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與家長溝通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家長溝通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與家長溝通心得

與家長溝通心得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現在的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如果説父母也是一種職業的話,那它應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因為它沒有崗前培訓,沒有崗中培訓,既不能辭職,也不能退休。“做媽媽的憑什麼教育孩子?憑經驗嗎?哪裏的經驗?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得了重病放到了手術枱上,媽媽對孩子説:‘我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我會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把這台手術做好,但是我不是專業人士。’這多可怕!實際上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做這種可怕的事情。做父母的需要不斷地學習,尤其要學習與孩子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溝通的品質決定親子關係的品質,只有把溝通這門功課做好了,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首先,因為孩子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在家裏得不到認可。孩子喜歡的東西、崇拜的偶像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孩子在家裏覺得做什麼都是錯的;當孩子要求自己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家長總是不允許,要麼就是全部被家長包辦代替了。

其次,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使孩子沒能敞開溝通的心扉。一個10歲的小男孩説他考100分的時候家裏是温馨的,但他要是考了30分,家裏就不温馨了。孩子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時,最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家長的理解,可等待他的可能是一頓批評、指責甚至暴打,他還會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嗎?”

另外,很多父母沒有與孩子溝通的習慣,不能正確認識性格不同導致的溝通方式的差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等,都會造成親子間溝通的障礙。有的家長説:“從孩子上國小一年級開始,我就要求他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再出去玩,但是現在他都上國小五年級了,好習慣還是沒養成。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呢?”這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效果不好。

如何才能提高溝通的效果

循循善誘,充分的説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説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古語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説,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説,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其三,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跟孩子説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人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説理,是不會奏效的。

與家長溝通心得2

1,深入交談,明確目標。

在上七年級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國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並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七年級,經歷了辛苦的小升中,都會出現鬆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2,單獨溝通,平等交流。

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平等地交流,避免公開的斥責。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單獨溝通時,要以朋友式的語氣平等交流,父母最好不要同時出面。有些問題需要媽媽來談,有些事情則需要爸爸交流。尤其是男生,媽媽應主動退位,讓爸爸成為國中男生最敬佩的人物。

3,主動放手,理解尊重。

國中學生的教育,家長們要主動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事情。學習上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枴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生活中更要讓孩子多些獨立自主的空間。

父母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變化,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

4,少説多做,以身示範。

改變只説不做的教育方式。儘量避免蒼白的説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個孩子特別喜歡在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他的爸爸媽媽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學習時,不僅不讓孩子看,自己也不看電視,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別好。

5,悦納錯誤,積極面對。

在孩子成績下降或做了什麼錯事的時候,首先,父母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孩子積極面對,悦納錯誤,學會在錯誤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獲得成長。

比如孩子的成績下降或做錯事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後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

與家長溝通心得3

一、以禮待人、微笑與家長溝通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是踏進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潔,精神煥發會給家長留下美好的印象,這也是對家長的尊重。在外人看來,教師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業,我倒覺得除了教書育人以外,更是為孩子和家長服務的。其次教師要學會微笑。微笑是人與人之間傳遞友好情感的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長交流時,一個友好的微笑和禮貌的點頭,都能時時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氣氛下進行。同時,微笑和熱情還可以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在面對家長的指責這種特殊情況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孩子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最後,教師還要學會一些簡單的禮儀。比如説與家長交談時,要用眼睛注視對方,並且要和他們平視,也就是要站起來或者讓家長坐下來和你交談。

二、以誠相待,以心換心與家長溝通

家長既然把孩子交給了教師,那教師就是家長最信任的人。家長若想了解孩子在校的一切情況,只有與教師進行溝通。當家長問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情況時,教師一定要以誠相待,不厭其煩。

三、以積極、耐心的原則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好相處的家長,他們一般要求很多,言語中充滿了對教師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實,這些家長往往是對幼兒教育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類型。

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細緻觀察,這樣才能有理有據的回答家長們的問題。而且,在回答家長問題時,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夠講出孩子表現的過程和自己的客觀評價,這才是家長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來與教師交流的家長,越能磨鍊教師的耐心和責任心,如果我們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煩,而是促進自己改進,不斷成長的途徑,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體驗幸福、成長的過程。

