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7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7篇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1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脱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户脱貧,側重於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幹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幹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户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幹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脱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幹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信息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絡建設,引進信息技術人才,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並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台。脱貧攻堅方面,通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户,完善精準扶貧數據庫,為建檔立卡户精準退出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幹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對其落户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3

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把“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堅持推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穩定和發展。在互聯網+端口之下,隨着我國社會的發展和農村電商的普及,城鄉的統籌發展和農村的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已尤為重要。要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步伐,需要在依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之下,全力推進農業建設和物流下鄉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全力推進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唯有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的治理和發展,方能實現城鄉統籌以及人民的共同富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部署。

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建設新型農村。隨着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出,農村的“空心化”現象以及“老齡化”的問題尤為顯著。實現人才的.迴流,並且在注重人才引進的同時還要留住現有人才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究其根本,從鄉村的現實背景來看,農村人口數量和規模的不均衡化以及大量的“三留”人員,即迫切需要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來促進農村青壯年迴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建議宜居鄉鎮改變農村的面貌,實現農村人口的迴流和振興。從農村長久發展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技術型人才是掌握關鍵技能的產業復興領軍人才,是帶動鄉村旅遊、養老以及電商發展的根本之需。故此,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特色注種人才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

以頂層規劃為要求,實現農村生態治理,建設新型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之下,建設“生態宜居”的鄉村文明鄉風是鄉村治理的切實目標,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一方面對鄉村建設的合理規劃,在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要以科學的管理方式來農村農業的穩定發展,保障農村種植的規範和生態環境的優化。另一方面農村的環境穩定和產業的興旺是農民“共同富裕”的發展之義,只有實現“有效的治理”,立足鄉村治理本土特色和地域結構,實現鄉村內部結構治理和外延環境協同發展,才能達到治理的良好局面。在充分利用鄉村治理傳統資源的同時,激活鄉村內部管理規劃,用科學的設計和長遠的生態眼光來“武裝”“引領”“共治”新型農村,才是鄉村治理的關鍵之舉。

綜上,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實現農村發展應注重治理方式的合理規劃,依據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要求,在激發鄉村活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之際要結合鄉村本土環境合理規劃,使鄉村走上善治的文明之路。只有以科學手段推進鄉村現代化的治理,以文明鄉風共創鄉村和諧之風,才能為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聚心凝力,推進鄉村現代化城鎮建設之路。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4

抓好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一要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建設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的種子庫,培育高產優質品種,積極向羣眾推廣,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同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應用好無人機、“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護和發展基本農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防範化解土壤污染問題;同時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提高耕地生產效率。

三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向農户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信息技術等服務,帶動農户發展。

抓好“農民”知識化,不斷做好農村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一要引進人才不斷“加血”,針對大部分農村“失血”十分嚴重的問題,實施本地在外人才引進工作,依託本村項目、鄉愁、生態等資源,激發人才回鄉創業就業的動力,並以村集體土地、扶貧資金、勞動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發展規模化經營,帶動農民發展;同時積極引導本地鄉賢助力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動員鄉賢返鄉創業,推動產業、資金、技術“三迴歸”,促進信息、文化、人氣“三迴流”。

二要培養人才不斷“造血”,做好農村後備幹部人才培養,選拔培養以返鄉大學生、鄉賢、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主的後備村幹部,依託黨校、職業學校開展集“入庫管理、教育培訓、對接服務、理論研究、實踐探索、成果展示”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學院,建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同時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育造就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抓好農村宜居化,持續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和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一要因地制宜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的基層上做好村莊規劃設計,系統開展農村綠化、硬化、亮化工程,積極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協調規範農村房屋建設,統籌農村生活區與家畜養殖區設置,切實提高農村人居生活環境。二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改善農村黨羣服務中心條件,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鞏固提高農村學校、村衞生室設施條件,提高基層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能力。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5

多措並舉“幫”提升,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羣眾精神面貌,煥發文明向上的新氣象,還能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駐村幹部要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從精神狀態上改變風氣風貌,破除居民傳統陋俗,不論是成立“藝術團”“廣場舞隊”,還是進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户”評比,都要讓羣眾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從根本上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還要建立“閲覽室”“文化廣場”“黨羣活動中心”等,進行公共文化建設,切實讓文化“軟實力”成為振興鄉村的“硬支撐”。

