事的道理。

一、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我經常告訴學生:這個社會是由很多人組成的,學校裏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受到自己父母、長輩疼愛的孩子。在家庭中你受到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是他們掌上明珠,可是在學校、在社會上你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員。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首先要學會寬容別人,不要因為點滴小事而跟同學斤斤計較,更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去苛求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想想,如果我們做錯事,無意中傷害了別人,難道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嗎?

二、讀思結合,教育學生學會讀書。

紮實學好課本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教育比以往時期學科多,內容深、難度大。除課前要認真預習,上課要專心聽講,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外,及時複習所學的內容至關重要。為達到規定要求,我家長要天天檢查,可以問孩子:“今天老師都上些什麼課?能講給我們聽聽嗎?”並要求孩子脱離書本講。漸漸的,學生逐步會養成專心、動腦、守時的好習慣。培養課外閲讀興趣。在生活、學習中孩子們會有許多個為什麼?如白天為什麼有太陽,晚上為什麼有月亮,桃樹為什麼先開花後長葉呀等等。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學貴有疑,為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探究慾望,不要急於告之答案,請拜讀《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百科大全》吧!大人要經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好的課外讀本,交流讀書體會。

三、賞識、鼓勵,教會學生學會做事。

現在的獨生子女由於家長過份的溺愛和約束,使他們失去了鍛鍊的機會,抑制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孩子拿杯倒水喝怕燙着,孩子拿刀削鉛筆怕傷着,孩子上學過馬路怕軋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會説不會幹,眼高手低。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着重從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明確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更重要的是在照料中,教會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生活自理,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識,還能夠為他人、為集體服務,處理班級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三會”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眾多的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培養的責任!眾人攜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6

做為剛剛走上校長崗位的一位普通的農村國小校長,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學習貫徹全教會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專題培訓。在近一個月的中國小校長遠程培訓中,我較系統地瞭解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的內容。共觀看視頻約900分鐘,發貼和跟貼20餘條參加討論交流,撰寫心得體會1篇。通過學習,我對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有了新的認識,收穫頗多。

一、“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關心每個教師和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在教學與管理工作中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二、提高自身素養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着力點

作為教育戰線的普通一員,一定要認真貫徹綱要精神,在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做到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三大原則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發展,促進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

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和傑出人才,關鍵要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注重維護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學習壓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鍛鍊,去選擇性地讀課外書,去了解社會,去接觸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要改革課程內容,使之具有時代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要創新新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應對變化、把握機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思維,培養學習思考能力。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表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保護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並重,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

在我們農村國小,重知識而輕能力發展的現象一直存在,通過這次培訓,我一定要引導我校廣大教師改變觀念,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使我無論從理念層面還是從實踐操作層面,都學到了不少知識,在今後我工作中,我一定要加以應用,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進而推進學校的整體工作向前發展。

以上為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體會,不妥之處還請專家批評指正。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7

根據龍陽鎮教委《關於20xx年暑期教師政治學習活動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新時期提高教師師德水平的要求,我校特利用暑期進行了政治學習,現將學習情況彙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全體動員

思想決定人的行為,政治學習是端正思想、整肅風氣的重要手段,政治學習對於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師德水平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黨總支書記、校長劉鋒親自掛帥,具體安排政治學習的各項工作,親歷親為,事無鉅細,整個學習活動安排緊湊、有實效。劉校長主持了全體教師的動員會,一再闡明瞭學習的重要性,鄭重宣讀了學習方案,強調了學習紀律,為政治學習順利、高效的展開打下了思想基礎。

二、方法創新,活動多樣

政治學習是一項枯燥乏味的活動,為了讓學習能吸引教師的注意力,能真正有實效,校領導想了很多方法。首先學習方法創新,改變過去一人唸經大家聽的老傳統,採用講座互動、討論交流、説寫結合等多種方法,力求讓每位教師都參與其中,積極思考,人人反思。學習期間王超副校長為全校教師解讀《教育的智慧》,博得全場喝彩,使老師們受益匪淺。為了讓學習高效,學習前首先下發一部分學習資料,督促教師自學,撰寫心得體會,然後以討論交流的形式促進教師思想認識的提高。同時還設立宣傳專欄,張貼學習資料、心得體會,鞏固學習成果。學習中我校還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將政治學習推向縱深。我校進行的年度考核是對教師教學實踐的`一次檢驗,政治學習期間,我校年度考核結果公佈,根據評分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作一次全面總結,從而反思自己的教學思想,激勵自己更好的學習,促進教學和政學習的雙提高。

整個學習過程,既讓教師聽到了玉樹大地震英雄教師的感人事蹟,提高了教育改革的思想,瞭解了當前社會的各種形勢及社會和國家對教師的高要求,反思了自己的思想,寫出了深刻地認識。我校暑期政治學習是一次成功的學習,是一次提升我校教師思想素質的學習。三、學習嚴謹,成效顯著 暑期的政治學習體現了嚴謹的學風,取得了顯著成效。我校27名教職工無無故遲到、早退、曠工現象。每位教師人手一本學習筆記,學習期間要求教師作讀書筆記,每位教師作讀書筆記5000字,各辦公室、年級組統一檢查。每位教師撰寫心得體會一篇,參加學習討論一次。經過學習,每位教師能準確認識自己,找準自己位置,學校工作安排順利,都能任勞任怨接受學校工作。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8