四、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幼兒園裏年輕教師越來越多了,好多教師還沒有為人父母,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所有教師要了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係,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五、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夥伴關係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係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並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於與教師接近,願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係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園溝通的工作,讓老師受益匪淺。

拓展閲讀:幼兒教師與家長的實用溝通技巧

一、通過家教園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平時老師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只有入園或離園那麼一點時間,因此通過家長了解孩子成了老師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們便充分的利用的家教園地這個小欄目,我們把孩子近階段在園的情況簡要的記錄到專門的小本子,這樣不管家長什麼時候來都能清楚的瞭解到孩子在園的情況,同時我們還通過家教園地讓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一起交流和探討更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做到家園同步。

二、通過“快樂星期天”增進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為了能與家長能更有機會面對面更好的交流,可根據社會發展、家長的實際情況與幼兒的發展情況開設了“快樂星期天”的活動(利用星期天組織家長與幼兒一起進行有意義的活動。如:才智大比拼)在每次的活動中95%的家長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和配合,還能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起到了家園一致的效果,同時老師與家長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並且在不知不覺之中增進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度和配合度,總之“快樂的星期天”不僅愉悦了老師、家長、孩子的身心,還增進的大家的感情、信任度、配合度。

三、通過網絡的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隨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湧入家庭,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教學網絡的出現。我園也有了自己的教學網絡,我們把這功能廣博的網絡運用在教學上,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也是教學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園給每個班級都申請了一個電子郵箱,給老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機會。當我們打開班級的郵箱時總能看到家長在家教育孩子中所遇到的問題、孩子在家的發展情況、家長對老師、阿姨工作的肯定,同時老師們也會響應的給予他們迴應。

四、設立“幼兒成長檔案”進行隨時的溝通

根據大部分家長因為上班幫,常常是來去匆匆連個逗留的時間都沒有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設立一本“幼兒成長檔案”放置幼兒的書包,這樣老師、家長可以通過成長檔案被記錄幼兒在園、在家的表現以做及時的溝通同時提出所互相要配合的事項等,這樣可以更好的做好家園同步,以便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與家長溝通心得4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師,甚是挑戰。《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十八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生成適宜於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

我園處於新建一年的一個嶄新的幼兒園更是一個挑戰,尤其是我園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園建設成為樂園、花園、文化園”。那麼,幼兒園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呢?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整理成以下幾點。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一句話溝通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着自己。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説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過程是這樣的:

(3)真情感動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着老師問這問那。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彙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緻指導,耐心細緻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瞭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 更好的發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老師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瞭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好多老師現在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瞭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教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教師添麻煩等,不少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三、教師和家長談話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教師應通過多渠道,採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委員會。老師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並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瞭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家長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併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老師們似乎已習慣於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為什麼不準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如“誇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4、家園共育袋。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家園袋。每週,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於袋裏裝着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週末將袋子帶回家,週一再帶入幼兒園。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於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5、個別化的家園溝通。由於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繫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個別化的溝通要着重於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並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

與家長溝通心得5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成了一個問題,兩代人之間不再暢所欲言,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嘮叨”、“囉嗦”和“指責”,而孩子對父母也從無話不談,轉向“迴避”、“抗拒”,溝通的橋樑斷裂。心理精神科專家認為,感覺和行為之間有直接的聯繫,只有孩子感覺好了,自然會通情達理。而父母常犯的錯誤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甚至加重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時間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大,直到沒法溝通了。專家表示,解決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其實很簡單:承認並接納孩子的感受!

