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1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蘇東坡傳》讀完了,原諒我的才疏學淺,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也才是這幾年的事情,所以也不敢誇誇其談,只是在不斷的提升自己,是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第一次聽説這本書是在公司的讀書會上,會議的章程中有一項是每人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公司的一位領導為我們推薦的就是林語堂所寫的'《蘇東坡傳》,通過他的推薦,讓我瞭解了蘇軾不是我之前認為的那個蘇軾——只是一個詩人,小時候對詩人這個概念很模糊,認為詩人就是喝喝酒、寫寫詩,然後平時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我完全忽視了當時的科舉,他們也是為政一方的政治人物。第二次接觸到《蘇東坡傳》是在看餘秋雨寫的《山居筆記》——蘇東坡的突圍,字裏行間秋雨先生對東坡先生很是佩服,佩服他衝出重重圍擋後坦然自若、淡泊靜定。

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喜愛溢於言表,全書讀下來每個字都透漏着這種喜愛,他喜歡蘇東坡的生活態度。蘇東坡坎坷一生,各處為人民奔走,一個正正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人,無論多大的挫折,都改變不了他豁達、達觀、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近乎高中狀元,沒考中的原因只是歐陽修誤以為東坡的文章是自己的門生,為了避嫌,將其評為第二,不過這根本不足以遮蓋東坡在文學上鋒芒,歐陽修評價他的文章“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三十年後,無人再談論老夫”,要知道歐陽修在當時還是文學權威,門生遍地,同時歐陽修推薦蘇氏兄弟二人蔘加制策,宋仁宗看了兩兄弟的策論文章直呼“今天我已經給我的後代選了兩個宰相”,足以能證明東坡在文學方面的造詣。 東坡並沒有恃才傲物,他説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他眼前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同時他一直努力為底層老百姓發聲,為人民謀福祉,放到當代也是一個名聲很好的從政者,為百姓建造醫院,改善飲水,疏通湖泊,被貶黃州後成立救兒會,一生功德無量,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描寫東坡先生再合適不過。

東坡先生也是個普通人,在深陷“烏台詩案”,朝廷派人去抓捕他時,他也會害怕。他也會求“長生之道”,他所求之法不是強求,只是在修煉身心,她在惠州的書房叫“思無邪齋”,他相信純潔的思想才是淳樸生活的基礎,這也是他一生所信奉的宗旨。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2

在我懵懂的記憶裏,蘇東坡也許就是一個寫詞的文人,我一直認為它和李白杜甫一樣,就是一羣只會創作詩詞的人。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算真真正正地懂了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的名人,不僅是因為蘇東坡卓越的才華或是動人的詩賦,而是他高尚的人格,一個品行敗壞的人是不會成為名人的。就像著名的奸臣秦檜,寫得一手好字,開創了瘦金體,也很有才華,因為道德敗壞而被世人唾罵。

蘇東坡講究仁愛,對於世間飽受折磨的勞苦大眾的十分有同情心,他在《楊村開運鹽河雨中督義》一詞中就表現出對人民的艱難和悲苦的一種自責感。所以他竭盡自己一切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有時由於被貶,自己所擔任的官職太小,而力不從心,此時的他就會產生一種羞愧感。這種感情在當時腐敗的帝王朝是多麼可貴啊!

蘇東坡是個重情多義的人,他結交了很多益友,也認識當時的很多名人。卓契就是起中的一個,他曾經因為一個承諾,千里迢迢徒步去惠州看蘇東坡,當時從蘇州到惠州就像從天涯到海角,而卓契一路化緣,風餐露宿,來到了蘇東坡的面前,使蘇東坡大驚。就是因為蘇東坡的重情義,才使他結交了這個叫卓契的和尚。蘇東坡的重情義還不僅於此,大家一定聽説過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吧!這首詞正是蘇東坡寫給他多年未見的弟弟的,這首詞便流傳的現在還這麼有名。蘇東坡的重情多義還體現在他對自己妻子的感情忠實。在蘇東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後,蘇東坡一直傷心至極,十分想念她的妻子,於是他在她妻子死後十年內為她種了三萬棵雪松,以表對她的思念之情。他還在他的妻子死後的十年寫了一首《江城子-記夢》感動了無數的世人。

蘇東坡還是一個樂觀之人。他做官多次被貶但他絲毫不放棄自我,無論到哪裏,他都會發現那裏的美好,對人生充滿信心。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幾乎擁有所有優點的人,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需要學習他經典的詩詞,更要學習他偉大的人格和品行。 要我説,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就非蘇東坡莫屬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人。他不僅在詩詞方面有着極大的造詣,他是豪放派的創始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併成為“三蘇”並且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一名偉大的書法家,畫家。更重要的是,他為人正直,高尚,心胸豁達,重情重義。是一名千古奇才。

然而,蘇軾的人生經歷也是十分坎坷,首先是在都城當官時與當時的宰相王安石的意見不合,被迫離開了開封。又因歷史上有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悲觀押進監獄。後被貶黃州,隨後又先後被貶到惠州、儋州。正是這樣坎坎坷坷的人生經歷,才造就了這樣一位曠世奇才。

蘇軾與王安石,雖然兩人在朝廷上意見不合,是一堆死對頭,但私下裏也是一對好朋友。蘇軾和王安石的`朝政觀念可謂是南轅北轍,他們兩人也經常發生衝突。在“烏台詩案”發生的時候,王安石甚至親自上書皇帝,營救蘇東坡。後來,蘇軾看望早已經辭官的王安石,兩人一起有山有水,把酒言歡,可謂兩人都是心胸寬廣,豁達的偉人啊!

蘇東坡,還是一位重情重義的人。父親蘇洵逝世後,他便回去弔喪。蘇軾和蘇轍,二人的友情也已經成為一段傳奇佳話。有句話説“古來兄弟相親相愛相知之樂,未見有過二蘇者”,著名的《水調歌頭》,就是蘇東坡遠在他鄉的時候,懷念自己的弟弟和家人時寫下的。蘇軾先後有三個妻子,王弗,王閏之和王朝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這首著名的《江城子記夢》,就是為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所寫下的。據説,在王弗死去後,蘇軾在埋葬她的山上種了三萬株松樹。嫁人就嫁蘇東坡,可見他是多麼一個關愛他人的好男人。 看完了《蘇東坡傳》,聽完了秦老師的講座,讓我真正瞭解了這個人,蘇東坡,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是一個曠世奇才,他是一名真正的偉人。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3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採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閲讀超多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後所着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瞭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讚歎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蔘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説“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裏,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餘不必説,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説數樁。他自我研究烹飪之法、自我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__“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悽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之後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羣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我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歡樂呢? 如作者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説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4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明白蘇東坡原先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僅有他自我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我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脱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堅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先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