上八年級的晨晨鬧着要吃炸雞翅。媽媽雷厲風行,立即行動。午飯前,炸雞翅端上桌;一刻鐘後,正式吃飯,媽媽爸爸喜滋滋地落座,準備享受與兒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一抬眼,卻目瞪口呆:兒子已把炸雞翅一掃而空,哪可是1斤多雞翅,三五十個啊!看着兒子油乎乎的嘴臉,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父母的心“吧涼”“吧涼”的:兒子怎麼這樣自私?

看着淚眼婆娑的朋友,我深深理解他們的心情。愛也是一種能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要教會孩子怎樣去愛。

首先,要率先垂範。教育的微妙之處在於長期的潛移默化,而不是空洞的口頭説教,所謂身教遠遠重於言傳。不是我們口頭教育孩子要“善良勇敢”,孩子就“善良勇敢”;不是我們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孩子就“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如果這樣的口頭説教能成功的話,教育就極其簡單了。

父母的示範作用極其重要,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十幾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點亮心燭》發表在《作文報》上。

我和妻子都是教師,我教高中,她教國中。

那一年,我倆同時帶畢業班。聽到母親胳膊摔斷的噩耗,我們才恍然意識到,半年了,都沒能回家看看父母。

趕回家,母親已經打着石膏,一邊曬太陽,一邊掛點滴。“奶奶!”三歲的女兒一聲甜甜的呼喚,催開了母親的.笑靨,母親的眼裏盪漾着幸福的花兒。

匆匆忙忙地給母親做了頓飯,我們又要走了,大學聯考會考帶着殺氣一天天逼近,幾百雙求知的眼睛盼着我們。

臨走前,妻説:“媽,我給你洗個頭吧!”一向好強的母親,温順地答應了。落日的餘輝籠罩着她們,兩人拖着長長的影子,母親斑白的頭髮讓夕陽染成了金黃。女兒像只小白兔,調皮地蹦前蹦後,衝着母親喊:“羞,羞……”母親閉着雙眼,始終甜蜜地笑着。

第二年年關,妻又提議給母親洗頭,母親推辭説:“我好了,自己能洗。”妻子堅持着,母親就温順地坐到妻子的懷裏。女兒搬了一個小凳子,瞪着圓圓的眼睛,靜靜地瞅着,神情有點肅穆。

又過了一年,妻子再給母親洗頭的時候,女兒像只快樂的小麻雀,飛出飛進地端水,拿毛巾。忙結束了,她走過來拉着我的手説:“爸爸,等你老了,我也給你洗頭。”

十多年來,我回家看望父母的時候都帶着金柳;陪老父親散步時,我總要牽着父親的手。女兒不解人事時會嘲笑我:“都這麼大了,還要爸爸拉!”等到慢慢理解後,孩子偶爾會問:“你為什麼要牽着爺爺呢?”我説:“我小時候,爺爺就這樣牽着我!”彈指間,十二年過去了,母親已經去世,父親也已成為年過九旬的耄耋老人。女兒大學歸來,也會拉着我的手去公園看花,去電影院看電影。

其次,要適時指導。美國教育家弗羅姆把孩子養成愛的過程劃為三個階段:嬰兒時期沒有愛的意識;8歲前會有被人愛的意識,8-10歲愛的意識漸漸甦醒,“孩子感到送給母親(或父親)一樣東西——寫一首詩、畫一張畫或者做點別的東西”;10歲以後,孩子會進入“創造愛”階段,會覺得“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

這個規律告訴我們,孩子愛的意識需要我們去喚醒,孩子愛的行為需要我們去指導。每次外出遊玩,我都要三番五次叮囑同行的孩子給家長購買禮物,尤其是送給父母的。

為了控制孩子的亂花錢,我採取零花錢配給制——每孩每天20元。第一次出行,一些孩子見到什麼好東西,大多是買給自己。除了口頭要求外,我還特意補助優先給家人購買禮物的孩子:凡給家人購買禮物者,每人每天額外補助零花錢20元。出行幾次後,孩子們慢慢養成了這種意識,他們會有意識地積攢零花錢挑選一些實用的禮品,例如給爺爺買一個玉杯,給爸爸買一個紫銅靜心缽等。對孩子來説,這些東西的價格都過百了,算是貴重物品吧,但孩子掏起錢來毫不猶豫。

自小,我們就應有意識地喚醒和指導孩子去愛,比如明確要求孩子給生病的爸爸媽媽倒一杯水,用手摸媽媽的額頭試試體温,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是到病牀前噓寒問暖等。我們中國人有一個特別悲哀的思想:總把眼光盯在學習成績上,“只要你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比啥都強!”於是出現許多畸形現象:大學聯考期間隱瞞父親死訊者有之,爺爺奶奶去世怕耽誤孩子學業而不願請假送葬者有之,託着病殘的軀體為孩子織毛衣至20歲者有之……這些有悖人倫常情的做法,當然會培養出自私冷漠的下一代。