4步幫孩子克服消極情緒

每個人都有脾氣,孩子也一樣。當孩子在幼兒園、學校、朋友那兒遇到“鬱悶”的事時,他就想找一個人傾訴一下,比如孩子在學校弄丟了鉛筆,回來就告訴媽媽:“今天我的紅色鉛筆弄丟了。上廁所之前,它還明明在桌子上,等我回來的時候,它就不見了。”此時,媽媽開始嘮叨:“我早就告訴過你,自己的東西要保管好,你還真是笨,連自己的東西都保管不好。”原本孩子只是想要告訴媽媽自己丟了鉛筆,發泄一下自己失望的心情,不料還被媽媽罵了一頓,心情更加糟糕!你想,這孩子以後再遇到事情還願意告訴媽媽嗎?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戚元麗説,孩子的消極情緒最多來自父母的態度。當孩子遇到問題與父母溝通時,做家長的首先要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接受其感受而不是指責和抱怨,其中有4個要點值得家長注意———

(1)認真傾聽孩子的話。作為父母,不用急着為孩子找解決辦法,也不用大聲訓斥,只要耐心地傾聽,就能贏得孩子的心。

(2)用“噢”、“嗯”、“我知道了”之類的話語認可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用恰當的詞語表達出來,比如當孩子訴説自己的紅鉛筆丟了,媽媽可以説:“很可惜,那可是你很喜歡的鉛筆,你現在很失望吧?”

(4)藉助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其實在訴説過程中,孩子自己就會平靜下來,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更重要的是,他能意識到爸爸媽媽是自己的親密夥伴,是值得信賴的人。

以接納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媽媽,我要去同學家玩。”“不行,你作業還沒做完。”在孩子提要求、提想法的時候,家長可能早已給孩子安排好了“生活日程”。因此,在孩子不聽家長安排時,實際上是兩者之間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戚元麗説,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自然會擺出“家長”的姿態:一切得聽我的安排,忽視孩子內在感受。於是,太多的“不”字從家長嘴裏説出來,這樣一來,溝通的效果自然不佳。那麼,家長如何既堅持自己的原則,又不帶來“衝突”呢?

戚元麗認為,合作首先是從尊重孩子開始,學會尊重他的想法。如果能以接納的語氣來溝通,少用“不”字,而是多提供一些信息,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要去同學家裏玩,媽媽可以説:“再過5分鐘就要吃晚飯了。”或者儘可能用“可以”來代替“不”,例如孩子要去玩滑梯,媽媽説,“可以,當然可以,吃了午飯再去。”這樣就明顯減少了矛盾和衝突,在心理上,孩子更容易接受。

當然,與孩子溝通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當家長忍不住發了脾氣,也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比如説:“你這樣胡鬧,媽媽心裏很難過。”家長也要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少管孩子,鼓勵自立

“你今天在學校都做了什麼了?”“老師今天表揚你了嗎?”孩子一到家,家長就提一連串的問題問孩子。要不就是在寫作業的時候,爸媽開始嘮叨:“你坐直了寫作業啊!”,“你看你,又在東張西望、磨磨蹭蹭”。總之,孩子的一舉一動全在家長的眼皮底下,在家長的“監控”之中。面對這樣囉嗦又“包打聽”的家長,孩子自然反感。

實際上,家長完全可以當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鼓勵其自立。當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感降到最少時,才能使其成為具有責任感的人。

戚元麗提醒家長,更多的時候,要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尊重其付出的努力。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比如從同學、老師、朋友那裏得到幫助,只有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親身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滋味,孩子才能逐步成長。

與家長溝通心得6

有的成人優越感比較強,有了孩子之後,繼續在還在身上延續自己的優越感,並通過各種外在的條件的攀比體現出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處都勝過別的孩子,攀比好強的家長不覺得這個是個問題,反而覺得這是為孩子好,是對孩子愛的表現,是創造條件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實際上,這種攀比好強的心理對孩子的心靈成長危害很大。

與家長溝通的策略:

攀比好強的家長具有積極參與性、主動進去的精神,但也會對孩子產生一些消極影響,教師與這類家長溝通的時候應肯定他們對孩子的積極帶動作用,同時也要幫助他們克服攀比好強性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1、幫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喜歡模仿與比較心理

教師需要引導家長認識到:物質上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並不是建立在物質條件的滿足上,而是建立在對物質條件的正確態度與評價上,如果自家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誰的新衣服多,家長就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引導他對衣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號召家長共建樸實平易的班風班貌