興工作總結1

今年來,我局深入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縣農辦印發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認真履職、務實運作,在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發展農村基層民主、落實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實施黨建年度綜合考核,將村級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分類定級,採取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建工作的動力機制,着力營造你追我趕、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結合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對基層黨組織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加大先進村級黨組織的培育和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積極創建“五好”黨組織,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結合20xx年換屆選舉工作,我局聯合市組織部,深入各縣(市、區)、開發區、投資區巡查摸排,調查摸底,加大對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

(二)進一步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社會救助兜底工作,做好農民重特大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截止目前城鄉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資金共計支出:4486萬元,保障人口達15332户,37772人左右,農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醫療救助2177人,支出資金763。45萬元,救助限額內救助率已達到70%。

1—10月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錄入留守兒童288名、困境兒童279名、散居孤兒187名,同時進一步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1—10月對全縣1960名60歲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週歲高齡老人實施居家養老服務,支出資金58。8萬元,我局將爭取在全縣4個公辦養老機構建立日間照料中心,進一步為集中供養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繼續對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和孤兒實現集中供養全覆蓋。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1。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務聯繫會議制度,構建民事名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設施網絡,擴大農牧區社區服務設施綜合覆蓋面,完善政府購買社區組織服務機制。

2。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全面落實特困供養制度。

3。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快老齡事業發展。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6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生活富裕為根本,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公共服務在農村優先發展,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河南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發揮我省“三農”優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抓住機遇,着力解決好鄉村發展中的諸多短板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是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及農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各種設施,作為農村公共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從總體上看,我國鄉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田水利等生產性基礎設施普遍存在嚴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損壞嚴重等問題,醫療衞生、文化娛樂等生活性基礎設施極度缺乏,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水、電力、通訊、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質量差、標準低,重建設輕管護,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此為抓手,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首先,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給予大力傾斜支持,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實施的原則,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訂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市場化融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闢多元化融資渠道。其次,要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建設好鄉村道路、水電、網絡、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項目。要把農村飲水安全擺在優先位置,統籌規劃農村飲水工程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證飲用水質量;要重點解決農村低電壓、“卡脖子”、重過載等用電方面的問題,加快電網改造升級和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面提升農村用電服務水平;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時,繼續推動農村公路向家門口延伸,打通“最後一公里”;要儘快實現互聯網在農村的全覆蓋,提升農村地區網絡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實施“光纖入户”工程和數字鄉村戰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深度融合,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力。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城市和工業的環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農村和農業的環境問題,在思想重視程度、人財物投入力度、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當前,農村“髒亂差”的現象還很普遍,環境污染相對比較嚴重,垃圾亂倒亂放、污水橫流、廁所髒臭等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成為羣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農業生產中,農膜、農藥、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嚴重,導致農產品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超標。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態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現象突出。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沒有生態宜居的農村,就會失去對人才、產業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農村環境頑症,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環境,保護好農村清新的田園風光、獨特的鄉土風情,打造綠水青山、空氣潔淨、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的美麗鄉村,讓美麗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一是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建設和完善農村各類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統、污水處理設施、環保衞生廁所等,奠定農村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的硬件基礎。二是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清潔工程,普遍建立村級保潔員制度,建立衞生長效保潔機制,形成“户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城鄉統籌垃圾處理模式。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速生物農藥、綠色飼料推廣運用,積極開展畜禽糞便還田、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處理等,全程無死角推進清潔生產和加強污染防治,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四是加快特色鄉村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塑造鄉村風貌,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田園,讓鄉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絕大部分都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婦女,以及來回奔波的農民工,他們多數缺乏文化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能,靠體力和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粗放經營,缺少科技含量。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也比較薄弱,存在人員嚴重不足、視野不寬、年齡老化、本領恐慌等問題,尤其是農技人員數量少,能力參差不齊,複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農民更多的是選擇到城市打工,不願回家務農,更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和人才的匱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實現鄉村人才的振興。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村人口迴流,通過人才流入促進農村發展,並創造條件鼓勵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斷的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等,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

二要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等。

三要創新鄉村人才引進使用機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人才到鄉村掛職兼職制度,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機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四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加強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鄉村戰略振興學習心得7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脱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羣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脱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説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的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眾發展致富。