我在類似遺囑的文件中寫道:“在我生病期間,要如實向我報告病情;不要向我的朋友和家人隱瞞我的病情,我希望他們能來看望我;尤其是金柳,無論在做什麼重要的事(比如大學聯考),都必須停下來,陪伴我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這個世界離開任何一個人仍會正常運轉,可父母沒有了孩子就沒有了一切。父母與孩子都是唯一的,大學聯考今年不能參加可以明年參加,科研項目沒有張三有李四,可是爹死了就永遠死了。

最後,要激勵強化。孩子向我們表達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強烈迴應來激勵強化孩子的信心。每個孩子都有向父母表達愛的需要。孩子很小時,因為能力有限,表達愛意總是樸拙的:有時是一張卡片,塗抹着稚嫩的色彩和文字;有時是一首小詩,寫着天籟般樸素的文字;有時是給我們預留的一點食品,如一小塊巧克力、一粒糖果、半片餅乾等;有時是孩子最心愛的收藏,如一枚石子,或一張樹葉;……此時,父母們萬萬不可小瞧這些物品,甚爾露出嘲笑的表情,這樣會打擊孩子;一定要用虔敬的心,認真對待孩子的饋贈,因為這是孩子的一顆跳動着的愛心。先用一個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喜悦,然後珍重地收藏起來。這樣,孩子的愛心得到鼓勵和強化,會產生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他就會繼續自己的行為,甚至發揚光大。

孩子漸漸長大,能力慢慢增強,表達愛意的方式也轉變成較為珍貴的物質。此時,家長絕對不能產生“你花的錢都是我給的,與其浪費錢給我買禮物,不如省點錢”的想法。當然,我們可以正確引導孩子愛意的表達,但一定不要有孩子花錢向我們表示愛意是浪費的邏輯。

20xx年正月,因剛入職西安而昏天黑地地忙。下班回到家,我的書桌上擺着一份禮物。我打開一看,是一支鋼筆,鋼筆下面壓着一張摺疊着的紙條。打開紙條,裏面包着一張小字條,上面寫着:“祝爸爸生日快樂,萬事如意!”下面是一張16開的大紙。紙的上部畫着天空,綴滿了各式各樣的星星;下部畫着湖,倒映着天空中的繁星;中間寫了一段話:“爸爸,一顆星星表示最大的心願,我送您一天星星與一湖星星。祝您只有快樂,沒有痛苦!”

那一年我36歲,孩子不到11歲。時至今日,尤其是孩子上大學離開我之後,每次見到孩子的這份禮物,我的眼眶都會一遍遍潮濕。雖然孩子購買鋼筆的錢來自我,但這份心卻屬於她,我們要的是孩子的心。在以後的歲月裏,每逢我和妻子的生日,孩子都要送一份禮物,或汽車加濕器,或一個電話,或一個小紅包,或一張音樂CD……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初生的嬰兒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喚醒孩子愛的意識,指導孩子愛的行為,強化孩子愛的快樂;經久沉澱,孩子才會形成愛的能力。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9

一是學習了國家中長時間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從整體戰略、 發展任務、體制改革、保障措施四大方面共二十二章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學習。二是學習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瞭解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增進教育公平、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遍性、必須重視教育質量的五個必須,和温總理提出的:大力增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全面調和發展 、全面推動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學習,對20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有了具體的瞭解,對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確的`熟悉,更進一步體會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進步國民素質、增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的道理。深入的熟悉到:

一、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必須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明確政府發展和管理教育的責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現教育和經濟社會調和發展,充分發揮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增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動身點和落腳點。

三、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在改革開放,必須始終依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立足社會主義低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繼續和創新相結合,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

四、教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五、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在我們教師,我們必須不斷進步教師政治和業務素質,用本身的人格魅力贏得社會的尊重。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10

本學期,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再一次認真的學習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為全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心得體會。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重任,認識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我談談下面的一點體會:

一、愛崗敬業。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在與家長聯繫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髮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積極進取,提高業務素養。

有句話説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闢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着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五、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走向終身發展的基本原則。

終身教育,這是現代人必備的思想觀念,教師更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參加教會活動的感想心得 11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羅秀中心校統一安排的政治學習,學習內容規範。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子很重,同時也感到很光榮。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後必須思考和麪對的問題。因為,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 思想認識上 通過學習,我們應該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

二、業務知識上 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其一,通過學習,我們教師在教學實例中找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感受了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實施教學。其二,更進一步瞭解到,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教師隊伍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不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個人幸福之所繫。老師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應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既需要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學生髮展的規律,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努力方向 在教學中應該不斷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師的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做個永遠的好“學生”。 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為老師首先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耐心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學生犯錯誤時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幫助,而絕不是批評和懲罰。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面對面地平等交流,學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顧慮自然消除,有利於弄清事情真相;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能讓學生敞開心扉,坦陳自己的想法,我主動真誠地與學生交流。

四、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