孩子及其家長的攀比心態有時形成於不知不覺中,甚至最處是家長的一番好心,教師對此要有敏鋭的覺察能力,杜絕孩子產生物質上的攀比之心,號召家長共建樸實平易的班風班貌。

3、提醒家長不要流露攀比好強的言行。

家長是孩子“第一人教師”,天真幼稚的孩子會學習家長的優點,也會學習家長的缺點,孩子喜歡簡單地重複成人的話,喜歡模仿成人的語氣和態度去評價他人與自我,所以教師要提醒家長不要流露出攀比好強的言行。

與家長溝通心得7

在剛過去的長假裏,有兩封家書撥動了xx中學九年級家長的心絃,包括記者在內,都反覆看了好多遍。與其説這是家書,倒不如説是最潮的親子溝通方式母子鬥信。

鬥信的主角,媽媽馮曉是一位大學老師,兒子張添翅是杭州錦繡中學九年級學生。信是兒子先寫的,後由母親回信。母子倆在信中你來我往地對話,文采飛揚地談會考,談人生,最後結成了會考戰友。

接受記者採訪時,馮曉剛跟自己的學生家長講完電話。電話那頭也是一位母親,女兒因為大學聯考沒發揮好,一直很頹廢,平時跟爸媽都沒話講。經各方努力,最近女兒會主動跟她交流了。

所以她高興壞了,專門打電話跟我道謝。其實,當爸媽的都很在乎能不能和孩子説上話。馮曉説。因此在親子溝通方面,馮曉一直身體力行,母子倆都是有啥説啥,但用信來説心事卻是第一回。

那是9月末的一個星期天下午,馮曉驚訝地發現,自稱理科男、最怕寫作文的兒子添添,竟然坐在書桌前寫文章。

而且他吭哧吭哧寫了一下午,比解數學題還認真。馮曉回憶説,更令人意外的是,兒子寫完了還主動拿給我看,原來是一封信,收件人是我。並請我在一週內給他回信。

添添告訴媽媽,這是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汪春才佈置的回家作業。

郜校長常説,讓會考來得更猛烈些吧,我認為我也有足夠的能力來選擇我的人生道路。但越是如此,心裏總擔心有所閃失:擔心有題目不會做,擔心閲讀看不懂儘管自己正在緊張地擴充、複習知識點,但總還是害怕這個萬一,那個萬一。

馮曉讀罷兒子的信説: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在親子溝通方面做得不錯,兒子挺開朗樂觀的。直到看了這信才知道,會考對於兒子來説,會有那麼大的壓力。

兒子敞開心扉,媽媽也將心比心。馮曉琢磨了一個禮拜,才下筆回信。

我以前認為兒子是個典型的理科生,語文成績欠佳,寫作文跟寫實驗報告一樣,經常很枯燥乏味,這封信讓我對他的文筆有了全新認識。我想,他的文筆突飛猛進,多半是因為真情實感,我也要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他。文筆也不能輸給兒子,中國好聲音是鬥歌,我就和兒子鬥信,給他鼓勁。

馮曉的信是星期天晚上寫好的,第二天兒子一早就上交了,直到前兩天班主任發還給他,添添才看到。看完媽媽的信,添添説:媽媽在信裏分析了會考形勢,包括考題難度,這些話講得蠻有道理,不過她以前都沒跟我説過。

添添最喜歡媽媽信中的最後一句話:讓我們攜起手來,冒着會考的炮火,朝着高富帥的好男兒標杆努力前行!當然,還有超級温馨的落款你的戰友老媽。

與家長溝通心得8

第一,我認為必須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長的基本信息。

因為家長的職業、性格、認知水平的不同,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

你可以通過走訪、電訪或和學生的聊天中,瞭解家裏父母的立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感覺出家庭是否和睦,什麼是他們忌諱的,什麼是他們喜歡的等等。

這樣,在和家長的溝通時,就更能知己知彼。

第二,對不同的家長,一定要有不同的態度。

比如對於那些對孩子相對寵愛的家長,交流時,首先應該肯定他孩子的優點,在充分、客觀的讚揚中,家長會對你的尊重回報尊重,之後,你再委婉指出他的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讓他接受你的觀點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又比如對於那些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不管的家長,我們要不斷激發家長的責任感,積極主動讓他們參與到對孩子的各項教育活動中來,也必須對他們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成長帶來的危害。

再比如對那些後進生的家長,我們不能總是橫向比較,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家長對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主動跟我們班主任交流,配合我們的工作。

第三,在信息發達的當今,我們可以用多種先進科學、便捷有效的的方式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像筆者所在學校,交流形式就是豐富多彩。

比如家校聯繫通,每週一次的反饋,包括學生的近況,家庭作業,要交的費用,家長要注意的事項等等。

比如班級QQ羣,一般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羣,有必要時家長(或兄弟姐妹等)都加入進來,可以聊下當天的作業,學生的表現,教育的心得等。

比如電訪,學生有任何特殊表現或要請假出校門,班主任都要告知家長,當然不是隨意把學生的缺點放大,更不是打小報告。

比如走訪,這是最有效的家校聯繫手段。

像我們學校,每個學期期末都會組織全校教職工,自上而下,大面積的對學生家庭進行走訪。

在這種近距離的交流中,我們總能及早發現問題,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還有每學期的家長會,讓家長之間多交流心得,談談自己的教育經驗,也是深受家長喜歡並有很好效果的溝通方式。

當然,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策略多多,我想我們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必須遵循下列幾條原則:

1、坦誠相對,有禮有節。

班主任要本着誠懇的態度和家長進行交流,尊重他們

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他們合理有益的建議。

家長都是要面子的,我們不能為了孩子一點錯誤,就立馬讓家長到學校來接受“教育”,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可能還會引發家長的反感甚至抗拒心理。

只有我們先積極主動,誠心誠意去打動他的心,再循序漸進,慢慢實現教育目標。

共同的坦誠,換位思考,有禮有節,才能讓溝通和諧、持續。

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首先必須能沉得住氣,不能性急,更不能辱罵家長,否則一切工作前功盡棄。

2、天時地利人和。

和家長的溝通,一定要抓住最好的時機和地點,還要找準話題的切入點。

假如是很小的問題,可以電話通知;假如是私人的問題,就絕對不能在辦公室裏交流;假如學生犯錯比較嚴重,也適宜選取走廊、或人少的地方交流。

話題的切入點要合適,比如學生父母,可以直接入正題,而學生的爺爺奶奶,最好能以拉家常的形式進入話題,在舒適温馨的環境中進行溝通。

只有場合找對了,人的心情才能舒暢了,交流就順利多了。

3、平等獨立,不卑不亢。

我所説的平等更多意義上是指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相信每位班主任都能在工作中遇到那些蠻不講理甚至仇視班主任的家長,在他的咄咄逼人下,許多年輕班主任會招架不住,委曲求全,甚至痛哭流涕。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可不必發言,無須過多解釋,只要我們的處理合情、合理、合法,我們不必庸人自擾,更不必低聲下氣,有損了教師的形象和人格。

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永無止境的技術。

和家長説什麼,怎樣和家長説,都需教師深思熟慮。

把家長説惱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遇障礙了;把家長説通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順了;把家長説開心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如虎添翼,處理學生事件將得心應手。

當然,最主要的是,教育本身就是家庭、學校、社會三維一體的,只有三方面和諧了,教育才能發展,才能進步。

與家長溝通心得9

與國中生交流

讓孩子能與自己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熱切關注的問題。對於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國中學生來説,他們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是他們很強烈的願望。但對於成人尤其是父母,他們往往缺少最基本的信任,輕則有意迴避與父母的交流,重則還會與父母“過不去”。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知心朋友,需要心靈關懷,作為家長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做與孩子溝通的主動者。

1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家長要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樂趣。現在孩子因為有我這樣的家長而驕傲,將來我會因為有這樣的孩子而自豪。告訴孩子:在爸媽眼裏“你最棒”,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天賦都能被喚醒。就像打開寶藏的口訣“芝麻,開門”一樣,喚醒這沉睡的巨人也需要祕訣,那就是“你最棒”。

2對孩子的要求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説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同事的孩子上九年級了,她很着急,就對孩子説:“九年級了,可得下功夫。”孩子卻很茫然,反過來問:“怎樣是下功夫?”你的要求孩子無從下手,其實你也説不清楚操作程序。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台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3抓住關鍵時機不放鬆

新學期開始時。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學生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學,把學習搞上去,做一個好學生。對於學生的這一上進心,家長應該珍視和愛護。這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標,他會牢記在心。

享受成功喜悦時。假如你的孩子在運動會上獲了獎、單科競賽獲了獎、文明禮貌獲獎,等等。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孩子受到委屈時。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更易於接受家長的告誡。

孩子有困難或失敗時。家長這時不是訓斥,而是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指點。家長要以樂觀豁達的精神感染孩子,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快速飛出“困境”。

他人取得優良成績時。看到別人取得好成績,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家長要抓住此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孩子一時的熱情變為永恆的行動。

與高中生交流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家長如何才能做到與孩子很好的溝通呢?父母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技巧:

1要認識到成功的溝通沒有祕訣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閲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裏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裏的人物,以此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祕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着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為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瞭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儘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着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祕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説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與家長溝通心得10

1創造聆聽的氛圍

首先,我們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加,懂得越來越多,有些時候可能感覺父母的思想很陳舊,有些時候,遇到事情先給小夥伴們説,最後沒辦法,才向父母求助,但是有些時候,做父母的就是一聽孩子説這些事情,就開始教育,你不應該怎麼怎麼,説一大堆,孩子也不願聽。所以,首先就是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晚飯的時候,都在家裏面吃飯的話,是很好的時機,卻由於父母很忙,沒有空或者很累,不想聽,從而錯過了,如果想改變與子女的關係,那麼就抽出時間陪子女一起吃飯,另外也讓孩子知道你們對於他們的愛。

2做一個旁觀者

有時候,我們喜歡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孩子有些事情需要做,我們總是認為這裏不好,那裏不好,孩子會很煩的,最好的方法是陪着孩子,他有不會的來請教你,你告訴他方法,讓他自己動手去做,不要總是插手,只要是不違背一些規範就好。

3書信交流

因為一些小事情,和孩子爭吵,孩子生氣,你也生氣,你如果用大道理告訴孩子父母也是為了你好,他是體會不到的,體會到的只是你一直禁錮着他,總是都是他自己的錯,因此,想要表達一些情感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寫信。這樣孩子會認真的去看完,也會思考,也許還會反省的。

4不要刨根問底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安慰和家長的陪伴,我們不要總是去訓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家長或者朋友之間鬧了矛盾,心情不好了,回家了,孩子不高興,我們陪着就好了,不要總是追問,怎麼了?一直問個不停,有時候,孩子説了,我們還去判斷誰對誰錯,我們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陪伴,家人給的温暖。

5私人空間不要打擾

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祕密了。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有祕密不願意讓父母知道的?所以,現在自己的孩子長大了,需要私人空間,不要總是去隨意的翻閲或者是偷偷的看,這樣很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的。做到和自己好好的交流,也就不要害怕自己的子女有什麼祕密瞞着你啦。

6學會聊天

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不要總是一聊天就是學習怎麼樣,怎麼受到老師的批評了,導致孩子不願意聊天了,也不要總是和他説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等等,這個是絕對不允許一直説的,我們和孩子聊聊家常,平時發生的事情,順便過渡到孩子周圍發生的日常事情,從而讓你們之間能正常的去交流,沒有矛盾,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良好的開端。

與家長溝通心得11

一、瞭解家庭背景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情況,並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這樣才會有説服力。每個家庭都是有特點的,不同的類型應使用不同的方法。學生的家庭背景,平常生活的環境都是影響學生性格及學習的重要方面。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當對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年齡,家教思想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不同層次的家庭需要用到不同的溝通方法。但是在瞭解家庭背景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各個家庭保持一定距離,凡事都有度,不能過分親密。一旦關係親密後,教師很容易參與到家庭矛盾中,再者學生會產生優越感,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要以誠相待

1、主動聯繫家長

當學生的某些方面差強人意時,教師一定要主動聯繫家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誠意。在國小階段,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這個時候的家長,一方面想讓孩子實現自己的教育願望,急切又熱情地想要得到老師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持有審視的態度。因此在這段時期內一定要創建與家長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

2、家長來後主動讓座、倒水,表示尊重

不管家長是以平和的心態還是憤怒的面孔出現在你面前,老師都應當給予家長充分的尊重。家長如果心平氣和的話,那一杯水,一個座位都會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樣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如果家長是抱着打架的心態出現在辦公室的話,那老師的一杯水會澆滅家長心中憤怒的火苗,為後面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不要當着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

在家長心裏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優秀的!如果當面訓斥,家長心裏肯定不舒服。把家長叫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平心靜氣地談談孩子的情況,直到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當家長了解到學校交流合作的氛圍及老師們都是在非常耐心的進行教育工作後,他們自然會覺得將自己的孩子放到這樣的環境中非常放心。

4、態度一定要誠懇

家長都希望老師能經常徵求並尊重他們的意見,所以和家長及時溝通很重要,這樣能讓家長覺得老師比較民主,善良,有利於交流溝通。調整自己的心態,把自己當成家長,設身處地的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實際而有效的指導是家長們迫切需要的。教師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家長,這樣更有利於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

5、抓住每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老師要及時把孩子的表現情況與父母交流,並積極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這樣直接地、近距離地與家長接觸是一種非常有針對性的溝通,而且取得的成效比較大。

6、選擇合適的家訪時間

家訪應因人而異,有的學生適合家訪,而有些學生可以不用。一定要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家訪,可以利用公共假期或家長下班後比較空閒的時間。家訪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正確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實事求是,並且應提出較為合理的建議和措施。切忌一進門就開始抱怨學生不聽話不愛學習等缺點,這樣只會讓家長產生反感心理。要先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家長對學生有信心,然後再提出缺點及老師的建議,讓家長幫忙改進。這樣的家訪才是有積極意義的,能確實幫助到孩子學習的。

三、要講究説話藝術

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煩瑣而又細緻的,這種幾乎每天的面對面接觸需要老師保持清醒的頭腦與良好的心態,如若不注意説話方式,帶着情緒與家長交流,那效果肯定差強人意。教師態度一定要誠懇,面對不同的家長説話方式應因人而異。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眼中的寶貝都是聰明伶俐,乖巧可愛的。所以跟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情況一定要多讚美少批評。老師不起眼的一句讚揚的話將會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會成為家長的動力。

只有這樣才能使家長在交流的過程中慢慢接受孩子的缺點,更有利於解決孩子的問題。在敍述學生的錯誤時語氣應當委婉,也要請家長不要擔心,讓家長耐心的和教師配合,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教育好孩子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目標,老師應當讓家長感受到自己對孩子的重視和關注。

四、形成一致意見

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孩子解決問題,在經過合理而又全面的交談之後一定要形成一致意見,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教師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家長,得到家長的有效配合才能省時高效地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樣的溝通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入同一軌道,對學生的成長十分有利。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訓斥家長,畢竟家長不是學生,家長的素養並不是説提高就提高的,盛氣凌人的態度只會引起家長的反感。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交談中和家長形成一致意見後,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溝通不僅應當誠懇,而且應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就一定會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學校和家庭的關係密切,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因此家校之間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怎樣與家長溝通,直接關係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關係到教師的工作能否得到家長的肯定。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掌握了溝通的竅門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

與家長溝通心得12

2月16日中午楊園長給我們培訓了“與家長怎樣溝通”技巧,讓我們的大腦又重新梳理了一番。這一課題主要是以實例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清晰的掌握了一些與家長溝通中的問題。

“與家長溝通”主要通過幾個問題來體現,比如説“遇到急於求成的家長,我們老師該如何去説,如何讓去溝通?”針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應該告訴他:孩子每個年齡階段他所需求的是不一樣的,我們應根據他自身發育特點,成長需要,給與相應的知識,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也已經拋棄傳統的死記硬背|、單調的將信息、知識傳遞給孩子,現在發展趨勢走向開放、自由、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們去操作,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通過我們五大領域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溝通、交往、表達、觀察、動手操作的社會人才,所以説您不要顧慮孩子不能背幾首詩,不能記住多少漢字,關鍵要看孩子全面性格的完善。

再如:“受傷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怎樣做好家長工作?”如果孩子時被碰傷,第一時間先把孩子帶到保健室做處理,然後將事實告訴園長,如傷勢不重,沒有什麼問題,等待晚上接園時跟家長交待清楚事情的經過。

接下來又説到“家訪中與家長的溝通”新班家訪三個老師一起去,家訪過程中注意老師的言談舉止,要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情況孩子自身情況和對事物有無過敏狀況,家訪中有些家長會有一些小禮物,一定不要去接受,更不要留在家中吃便飯。

簡單清晰的一些小事例,給我們留下很深的思考,通過每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讓我們延伸到了許多與家長溝通的小細節,短暫的學習,帶給我們永久的思想昇華。相信在以後的家長工作中我會更自信,越來越順暢。

與家長溝通心得13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説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着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説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説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衝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

其次,溝通的形式是多樣的。這裏介紹幾種簡單的、可操作的:

1.定期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既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遊戲式的,它並不拘泥於形式和內容,只要是家庭內的事無論大小,都可以通過“會議”這一渠道來溝通來決定。關鍵是要全體參與,人人發表意見,因而它是平等的。為什麼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漸漸成為家庭成員共有的習慣,成為家庭“慣例”。

2.有一本專門的對話本。

這是一種紙上的對話,旨在交換意見和感受。用“留言”的形式應該對年齡稍大點的孩子是較為合適的,可以接受的。對含蓄的中國父母來説,不易口頭探討的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用文字説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專門的本子,是為了平時可以“回顧”,將來可以“回味”。

3.書信交流。

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用書信交流?書信交流的一大好處是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壓力,更能夠把握分寸,更理性。用書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平氣和,思路清晰,條例完整,在書寫中,思想被觸動也將觸動對方,心靈被淨化也將淨化對方——這是多麼大的財富啊!

與家長溝通心得14

1、瞭解是前提。瞭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

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衝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瞭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

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説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瞭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説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

與家長溝通心得15

1、博得客户的信任。這點非常重要,客户對你產生信任,意味着你的話有着很大的影響力接下來的溝通將會非常容易。

2、瞭解客户的意圖。客户分為幾種:有錢不在乎多花的,着重在設計、效果、風格方面溝通,不要提裝修款的事,設計風格一般為豪華;有錢但不想多花的,可從簡約設計風格入手,適當降低預算,當然設計還是首要考慮的;不是很有錢但又要裝出好的效果的,對此種情況要設計、預算齊頭並進,但側重點是預算;經濟能力有限但又想裝修的,對此着重從質量、預算溝通,設計只是其次。

3、推銷你的公司。讓客户打消對於公司的不信任感,這點,可從質量、信譽、服務、售後等方面入手。

4、詳盡的講解,並且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客户理解你的設計概念和意圖。

5、促成。適時提出讓客户交納設計定金,如果客户拒絕,可對之前的溝通進行補充,帶領客户觀看施工現場等方式進一步拉近客户的距離。

當然,在談單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不亢不卑,把客户當成你的朋友,無話不談,什麼題材的話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感覺你博學多才,值得信任。眼神也很重要,用你的眼神去打動客户,讓他看到你眼神中的真誠。説話的語氣要和氣有感染力和親和力。記着,要時刻保持你的笑容,讓溝通在愉悦的氣氛中進行。另外,你的談話還要有適當的手勢配合,會起到強化你語氣的作用。

總之,只要簽單了,你就成功了!

標籤: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